高一上学期必修1第四章单元检测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7449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必修1第四章单元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一上学期必修1第四章单元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一上学期必修1第四章单元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一上学期必修1第四章单元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一上学期必修1第四章单元检测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必修1第四章单元检测生物试题.docx

《高一上学期必修1第四章单元检测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必修1第四章单元检测生物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必修1第四章单元检测生物试题.docx

高一上学期必修1第四章单元检测生物试题

绝密★启用前

高一上学期必修1第四章单元检测生物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关于酶的相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可选用过氧化氢酶为研究对象

C.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行鉴定

D.在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因素时,温度、酸碱度、实验的次数等都是自变量

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分子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B.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内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细胞生物的共性

D.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

3.在酶量一定、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下列能正确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关系的是

A.AB.BC.CD.D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TP的合成均在生物膜上进行

B.植物原生质层可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蔗糖分子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提高反应速率

D.缺氧会降低人体红细胞转运无机盐离子的速率

5.下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在B点或C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

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

C.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和pH等

D.在A点适当增加反应物的量,反应速率将增大

6.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

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该反应过程中

A.需要ATP提供能量

B.DCIP被氧化

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

D.会产生氧气

7.下图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部分物质变化途径,其中①〜④代表有关生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③、④不在生物膜上进行

B.过程①、②、④都有ATP生成

C.过程③产生的C6H1206中的氧来自H20和C02

D.过程④产生的间[H]不全都来自于C6H1206

8.下列四个处理中,沉入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

A.

B.

C.

D.

9.把一株牵牛花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然后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该实验不能用于验证

A.光合作用能产生02B.光合作用需要C02

C.光合作用需要光D.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10.光合作用中水分子光解的产物是

A.氧气和氢气B.氧气、H+、e-

C.氧原子、NADP+、e-D.氧气、NADPH、ATP

11.白菜放在地窖中可较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

A.温度恒定,白菜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强

B.黑暗无光,新陈代谢停止

C.温度适宜,水分容易保持

D.CO2浓度较高,抑制呼吸作用

1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板结会影响植物根部细胞转运某些离子的速率

B.晒干的种子在贮存时仍可进行细胞呼吸

C.谷氨酸棒状杆菌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味精

D.“胀袋勿食”的“胀袋”是由微生物乳酸发酵引起的

13.某细胞呼吸抑制剂只抑制线粒体内膜上由ADP变为ATP的过程,不影响其它反应,该抑制剂处理动物细胞后,线粒体会

A.停止产生ATPB.停止产生[H]

C.继续分解葡萄糖D.继续消耗O2

1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不能正常进行

B.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合成ATP

C.无氧呼吸产物的不同是由于参与反应的酶不同

D.种子晒干可降低细胞呼吸的强度,从而有利于种子贮藏

15.下面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呼吸作用必须有氧的参与

B.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C.呼吸作用能释放能量

D.呼吸作用能分解有机物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16.鱼被宰杀后,鱼肉中的三磷酸腺苷(ATP)经过ATP→ADP→AMP→IMP过程降解成肌苷酸(IMP),IMP能提升鱼肉鲜味,但在酸性磷酸酶(ACP)作用下IMP会被进一步降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

为了研究鱼类的保鲜方法,研究者从常见淡水鱼(草鱼、鮰鱼和鳝鱼)的肌肉中分离纯化得到ACP,并对该酶活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相关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问题:

(1)生成IMP的过程中,ATP首先断裂_________键。

(2)据图可知,鮰鱼ACP的最适pH为_________左右;草鱼ACP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_左右,该温度下鳝鱼的ACP_________,原因是ACP的_________被破坏。

(3)综合上述信息,请写出一种保持鱼肉鲜味的方法:

_________。

17.图甲是菠菜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其中Ⅰ、Ⅱ、Ⅲ表示不同的部位;图乙是光合作用的碳反应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表示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新鲜菠菜叶片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活动。

