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板书设计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7196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板书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必修一板书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必修一板书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必修一板书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必修一板书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板书设计1.docx

《必修一板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板书设计1.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板书设计1.docx

必修一板书设计1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政治形式

夏:

公天下——家天下;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关键人物:

禹、启)

商:

王权和神权的结合(甲骨占卜);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二)西周政治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

背景

武王伐纣,建立西周,需要巩固其统治。

目的: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内容

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主要诸侯国:

燕鲁晋齐宋(殷民)

权利和义务: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赐予诸侯,使其享有世袭统治权;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高军赋和力役。

(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由血统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而言的。

作用

有助于扩大疆域,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西周统治。

(分配)

有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巩固西周统治。

(继承)

瓦解

制度本身的缺陷:

受封诸侯有很强的独立性

实力的变化:

一些诸侯势力日益壮大,王室衰微,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局面。

两者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形式。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背景

思想

法家思想

政治

分封制的弊端

秦的大一统

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

北击匈奴,收河套,筑长城,修直道

南征岭南(广东广西),凿灵渠,设三郡

开拓西南夷地区(云贵川),开辟“五尺道”,设郡

经济

铁器、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内容

★1、皇帝制度

皇权至高无上(行政、司法、立法、军事、财政)

皇位终身制和世袭制

2、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皇帝

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朝议(军事)(助理政事)(丞相助手

负责监察)

九卿

3、地方行政制度:

郡县制

背景

郡、县在春秋战国出现

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

内容

郡(郡守:

行政;郡尉:

军事;监御史:

监察。

县(道)

(亭:

治安、公文传递)

特点

中央垂直管理;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

意义

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中央环节;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4、思想专制

挟书律、焚书坑儒

影响

1、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护封建生产力的发展。

2、有助于中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初步形成。

3、奠定了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后世所沿用。

4、过于强化皇权容易导致暴政,激化社会矛盾。

三、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与强化

潜伏

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内外朝制度

内朝(亲信侍从)-决策

外朝(以丞相为首)-执行

汉初:

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

13州部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东汉末年:

州、郡、县

隋唐

三省六部制

1.内容

皇帝

政事堂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决策,拟诏)(执行)(审核)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影响

相互协调,提高效率;相互牵制,加强皇权;为后世所沿用。

道、州、县

中书门下(同平章事)、参知政事

路、州、县

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事)、宣政院(宗教)

行省制度

1.背景

疆域广阔,民族、宗教众多;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

2.内容

1)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路-府—州-县

2)腹里(中书省直辖)、宣政院(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3.意义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特点

皇权至高无上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服从中央

评价

1.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巩固国家统一。

2.地方缺乏自主性和能动性。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背景

封建社会进入晚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统治者需要借助非正常手段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

内容

明朝

1.明太祖:

废丞相,权分六部

背景:

丞相“专权乱政”,威胁皇权

后果: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政治更加腐败。

2.明成祖:

内阁制创立

办公地点:

文渊阁掌握权力:

票拟

实质:

(内阁首辅是宰相吗?

)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并非法定中央机构;阁臣的升降、职权大小、票拟是否被采用取决于皇帝。

(和英国的内阁一样吗?

)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

1.军机处

建立者:

雍正帝

背景:

处理西北军务的需要

议政王大臣会议牵制皇权

职能:

成员由皇帝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传达圣旨)

特点:

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决策具有封闭性。

影响:

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2.密折制度

3.边疆政策(处理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对西南地区的政策——雍正“改土归流”)

影响

西方: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政体,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绝对君主专制压制地方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决策失误;因循守旧、官僚主义;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总之,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第一课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1.背景

自然地理条件

社会基础

政治文明

山多地少

三面环海

港湾众多

经济

海外贸易(工商业)

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民主政治

海外殖民

平等互利的观念

政治:

城邦(民主政治的摇篮)

★小国寡民

独立自治

公民意识

珍视自由、个性

集体荣誉感

2.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改革

背景

内容

影响

梭伦改革

平民与贵族反复斗争

解负令;按财产划分四个等级;依血缘部落选举“四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但未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克利斯提尼改革

按地域选区抽签产生“五百人会议”;十将军委员会;“陶片放逐法”。

打破贵族对政权的控制,雅典民主政治确立。

伯里克利改革

官职除十将军委员会外向所有公民开放,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津贴制。

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3.希腊民主政治的评价(辉煌中的阴影——既是城邦繁荣的基础,也是衰亡的根源。

局限性

范围

奴隶、妇女、外邦人不享有民主权利。

(奴隶主民主政治)

性质

原始的直接民主,适用小国寡民的城邦。

(相对于以后的代议制民主而言)

