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产业经济专题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5627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桐城产业经济专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桐城产业经济专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桐城产业经济专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徽桐城产业经济专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徽桐城产业经济专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桐城产业经济专题研究.docx

《安徽桐城产业经济专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桐城产业经济专题研究.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桐城产业经济专题研究.docx

安徽桐城产业经济专题研究

安徽桐城经济与城市发展专题研究

一、桐城各产业发展概况:

1.综合运行状况:

年份

GN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1980

1.24

0.78

62.90

0.21

16.94

0.245

19.76

1981

1.36

0.87

63.97

0.22

16.18

0.28

20.59

1982

1.82

1.16

63.74

0.28

15.38

0.375

20.60

1983

1.56

0.93

59.62

0.27

17.31

0.36

23.08

1984

2.39

1.26

52.72

0.57

23.85

0.56

23.43

1985

2.999

1.64

54.68

0.75

25.01

0.61

20.34

1986

3.23

1.67

51.70

1.003

31.05

0.55

17.03

1987

3.71

1.76

47.44

1.16

31.27

0.796

21.46

1988

4.76

2.57

53.99

1.39

29.20

0.8

16.81

1989

6.26

3.26

52.08

1.83

29.23

1.176

18.79

1990

6.59

3.44

52.20

2.07

31.41

1.082

16.42

1991

7.61

3.32

43.63

2.56

33.64

1.72

22.60

1992

9.34

3.27

35.01

3.85

41.22

2.22

23.77

1993

12.42

4.42

35.59

4.62

37.20

3.38

27.21

1994

17.02

5.89

34.61

6.06

35.61

5.07

29.79

1995

22.87

7.4

32.36

8.98

39.27

6.49

28.38

1996

25.01

7.47

29.87

10.39

41.54

7.16

28.63

1997

29.34

8.73

29.75

12.29

41.89

9.32

31.77

1998

31.9

8.89

27.87

13.92

43.64

9.09

28.50

1999

33.77

8.57

25.38

15.19

44.98

10.01

29.64

2000

35.75

8.91

24.92

16.1

45.03

10.74

30.04

2001

37.5

9.19

24.51

16.94

45.17

11.37

30.32

资料来源:

《桐城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1996~2001)单位:

亿元、%

1)桐城长期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

1990年,桐城第一、二、三产的比重为3.4:

2:

1。

直到1992年,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才超过农业。

在此之后,从1992~2001年,第一产业产值年均递增率11.6%,比重从35%下降到24.5%,年均递减率0.44%;第二产业产值年均递增率21.7%,比重从41%上升到45%,变化不大年均递增率0.44%;第三产业产值年均递增率为22.06%和第二产业几乎同步,但比重从23.77%上升到30.32%,年均递增率为0.73%为第二产业的1.7倍。

从1987~1995年,桐城的GNP年增长率从14%上升到34%(1990、1991年受到全国性经济回落影响出现过短暂的增长速度下降)。

但这个增长速度到1995年以后开始逐年减缓,目前已经下降到5%左右。

而同时,桐城在经济构成上发生了一个较大的变化,从1986~1994年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值从0.55上升到0.84,在1994年以后,该比值一路下降回落到0.66左右。

一般来说,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城市,第二产业的发展会快于第三产业,整个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工业集聚来拉动,城市投资也主要集中于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而服务于工业的第三产业往往发展滞后。

而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的城市,第二产业开始向周围城市扩散,整个城市的性质开始转向服务业;不仅仅由于周围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信息金融中心,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也导致商业娱乐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拉动力。

分别对上海和桐城1996~2001年的第二、三产业产值回归计算,发现上海的第三产业增长率是第二产业的1.72倍,而桐城恰好相反,第二产业的增长率是第三产业的1.56倍。

第三产业的发展代表了城市的服务水平,它与第二产业的结构关系是否适当直接关系着第二产业未来是否可持续发展。

因此,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值的下降与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相关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可能是因为桐城第三产业也就是城市服务水平的滞后,导致了经济发展受到牵制。

下面分别从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考察投资和消费对桐城经济的影响:

2)固定资产投资:

2001年桐城固定资产投资9.27亿元,增长率12.9%,高于全国10.3%的平均水平。

●投资规模对经济的影响:

(不会做多元线性回归)

●投资效率对经济的影响:

以投资产出弹性和投资产出系数来衡量投资效率。

投资产出弹性=GDP年增长率/投资年增长率,投资产出系数=GDP增量/投资。

年份

GDP

投资产出弹性

Ic

投资产出系数

Ie

数值

增长率(Gr)

1996

3274

9.20

1997

3834

17.11

14.02

146.25

1998

4134

7.81

4.88

55.15

1999

4369

5.69

4.25

34.74

2000

4621

5.77

4.03

30.73

2001

4834

4.61

4.35

23.01

用投资产出弹性和产出系数与各地经济增长率数据进行回归,结果如下:

Gr=1.1635Ic+0.8607,R2=0.9675

Gr=0.1007Ie+2.3601,R2=0.9986

以上两个回归方程表现出,投资效率对GDP增长的解释程度相当高,分别为96%和99%。

●结论:

桐城已经不再仅仅依靠投资规模的增加就可以拉动经济,更重要的是投资效率的提高。

●按投资来源分类

——从1997~2001年,桐城基本都是依靠内资进行固定资产投资。

利用外资数量为0。

——从1997~2001年,桐城基本都是依靠内资进行固定资产投资。

利用外资数量为0。

——从总体规模上看,企业自筹资金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最主要形式,占总体比重的35%。

其次是国家投资和政府自筹等政府投资,占29.5%。

第三位是国内贷款,占25.33%。

——从增长速率来看,非政府投资整体高于政府投资。

增长最快、增速稳定且增长率年年递增的是企业自筹资金。

其次是国内贷款,2001年该项投资显著减少。

增长速度第三位的是集资。

政府自筹资金从1997年占整个投资主体地位年年下滑,到2000年已经成为各项投资中的最末位,2001年已下降为0。

国家投资除1999年因为有国道整修和22万伏变电所等基础设施建设而出现一个峰值以外,整体呈缓慢递增。

——结论:

依据以上分析,桐城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主体是国内非政府力量,其中企业主要依靠自身实现资本积累,企业规模扩大速度年年递增。

●投资类型:

1997~2001年桐城固定资产平均增长率最快的是制造业,以每年2.5倍的速度递增。

其次是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平均增长速率分别是1.35倍和0.89倍。

但是与此同时,承担服务职能的第三产业却呈现递减的趋势。

桐城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固定资产增长主要来自于国家投资,而依靠市场经营的第三产业,如金融、房地产、零售、社会服务业则发展相对滞后。

3)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

在农村时有劳动力增加的情况下,从事第一产业人数的比重从1996年以来在上升而非下降,从61%上升到65%。

可以看出,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的比重中是很小的,而农民主要依靠家庭经营、个体经济。

指标

工资性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其他收入

人均纯收入

来自一产

来自二产

来自三产

总计

数值(元/人)

57

226

545

829

1957

94

2880

变化率(%)

1.98

7.85

18.92

28.78

67.95

3.26

100.00

资料来源:

《桐城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2000)

●城镇居民收入结构:

2001年城镇居民实际收入表(单位:

元/人年)

指标(%)

国有单位

集体单位

其他单位

个体户

个体被雇

其他就业

其他劳动

财产收入

转移收入

数值

1781.6

162.06

990.7

387.97

196.03

217.69

259.24

50.34

1055.37

增长率

17.89

-19.6

-12.55

30.72

57.16

548.27

-9.77

76.08

25.65

——国有集体单位的职工收入仍使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来自国有、集体等单位职工从事第二职业的其他劳动收入,比上年增长28.06%,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来自这部分收入达287元,增长13.33%,达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49%。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元/人)

城镇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元/人)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人)

城镇居民消费占其现金占有量的比重(%)

1996

4022.36

8515.38

4863.07

35.09

1997

3893.14

9654.75

4719.69

29.42

1998

4113.05

9785.64

4803.27

28.45

1999

4468.32

8689.80

5236.36

29.75

2000

4889.18

9771.46

5586.4

34.25

2001

5466.96

11026.32

6604.25

33.38

平均增长率

6.46

5.76

6.55

-0.46

资料来源:

《桐城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1996~2001)

●对各类收入的比较分析:

按城乡和不同经济单位分别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

桐城的人均储蓄存款与人均收入都以每年5.7%与6.6%的速度增加,而居民消费占其现金占有量的比重却在下降。

而全国的平均水平,2000年,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为7.26%,而人均消费支出为8.27%。

可以看出,桐城的居民消费规模不大且增长有限,以及消费结构水平不高,恩格尔系数:

41.97,2001年全国平均城镇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为37.9,农村为47.7。

小康标准50,现代化标准20。

指标

实际支出

借贷指出

消费性支出

非消费性支出

食品

衣着

家庭设备

医疗保险

交通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

居住

商品

建购房支出

其他

数值(元/人)

1832

390

482

146

309

537

505

163

413

690

923

变化率(%)

3.99

2.12

7.21

30.43

13.25

-11.34

62.93

16.50

64.70

15.47

83.04

 