在菠菜叶片研磨过程中,加入95%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色素的过程中,应注意滤纸上的滤液细线要高于____________的液面;分离后,在滤纸条上会呈现四条色素带,其中离滤液细线最远的色素是____________(填相应的色素名称)。

(2)光合色素存在于图甲的[  ]________中,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________光。

图乙过程发生在图甲的[  ]________中。

(3)图乙中,物质①是__________________,该物质在光反应产物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形成物质②。

若3个CO2分子进入卡尔文循环可形成6个物质②分子,其中有________个物质②分子经过一系列变化再生成RuBP,其余的离开循环,可在叶绿体内作为合成______________、蛋白质和脂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原料。

18.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

如图表示几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细胞膜的主要组成元素是__________。

(2)如果图中的细胞膜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则Ca2+和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依次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细胞识别体现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__________(填结构)进行信息交流。

(4)图中③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

(5)提取制备动物细胞膜,最好选用__________作为材料,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然后经过__________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将膜的成分分离、提纯后可以用__________试剂鉴定其中的蛋白质成分;提取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一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请预测细胞表面积接近于_________。

19.如图中的A图表示温度对植物吸收钾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影响;B图表示氧分压对大麦根吸收钾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影响。

请据图分析回答:

(1)A图表明,温度在35℃以下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根吸收两种离子的量都___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从而导致呼吸作用上升,为___________过程提供的能量增加。

(2)B图表明,当氧分压增高时,根吸收离子的量___________,同时,细胞中的糖浓度___________,此时糖的主要作用是作为___________,为离子的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3)植物吸收钾离子和铵根离子与温度、氧分压有关,从本质上看,是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植物的

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4)即便是温度和氧分压等条件相同时,根细胞对钾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吸收量还是不同,这种吸收量上的差异与细胞膜上___________有关。

(5)有些植物长期水淹后会烂根的原因:

无氧呼吸产生的___________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20.如图是呼吸作用图解,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A物质是___________,植物体内的有氧呼吸包括______________(填标号)过程。

(2)人体不能进行_______(填标号)过程,原因是缺乏该过程顺利进行所必需的______。

(3)葡萄糖中的能量通过有氧呼吸后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储存_____________中。

①⑤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

(4)提倡慢跑的原因之一是要防止肌细胞进行________(填标号)过程,该过程可用某化学反应式表示,请写出化学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酶的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而言,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和无机催化剂,A错误;由于过氧化氢的分解本身受温度影响,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不能选用过氧化氢酶为研究对象,B错误;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专一性时,可用碘液检测反应物是否被分解,C正确;在探究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因素时,实验的次数等是无变量,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名师点睛】探究酶专一性时检测试剂的选用:

1、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行鉴定。

2、用淀粉、蔗糖和淀粉酶探究酶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进行鉴定,只能选用斐林试剂,原因是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

2.C

【解析】

【分析】

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

ATP⇌ADP+Pi+能量,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在动物体内来自呼吸作用,而在植物体来则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详解】

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A错误;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可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B错误;ATP为直接能源物质,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细胞生物的共性,C正确;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部分能量储存于ATP中,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能将ATP与RNA进行比较;识记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明确该转化反应不是可逆反应,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B

【解析】

试题分析:

在一定酶量、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酶促反应的速率增加,当酶达到饱和后,反应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数量(浓度).故选:

B。

考点:

本题考查酶的特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C

【解析】细胞质基质中可通过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产生ATP,A项错误;一般认为植物细胞不能吸收蔗糖,B项错误;酶能提高反应速率的机理是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项正确;人体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缺氧不会降低人体红细胞转运无机盐离子的速率,D项错误。

5.B

【解析】

【分析】

曲线甲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因此该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B点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曲线BC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不变,说明此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最有可能是酶的数量或酶的活性。

曲线乙和丙,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并不失活,PH值过低酶失活,据此判断:

乙曲线代表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丙曲线代表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详解】

