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课时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7435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课时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课时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课时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课时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课时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课时2.docx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课时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课时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课时2.docx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课时2

课时2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学习目标定位]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通过对地表形态变化原因的分析,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和综合的观点看待地理事象。

一、内、外力作用比较

作用

特点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主要是太阳能及地球重力能等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

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对地表影响

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使地表趋于平坦

相互关系

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地表形态就是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

思考

1.“我们周围的山地只是内力作用的体现,平原是外力作用的体现”这句话对吗?

为什么?

答案 不对。

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任何地表形态的形成都是这两种作用的共同结晶。

山地一般先有内力作用使其地势升高,然后由外力作用塑造其外形。

平原一般是内力作用使其地势降低,然后外力作用不断堆积形成平坦的地形。

二、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

常形成地貌

褶皱

A背斜

山岭

B向斜

谷地或盆地

C断层

谷地或陡崖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思考

2.“背斜岩层向上隆起,一定形成山脉,向斜岩层向下凹陷,一定成为谷地”。

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答案 不正确。

在褶皱形成初期,一般是背斜向上拱起成为山脉,向斜向下凹陷成为谷地;但背斜山和向斜谷形成后在长期的外力作用下,有些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三、外力作用的表现

1.流水

作用

2.风力作用

思考

3.黄土高原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相同吗?

为什么?

答案 不相同。

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形成的,其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造成的。

四、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趋利避害的行为:

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

2.起消极作用的行为:

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等。

思考

4.修建水库可以趋利避害,原因是什么?

答案 

(1)能减少洪涝灾害;

(2)能缓解旱情;(3)可以改善局部小气候;(4)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可利用淡水资源量;(5)可以发展航运、养殖、旅游等。

探究点一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及其实践意义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背斜和向斜示意图。

材料二 背斜和向斜的岩层新老状况。

材料三 某地地质剖面图。

(1)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水平方向什么力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挤压/张裂)。

从形态上看,背斜和向斜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分析,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和向斜有何不同?

(3)“背斜成谷”主要是受到哪种外力作用的影响?

石油和天然气一般建在背斜顶部开采,隧道一般选择建在背斜核心部位,采石场则选择建在背斜顶部,为什么?

(4)材料三中,A、B、C、D四处哪些是断层构造?

请举出一些属于断层构造的例子。

答案 

(1)挤压 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2)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3)侵蚀作用。

背斜岩层是拱形的,承压大,安全性好,而向斜是储水构造,修建隧道易积水或渗水。

因此石油和天然气一般存在于背斜构造中,易在背斜顶部开采;隧道一般建在背斜核心部位;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易破碎,因此采石场选择建在背斜顶部。

(4)A、B、C处是,D处不是。

常见的断层构成的地貌有断块山:

华山、庐山、泰山;低地或谷地:

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反思归纳

 地质构造的应用

地质构造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包括矿产、水、工程建设等多个方面,具体如下:

(1)找矿

①液态、气态矿产:

液态、气态矿产密度较小,具有流动性,向上弯曲的背斜,也就成为良好的液、气态矿产储存构造。

②固态矿产:

背斜顶部的矿产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矿产也易被侵蚀;而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矿产地被保留下来,所以向斜成为良好的储存固态矿产的构造。

(2)找水

①普通水:

在向斜构造中,两翼的地下水向中间汇集,水汇集在向斜槽部,并且向斜构造盆地,利于储存地下水,还可形成自流盆地。

②泉水:

断层交界的地方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3)工程建设

①隧道工程:

尽可能选择背斜部位,因其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应避开向斜部位,因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成水道。

隧道在通过断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以免发生崩塌。

②水库等大型工程:

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拓展延伸

 “形态+新老”巧断背、向斜

(1)根据岩层形态判断:

当岩层形态完整时,可直接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构造和地形。

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为向斜。

(2)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

当岩层不完整时,用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地质构造,这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

(注意新老关系的对比是在同一水平方向上的。

)如图所示,背斜构造的中部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构造的中部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所以A为背斜,B为向斜。

探究点二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探究活动

 某大学地理系的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哪幅图,该图所示地貌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2)学生乙自豪地说:

“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

”学生乙绘制的是哪幅图?

该图所示地貌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该图显示的主要地貌有哪些?

(3)学生丙说道:

“我这次在同一地方,冒着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

”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

它们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分别是由哪种地质作用形成的?

(4)学生丁来自我国最大的城市,他绘制的是哪幅图?

他的家乡在哪个地形区?

形成的地质作用是什么?

答案 

(1)图B。

海浪侵蚀作用。

(2)图C。

冰川侵蚀作用。

角峰、“U”型谷、冰斗、刃脊。

(3)图A、图E。

图A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图E是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4)图D。

长江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反思归纳

 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遭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

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

雅丹地貌)和滨海地区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地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等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

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分布地区(例: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高原、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

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

海浪

侵蚀

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

基岩海岸地区(例:

大连小平岛等)

冰川

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

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

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

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海浪

堆积

形成沙滩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对点训练一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

海枯石烂:

通过用海水干涸、石头腐烂来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据此回答1~2题。

1.引起材料中“海枯”发生的作用力是(  )

A.内力作用B.外力作用

C.岩浆活动D.变质作用

2.导致“石烂”的作用力是(  )

A.地壳运动B.冰川侵蚀

C.风化作用D.搬运作用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海枯”是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导致的,如喜马拉雅山就是海枯后形成的山脉。

