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麻醉与机械保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5132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麻醉与机械保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麻醉与机械保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麻醉与机械保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麻醉与机械保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麻醉与机械保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麻醉与机械保定.docx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麻醉与机械保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麻醉与机械保定.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麻醉与机械保定.docx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麻醉与机械保定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麻醉与机械保定

无论是给动物施行手术、解剖或是作各种测量、实验等操作,都要将动物麻醉。

就高等动物而言,麻醉可使动物在手术或实验过程中减少疼痛,保持安静,防止自发性损伤或因挣扎而对操作者的伤害。

此外,疼痛或惊恐也会引起动物身体内部生理生化的复杂反应。

虽然麻醉本身会造成动物生理机能变化,但就某种麻醉剂而言,这些变化是可以明了或预测的。

高等动物实施手术前进行麻醉既是遵守人道善待动物的准则,也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措施。

就低等动物而言,如蚯蚓、河蚌、田螺、水螅、海葵等,因其身体柔软,若遇到不利的刺激,则身体激烈收缩变形,在固定剂里将发生不可逆的变化而无法进行观察。

即使甲壳类、昆虫类等具有坚硬外骨骼体形的节肢动物也会在被处死前发生自发性损伤而破坏身体结构。

因而在普通动物的形态解剖、系统分类等实验中,麻醉往往也是必要的。

另外,一些经济水产动物(虾、蟹、鳗等)作长途活体运输时,为使其不至于在途中因过分活动引起缺氧窒息死亡,需给予一定的麻醉措施。

第一节实验动物的麻醉

一、麻醉前应有的措施与注意事项

(1)应尽可能使人员避免接触挥发性麻醉药气体。

长时间与低浓度的氯烷(肝细胞毒剂)接触及长期吸入氯仿(导致动物发生肾、肝肿瘤)将有害身体健康。

如果有条件,应尽量将麻醉气体排至室外或用活性炭进行吸附。

(2)麻醉剂种类繁多,作用原理不尽相同,除了麻痹中枢神经系统以外,还会引起其他生理机能的变化。

因此,在应用时需根据动物种类及实验性质慎加选择。

麻醉必须适度,其深浅程度可依呼吸、肌肉紧张程度、瞳孔大小及某些反射消失与否进行判断。

如常用刺激角膜、夹捏股部肌肉等方法观察其反射或反应,适宜的麻醉状态是呼吸深慢而平稳,角膜反射与运动反应消失、肌肉松弛。

(3)动物在麻醉前应进行足以空腹的一段时间禁食,这有助于防止反胃和胃内容物吸人气管。

禁食时间长短应依各种动物所食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长短来定,如鼠类禁食6小时~12小时,而反刍类则要36小时~48小时。

(4)麻醉动物的抓取:

抓取动物时应始终保持温柔和平静的态度,使动物的挣扎和惊吓减少到最低限度。

长时间地使动物处于激动状态

会干扰其循环和代谢活动,并可导致一定程度的休克。

而且,对挣扎

的动物实行麻醉时,除了增加出现异常反应外,还会使动物机体受到

损伤。

麻醉剂又可分为全身麻醉剂和局部麻醉剂。

局部麻醉是通过该药剂阻断机体局部的神经传导以便在该局部位置上进行短而快的操作。

局部麻醉剂也常作为各种镇静剂和催眠剂的辅助药物,应用于持续时间较长的操作中,如剖腹产手术等。

全身麻醉剂通常用在动物生理实验及大型凶猛兽类手术中。

最常用的麻醉剂有如下几种。

(一)分离性麻醉剂

分离性麻醉剂产生一种感觉缺失和化学性抑制状态,产生某种形式的肌肉僵硬。

其特征表现是神经系统感应与外界明显分离,但眼睛仍睁着;各种反射仍正常,且能保持正常的呼吸;常出现血压升高及心跳加快现象。

这种麻醉剂在灵长类和猫中用得最多。

盐酸氯胺酮是分离性麻醉剂中最常用的一种,其麻醉深度与所用剂量有关。

副作用:

