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13页word文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52184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13页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13页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13页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13页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13页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13页word文档.docx

《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13页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13页word文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13页word文档.docx

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13页word文档

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三都水族自治县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距黔南自治州首府都匀市87公里,地势自西北高向东南低,最高海拔1665.5米,最低海拔303米,年积温6600℃,全年无霜期332天,年降水量1487.2毫米。

主要是山地,其中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93.2%。

境内有大小河流42条,总长906.6公里,总水量16.5亿立方米,水能理论储量为14.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8.6万千瓦;其中,最长的河流为都柳江,蜿蜒数千里的都柳江由西向东穿城而过横贯县境83公里,汇入珠江入海。

在还未进入汽车运输时代,都柳江航运是贵州南部交通要道,如今已荒闲。

据载,贵州第一辆汽车即由船运溯都柳江而上到三都月亮码头下卸后人工搬运到贵阳组装使用,都柳江在把贵州引进文明时代写上了光彩的一笔。

而今,都柳江承载黔南交通重任已成历史,但它那婀娜的身姿依旧婀娜迷人。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除了这些之外,三都突兀深陷的地形孕育着地下丰富的矿石资源,境内已探测有金、汞、锑、锌、硫磺、金刚石、煤等10余种矿藏,其中硫铁矿储量之多,含量之高为贵州首屈一指。

三都锑金矿属国内少有的中型矿床,正待开发的矿藏资源;且境内生物资源丰富,三都是林业大县,是贵州省10个重点林区县之一,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盛产松、杉、榉等500多种珍稀林木,每年都有5万个立方米以上各类材种运出支援全国各地。

国家级森林公园尧人山原始森林保护区以物种之多之奇之贵而闻名遐迩,以其古雅独特的天然生态博物园魅力招引着中外游客光临。

据载,瑶人山原始森林保护区至今尚存留着第三纪古热带(距今约2500万年)的古老树种就有79科,207属、431种。

多被列入国家一、二类保护的珍贵树种,诸如鹅掌楸、福建柏、南方红杉、小叶红豆等18种;草本植物有46科、200余种。

野生动物仅脊椎科动物就有5纲,33目,80科,310种。

还产各种药材和木耳、香菇等土特产。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丰富的旅游资源

就尧人山原始森林公园面积竟达4787公顷,三都水族自治县城东南约12公里,公园由龙塘景区、平西景区、一线天景区、排迪景区等景区组成,公园内峰山连绵、幽谷叠翠、山高谷深、瀑布众多、原始森林浩瀚无垠,既是天然的植物基因库,仅木本植物就多达430余种,其中银杏、鹅掌秋、南方红豆杉、香榧、紫檀等国家一、二类保护树种;又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有金钱豹、猕猴12种以上兽类,有小鲵、角怪等两栖动物,有红腹颈鸡、白鹇17种以上鸟类。

公园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态环境,将大自然的神奇、古、野、幽在有限的时空向游客充分展示自已独具一格的特色,产蛋石、风流草、斗鱼等地文、生物奇观增添了公园的色彩,独特的水族风情,多姿多彩的神话传说,更使公园锦上添花,引人入胜。

但是开发还不够里面有很多的奇特之处还没有得到开发,现在开发出来的只是公园的雏形。

独特的民族文化

之马尾绣

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

马尾绣,是水族最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刺绣工艺。

马尾绣的制作过程繁琐复杂,成品古色古香,华美精致,结实耐用。

马尾绣的刺绣图案古朴、典雅、抽象并具有固定的框架和模式。

马尾绣的制作方法是,将两三根白线缠绕在马尾上(白色马尾最佳),然后用缠好的马尾盘在已描绘好的花纹轮廓上,接着在白线条的凹缝处绣、挑、补、梭各种彩色丝线,刺绣艺人凭自己的生活积累及艺术修养,在布面上挑绣各种图案。

所绣的这些图案还只是一个空心的框架,还需要由螺形绣或结线绣来填充,最后再缝上金光闪闪的金线,一共要经过52道工序才算完成。

下图为制作绣

下图为用水书绣成的马尾绣

下图为完工后的马尾绣

健康饮品—甜茶

甜茶是目前世界上天然的无毒、高甜度、低热能和具有保健功能最全最好的甜味植物,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寻找的一种糖类替代品,对避免因长期过量的吃糖、致使人体发胖和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肾脏等疾病的人们具有良好辅助疗效的高级茶类,迎合了现代人要求回归大自然的心理。

