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docx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引言
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
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
电动机按使用电源不同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
电力系统中的电动机大部分是交流电机。
电动机主要由定子与转子组成,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磁场方向)方向有关。
电动机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受力的作用,使电动机转动。
电动机的调速方法很多,能适应不同生产机械速度变化的要求。
一般电动机调速时其输出功率会随转速而变化。
从能量消耗的角度看,调速大致可分两种:
①保持输入功率不变。
通过改变调速装置的能量消耗,调节输出功率以调节电动机的转速。
②控制电动机输入功率以调节电动机的转速。
电机、电动机、制动电机、变频电机、调速电机、三相异步电动机、高压电机、多速电机、双速电机和防爆电机。
1设计系统意义及要求
1.1设计意义
运用电路基础、单片机原理、电机拖动等相关知识采用Protues仿真软件设计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实现了直流电机的启动/停止、正传、反转、加速、减速等控制功能,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直流电机的运用提供了更多保障,同时巩固了我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及protues软件的使用,我更加熟悉了各种专业知识的结合,使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整体。
1.2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直流伺服电机电机控制系统,采用PWM控制电机转速,采用桥式驱动控制转向,对LED接口进行设计,描述系统软件流程及各程序模块设计并用仿真演示。
2总体设计方案
2.1系统方案
这个控制系统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以5个按钮作为控制输入端来控制直流电机的启动/停止、正转、反转、加速、减速。
在设计中,采用PWM技术对电机进行控制。
2.2系统框图
该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在总体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T89C52单片机,输入模块,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四位数码管,驱动电路,直流电机。
图2.1系统框图
2.3PWM控制电机转速
PWM是通过控制固定电压的直流电源开关频率,从而改变负载两端的电压,进而达到控制要求的一种电压调整方法。
PWM可以应用在许多方面,如电机调速、温度控制、压力控制等。
在PWM驱动控制的调整系统中,按一个固定的频率来接通和断开电源,并根据需要改变一个周期内“接通”和“断开”时间的长短。
通过改变直流电机电枢上电压的“占空比”来改变平均电压的大小,从而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因此,PWM又被称为“开关驱动装置”。
在脉冲作用下,当电机通电时,速度增加;电机断电时,速度逐渐减少。
只要按一定规律,改变通、断电的时间,即可让电机转速得到控制。
当我们改变占空比时,可以得到不同的电机平均速度,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
2.4驱动电路选择
L298芯片的驱动能力强,外围电路简单,故本设计中采用驱动芯片L298驱动直流电机。
2.5程序设计
本设计采用KeiluVision4软件进行编程和编译。
操作流程如下:
(1)创建一个项目,从器件库中选择目标器件,配置工具设置;
(2)用C语言创建源程序并编译;
(3)修改源程序中的错误;
(4)用项目管理器生成应用;
(5)测试,连接应用。
利用P3口,编制程序输出一串脉冲,经放大后驱动直流电机,改变输出脉冲的电平的持续时间,达到使电机正转、反转、停止、加速、减速等目的。
由软件编程从P3.0/P3.1管脚产生PWM信号,经驱动电路输出给电机,从而控制电机得电与失电。
软件采用延时法进行设计。
单片机上电后,系统进入准备状态。
按动正转按钮后,根据P3.0为高电平时实现电机正转,P3.1为高电平时实现电机反转。
根据不同的加减速按钮,调整P3.0/P3.1输出高低电平时的有效值,进而控制电机的加减速。
图2.2主程序流程图
3电路模块设计
3.1设计总图
图3.1设计总图
3.2单片机AT89C52
AT89C52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8k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和256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单元,AT89C52单片机在电子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AT89C52有40个引脚,32个外部双向输入/输出(I/O)端口,同时内含2个外中断口,3个16位可编程定时计数器,2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2个读写口线,AT89C52可以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编程,也可以在线编程。
其将通用的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器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可反复擦写的Flash存储器可有效地降低开发成本。
图3.2单片机AT89C52
3.3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