唾液分泌过多,但可用阿托品控制;有发生痉挛的倾向,以及随之出现的兴奋,定向力障碍和产生幻觉为特征的恢复状态,这些特征可用镇静剂和巴比土酸盐药物加以控制。

(二)巴比土酸盐药物

巴比土酸盐药物适用于各种实验动物。

常配制成5%水溶液,一次给药有效时间1.5小时~4小时,根据其作用时间不同可将其分为长效(如苯巴比妥),短效或中效(如戊巴比妥)和超短效(如硫代喷妥)等三类。

不同种类动物及相同种类动物之间对各种巴比土酸盐类药物的剂量反应和药效作用时间的变化极小。

以中效的戊巴比妥麻醉为例,各种动物表现的差异如下:

(1)犬科及啮齿类表现出与预期的中效麻醉相符合。

(2)牛和马被麻醉的时间较短。

(3)羊被麻醉的时间更短,接近于短期的硫代喷妥作用时间;

(4)猫被麻醉时间很长,呈沉睡不醒状态。

常用于诱导或保持动物处于全麻状态的药物是巴比妥酸盐类,这一类药物对呼吸具有强烈抑制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不稳定。

一般用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而不能皮下注射。

(三)氯醛糖和乌拉坦

氯醛糖和乌拉坦常用来产生轻度麻醉或作为长时间致死性实验中的麻醉剂。

使用方法为静脉注射,其麻醉恢复期长,这两种药不能用于存活性研究或临床兽医上。

两种药常常合并使用,以防止单独使用氯醛糖所出现的自发性肌肉活动。

乌拉坦对正常的呼吸和血压一般没有影响,但在使用时仍应格外小心,因为这种药物既具细胞毒性,又具致癌性。

(四)吸入麻醉剂

吸人麻醉剂麻醉快,恢复也快。

其优点是容易控制麻醉深度,而且许多动物对该类药物的反应比较稳定。

但需要特殊的设备,并且要求实验人员不断地对麻醉动物进行监护,吸人麻醉剂的程度及作用时间可通过调节药物浓度和肺部进气量来控制,麻醉药物溶解度的不同决定了药物的气体浓度在动脉血液中累积的速度。

对于短期手术实验,可让动物通过鼻罩来吸入麻醉剂。

而对于进行较长时间的手术,尤其是较大的动物,则需要专门设备:

输气瓶(通常为空气或氧气);供挥发性麻醉药用的液化器,可吸入麻醉药混合物的吸入系统和连接吸入系统与动物的面罩。

此外,人们还设计出一些比较简单的装置,在一些文献中报道了这些装置在小实验动物麻醉中的应用。

实验用动物手术中常用的吸人麻醉药包括:

1.乙醚属于一种较低效、高挥发的药物,溶解性好;麻醉时镇痛效果好,肌肉松弛也较好,但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

挥发出的气体过量时易爆炸,在实际应用和保存中要格外注意。

2.氟烷挥发性强,但较难溶解,仅适于在有精细标定的精密汽化器上应用,为有效的心血管抑制药。

与其他全身麻醉药相比,镇痛效果差,挥发出的气体无刺激性,亦无爆炸性,但其肌肉松弛程度大。

3.甲氧氟烷溶解性强,药效高,挥发性很低,是一种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抑制药物,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和肌肉松弛作用,在麻醉浓度高时,无刺激性与爆炸性的危险。

4.一氧化氮为有效的镇痛剂,是一种比较弱的全身麻醉剂,难溶于脂类,单独用此气体进行全麻困难相当大,故一般都配合其他麻醉药物一起使用,一氧化氮对于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影响最小。

该气体无刺激性,并有香甜气味。

(五)肌肉弛缓药

常用的肌肉弛缓药有三大类,它们的作用部位各不相同。

1、甲苯噻嗪(rompun)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内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的松弛。

这种新合成的具有镇静和镇痛作用的非麻醉性的肌肉弛缓药对马和反刍动物以及其他多种动物尤其有效,经常将它与氯胺酮合并应用于犬、猫、啮齿类、大家畜以及野生动物的手术麻醉。

甲苯噻嗪安全系数较大,增大使用剂量,不但可延长其作用时间,且并不增加麻醉深度。

在国外市场上,只销售用于犬、猫、马、牛等动物的甲苯噻嗪,:

而不将甲苯噻嗪用于人类的食用动物。

2.愈疮木酚甘油这是唯一通过抑制脊髓内神经细胞导致肌肉弛缓的药物,常用作成年马和牛麻醉的诱导药物。

在进行无痛实验(如放射实验)时单独使用;也可在全身麻醉前使用,还可以在进行吸入麻醉之前,时间较短的手术和气管插管中与戊巴比土酸盐联合使用。

3.琥珀酰胆碱琥珀酰胆碱和箭毒都是作用于外周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断剂。

此类药物应用—于需大程度肌肉松弛的实验中作为轻度全麻药物的辅助剂。

由于此类药物只产生运动麻痹,而没有镇痛、镇静作用,一般不用于清醒状态的动物,同样,也不用在动物安死术中,因为这会使动物因感觉到痛苦、恐惧而死亡。

三、麻醉剂的给药途径及方法

(一)挥发性麻醉剂

给药方法在上述吸入麻醉剂中已作了介绍。

除了用鼻罩及一些专门的设备以外,一般实验室对小动物进行麻醉时,可采用更为简便的方法。

可将动物放在特制的玻璃钟罩内,同时放入浸有乙醚等麻醉剂的脱脂棉,动物在吸人后的15分钟~20分钟开始发挥作用。

(二)非挥发性麻醉剂

其给药途径为注射给药法,主要有静脉、腹腔、肌肉、皮下和淋巴囊注射。

1.静脉注射常用静脉注射麻醉狗、兔等动物。

狗在麻醉前必须妥善保定,特别是陌生的狗,以防伤人。

保定的方法多为捆绑狗的嘴、鼻部。

即用粗棉带从下颌绕到上颌打一结,然后绕向下颌再打一结,再将棉带引至头后,在颈部背面打第三结,最后再打一活结。

另外也可用特别的长柄大铁钳将颈部钳住,钳夹后将钳头固定于地面或墙角,以使狗的头部不能自由活动,且又不影响呼吸。

最常用于采血和注射的静脉为后股小腿的小隐静脉和前肢内侧的静脉。

注射前需在注射部位剪毛,用手握压静脉向心端处,使血管充血膨胀。

将注射针头顺血管方向先刺入血管旁的皮下,然后再刺人血管,此时可见回血。

注射者一手固定针头,一手缓缓进行推注。

兔的静脉注射常用部位为耳缘静脉。

兔耳的中央血管为动脉,外缘血管为静脉。

注射前将兔放人兔体固定箱内,使免头露出箱外,以防注射时挣扎。

注射前除去耳缘部被毛,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夹住耳缘静脉近心端,使其充血(亦可用动脉夹夹住),并用左手拇指和无名指固定兔耳。

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顺血管方向刺人静脉,刺人后再将左手食指和中指移至针头处,协同拇指将针头固定于静脉内,便可缓缓注射。

如注射阻力过大或局部肿胀,说明针头未刺人血管,应拔出重新刺人。

首先注射应从静脉的远心端开始,以便以后反复注射。

2.腹腔注射猫、鼠类、狗、兔、鸽和蛙类常用腹腔注射进行麻醉。

在进行猫的腹腔注射时,要紧紧抓住颈后皮肤皱襞,将注射针头迅速刺入腹腔,注射完毕后立即退出针头。

猫是易发怒的动物,爪、牙均可伤人,为安全起见应将猫放人布制口袋内,封口后进行注射,但也需防猫隔布咬手。

在腹腔注射鼠类时,更需注意安全。

对小白鼠可采用手持法进行注射,即迅速用其他三指抓住鼠耳及颈部皮肤,再用左手小指和第四指将鼠尾夹住,将腹部朝上。

右手将注射针头刺人下腹部血线外侧处,注射针与皮肤面约呈45°夹角,若针头通过腹肌进入腹腔后,应保持针头不动,缓缓注入麻醉剂。

腹腔注射应防止把针头刺人肠、胃、肝脏、膀胱等内脏器官,因此针头刺入后须轻轻回抽,如无肠胃内容物,尿液或血液被抽出,表明针头未刺入内脏。

3.肌肉注射鸟类常用肌肉注射进行麻醉,注射:

部位多为胸肌或腓肠肌等肌肉较发达的部位。

而猴、猫、狗、兔常选用两侧臂部或股部进行肌肉注射。

动物固定后,以右手持注射器使之与肌肉呈60°夹角,一次性刺人肌肉。

注射完毕后用手轻轻按摩注射部位,以加快药液吸收。

4.皮下注射在注射麻醉中一般不采用。

小白鼠的皮下注射通常在背部皮下。

先将皮肤拉起,将注射针刺人皮下,再将针头轻轻向左右摇摆,容易摇摆则表明已刺人皮下,然后注射药物。

拔针时,应该用手指捏住注射部位,以防药液外漏。

对大白鼠、豚鼠、兔、猫等还可选用臂部或大腿内侧等皮下脂肪较少的部位。

鸟类常选用翼下部位注射。

5.淋巴囊注射麻醉蛙或蟾蜍时常用淋巴囊注射。

将针头刺入口腔粘膜,通过下颌肌肌层人皮下淋巴囊后再进行注射。

对于皮肤较薄的蛙类动物,在抽针后药液易自注射处外流,故采用胸部淋巴囊注射为宜。

每只动物每次可注射不多于0.5毫升溶液。

四、麻醉过量的处理

若麻醉过量时,应依麻醉剂的不同,过量的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

若动物呼吸极慢而不规则,但心搏和血压仍正常时,可施行人工呼吸,并给予苏醒剂。

若动物血压下降、呼吸停止,但心搏仍能摸到时,应迅速施行人工呼吸,同时注射50%温热葡萄糖溶液5ml~10ml,并配给苏醒剂及肾上腺素。

若动物呼吸停止、心搏极弱或刚刚停止时,应使用50%二氧化碳和60%氧气的混合气体进行人工呼吸,同时注射温热葡萄糖溶液、苏醒剂和肾上腺素,需要时打开胸腔进行心脏起搏。

常用的苏醒剂有咖啡因、苯丙胺、印防己毒和可拉明等。

五、不同种类脊椎动物麻醉简介

1.犬全身麻醉时用阿托品和镇静剂作为前驱药物,然后静脉注射超短效的巴比土酸盐,再进行气管插管和使用吸人麻醉剂。

也可选用中效或长效巴比土酸盐代替。

2.猫以阿托品、巴比土酸盐作为前驱药物,然后进行吸人麻醉。

在气管插管前,应该先用局部麻醉药,如2%利多卡因(不含肾上腺素)喷洒喉部。

氯胺酮是保定动物和进行小手术的有效麻醉药。

另一种新合成的类固醇麻醉剂,二羟孕烷二酮—21—醋酸酯—烃—52—孕烷二酮复合剂[Saffan(CTl341)],可在动物的小手术中产生镇静和麻醉作用。

3.兔兽用英诺佛和氯胺酮已被成功地应用。

尽管由于解剖学的原因,气管内插管较为困难,但兔很易耐受吸入麻醉药和面罩用麻醉药。

兔不耐受巴比土酸盐类药,因此不使用该类药物。

4.小型实验啮齿动物(大鼠、小鼠、豚鼠、沙土鼠和仓鼠)常用的麻醉药包括巴比土酸盐、氯胺酮和兽用英诺佛。

巴比土酸盐类药的麻醉效果很难预测,尤其在腹腔内用药时及静脉注射市售的未稀释液(一般稀释后用)时更难预测。

用巴比土酸盐类药时,雌性大鼠比雄性大鼠睡眠时间长,而在小鼠中却相反。

不用气管内插管,只用麻醉罩进行吸人麻醉也有良好的效果,但必须防止药物过量吸人,因为这类动物呼吸及心跳频率都比较快。

而在大鼠中,只要应用的技术合适,则可成功地进行气管内插管麻醉。

但对豚鼠进行安全的全身麻醉是非常困难的,可改用有效的骨髓麻醉。

5.灵长类动物氯胺酮及其合并用药物常用于灵长类动物的麻醉,尤其用于需要迅速恢复的场合。

进行手术时,常将氯胺酮和少量的巴比土酸盐类药合并使用。

对大动物来说,通过以体重为基础推断计算用药剂量时,可能会造成过量,而对小动物则用量不够,这是由于小动物的代谢率较高。

在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具有同类变异程度的动物中,按动物体表面积计算用药量比用体重计算更为精确。

