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专题一审准题意.docx
《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专题一审准题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专题一审准题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作厚积薄发善于表达专题一审准题意
写作:
厚积薄发,善于表达-专题一-审准题意
专题一审准题意[[专题引语]]现在的作文审题越来越容易,但是,审题容易不代表不要审题。
相反,随着任务驱动和隐性审题的增加,审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审准题意,更要切准题意。
ⅠⅠ精审真题,体悟审题真义ⅢⅢ实战演练,练出训练实效ⅡⅡ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内容索引Ⅰ精审真题,体悟审题真义1.(2019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步骤:
(1)细读材料①请分别提取出两段文字中的关键词,再从两段文字中提取出共同的关键词。
答案答案第一段中的关键词:
作品的格调趣味、作者人品、一致。
第二段中的关键词:
作品的格调趣味、作者人品、背离。
共同的关键词:
作品的格调趣味(文品)、作者人品(人品)。
②如何理解作品格调趣味人品这几个关键词的含义?
答案答案a.作品,重在理解其范围。
可以指文学作品,还可以指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音乐、舞蹈、喜剧和影视作品),甚至扩大为人类的精神文化产品。
b.格调,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
c.趣味,指情趣、旨趣、兴趣,这里应为审美趣味。
d.人品,意谓人的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2)细读要求①在任务性要求中,哪些是重点性要求?
哪些是一般性要求?
(可以圈出)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案答案重点性要求: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一般性要求:
题目自拟,观点自定;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有二:
一是对此发表看法,这个此应指上面两段文字,两种观点,也就是说不可只选其中一个材料谈,忽视另一个材料,不能只讨论材料的一方面,两方面的材料,不要偏废,在比较中突出观点、看法。
二是暗示了写作文体论述文。
②警戒性要求有哪些?
(可以圈出)答案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2.(2019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
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
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标题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步骤:
(1)细读材料①材料中最关键的一段话是哪一段?
请从中提取出关键词。
(可以圈出)其核心关键词是哪一个?
答案答案第三段话(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关键词:
虚拟现实、拥抱、远离、保持距离。
核心关键词:
虚拟现实。
②如何理解核心关键词的含义?
答案答案虚拟,虽说有虚构之意,但在本材料中,它是从虚拟现实沿用过来的,是指高科技带来的模拟现实,与虚拟现实几乎同义。
它与虚构、虚幻有一定的差异,也不可直接理解为虚实关系中的虚。
(2)细读要求①在任务性要求中,哪些是重点性要求?
哪些是一般性要求?
(可以圈出)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案答案重点性要求: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
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一般性要求: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有二:
一是对材料提出的问题有所思考,也就是说要在材料针对问题提出的三种态度中作出选择;二是明确要求,写论述类文章。
②警戒性要求有哪些?
(可以圈出)答案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3.(2019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
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步骤:
(1)细读材料①作家的话语中包含了哪几个关键词?
其中核心关键词是哪一个?
答案答案关键词:
人、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核心关键词:
心灵之书。
②如何理解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这三个关键词的含义?
答案a.有字之书指书籍,包括电子书等。
阅读他人的知识和经验,填补和丰富自己的人生。
b.无字之书指社会生活,读社会这本书,体验思考人生,从活书中直接获得人生经验与智慧。
上面两本书古已有之,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思相似,已成为人生的经验常识。
c.心灵之书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即心灵,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指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解剖、自我完善。
它与前面两本书构成外与内、实与虚的并列关系。
答案
(2)细读要求①在任务性要求中,哪些是重点性要求?
哪些是一般性要求?
(可以圈出)重点性要求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案重点性要求: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
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一般性要求:
题目自拟。
重点性要求的关键在于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a.应全面理解作家的看法。
作家的看法包括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不可只讨论一本书,应该先从理解三本书的理念及相互关系入题,再转到对一本书的讨论。
b.评说一词不只是暗示要写论述文,更在于你可以顺应作家的看法,也可以评议、否定作家的看法。
答案②警戒性要求有哪些?
(可以圈出)答案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Ⅱ指点技巧,找到提升门径审题是写考场作文的第一步,关乎写作的成败,极其重要,不可不慎。
它包括两个重要的工作:
审读材料和审准要求。
一、审读材料审读材料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找出材料的中心、重点及核心语意,二是精准理解核心词语的含义和范围。
1.找出材料的中心、重点及核心语意
(1)拎关键,括中心一般而言,新材料作文给的材料很简练,但再简练的材料也有它的关键与重点所在,只要拎出这些关键,就可以说是审准了题意。
材料中的关键既指关键句,更指关键词。
审题,不仅要找出关键句,更要提取出关键句中的关键词。
例如: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
注意了,留一条缝隙。
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
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
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
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分析此题的关键句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重点在于对缝隙一词的理解。
留一条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
为什么要留一条缝隙?
如何才能留一条缝隙?
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一条缝隙?