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是维持单片机最小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块,复位电路通常分为两种:
上电复位和手动复位。
有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程序跑飞的情况,在程序开发过程中,经常需要手动复位,所以本次设计选用手动复位。
如图3.3。
图3.3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
3.4输入开关电路
将P1口作为本设计的输入口。
K0-K2做为通电方式选择键,其中K0为启动/停止控制开关,接P1.0。
K1为正转开关,接P1.1。
K2为反转开关,接P1.2。
K4为加速开关,接P1.3。
K5为减速开关,接P1.4。
将五个开关并联接地。
如图3.4。
图3.4输入开关电路
3.5四位数码管电路
四位数码管用于显示电机转动速度。
本设计中将AT89C52的P0口作为思维数码管的输入口。
因为P0口用作输出口时,来自CPU的“写”脉冲加在D锁存器的CP端,内部总线上的数据写入D锁存器,并由引脚P0.x输出,当D锁存器为1时,Q非端为0,下方场效应管截止,输出为漏极开路,此时必须外加上拉电阻才能有高电平输出,所以数码管电路中外加了上拉电阻R4-R10。
数码管A-G口分别接单片机P0.0-P0.6口。
数码管1-4口采用标号模式接单片机P2.0-P2.3口。
如图3.5。
图3.5四位数码管电路
3.6LED灯电路
直流电机正转时黄灯亮,反转时绿灯亮,不转时红灯亮。
本设计的LED灯电路接AT89C52的P2口。
由于P2口内部有30KΩ左右的上拉电阻,如果高电平输出,则强行从P2口输出的电流会造成单片机端口的损坏;如果端口引脚为低电平,能使电流从单片机的外部流入内部,则将大大增加留过的电流值。
所以当P2口驱动LED发光二极管时采用低电平驱动,加入电阻R1-R3及外接电源+5V。
如图3.6。
图3.6LED灯电路
3.7直流电机驱动电路
本设计的直流电机驱动电路接AT89C52的P3口。
由于单片机P3口输出的电压最高才有5V,难以直接驱动直流电机。
所以采用恒压恒流桥式2A驱动芯片L298来驱动电机。
L298可接受标准TTL逻辑电平信号,可接4.5~7V电压。
4脚接电源电压,电压范围+2.5~46V。
输出电流可达2.5A,可驱动电感性负载。
1脚和15脚下管的发射极分别单独引出以便接入电流采样电阻,形成电流传感信号。
L298可驱动2个电动机,OUT1,OUT2和OUT3,OUT4之间可分别接电动机。
本设计选用驱动一台直流电机。
5,7,10,12脚接输入控制电平,控制直流电机的正反转。
同时需要加四个二极管在电机的两端,防止电机反转的时候产生强大的冲击电流烧坏电机。
图3.7直流电机驱动电路
4仿真结果
按下K0按钮后系统启动。
按下K1,直流电机开始正常正转,黄灯亮。
图4.1正常正转
图4.2正转黄灯亮
接着按下K4,直流电机开始加速正转。
图4.3加速正转
如果在正常正转下按下K5,直流电机开始减速正转。
图4.4减速正转
按下K0直流电机开始减速至停止转动,红灯亮。
图4.5停止转动
图4.6停转红灯亮
若启动后按下K2,直流电机开始正常反转,绿灯亮。
图4.7正常反转
图4.8反转绿灯亮
接着按下K4,直流电机开始加速反转。
图4.9加速反转
如果在正常反转下按下K5,直流电机开始减速反转。
图4.10减速反转
按下K0直流电机开始减速至停止转动。
图4.11停止转动
图4.12停转红灯亮
5设计体会
在本次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内实践中,我综合运用目前所学的单片机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知识及Keil编程软件、Protues仿真软件,完成了本次课题的设计,能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
相比以前单纯的理论知识,课内实践更能激发我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在研究分析并设计课题的过程中,通过查阅书本资料,通过网络查询,通过询问老师与同学等方式解决了许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巩固了我对各学科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渠道。
在课内实践开始前我感觉比较难,当我开始构思设计后,的确发现课内实践需要努力思考分析并实践才能做出结果。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书籍、网络等方式查阅设计所需的各种资料。
控制系统仿真过程也是一个学习且运用的过程,通过这次课内实践的控制系统仿真,我能更加熟练地使keil编程软件和Protues仿真软件,对以后的学习、工作有很大帮助。
通过本次课内实践,我对目前所学专业课程书中出现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比如设计四位数码管显示电路、P1-P3口驱动LED发光二极管应采用低电平驱动、直流电机驱动电路等。
同时,我在思想观念和学习态度上也有很大改变,以前认为书本上的知识主要是用来考试的,而现在我还明白了书中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践应用,这些应用为今后构建智能化社会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次课内实践让我收获很多,十分感谢教学安排的这次课内实践,也十分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毅刚.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于海生.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郭天祥.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 杨兴姚.电动机调速的原理及系统.北京: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3
[5] 王小明.电动机的单片机控制.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7] 周润景.基于PROTEUS 的电路及单片机系统设计与仿真[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