 产品精心细作,精益求精,颜色绿,外形美观,易冲泡,内含有效功能物质更易浸出,甜味足耐冲泡,口感滋味更好;因采用绿色农业种植法,不施化肥及农药,无任何农药残留,是纯有机绿色产品。

图为甜茶

宫廷贡酒——九阡酒

九阡酒选用当地特产的摘糯,红糯等优质糯米为原料,配以月亮山的优质泉水,用特制曲药发酵,用传统工艺经发酵成米香型黄酒。

进精度25——30度之间。

其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麦芽糖,有机酸,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特别含有多种多量的氨基酸,是其他酒所不能比拟的由于九阡酒选用当地特产的摘糯,红糯等优质糯米为原料,经过长时间的糖化,发酵,原料中的淀粉和蛋白质被酶分解为低分子顺糖类和氨基酸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人们把九阡酒称为“液体黄金”,列为最富营养的饮料酒之一。

九阡酒是原生态健康酒,酒度。

风格特点是:

棕黄晶澈、谜香清雅,落口爽净、口味怡畅,香气浓而不艳,酒度底而不淡,过量不干口,不伤头,因酿造的摘糯。

经常适量饮用,具有补中益气,舒筋活血、助兴提神、,常饮可强筋健骨、祛风止痛、滋阴壮阳、延年益寿的作用。

,女性饮用更有诸多妙处,

九阡酒是一流的纯糯米香酒,中国水族独特传统工艺酿造。

100%的纯糯米原料、100%的天然泉水酿造、100%的无添加剂、100%的水族传统工艺。

九阡酒与茅台酒一样只能用当地的糯米与泉水酿制,这样酿造出来的九阡酒,饮之则醇香味美,沁人心肺,实为酒中珍品。

一九五七年三都水族自治县副县长蒙世花赴京,用九阡酒代表少数民族向毛主席敬酒,毛主席品尝后连声称赞“好、好甜、好酒”。

最好的酿造时期

水族民俗每年五月五(端午)采药,六月六制曲,九月九烤酒。

从端午到六月六,村村寨寨妇女全部出动,由懂草药的老妇带领,上月亮山原始森林采集多种野生草药,最后集体起来,熬成药水,加入米团、面团、麦麸、糖壳等,捏成颗粒,制成酒曲。

酒曲制好后,接下来的用料、工艺也特别讲究,必须用当地特产红糯、摘糯配以月亮山中的优质泉水为原料,在九阡镇独特的气候环境中进行酿造,出酒后以土陶坛密封窖藏。

图为精装九阡酒

下图为散装九阡酒——坛装九阡酒

特色的吃法——鱼包韭菜

  三都鱼包韭菜

水族人民十分喜欢吃鱼,每逢年节或来客时,餐桌上总少不了鱼。

据说,这种嗜好是与他们祖先居住在浩瀚大海之滨的生活环境有关。

在水族最隆重的节日-----端节的前一天,以及在过世的老人安葬前,水族人是绝不进荤食的,只能吃素,但鱼虾却不在荤食之列。

鱼的吃法很多。

水族人爱把活鱼煮成鲜鱼羹,还爱把鱼制成鱼干贮藏起来,而传统的最珍贵的莱肴则是鱼包韭菜,它不仅味美可口,而且含有祭祀祖先的特殊意义。

鱼是水族人民待客的上品。

端节特别精心制作的鱼包韭菜更另有一番意义。

相传很久以前,瘟疫蔓延,水族祖先上山采了9种药材,放进鱼肚里蒸了食用,结果避免了瘟疫。

后来9种药材逐渐失传,采用韭菜(谐音)代替,象征9种药材,从此世代相传,鱼包韭菜就成了端节的特殊名菜。

吃鱼包韭菜,一是怀念祖先,二是互祝健康愉快。

下图为鱼包韭菜

九阡李

九阡李是三都水族自治县独有的特色果品,具有皮薄、肉厚、质脆、汁浓、味甜等特点,维C含量较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1987年被贵州省农业专家鉴定为稀有罕见优良品种,享誉省内外。