如此一问,思路定然大开。
材料中提到,装修如若要求丰满,反而会失败;留一条缝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
不可求全责备,不为已甚;尊重他人,方可和谐和睦等等。
【【例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
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分析微光是整篇材料反复提及的关键词,为何我们曾经将微光舍弃,而天才却将微光积聚为惊人的才华?
这便是凡人与天才的不同思维模式造成的差异。
我们为什么会将它舍弃呢?
就是因为它的两点特征:
一是微小的,二是因为它是自己的。
文章可立意为拾起心灵闪过的微光,微光可象征我们需要拾起的曾经遗忘或忽视的事物,可由人及物,衍生至社会、文化等等。
对于那些无关键词句的材料,尤其是那些叙事性材料,概括中心是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概括中心分三步走:
第一步,概括中心(人物+事件+结果);第二步,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第三步,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
例如:
材料2007年8月24日,6名俄罗斯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新疆和田玉龙喀什河漂流遇险。
9月21日,35岁的兹韦列夫和28岁的保托夫在不毛之地各自单独生存25天后,被中俄搜救队发现,奇迹生还。
其余3人遇难,1人失踪。
据中俄搜救队指挥员介绍,兹韦列夫和保托夫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身体素质比较好,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野外生存比较有经验。
特别是在玉龙喀什河上游天气恶劣(白天温度30℃以上,夜晚-5℃以下)、地理环境复杂、没有任何食物的情况下,两位运动爱好者能采取倒时差生活的办法,在白天光照强、温度高的时候睡觉,晚上天气冷的时候则行走、锻炼,以维持自身的热量体力,为营救工作争取了时间。
分析三步概括中心:
(1)什么人?
做了什么事?
结果怎么样?
兹韦列夫和保托夫野外遇险,最后奇迹生还。
(2)结果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文中提示句:
之所以能奇迹生还,一方面另一方面道理: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丰富的经验、变通的办法能创造奇迹。
(3)组织观点句,压缩成主谓宾句子。
经验创造奇迹;变通创造奇迹;以经验之心,筑生命之塔。
(2)找关系,寻关联①找关系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
高考作文题几乎都是关系型的,或二元关系,或多元关系。
如2019年高考作文题:
a.全国卷Ⅰ漫画的核心元素:
人、分数、吻和巴掌。
这些元素的组合可以形成下列二元关系:
奖与罚、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起点与终点、数量与质量、外因与内因等。
b.江苏卷中的二元关系有:
说与不说、个性与创新。
有些新材料作文,其中的二元关系不甚明确,稍加思考,也可以间接抽取出二元关系。
如2019年浙江卷作文题核心问题:
对待虚拟现实的态度。
从这个态度中可以抽取出人与科技人与物人与自我等二元关系,但核心的二元关系是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
②寻关联关联是2019年高考作文题中的一个热词,用关联思维来审题立意正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由多个关键词或多个名句组成的作文题中,核心在于寻关联。
要学会从不同的关键词或名句中找同类、找同质,或者叫合并同类项。
如2019年全国卷Ⅰ作文题中的美丽乡村、中华美食、长城可以合并为美丽中国,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可以合并为科技创新中国。
寻关联更善于在看似毫无联系的地方找到联系,在一般性联系的地方找到潜在的逻辑性线索。
例如,一带一路和食品安全有什么联系呢?
在其现成的状态下,可以说一点联系都没有。
但从更深刻的意义上来看,一带一路是最先进的科学实绩,是世界性倡议发展蓝图,而食品安全问题则是它的对立面,恰恰是由最先进的发展带来的。
这种联系是因果性的。
如能这样寻找关联、联系,不但审题准确,而且立意深刻。
(3)列对象,找角度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例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
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
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缘了。
墙角的竹笋嘲笑他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他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他坚毅有力、能爬高墙。
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墙顶。
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象得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
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
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
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深思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分析这则材料涉及多个人、物,于是可以从多个不同的对象中寻找审题立意的角度。
①主体对象小爬山虎,可以提炼出只有不断攀登,才能见到峰顶的风景等立意。
②其他对象:
a.小爬山虎的妈妈可以提炼出教育孩子要树立正确的目标等立意。
b.竹笋、小草可以提炼出在批评中学会长大等立意。
c.牵牛花、太阳伯伯、风姑娘可以提炼出鼓励与信任才能成功等立意。
d.孩子可以提炼出乐观地看待生活等立意。
(4)依现象,找原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因果联系则是事物普遍联系中的一种。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其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例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
夏天,枝叶垂悬于两层楼之间,形成了美丽的绿色叶幔。
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但感觉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
第二年,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时,发现有几株葡萄藤攀上了他的阳台。
往下看,一个女孩正对着他微笑。
楼下人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所以种植葡萄作为回馈。
要求: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分析本题可以采取依现象,找原因的方法来审题立意:
为什么会有楼下邻居种了葡萄回馈年轻人的结果呢?