方式

抽签选举、轮流坐庄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进步性

对希腊

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古希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古典)

对世界

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第二课罗马人的法律

一、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1.起源——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十二铜表法》

意义:

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

2.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项目

公民法

万民法

背景

平民和贵族的反复斗争

不断对外扩张,民族矛盾尖锐、经济纠纷频繁

适用范围

罗马公民

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内容

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注重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形式

注重形式,程序繁琐

简洁实用

实践结果

万民法逐渐取代公民法

3成熟:

自然法(法律观念)

重要人物:

西塞罗

内容:

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意义:

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二、评价

(一)积极方面

1、功在当代——维系罗马统治

公民法调动了公民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积极性;

万民法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2、利在千秋——影响后来世界

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二)消极方面

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背景

经济基础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位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

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增强,要求取得相应的政治地位

思想基础

清教、早期启蒙思想(霍布斯、洛克)

政治基础

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夺取政权、限制王权)

发展历程

17世纪晚期-奠基

1689年《权利法案》

内容:

从立法、财政、军事、司法各方面限制王权,提高议会的权力。

意义:

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王位继承法》

18世纪中期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完善

1)发展历程

威廉三世:

内阁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行政机关。

乔治一世:

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

沃波尔:

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织内阁

内阁全体成员在政治上与首相共进退,集体向议会负责,一旦遭其反对,或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2)影响:

国王的行政权被剥夺,成为虚君;议会取得对行政权的监督权力。

19世纪中期

1832年议会改革

背景:

工业革命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权

影响:

工业资产阶级获益,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但工人政治权利仍然受限。

19世纪70年代后

1870年后:

内阁权力膨胀

内容:

内阁取得全部立法提案权、部分立法权、财政权。

背景:

二工、帝国主义国家间斗争更加激烈。

意义

1.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政治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的道路,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代表了世界历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对其他国家的民主政治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

特点

其他

虚位元首

保留了国王作为世袭的国家元首,但其权力已经受到宪法的约束

事实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仅扮演仪式性的角色。

两党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中权力制衡的表现之一

资产阶级代议制是英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议会

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控制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

限制国王的权力,监督政府的行为,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责任内阁

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

首相是政府首脑,又是议会多数党领袖,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美国1787宪法

一、1787年宪法诞生的背景

(一)条件

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政治基础:

美国独立战争,赢得民族独立

思想基础:

英法启蒙思想中的政治学说

(二)原因

松散邦联的弊端:

贸易问题、债务问题、国家安全问题

二、1787宪法的内容

1.联邦制原则(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独立性。

2.中央政府在权力构建上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行政权

立法权

司法权

机构或职务

总统

参议院

众议院

最高法院

产生方式

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州议会选举,每州2名

选民直接选举,按人口比例选出。

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任期

每届任期4年

任期6年,每2年改选1/3。

任期2年

(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权力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

立法、财政、征税、调解国际或州际贸易、征兵、宣战、批准条约。

司法,可宣布总统或国会法案违宪而无效。

3.民主性原则(总统和议会均由民主选举产生)

三、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

A、进步性:

(1)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2)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3)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

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局限性:

未废除南方黑人奴隶制,把5个黑人折合为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打上种族歧视的烙印。

四、比较美国总统制英国君主立宪制

相同:

1、背景:

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启蒙思想由理论付诸实践的结果。

2、内容:

同属资本主义民主政体,否定君主专制,强调选举和议会立法,突出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3、影响:

都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扩展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不同: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历史背景

封建势力相对强大

未经历封建社会,封建传统势力薄弱

国家元首

称谓

国王

总统

产生方式和任期

世袭,终身制

选举,任期制

权力

虚位元首,没有实权,统而不治

仅扮演礼仪性的角色

有实权,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甚至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施否决权。

政府

首脑

首相

总统

产生方式

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由首相负责组阁

总统提名并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组成内阁。

元首、议会、政府关系

政府不对国王负责

对议会负责且必须得到议会下院的支持;

议会立法,限制王权,监督内阁;

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府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政府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总统对宪法负责

议会只有在总统违反宪法时

才能对总统提出弹劾。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

总统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1、法国1875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背景

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深入

政治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在曲折中发展

君主制——保皇派——资产阶级上层和旧贵族

共和制——共和派——中小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

思想基础

启蒙思想

内容

行政权:

总统

产生:

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

任期:

7年/届,可连选连任

权力:

极大,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约、大赦;

经众议院同意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英国首相也可以解散议会)

立法权:

两院制议会,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

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评价

局限性

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是资产阶级共和派向保皇派妥协的结果。

意义

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逐渐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机会

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2、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宪法)

背景:

德意志的统一

根本原因

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领导力量

普鲁士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由容克贵族主导。

方式

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铁血政策)