  九阡李原以自然发展为主,从2019年起,九阡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九阡李种植,通过退耕还林、农业产业科技示范等项目的推动,并不断引进先进种植技术,提高九阡李的种植面积和果品质量。

目前,该镇九阡李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3000多亩,其中挂果4000亩,年产果品60多万公斤。

近年来,在省、州、县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九阡为中心的九阡李优质果品基地有望在2019年以前达到3万亩以上,形成独具三都水族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九阡李长廊”。

,是贵州省优良的早熟李子栽培品种,并有严格的区域限制种植特点,主要生产基地位于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九阡镇一带。

其果外观细致光滑,色泽鲜艳,肉质细嫩、青脆、汁多,回味香甜,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品质上乘。

下图为九阡李

人文旅游

之东方情人节——水族“卯节”

卯节的起源来自一个神话故事。

传说远古时候一支水族的祖先来到荔波定居,禾苗忽遭严重虫灾,人们束手无策,眼看颗粒无收。

这是,水书先生陆铎从天而降,指示人们扫积屋内烟尘撒在禾苗上,终于除去了害虫。

人们庆胜利,聚而欢歌,代代沿袭便

形成了卯节。

 卯节,水语称“借卯”,意为吃卯,这是水族人的节日。

  卯节的日期是依据水族历法来推算的。

具体的日期虽不固定,但有个选择的原则,即在水历九、十月(阴历五、六月)内的卯日分四批过节。

水历十月,水书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辛卯日被称为“最顺遂的日子”,是过节的上吉日。

水族人认为,过节逢辛卯就预示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与此相反,丁卯日被视为凶日,是过节的忌日。

过节逢丁卯日会招致旱象虫灾与瘟疫。

卯节的分批在很古的时候就约定俗成。

水家接日歌唱道:

“第一卯——水利的卯,第二卯——洞坨的卯,第三卯——水扒浦卯,第四卯——九阡卯。

九阡宽/吃卯殿后”。

头三批卯节在荔波境内,第四批卯节,除三都的九阡、水各、周覃外,荔波的岜鲜、水维、永康等乡的水族人,也在这最后一批卯日过节。

荔波境内水族人口仅3万人。

单九阡镇过卯节的水族已超2万人,加上周覃镇境内过卯节的群众已大大超过荔波境内水族总人口。

目前最隆重的卯节是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的水各卯。

  卯节的前三四天,水家人就像汉族人迎大年一般,开始动手洒扫庭除,打扫卫生,将阳尘撒放稻田里(水家人认为阳尘能杀虫)。

卯节的“除夕”,要杀猪宰鸭、打豆腐、开窖酒、备鲜鱼,祭祀祖先。

村村寨寨取出珍藏的铜鼓来敲击,并开始接待宾客。

卯日是节日活动的高潮。

年轻人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往卯坡(各地约定俗成集会对歌过卯的山坡),在坡上对歌。

这一天,卯坡上人山人海,  之前水族的包办婚姻色彩较浓,青年男女的恋爱一般是隐秘的。

只有赶场天和节庆日,才有接触机会,还要避开长辈与兄嫂。

惟卯节却为青年男女的社交大开了“绿灯”。

卯节实际上是歌节,歌声就是传媒。

未婚男女青年可以尽情地对唱情歌而毫无顾忌。

节日之夕,家家笑声朗朗,铿锵的铜鼓和浑厚的皮鼓声响彻水寨。

水家人一边喝着醇香的糯米酒,一边唱着比米酒更香的“姨娘歌”。

每个水族寨子都设有“歌堂”,女歌手和伴音姑娘坐在房间里,男歌手与同伴、听众坐堂屋中,欢歌达旦,甚至连绵数昼夜。

图为卯坡全景

下图为卯坡歌坊

卯节是水族的一个盛大节日,男女老少不论路程多远都会前往参加祭稻田,祭山神等原汁原味的原始民族节日风俗。

下图为祭稻田图

下图为卯坡歌廊

人文旅游

之端节

金秋时节,五谷归仓。

世居在月亮山、雷公山腹地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迎来了古老、神秘、隆重、世界上为期最长(49天)的民族节日——水族端节。

关于过端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水族有兄弟3人分家后,散居各地,关山的阻隔使他们平日不能见面。