而在灵长类动物中通常采用人的类似技术进行插管和吸入麻醉。

6.马马的麻醉及其恢复都与兴奋有关。

由于它个体强,所以对它的麻醉和恢复都需要特殊的设施,应由兽医人员指导。

在马中,甲苯噻嗪一般作为镇静剂和麻醉前驱药来使用,因为马不能仰卧,且药的镇痛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7.反刍类动物对其可使用巴比妥酸盐类麻醉,该类药物在成年动物中作用时间较短,而在幼年动物中,作用时间较长,其恢复时间亦大大地延长。

这可能由于幼年动物中缺乏降解麻醉药所必需的酶。

面罩吸人麻醉在小型种类中应用广泛。

进行插管时,对小反刍动物要借助于喉镜,而对成年动物可直接触摸喉部而插入。

在全麻时,反刍动物会出现明显的呼吸不畅,如果动物侧卧时间过长,将出现气胀现象。

不能用阿托品来控制唾液分泌。

而用镇静或安定剂进行预处理则大大延长恢复时间,故也不使用这些药剂。

在反刍动物中,小剂量的甲苯噻嗪可产生依赖于剂量的深度镇静作用,通常可使动物侧卧1小时~2小时,但其镇痛作用只持续15分钟~30分钟。

仅用甲苯噻嗪进行全身麻醉后,可成功地进行手术。

禁忌在动物妊娠后三个月日寸使用此药物,使用此药易引起流产。

对反刍动物进行手术时,常广泛采用局部麻醉剂和神经阻断剂。

8.猪用巴比妥酸盐类进行麻醉时,将出现呼吸停止并发症,故应特别谨慎。

尽管采用氯胺酮在恢复过程中会出现兴奋现象,但仍用它进行麻醉。

猪很能耐受吸人麻醉剂。

但很容易对小猪进行口罩式诱导麻醉。

由于解剖上的原因,气管插管很困难。

目前,已发现猪对肌肉弛缓药和麻醉药以及应激等发生反应而产生恶性高热现象。

这种产生高热的倾向可能具有遗传性,在皮特兰猪和长白猪中最常见。

9.鸟水合氯醛是常用于鸟类的一种有效的麻醉药,而不宜使用巴比妥酸盐静脉注

射及肌肉注射。

但口服途径的效果很难预测,死亡率较高。

保定鸟类时常使用氯胺酮。

但是,据报道只在小剂量使用时,才比较安全,所以在大手术中不适合使用。

该类药物恢复过程中可并发肌肉强直,运动失调和兴奋等征兆。

Saffan已被广泛使用在多种鸟类中,该药不仅是有效的镇痛剂和镇静剂,而且是有效的麻醉剂。

但是,在各种鸟类对该药作为麻醉剂和镇痛剂的应用和药效反应方面也有相反的报道。

对鸟进行口罩式吸人麻醉既有效又安全,但是由于鸟类呼吸频率快,易于引起麻醉深度方面的快速变化,在小型鸟类中尤其如此。

由于鸟类没有会咽,故容易插管。

10.冷血动物所用的药物有巴比妥酸盐类药、甲碘酸三卡因(MS-222)、氯胺酮和吸入麻醉剂。

不同种类之间所使用剂量的差异很大。

使用注射药后恢复时间往往延长,这可能由于低代谢率所导致。

(1)鱼类鱼类的麻醉一般是将其浸入MS-222药液中或用此药液喷洒其鳃部。

而苯佐卡因基本上具有类似的麻醉特性,在麻醉开始不产生兴奋,巳价格低廉。

(2)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常用吸人法进行有效的麻醉,该方法具有容易控制剂量、麻醉诱导和恢复比较快等优点。

两栖动物如青蛙通过皮肤呼吸,可以将其放人盛有麻醉药蒸汽的密封容器内诱发麻醉。

蛇类也常用此方法麻醉。

龟类则常使用口罩式麻醉,对爬行动物插管比较容易,因为容易看到其咽部。

由于爬行动物呼吸率低,具有屏息能力而不利于麻醉,所以也常用皮下注射氯胺酮进行麻醉,并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爬行动物的另一种麻醉形式是降低体温。