年份

食品

衣着

家庭设备

医疗保险

交通通讯

娱乐文化

居住

杂项商品

购建房

1996

1816.41

383.1

208.4

41.87

281.45

306.96

95.71

71.54

14.68

1997

1722.35

336.01

178.84

85.81

228.89

354.15

239.59

116.04

30.02

1998

1555.43

320.97

292.09

53.06

147.39

491

292.09

122.84

304.74

1999

1575.15

360.24

294.59

59.31

149.73

396.19

362.76

118.52

623.81

2000

1761.51

381.54

449.58

111.7

273.12

606.16

309.72

139.6

250.57

2001

1832

390

482

146

309

537

505

163

413

平均增长率

0.45

0.72

21.96

39.52

8.57

15.26

48.97

19.82

225.86

资料来源:

《桐城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1996~2001)

对该地房地产和居民收入状况、以及居民建私房的状况作了一个分析,不细说。

从整体上来说,桐城经济投资增长较快,消费增长不旺,拉动经济主要依靠投资增长。

2.各产业发展特征:

1)农业:

农业产业化1995年开始,

农业传统:

安徽是全国农业大省、安徽省第一个农业产业化试验区和示范县

农业资源:

并不丰富。

从1996~2001年,桐城耕地从0.68亩/人下降到0.66亩,远远低于《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的人均耕地平均水平1.515亩/人。

2001年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占有面积为2.17亩/人,而安徽和全国的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占有面积为3.15亩/人。

农产品加工企业:

羽绒(鸿润、霞珍)、鸭肉(佳香)、粉丝粉皮(乐健)——主要考察对农户增收和带动农户乡镇的数量

企业

乐健食品

佳香食品

霞珍集团

鸿润集团

树人特产食品

地点

孔城

卅铺

兴店、卅铺、吕店

城区

陶冲镇

创立时间

1993年

1998年

1991年

1994年

企业性质

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

国有外向型企业

国有外向型企业

民营企业

产品

粉丝粉皮

鸭肉、皮蛋

全国出口占有额21%

葛粉、全省市场占有额90%

固定资产(万元)

2000

2400

1800

42900

年产值(万元)

5000

3600

16000

32000

700

利税(万元)

47

1800

120

直接带动农户(户)

10000

116

30000/11000(6个乡镇)

相关农户纯收入(元/人)

3500

4800

超过平均农户收入百分比(%)

42

90

在其工业结构中,以产品为原料进行加工的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仅次于重工业加工业

从产值来看,占比重的27%。

从涉及职工数来看,占总职工数的20%。

占出口额的90%以上。

因此该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具有较好的基础。

农业种植结构:

农业种植仍旧在桐城的第一产业中占有主导地位,占有46%的比重;其次是畜牧业产业,该产业之所以具有较大比重,是因为桐城由相关企业与农户形成合同关系,消化产品,占有比重35%。

林业和渔业虽然比重较小,但近年来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措施下,上升速度较快,尤其是渔业,目前占有的比重已经从1996年的7.8%上升到2001年的13.4%。

2)工业:

产业结构:

重工业(42)——普通机械制造(16)和玻璃纤维生产(9)——集体企业

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业(27)——羽绒(19)——国有企业——出口为主(占出口额40%)

食品加工

(2)——集体私营企业

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产业(18)——塑料(23)——个体私营企业

所有制结构:

集体私营企业在桐城的工业企业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工业总产值、全部职工年平均人数、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固定资产总额和流动资产合计,各占桐城全市总额的92.47%、87.8%、100.16%、97.11%、54.67%和67.63%。

2000年全市民营企业1.5万户,从业人员10余万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占全市工商业税收的70%。

平均产值排序为:

集体企业(0.59)、私营企业(0.17)、国有企业(0.05)。

同时我们有必要对其中的个体私营和集体经济做一个区分,从1996~200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上也可以看出两点

——无论是从累计投资总额,还是投资增长率上看,城乡个人(43/38)的固定资产投资都比集体投资要大(26/20),

——无论是集体企业或者个人投资,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农村的集体和个人,城镇的集体和个人每年追加的投资额一般为农村集体和个人的30%~40%。

没有减去农村农民住房的投资,因为没有直接数据,是否可以使用国家平均水平

规模结构:

从数量上看,桐城的企业基本以中小企业为主,占全部企业数的98~99%左右,近年来该比重略有下降。

在规模以上企业中,以集体私营企业为主,集体企业的数目在不断下降,从1998年的19个下降到2001年的13个;同时私营企业上500万元的企业数目在飞速增长,从1998年的19个上升到2001年的49个,增长了1.57倍。

该变化主要以为企业重组。

年份

集体企业

私营企业

总值

原值

本年新增投资

原值

本年新增投资

原值

本年新增投资

1997

11.41

3.15

14.56

1998

6.16

-5.25

7.8

4.65

13.96

-0.6

1999

6.1

-0.06

9.21

1.41

15.31

1.35

2000

5.1

-1

10.49

1.28

15.59

0.28

2001

4.72

-0.38

10.77

0.28

15.49

-0.1

资料来源:

《桐城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1996~2001)单位:

亿元

可以发现,桐城乡镇企业中集体私营经济从1997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额几乎维持不变,主要完成的是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之间的资金转移。

或者说,在这段时间里,桐城进行了广泛的乡镇企业改制和资产重组,将集体企业改为私营企业;导致原来为集体属性的固定资产转变为私营性质,而总量并未增加。

从右图也可看出,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折线恰好关于原点对称分布。

规模以上企业,从1998年以来,农村工业比重从24%上升到89%。

国有控股企业从1998年18%下降到2001年的10%。

说明两点,第一,集体私营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尤其是私营企业;第二,这些企业的选址仍旧集中在农村(通过农村工业的上升说明这点)。

从企业平均固定资产和平均产值来看,按产业性质排序为:

交通运输制造业(2000万元)、羽绒制品(2000万元)、普通机械制造(1500万元),塑料和食品都在500万元以下(产值为1800、1400)。

按属性排序为:

国有企业(3100)、集体企业(1000)、私营企业(500)。

接下来,我会对这些企业作投入产出的边际分析,看桐城的企业是否处于积极的规模扩张阶段

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综合统计资料:

年份

企业单位数(个)

年末职工数(人)

营业收入(亿元)

净利润(亿元)

实缴税金(亿元)

固定资产值(亿元)

人均工资(元)

1996

15104

164782

80.27

7.12

2.3

14.25

4709

1997

19729

181545

120.82

10.06

1.6

21.06

5580

1998

8481

110562

67.76

7.53

1.39

16.02

6196

1999

8038

91151

66.1

5.71

1.55

18.62

6451

2000

9687

100266

68.1

6.4

1.7

18.83

6323

2001

9761

100570

72.93

6.76

1.93

19.23

7358

资料来源:

《桐城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1996~2000)

乡镇企业1996~2000年的变化特征:

1996~2001年,桐城乡镇企业总体有如下变化:

——1996年以来固定资产总额在不断增加,从平均每个企业9.5万元固定资产总额的水平增加到平均固定资产19.5万元。

而该增长并非来自企业固定资产总额的增加,从1997年以来,乡镇企业的固定资产总额减少了1.83亿元;该增长来自企业个数的减少,从1996年以来,企业总数减少了将近一半,也许是通过兼并或者自然淘汰。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企业规模扩张是显而易见的潮流。

——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越来越低,从1996到2001年,伴随着资本扩张,乡镇企业的职工数减少了6.4万人,占1996年总数的38.8%。

有机构成从0.89提高到1.91,增长了2.2倍。

已经出现了资本替代劳动力的迹象。

——工人平均工资总数在增加,从1996到2001年乡镇企业职工工资增长了56%。

但是据2000年的统计资料,来自乡镇企业的工资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极小。

农民的主要收入仍旧来自家庭经营,也就是说,个体经营者而非企业是农民的主要经营模式。

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企业的平均利润进行测度。

从1996年以来,除了1998有一个显著峰值以外,乡镇企业平均净利润在不断增加,年平均增长率12%。

也就是说,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单个企业的平均净利润在不断上升。

●乡镇企业主要指标的地理分布:

——乡镇企业总产值排名前五位的是:

双港、金神、兴店、新渡、孔城,其产值总量占全市28个乡镇的乡镇企业产值比重的36.52%。

——固定资产原值总额排名前五位的是:

新渡、金神、双港、挂车河、吕亭,其固定资产原值总量占全市28个乡镇比重的42.28%。

平均固定资产原值在30万元以上的乡镇排名为,太平办、白马乡、新渡、金神、鲟鱼、挂车河。

而双港该指标的排名位于全市第17位,可见双港虽然是桐城重要的民营企业基地,但其规模都较小。

——在乡镇企业工作的职工人数占总劳动人口20%以上的乡镇占桐城全部乡镇数的71.4%(20)。

该指标在30%以上的乡镇,除了几个街道办事处(除碧峰办,其他指标都在60%以上)以外,为:

鲟鱼、金神、老梅、新渡、孔城、卅铺。

尚未对邮寄资料作分析

3)第三产业:

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服务于城乡个人消费,由于桐城产业发展上处于规模扩张阶段,因此为产业发展服务的第三产业类型上比较少。

同时由于居民的消费水平不高,第三产业规模化服务的效益不显著,各类商业服务设施多以限额以下的企业为主。

主要依靠个体经济提供城镇服务。

相对于工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依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和塞尔奎因提出的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模型。

2001年桐城的人均GNP为577美元,人均收入为565美元。

二、桐城城市化发展历程:

对剩余的23个城镇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