第2题,“石烂”主要是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作用导致的。

对点训练二 内力作用的形式

3.下面的“地质剖面图”中,属于褶皱的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答案 D

解析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弯曲)为褶皱,位移(错动)为断层。

图中①为完整的背斜和向斜、②为中间下降两侧上升的断层组合(地堑)、③为向斜山(或背斜谷)、④为中间上升两侧下降的断层组合(地垒)。

对点训练三 外力作用的形式

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剖面图,回答4~5题。

4.河流位置与剖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5.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侵蚀、搬运、沉积B.侵蚀、沉积、搬运

C.沉积、搬运、侵蚀D.搬运、沉积、侵蚀

答案 4.D 5.A

解析 该河流上游落差大,流水以侵蚀为主,形成峡谷;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下游地势低平,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宽谷。

综合提升

6.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与变位。

读下面“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石灰岩岩层的年龄比含煤地层的年龄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处岩层向上拱起,但地形为向下凹陷的山谷,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例所示的四种岩层中,不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是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地区计划建造一个大型工程,该工程在选址时,必须避开A、B、C三地中的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新 石灰岩层分布在含煤地层的上面,其沉积时间较晚

(2)A处为背斜构造,其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层比较破碎,容易被侵蚀

(3)花岗岩层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4)C C地地下有断层构造,岩石破碎,地基不稳固,不适合建大型工程

解析 第

(1)题,在沉积岩岩中,下面的岩层首先形成,因此下面的岩层年龄要老于上面岩层的年龄。

(2)题,背斜成谷是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3)题,古生物化石分布在沉积岩中,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第(4)题,工程选址要避开断层。

教材P34 活动

在对家乡某种典型地貌形态的变化进行原因分析时,应注意三个问题:

(1)地貌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某种地貌形态的形成可能是某种内力或者是外力作用占主导,应注意分析其主导因素;(3)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基础过关]

1.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沉积作用 ④侵蚀作用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2.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下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

答案 B

解析 由图中岩层形态可知,甲处岩层明显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读“地质剖面图”,回答3~4题。

3.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

A.①B.②

C.③D.④

4.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可能是(  )

A.岩层B.向斜

C.背斜D.断层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从图中可看出③位于断层处。

第4题,岩层的形成一般是先下层,后上层;断层只能发生在已形成的岩层中。

读“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5~6题。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冲积扇地貌由风力搬运作用形成

B.冲积扇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C.甲处的地质构造是背斜

D.断层线右侧的岩层相对下降

6.近年来,图中河流下游泥沙淤积加剧,其原因可能是(  )

A.疏浚河道B.植被破坏

C.引水灌溉D.退田还湖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冲积扇地貌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从图中看,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因此为背斜构造。

从图中看,断层线右侧的岩层呈上升状态。

第6题,图中河流上游位于山区,下流泥沙淤积加剧,可能是上游山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所致。

读下图,回答7~8题。

7.形成图甲奇岩怪石的主要作用是(  )

A.流水堆积B.风力堆积

C.内力侵蚀D.海浪侵蚀

8.造成开罗附近“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侵蚀作用B.海浪侵蚀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D.风化和风蚀作用

答案 7.D 8.D

解析 第7题,海边奇形怪状的岩石主要是由海浪侵蚀造成的。

第8题,开罗地处热带,不可能出现冰川;“狮身人面像”所在地并不临海,不可能受到海浪侵蚀作用影响;“狮身人面像”是雕塑,河流不可能侵蚀其面部;该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以风化和风蚀作用为主。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_风。

沙丘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图中断层左侧地壳垂直运动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___地貌。

答案 

(1)西北 风力侵蚀 

(2)东北 风力堆积  (3)上升 (4)喀斯特(岩溶)

解析 第

(1)题,A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

(2)题,流动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结合指向标可得出该地盛行东北风。

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第(3)题,图中岩层断裂成左右两块,左侧的岩层相对右侧岩层上升。

第(4)题,石灰岩受高温多雨的气候影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

[能力提升]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

A.褶皱B.背斜

C.向斜D.断层

11.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

A.地壳运动所致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D.外力作用所致

答案 10.C 11.D

解析 第10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最新,而两翼岩层老,故为向斜。

第11题,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有关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处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3.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及其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甲—风力侵蚀B.乙—流水侵蚀

C.丙—冰川侵蚀D.丁—人类活动

答案 12.A 13.B

解析 第12题,由图可知乙处是背斜,但受到了外力侵蚀,不是山地;丙处是向斜,但比两侧海拔高,是向斜成山;丙、丁之间岩层连续,没有断层;该处岩层只是发生了弯曲,地质构造为褶皱。

第13题,乙处降水较多,易遭受流水的侵蚀。

14.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及“沿BC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其顶部与底部的高差至少为______m。

(2)沿着剖面线BC的地质剖面图中①②两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什么?

(3)P、Q两支流,水流较缓的是____,理由是什么?

(4)在河流③和⑤两处中,河流横断面呈“V”型的是____处,其成因是什么?

河流横断面呈“U”型的是____处,其成因是什么?

答案 

(1)陡崖 50

(2)①处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②处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沿断层线发育成河谷。

(3)P 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河流落差小。

(4)③ 流水向下侵蚀切割河床。

 ⑤ 流水沉积作用显著。

解析 第

(1)题,A处等高线重叠,应为陡崖。

陡崖的相对高度可根据公式:

(n-1)d≤H<(n+1)d计算出。

(2)题,由沿BC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知,①是背斜成谷,②是断层线附近侵蚀成河谷。

第(3)题,P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水流慢。

第(4)题,一般河流上游流水侵蚀切割作用强,河流横断面呈“V”型,下游流水沉积作用显著,河流横断面呈“U”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