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7285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docx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我国古代首先指出“仁者爱人”的是:

(1)孔子

(2)孟子(3)墨子(4)荀子(5)老子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

(1)孔子

(2)孟子(3)庄子(4)老子(5)荀子

3.李斯《谏逐客书》: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句中“可宝者多”的意思是:

(1)认为是珍宝的多

(2)宝贵的多(3)珍宝的多

(4)宝贵之物很多(5)很多珍宝

4.《论语·季氏将代颛臾》: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句中“何以伐为”意思是:

(1)如何讨伐他们

(2)为什么要打(他们)呢?

(3)怎样讨伐呢?

(4)怎么攻打呢?

(5)如何打呢?

5.《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问赵威后,书未发”,句中“书未发”意思是:

(1)书本未发出

(2)信未发出(3)信未到

(4)信未启封(5)书没打开

6.《旧中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句中“不业”意思是:

(1)不做事

(2)没完成(3)不正经地干活

(4)不成功(5)不使他出仕以成就功业。

7.《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句中“兵也”意思是:

(1)是兵士

(2)是武力(3)是兵器

(4)是武士(5)是军队

8.《庄子·秋水》: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句中“莫己若者”意思是:

(1)没有自己的事

(2)没有象自己的

(3)跟自己无关(4)没有人比得上自己

(5)没有象自己这样的人

9.韩愈《答李翊书》:

“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

”句中“遗乎今”意思是:

(1)被现在的人忘记了

(2)忘记现在的情况

(3)赠送给现在的人(4)放弃现代的研究

(5)不被当巨人看重

10.主张创新,强调“惟陈言之务去”的唐代作家是:

(1)白居易

(2)柳宗元(3)韩愈

(4)杜甫(5)王维

1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1)司马光

(2)王安石(3)苏轼

(4)欧阳修(5)柳永

12.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夫祸患常积于忽散,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中“积于忽微”意思是:

(1)忽视微小的事情造成的

(2)由于忽然发生

(3)忽视微小而积累成的(4)积极做微小的事

(5)从细微小事逐渐积累起来

13.梁启超《论毅力》:

“成败之数,视此而己。

”句中“数”的意思是:

(1)数目

(2)次数(3)可能(4)天数(5)根据

14.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句中“固前知”意思是:

(1)固执以前的认识

(2)坚定对前人的认识

(3)前人早就知道(4)本来事先就知道

(5)本来以前就有知识

15.李斯《谏逐客书》: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句中的“逐”,意思是:

(1)追逐

(2)赶走(3)被赶走(4)追上(5)追赶

16.李斯《谏逐客书》:

“此所谓‘藉寇兵而资粮’者也。

”句中的“藉寇兵”意思是:

(1)借敌人的军队

(2)借敌人的武器

(3)借兵器给敌人(4)借给敌人军队

(5)登记强盗的武器

17.《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句中“为之辞”意思是:

(1)替它找个借口

(2)说出那种话

(3)因为它而说话(4)向它说话(5)是它的话

18.《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几句中“相”字意思是:

(1)相任

(2)互相(3)扶瞎子的人(4)相当(5)丞相

19.李斯《谏逐客书》:

“江南金锡不为用,亚蜀丹青不为采。

”这两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1)层递

(2)比拟(3)借代(4)对偶(5)夸张

20.《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谋动干戈于邦内。

”。

这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1)明喻

(2)暗喻(3)借喻(4)借代(5)比拟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必须选全,否则即算错)

1.作为先秦儒家经典的《论语》是

(1)是孔子编篡的

(2)是语录体散文

(3)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4)是了解孔子生活思想的重要材料

(5)是“四书”之一

2.《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句中“安之”意思是:

(1)定下心来

(2)安排他们(3)使他们不受扰乱

(4)使他们安居乐业(5)使他们安居下来

3.《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这几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1)层递

(2)夸张(3)对偶(4)比喻(5)比拟

4.李斯《谏逐客书》:

“秦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这几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1)对偶

