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6813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新人教版.docx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新人教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新人教版.docx

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新人教版

《桃花源记》

1.《桃花源记》的作者(),名(),是()(朝代)著名()。

本文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豁()然阡陌()俨()然垂髫()便要()还家邑()人语()云诣()太守咸()来怡()然郡()下问津()

3.找出通假字,写出它的本字和意思并注音。

(1)问所从来,具答之。

(2)便要还家。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缘:

落英:

缤纷:

异:

穷:

属:

豁然:

俨然:

怡然:

延:

语:

既:

扶:

向:

诣:

津:

旷:

惋:

果:

规:

遂:

寻: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鲜美交通

妻子绝境

无论如此

《桃花源记》中考真题集锦

一.阅读第3段,回答问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二.阅读第2-3段,回答问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2.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5.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6.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括号处填入短语。

(2分)

  发现桃花源——()——()

7.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2分)

  ⑴悉如外人()⑵便要还家()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不足为外人道也。

9.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10.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3.用原文语句作答:

(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3分)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3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4分)

(1)屋舍俨然    

(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4)皆叹惋 (5)阡陌交通(6)便要还家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      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8.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饮酒》)

9.桃花源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生活的地方?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四.阅读《桃花源记》全文,回答问题:

1.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1分)

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3)芳草鲜美

(4)屋舍俨然(5)便扶向路(6)寻病终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2分)

4.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

(2分)

  

5.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6.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

出有典,如成语________________,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8.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6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答〕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桃花源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

(《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2分)

  

13.“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14.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

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2分)

 

   

五.阅读《桃花源记》全文,回答问题: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

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

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着

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4分)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5.第一段中表现桃花

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6.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2分)

 

 

7.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2分)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_______________”。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_______________”。

离开桃花源时,他“_______________”,但再来寻找时还是“_______________”。

8.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9.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的文体。

这种文体有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划线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

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

  1.何陋之有?

()2.忘路之远近()3.渔人甚异之()4.具答之()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6.君之病在肌肤()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

  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

  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5.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

这这篇短文采了的写法。

  阅读理解练习题

  

(一)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

  ①本文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

________

  ②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

  3)无案牍之劳形()4)惟吾德馨()

  ③解释句子:

孔子云:

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原文填空: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

  ⑤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⑥在横线上写出描写环境清幽的句子,并划出朗读的节奏。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________。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

______________。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

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②惟吾德馨()

  ③谈笑有鸿儒()④无案牍之劳形()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

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爱莲说》试题集训

一、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3分)

 ⑴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4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5分)

 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8分)

二、《爱莲说》、《与朱元思书》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3分)

 

(1)出淤泥而不染而()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蔽()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

9.《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

10.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

(2分)

 答:

11.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

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2分)

 答: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

 ①可爱者甚蕃()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③陶后鲜有闻()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

19.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3分)

19、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可爱者甚蕃(pān)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2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4分)

(l)香远益清()

(2)亭亭净植()(3)陶后鲜有闻()(4)宜乎众矣()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l)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文:

22、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2分)

答:

五、【甲

】略。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7.解释加点的词。

(4分)

①陶后鲜有闻()②濯清涟而不妖()②亭亭净植()④相与步于庭中()

8.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

心情。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①香远益清()②陶后鲜有闻()

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不同花的喜爱,表明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如陶渊明独爱菊,表

明了他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了世人的生活态度。

(4分)

1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你喜欢哪种花?

并请你说说喜欢的理由。

(3分)

八、【甲】略。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泽东《卜算子•咏梅》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陶后鲜有闻()(4)待到山花烂漫时()

8.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

9.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2

 

10.【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4分)

11.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分)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2分)①可爱者甚蕃()②亭亭净植()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

为什么?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

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

并谈谈理由。

(2分)

16、《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词语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的词语是“,”。

9.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①可爱者甚蕃蕃()②不蔓不枝蔓()

10.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

1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2分)

答:

13.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3分)

答:

文14、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23《核舟记》试题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便要还家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3.诎右臂支船4.左手倚一衡木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7.选贤与能8.矜、寡、孤、独、废疾者

9.荡胸生曾云10.混黄华叶衰

二.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

能以径寸之木

②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文曰“初平山人”

③奇:

明有奇巧人长约八分有奇

⑥而: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启窗而观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⑦可:

高可二黍许

三、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四、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字,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