甲曲线BC段的限制因素可能是酶的数量或酶的活性,故B点或C点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A正确;图中E点代表酶的最适温度,H点代表酶的最适pH,B错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和pH等,C正确;A点的限制因素为反应物的浓度,在A点适当增加反应物的量,反应速率将增大,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考查曲线图的分析,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pH、反应物浓度和酶浓度),准确判断同一条曲线中不同段或不同点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出环境条件改变后,曲线的走向。

6.D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光反应的有关知识。

类囊体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场所,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产物是氧气和还原氢;以及ATP的合成。

依据题中信息可判断,光照后溶液变为无色,说明有还原剂产生,DCIP被还原。

【详解】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上,有光时,产生氧气、NADPH和ATP,A错误;DCIP照光后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是因为DCIP被[H]还原成无色,B错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需要光合色素吸收光能,C错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会产生氧气,D正确,所以选D。

【点睛】要根据“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推知产生了还原剂,进行了光反应。

7.C

【解析】

A.过程③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分别发生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都不在膜上进行,A正确;

B.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ATP生成,过程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ATP生成,过程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有ATP生成,B正确;

C.光合作用在光反应阶段将H2O光解产生O2和[H],故过程③暗反应产生的C6H1206中的氧来自C02,C错误;

D.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丙酮酸水解产生[H]和CO2,故过程④产生的[H]来自葡萄糖和水,D正确;

答案选C。

8.C

【解析】叶片内的气体被抽掉,叶片上浮的快慢取决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的多少。

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需要光、二氧化碳和水的参与。

无光,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也就不能产生气体,因而叶片不能上浮,B、D错误;与自来水相比,煮沸过的自来水中气体的含量少,光合作用较弱,产生的O2少,叶片上浮的速度较慢,A错误,C正确。

9.A

【解析】本实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能产生O2,A错误;图中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瓶内绿叶和瓶外绿叶对比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B正确;铝箔遮住的叶片和暴露在光下的叶片进行对比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C正确;白斑叶和绿色叶对比可以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实验装置图的分析,要求考生掌握探究实验的原理,根据题中自变量判断该实验装置的用途,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10.B

【解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过程水的光解产生了氧气和质子氢,同时从水中夺得了电子,即光合作用中水分子光解的产物是氧气、H+、e-,故选B。

11.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呼吸作用的外界条件及呼吸作用与水果保鲜的关系,当呼吸作用进行的旺盛时,水果内的有机物分解得就多,水果也就变得不新鲜,因此要想保鲜,就要降低水果的呼吸强度,并保持其内的水分。

【详解】

温度恒定与白菜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A错误;黑暗无光的条件下,白菜的新陈代谢没有停止,仍然可以进行细胞呼吸等,B错误;温度适宜,呼吸作用较强,有机物分解增多,不利于白菜的保存,C错误;密闭的地窖提供了一个低温和低氧的环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这样会抑制细胞呼吸,从而达到延长水果新鲜时间,D正确。

12.D

【解析】

【分析】

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1)种子贮存的条件是:

低温、低氧和干燥;

(2)水果保鲜的条件是:

零上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

(3)乳酸菌是厌氧菌,有氧气存在时,会抑制其有氧呼吸;

(4)对于板结的土壤及时进行松土透气,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

(5)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制造无氧环境,从而抑制破伤风杆菌的代谢。

【详解】

土壤板结会抑制根部细胞的有氧呼吸,导致细胞供能不足,进而影响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某些离子的速率,A正确;晒干的种子代谢较弱,但仍能进行细胞呼吸,B正确;谷氨酸棒状杆菌是需氧菌,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味精,C正确;乳酸发酵只产生乳酸,不产生气体,D错误。

【点睛】

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胞呼吸的基础知识,理解细胞呼吸原理的相关应用,并能结合生产实践,解释自然界或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13.D

【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其过程是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少量的ATP;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其过程是丙酮酸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少量的ATP;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的,其过程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大量的ATP。

综上分析,某细胞呼吸抑制剂只抑制线粒体内膜上由ADP变为ATP的过程,不影响其它反应,说明该抑制剂处理动物细胞后,线粒体仍然会产生ATP和[H],也会继续消耗O2,但不会分解葡萄糖,A、B、C均错误,D正确。