(2)反复(3)比拟(4)比喻(5)排比

5.李斯《谏逐客书》: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候,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冠兵而赍资粮’者也。

”这几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1)排比

(2)对偶(3)借代(4)层递(5)比喻

三、填充题(答案必须准确无误,不准写错别字。

1.李大钊在《今》中提出:

_____的“过去”都以“现在”为___,_____的未来都以“现在”为_____。

2.鲁迅在《灯下漫笔》中,对中国历史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指出中国人民在历史上的命运不外乎是“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这两种境遇。

3.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指出: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4.朱光潜在《选择与安排》中指出:

“文章的通病就不外两种,_________。

5.培根的《论学问》是一位大学者的经验之谈,他指出:

“多诈的人_____学问,愚鲁的人____学问,聪明的人_____学问,因为学问本身___________;这种_________乃是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一种_______,是由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

四、简释题(解释加点的词)

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以: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庄子·秋水》)

焉:

3.志乎古,必遗乎今,整形诚乐而悲之。

(韩愈《答李翊书》)

遗:

4.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举:

5.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乃:

五、标点

1.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夭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这则危背这则亡

《说苑·建本》

2.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一辈子不仁不保四海诸候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土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由恶醉而强酒

《孟子·离娄上》

六、翻译(把下面各段划线处译成语体文)。

1.天下之水,①莫大于海,万川归之,②不知何时止而不盈;③尾闾泄之,④不知何时已而不虚;⑤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庄子·秋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及仇已灭,天下已定,②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③暂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④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五代史伶官传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

1.《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引用周任的话说: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孔子引用这句话来驳斥冉有的什么说法?

2.分析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之一是:

(1)鲁迅

(2)郭沫若(3)茅盾(4)闻一多

(5)张天翼

2.宗臣在明代作家派别中属于:

(1)“台阁体”派

(2)“前七子”(3)唐宋派

(4)公安派(5)“后七子”

3.柳宗元《种树郭驼传》: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而卒以祸。

”“烦其令”在这里的意义是:

(1)讨厌他的命令

(2)麻烦他的命令(3)增多他的命令

(4)使其命令繁多(5)厌恶他的命令

4.柳宗元《种树郭驼传》文:

“虽曰忧这,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

”几句中“不我若”的意思是:

(1)不跟我一样

(2)不像我(3)不如我

(4)不是我这样(5)不同我一样

5.《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文:

“公子吕曰: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几句中“无生民心”的意思是:

(1)不要发生在人民心里

(2)没有引起人民多心

(3)没有影响人心(4)不要影响人心

(5)不要使人民产生二心。

6.《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文: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赞,请以遗之。

’”。

几句中“食舍肉”的意思是:

(1)吃家里的肉

(2)吃屋里的肉

(3)食物里没有肉(4)吃的时候把肉放在一边

(5)吃饭时把肉抛弃

7.《史记·李将军列传》文:

“广从递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几句中“尝从行”的意思是:

(1)曾经跟着我

(2)我曾经跟着他

(3)曾经跟随皇帝出行(4)曾经跟随李广出行

(5)曾经一道出征

8.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文:

“不追议此,而贵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肩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文中“设淫辞”的意思是:

(1)制造淫乱的谣言

(2)说些淫秽的话

(3)污蔑人家淫亵(4)制造盛大失实的邪说

(5)制造对方淫乱的言辞

9.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文: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物冥合。

”文中“形释”的意思是。

(1)景物已经消失

(2)形象已经放开

(3)思想领悟(4)形体松散(5)形骸似已消散

10.苏轼《文与可画筜谷偃竹记》文: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布画,见此竹,废卷而器失声。

”句中“废卷”的意思是:

(1)废弃的画卷

(2)遗弃的画卷(3)弄坏画卷

(4)放下画卷(5)放弃画卷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上以上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必须选全,否则算错)

1.《左传》一书是:

(1)我国很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

(3)我国最早的人物传记(4)以秦国纪年为线索

(5)相传为春秋末年秦国史官左丘明撰写

2.柳宗元:

(1)字子厚

(2)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3)《永州八记》的作者

(4)是诗歌创作方面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5)是与韩愈齐名的散文大家

3.候方域:

(1)字朝宗

(2)是明末清初著名诗文作家

(3)参加复社(4)对权妹严嵩展开过斗争

4.柳宗元《种树郭驼传》:

“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夭以致其性焉尔。

”“致其性”意思是:

(1)引出它的本性

(2)让它的本性得到充分发展

(3)使它的本性充分发展(4)发展它的天性

5.宗臣《报刘一丈书》文: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时”意思是:

(1)时时

(2)有时(3)随时(4)及时(5)适时

三、填空题(答案必须准确无误,不准写错误字。

1.侯方域在《马伶传》中,揭示了马伶战胜李伶的原因是:

“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

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_______,________久而得之,此吾这所为师也。

2.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采用首尾呼应,南北对比的手法,写出北京秋天的“色彩浓,回味永”。

例如: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____,钱塘江的____,普陀山的_____,荔枝湾的_____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_____,稀饭之与___,鲈鱼之与_____,黄犬之与______。

3.茅盾的《香市》,第一部分追忆往昔香市的______,第二部分描叙大革命后香市的________。

4.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中,有一段发人深思的话:

“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

财富并不‘_______’倘使不给他们一个_________,不向他们指示一条________。

5.朱自清的《背影》,选取了“背景”这一别开生面的角度来表现父子亲情。

文章的结尾写道: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_______,_____,_______的背景。

四、简释题(解释加点的词语)

1.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朱自清《背景》)

箸:

2.即驾着风车,狂飚疾转的在怒涛上驱走;她的长袖拂没了许多帆舟。

(冰心《往事》)

狂飚:

3.“香市”的地点,在社庙。

从前农村还是“桃园”的时候,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

”(茅盾《香市》)

社庙:

4.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苏轼《文与可画筜谷偃竹记》)

遂:

5.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向:

五、标点

1.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弟弼好酒而酗尝醉射杀弘驾车牛弘还宅其妻迎谓曰叔射杀牛弘无所怪问直答曰作脯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颜色自若读书不轰

《北史》

2.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

《梦溪笔谈》

六、翻译(把下面各段落划线处译成语体文)

1.①广之将兵,②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③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④宽缓不苟,⑤士以此爱乐为用。

《史记·李将军列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许)远虽材若不及(张)巡者,开门纳巡,位本在巡上,②授之柄而处其下,无所疑忌,③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④城陷而虏,⑤与巡死先后异耳。

《张中丞传后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

1.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为什么要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来描述游西山前的游览情景。

2.屠格涅夫《门槛》这篇散文诗有哪些象征性形象?

(三)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楚辞》一书的编辑者是:

(1)屈原

(2)宋玉(3)景差(4)刘向(5)王逸

2.屈原的《国殇》一诗选自

(1)《楚辞·九歌》

(2)《楚辞·九章》(3)《楚辞·九辩》

(4)《楚辞·招魂》(5)《楚辞·卜居》

3.曹操的《短歌行》的感情主调是:

(1)哀叹人行短促

(2)忧伤怀才不遇(3)抒发建功立业之志

(4)怨恨自己求贤不得(5)叙旧怀亲友

4.唐代文学最突出的成就是:

(1)传奇小说

(2)词(3)诗(4)散文(5)辞赋

5.杜甫的《登高》是一首:

(1)七绝

(2)七律(3)长短句(4)七言古诗(5)歌行体诗

6.在宋代词坛上影响最大的女作家是:

(1)柳永

(2)李清照(3)周邦彦(4)晏殊(5)辛弃疾

7.宋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

(1)苏轼

(2)辛弃疾(3)文天祥(4)陆游(5)岳飞

8.宋代第一个写大量慢词的词人是:

(1)晏殊

(2)柳永(3)苏轼(4)周邦彦(5)李清照

9.王实甫《西厢记》故事片,来自唐宋传奇小说:

(1)《柳毅传》

(2)《李娃传》(3)《长恨歌传》

(4)《会真记》(5)《绿珠传》

10.郭沫若的《炉中煤》一诗,抒发了作者的:

(1)个性解放思想

(2)爱国主义思想(3)反封建的进步思想

(4)人道主义思想(5)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11.高尔基的《鹰之歌》是一篇:

(1)散文

(2)故事(3)诗歌(4)小说(5)散文诗

12.苏轼《前赤壁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朗者乎?