追究原因就会知道,是因为年轻人种植的紫藤花给邻居带来了阴凉,他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了邻居,邻居心存感恩也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了年轻人,由此可得出正确立意学会分享、懂得感恩、邻里和谐相处等。
2.精准理解核心词语的含义和范围找出材料的中心、关键,只能算审题的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是要精准理解这些核心词语的含义和范围,只有把这步工作做好了,才算是完整、准确地审题。
不少考生对材料的关键、核心找得很准,可是找出来,不假思索,落笔就写,往往会出现偏离题意的问题。
究其原因,就是未做好精准理解核心词语的含义和范围这一工作。
许多偏离题意的问题,就出现在这一环节上。
那么,如何精准理解呢?
(1)结合材料语境,确定核心词语的词意。
如2019年江苏卷作文题,材料的核心词语是车。
什么叫车?
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
如果要写风车纺车,算不算车?
写时代之车心灵之车,算不算车?
根据对材料中车的理解,写这些车,均属偏离含义,因为材料中的车已限定在实指意义上,即指一种运输或代步工具。
(2)结合积累,联想社会人生,理解核心词语的词意。
如2019年浙江卷作文题,三本大书中的心灵之书这一核心词语的含义抽象、模糊,如果不把它的含义理解透,那么写作中很难做到符合题意。
我们可以联系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有句话,叫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可以联想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从而可以确定心灵之书指的是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解剖、自我完善。
二、审准要求新材料作文由材料与写作要求两部分组成,审题的重心自然放在材料上,而写作要求无非是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之类,不大会引起考生的重视。
可是,随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诞生,审准写作要求越发重要,甚至超过了材料的阅读。
那么审准要求,这个准应放在哪里?
写作要求由两部分构成:
任务性要求与警戒性要求。
警戒性要求主要是指不得抄袭、套作之类的要求,与写作关系不大。
而任务性要求很重要,任务性要求有两方面。
一是一般性要求,主要指自拟题目自定立意之类,这类要求很笼统、空泛,审题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二是重点性要求,如2019年全国卷Ⅰ作文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又如2019年浙江卷作文题:
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这些就叫写作指令,任务驱动。
所谓审准要求的准主要指这部分要求。
什么是审准?
就是对重点性要求逐字逐句地读,既要明白明示信息,更要明白潜在信息。
如对2019年全国卷Ⅲ所给的两个副标题所暗示的文体信息一定要读出,对2019年浙江卷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要咬文嚼字:
作家的看法指什么?
评说的明示信息与潜在信息各是什么?
随着隐性审题的增加,随着任务指令的增强,审准写作要求越来越重要。
Ⅲ实战演练,练出训练实效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做人要像山;有人说,做人要像水;有人说,做人就要做太阳;有人说,做一只小小的萤火虫不好吗?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
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1)细读材料,思考:
①请提取出关键词。
②山水太阳萤火虫各比喻什么?
答案答案做人、像山、像水、做太阳、做萤火虫。
答案参考:
山喻沉稳,水喻灵动,太阳喻大爱,萤火虫喻小爱。
123
(2)细读要求,找出重点性要求,明确其意。
(可以圈出)(3)确定立意。
答案答案要求①: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什么感受与思考。
这一要求的意思是对上述文字要完整理解:
材料写了四种不同的做人态度,可以逐一写四种,也可以融合写(如将山与水融合),如写其中一种,需兼及其他。
要求②:
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这一要求暗示可以写成记叙类文章,也可以写成论述类文章。
答案略。
123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
比尔盖茨说:
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成就。
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
读了这两位名人关于自尊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
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123
(1)细读材料,请提取出关键词。
(2)细读要求,找出重点性要求,明确写作要求。
(可以圈出)答案答案第一段:
高尚的品格、自尊心。
第二段:
成就、切勿过分强调、自尊。
答案重点性要求:
读了这两位名人关于自尊的观点,你有什么看法?
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这一要求可分两点来理解:
①要求对两位名人关于自尊的观点发表看法,②写论述类文章。
123(3)确定立意。
答案123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书画鉴赏大家张伯驹的女儿在《忆父亲二三事》中写道:
父亲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他看的书很多,少年时就熟读《古文观止》,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二十多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资治通鉴》也如数家珍;唐诗宋词读记得就更多了。
这就是底子吧。
从前的人,不管是写文章的、作书画的、唱戏的,都非常重视打好底子,所以他们的文章、书画、戏,才都样样到家,味道十足。
他们也很有面子。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明确观点,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123
(1)细读材料,思考:
①请找出材料中的关键句,并从中提取出两个关键词。
(可以圈出)答案答案关键句:
从前的人,不管是写文章的、作书画的、唱戏的,都非常重视打好底子,所以他们的文章、书画、戏,才都样样到家,味道十足。
他们也很有面子。
关键词:
底子、面子。
②如何理解底子和面子这两个关键词?
答案提示:
面子,指名望、名声、成就;底子,指基础、积累等。
123
(2)细读要求,找出重点性要求,明确写作要求。
(可以圈出)答案答案要求①:
综合上述材料。
意思是全面、完整地理解材料,不可只写底子或面子,应把底子与面子联起来思考。
要求②:
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3)确定立意。
答案(参考立意)①面子与底子;②要面子,更要底子。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