对1871年宪法的影响

奠定基础:

结束了封建割据状态。

打上烙印:

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

立宪出发点

维护国家统一,突出普鲁士地位

内容

国家体制:

联邦制

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保留了一些自主权。

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集行政、立法、司法、军事等大权于一身,主宰议会和内阁,拥有实权。

行政机构——内阁:

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立法机构——议会:

由皇帝召集或解散

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是掌握权力的上议院;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作用很小。

(行使立法权,但任何法案都必须经过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不拥有行政监督权。

评价

局限性:

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

意义:

使德意志帝国成为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迈入资本主义时期,推动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19世纪末超越英国,跃居欧洲第一。

1.法国总统制共和制与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比较项目

相同点

不同点

法国总统制共和制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并非虚位元首,都拥有实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可以解散下院。

法国总统由议会选出,任期七年,总统和内阁需向议会负责。

德国以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拥有巨大权力,任命宰相,主宰议会。

议会

都实行两院制,议会作为立法机构

下议院的权力都比较小,立法权受到国家元首和上院限制。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拥有选举总统的权力,总统和各部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议会对政府行使监督权。

由皇帝召集或解散,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但受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控制,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成因

两国反民主的势力都比较强大,资产阶级与之妥协。

法国经历了长期革命斗争的洗礼,封建势力经历了充分涤荡。

德意志容克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软弱,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2.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与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相同点:

(1)国家元首都是世袭君主。

(2)立法权都由议会行使。

(3)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不同点:

(1)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

英国的元首国王,只是虚位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并不掌握实权。

德意志帝国的元首是皇帝,集行政、立法、司法、军事等大权于一身,拥有实权。

(2)议会的地位不同:

英国议会的权力高于国王,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限制王权,监督内阁

首相及其内阁须向议会负责;

德意志帝国议会由皇帝主宰,仅有立法权,且任何法案必须经皇帝批准才能生效

对政府没有监督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3)首脑的产生方式和地位不同:

英国政府首脑是首相,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其权力很大,握有行政权

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德意志帝国政府首脑虽是宰相,但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

总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较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实质上是一种不彻底的、不完善的代议制。

成因:

从建立方式来看

英国是通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德意志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

从领导阶级来看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并肩战斗,建立了两者联合政权

德意志以俾斯麦为代表的容克地主阶级在王朝战争中居于领导地位

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3.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欧美各国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力量对比、建立资产阶级政体的方法、甚至于各国的传统等国情的不同,决定了各国采取不同的政体。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

法国共和制

德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建立方式

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制定

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共和派和保皇派长期斗争

1875年宪法颁布。

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

个体特征

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虚君“统而不治”;议会立法,限制王权,监督内阁;

内阁掌握行政权力

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典型的总统制国家,也是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体制

立法--国会

行政--总统

司法--最高法院。

总统执掌行政权

议会掌握立法权。

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但皇帝和以首相为首的联邦议会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众议院权力很小

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总体特征

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都有宪法作为保障,强调选举和议会立法;突出权力的制约平衡;实行政党政治,各党通过议会斗争来实现本党及其代表的利益集团的利益。

总体评价

局限性:

仍属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并且在部分国家尚未成熟。

意义:

否定君主专制政治,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

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同时还扩展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推动了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

专题七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背景

经济基础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弊端日益显露)

阶级基础

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欧洲工人的觉醒。

思想基础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德意志的古典哲学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标志:

《共产党宣言》发表

时间

1848年

政党

共产主义者同盟

内容

阐明社会发展规律,断言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

意义

使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二公社革命

背景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企图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革命

措施

政治

废除资产阶级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最高权力机构公社委员会由普选产生,(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

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监督

年薪不超过一般技术工人。

经济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评价

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力尚处于上升阶段。

缺乏统一革命政党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更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

(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缺乏与外省革命者和农民的联系)

意义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背景

客观

根本原因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沙皇专制制度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

俄国已经是帝国主义国家——奠定无产阶级革命的经济基础。

薄弱环节:

资本主义相对落后(表现:

依赖外国资本、农奴制残余;原因)

各种矛盾汇集

(资无、资农奴主、农奴主和农奴、帝殖、法俄、俄罗斯民族与其它民族)

直接原因

一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主观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成熟

组织基础

布尔什维克党(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思想基础

列宁主义

过程

二月革命掘沙皇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

推翻沙皇专制政府,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

四月提纲指方向

口号: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任务:

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成社会主义革命

七月流血抛幻想

和平夺权已经不可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十月革命现曙光

军事上:

攻打冬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最后据点)

政治上: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宣布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成立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和平法令》:

停战

《土地法令》:

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意义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

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