”句中“于”字的意思是:

(1)从

(2)到(3)由(4)比(5)被

13.《诗经·氓》诗: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几句中“爽”字的意思是:

(1)爽快

(2)豪爽(3)差错(4)凉爽(5)爽约

14.曹操《短歌行》诗: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厌”字意思是:

(1)厌烦

(2)厌恶(3)嫌(4)讨厌(5)厌倦

15.苏轼《前赤壁赋》:

“少焉,川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的第一个“于”字意思是:

(1)向

(2)因为(3)在(4)到(5)从

16.辛弃疾《摸鱼儿》词“更能消、几番风雨,”句中“消”的意思是:

(1)消除

(2)消失(3)消受(4)经受(5)消停

17.辛弃疾《破阵子》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句中“了去”的意思是:

(1)完了

(2)完成(3)除了(4)只是(5)抛弃

18.白居易《杜陵叟》诗;“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申破”的意思是:

(1)申明破产

(2)申请救济破产(3)声称受实

(4)报告事实真相(5)申请求救济

19.杜甫《登高》诗:

“艰难苦恨繁霜鬂,潦倒新停浊酒杯。

”“苦恨”的意思是:

(1)又苦又恨

(2)可恨(3)可惜(4)可怜(5)特别恨

20.李白《行路难》诗: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直”的意思是:

(1)毫不犹豫

(2)直接(3)有价值(4)值得(5)笔直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必须选全,否则即算错)

1.《楚辞》一书是:

(1)西汉刘向编辑的

(2)屈原作品的统称(3)以屈原、宋玉作品为主的诗集(4)以“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为特色

2.用“汉乐府”旧题写成的诗篇有:

(1)曹操的《短歌行》

(2)陶渊明的《饮酒》(3)王昌龄的《从军行》(4)李白的《行路难》(5)杜甫的《兵车行》

3.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

(1)王维

(2)孟浩然(3)王昌龄(4)刘禹锡(5)岭参

4.律诗中的七律,其格律特点是:

(1)每首八句

(2)每句七字(3)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4)蹭两联应当对偶(5)讲究平仄

5.宋代词坛上以豪放风格见长,并在文学史上被誉为豪放派作家的是:

(1)柳永

(2)苏轼(3)欧阳修(4)周邦彦(5)辛弃疾

6.新月社的主要诗人是:

(1)郭沫若

(2)闻一多(3)徐志摩(4)戴望舒(5)郁达夫

7.苏轼《前赤壁赋》文:

“况吾与予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句中“友糜鹿”的意思是:

(1)使糜鹿为朋友

(2)和糜鹿结成朋友(3)把糜鹿当成朋友

(4)以糜鹿为朋友(5)视糜鹿为朋友

8.李煜《虞美人》词: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几句词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1)对偶

(2)明喻(3)暗喻(4)借喻(5)借代

9.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杂剧: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这两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1)对偶

(2)借代(3)比喻(4)夸张(5)比拟

10.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曲:

“峰峦如聚,波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这几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三、填空题(答案必须准确无误,不准写错别字。

1.汉乐府《上邪》连用五件根本不能发生的事,表明自己的既定态度决不更改,“山无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乃敢与君绝!

2.陶渊明《饮酒(其五)》融说理、抒情、写景于一体,结尾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以擅长七言绝句著称,他的《从军行(其四)》是这样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维《山居秋暝》的当中两联,同属写景,一静一动,互为衬托。

这两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送孟浩然这广陵》将叙事、写景、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是千古流传的名篇。

这首诗是:

“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