【点睛】理清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场所,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据此以题意信息“某细胞呼吸抑制剂只抑制线粒体内膜上由ADP变为ATP的过程,不影响其它反应”为切入点,分析各选项。

14.B

【解析】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所以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不能正常进行,A正确;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用于合成ATP,B错误;无氧呼吸产物的不同是由于催化丙酮酸转化的酶不同,C正确;细胞中的自由水越多,细胞代谢越旺盛,因此种子贮存时应先晒干,降低其自由水的含量,从而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15.A

【解析】

【分析】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详解】

有氧呼吸必须有氧气的参与,而无氧呼吸没有氧气的参与,A错误;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呼吸作用是分解代谢,能够分解细胞中的有机物,并释放能量,CD正确。

16.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5.8~6.060℃失活空间结构低温储藏等控制pH或温度的方法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结合图型,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最高,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1)ATP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生成IMP的过程中,ATP首先断裂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生成ADP。

(2)据图可知,鮰鱼ACP的最适pH为5.8~6.0左右;草鱼ACP的最适温度为60℃左右,该温度下鳝鱼的ACP失活,原因是ACP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3)鱼肉中的三磷酸腺苷(ATP)经过降解生成对鱼肉鲜味贡献最大的物质-肌苷酸(IMP),但是在酸性磷酸酶(ACP)作用下该物质会被进一步降解,导致鱼肉鲜味下降,所以鱼肉保鲜的思路为在IMP被降解前采取一定措施有效抑制ACP的活性。

分析图1和图2可知,可以采用低温储藏或者在pH<3.8的条件下储藏,ACP酶的活性会显著降低,进而IMP不被分解而增加鱼肉的鲜味。

17.

(1)作为提取色素的溶剂层析液胡萝卜素

(2)Ⅲ光合膜蓝紫Ⅱ基质

(3)3﹣磷酸甘油酸ATP和NADPH5淀粉

【解析】

试题分析: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①提取色素原理:

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②分离色素原理:

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③各物质作用:

无水乙醇或丙酮:

提取色素;层析液:

分离色素;二氧化硅:

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

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④结果:

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

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2、分析图形:

甲图是叶绿体,Ⅰ是叶绿体内外膜,Ⅱ是叶绿体基质,Ⅲ是光合膜;乙图是光合作用图解,①是3﹣磷酸甘油酸,②是3﹣磷酸丙糖.

解:

(1)利用新鲜菠菜叶片进行“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活动.在菠菜叶片研磨过程中,加入95%乙醇的作用是作为提取色素的溶剂;分离色素的过程中,应注意滤纸上的滤液细线要高于层析液的液面;分离后,在滤纸条上会呈现四条色素带,其中离滤液细线最远的色素是胡萝卜素.

(2)光合色素存在于图甲的[Ⅲ]光合膜中,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图乙过程发生在图甲的[Ⅱ]叶绿体基质中.

(3)图乙中,物质①是3﹣磷酸甘油酸,该物质在光反应产物ATP和NADPH的作用下形成物质②3﹣磷酸丙糖.若3个CO2分子进入卡尔文循环可形成6个物质②分子,其中有5个物质②3﹣磷酸丙糖分子经过一系列变化再生成RuBP,其余的离开循环,可在叶绿体内作为合成淀粉、蛋白质和脂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原料.

故答案为:

(1)作为提取色素的溶剂层析液胡萝卜素

(2)Ⅲ光合膜蓝紫Ⅱ基质

(3)3﹣磷酸甘油酸ATP和NADPH5淀粉

考点: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18.A磷脂双分子层C、H、O、N、P②主动运输①自由扩散糖蛋白胞间连丝协助扩散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离心双缩脲S/2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为几种物质经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其中A为磷脂双分子层,B为蛋白质;①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不需载体和能量,为自由扩散;②方式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③方式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需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

【详解】

(1)图中A为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P。

(2)Ca2+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