于是兄弟们约定每年在割完稻谷的闲暇日子,彼此串亲,以示庆祝和不忘手足之情。

因为他们是在“亥”日分的家,便选择了这一天来团聚。

为了使兄弟、亲友能在“亥”日互相拜访,水族的历史上便形成了轮流过端的规矩。

时至今日,各地水族基本上是同宗同姓的一同过节。

    泱泱中华56个民族,56朵奇葩并蒂争姘,尽显风流。

水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俗风情独具一格。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水族人口约40万,大约有20万水族人口聚集在地处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以南的都柳江上游的三都水族自治县。

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群山连绵,溪流纵横交错;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资源丰富。

在莽莽苍苍的林海中,在无数美丽的坝子河谷,依山傍水的吊脚木楼鳞次栉比,水族人民把自己的家园比喻为"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

 端午又叫瓜节,水族人称之为“借端”,“借”就是水语“吃”的意思,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独山、荔波等地的绝大多数水族地区都过这一节日,与汉族的春节相似。

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末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水族人过端节还有一大特点:

在过端节的水族地区,按传统习惯,大家分七批轮流过,一般在逢亥的日子过节。

端节从首批过节到末批过节,一般相隔四十九天,若遇水历十二月有三个亥日,则相隔六十一天。

端节的主要活动为祭祖、赛马和唱歌等。

节日期间,铜鼓声此起彼伏,悠扬的歌声和芦笙调从早到晚回荡在翠竹掩映的竹楼里,水乡山寨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赛马大会是端节活动的最高潮。

赛马的地点叫端坡,赛马之前要举行庆典仪式。

水族的赛马形式非常独特,当指挥者发出号令后,骑手们扬鞭策马,在山谷中互相冲闯,在抗争中挤出山谷向坡顶冲去,谁先到达坡顶,谁就是胜者。

每逢端节,水族村寨便是人山人海,青年男女赶马坡不单是为了看赛马,更重要的是把这盛大的聚会作为自己物色心上人的大好时机,在那天,水族的年轻男女们在马坡上卖弄自己的嗓子,向自己心仪的对象大对水歌,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爱慕之情。

下图为端节的马坡

图为水歌对唱

产蛋崖每隔三十年自动掉落石蛋,石蛋还能造福一方

每隔30年石蛋就会自动脱落,千百年来贵州三都县有一座山崖能不停地生出石蛋来,而且据说每三十年就会生一回。

天下之大无所不有啊,究竟是谁赐予它们神秘力量,巍巍陡崖里又藏着怎样的千年之谜呢?

产蛋崖每隔三十年自动掉落石蛋,石蛋还能造福一方

贵州省三都县有一座登赶山,这座山特别奇怪,满山都长满了绿树杂草,而惟独山腰上裸露出一块崖壁,更奇怪的是,这块崖壁每隔三十年就会自动掉落出一些石蛋,因此当地人都习惯把它叫做产蛋崖。

产蛋崖,长20多米,高6米,表面极不平整,在高处,几块巨大而尖利的岩石横亘着,极为险峻。

而石蛋就在相对凹进去的崖壁上安静地孕育着。

有的刚刚露头,有的已经生出了一半,有的已经发育成熟眼看就要与山体分离。

冰冷的石壁为何能生出石蛋?

为什么这些石蛋又会每隔30年自动掉落呢?

产蛋崖石生蛋的这一神秘现象不仅超越人类已知的逻辑范畴,而且它也像一团巨大的迷雾一直笼罩在登赶山下这片水族之乡。

姑鲁寨,它是三都县典型的一个水族村寨,自从一千年前水族的一支迁入黔南至今,这个村寨也已历经了千年的风雨。

水族人房子一样、衣着一样、生活方式都一样,而惟独姑鲁寨还有一个其他水族村寨所没有的特点,就是各家各户几乎都收藏着从产蛋崖上生出来的石蛋。

整个姑鲁寨虽然只有20几户人家,但现今为止全村却一共保存着68颗石蛋。

姑鲁寨的人都以家里有一块这样的石蛋为荣,因为只要谁家里有石蛋,谁家就人畜兴旺、衣食无忧,所以每到晚上人们就要把它们当宝贝一样收进去。

下图为孕育中的石蛋

下图为石蛋

下图三都县怎雷寨风景右下图为雪花洞

三都县中和瀑布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

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2、“我欲”是贫穷的标志。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