把动物放人冰柜或冰水浴中,可使动物静止不动。

对那些未长毛并还未建立有效的体温调节机制的动物和幼小啮齿动物也可进行降温麻醉。

这种方法可使动物达到无感觉状态,但是仍不清楚动物是否真正无感觉,是否真正有镇痛作用。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降低体温仅用于不产生很大痛苦的实验动物保定中,而不作为大手术实验过程中的麻醉手段。

六、无脊椎动物的麻醉与固定

无脊椎动物中有许多种类个体微小,对其学习和研究时,需用显微镜观察。

而在进行活体观察时,看到它们在视野中迅速地移动,因而不易观察清楚。

当直接用一些药剂进行固定后再观察时。

动物由于受到强刺激,其体形与活体相对照已是大相径庭,这给初学者研究这些动物带来很大的困难。

还有一些动物虽然个体稍大一些,但身体十分柔软,又无外骨骼。

直接固定也会使动物急剧收缩,而使一些结构和特征观察不清。

因此,对这些动物常常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减缓它们的运动。

或者对它们进行麻醉。

(一)原生动物的运动阻滞和麻醉

原生动物个体微小,多无外壳,观察活体是研究它们的基础。

有时还要观察群落中尽可能多的种类,详细记录它们的运动、摄食、排泄、生殖方式等。

在观察活体时,可用如下方法减缓其运动。

1.用阻滞剂增加水的粘稠度阻滞剂制法如下:

(1)用l0g甲基纤维素加沸腾的蒸馏水45ml,搅拌混合后放置0.5小时~l小时,再加沸腾的蒸馏水45ml,搅拌至全部溶解为止。

这里最好用所观察的动物原生活环境中的水替代蒸馏水来配制,可以更理想的维持动物体形。

如是观察海水中的原生动物,可用过滤的海水来配制。

使用时,只要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这种甲基纤维素液,再用微吸管吸含浓集的原生动物培养液至中央,盖上盖玻片即可观察。

(2)从抽过的烟头上抽出几根烟丝放至水中;也会使纤毛虫、甚至于轮虫的纤毛摆动减缓、直至停止。

要观察多细胞的轮虫及动物幼虫的纤毛摆动,又要使它们不因肌肉收缩而移动,可用2500:

1的水(动物所生活环境的水)和氯惹酮(chloretone)的混合液。

(3)最简单的阻滞原生动物的方法是利用脱脂棉花纤维或擦镜纸纤维。

取一滴含有原生动物的培养液置于载玻片上,加入极少的脱脂棉花纤维或擦镜纸纤维,盖上盖玻片即可。

如果观察时虫体移动得仍较快,町用吸水纸条贴近盖玻片边缘吸去一些水分。

这样原生动物就被围在纤维围成的网格内了。

(4)多聚乙稀氧化物[Poly(ethylineoxide)]也是一种良好的运动阻滞剂,它对原生动物的毒性极小,使用0.5%~1%的浓度就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2.原生动物麻醉液制作供保存的原生动物玻片标本,先要将其麻醉,然后固定,再制成玻片标本,常用的麻醉液有:

(1)硫酸镍麻醉液。

配制方法是先配制成0.1%的硫酸镍母液。

然后再稀释成不同浓度的使用液。

根据不同的种类,选择最佳的使用浓度。

一般在0.01%与0.005%之间。

(2)EGTA-硫酸镁麻醉液。

用lOmmol/L磷酸缓冲液配制内含10mmol/LEGTA、50mmol/L~80mmol/LTris、3mmol/L硫酸镁和7.5mmol/L。

氯化铵的EGTA-硫酸镁麻醉液。

对具收缩纤维的纤毛虫麻醉效果尤佳。

(二)腔肠动物的麻醉

1.薄荷脑法用薄荷脑碎片或粉末洒在盛有标本的容器的水面—上,成一薄层,耐心等待其慢慢溶解于水,就能起到麻醉动物的作用。

达到麻醉状态所需的时间长短与个体的大小、水体的多少有关。

钩手水母数分钟即可,海葵一般需5小时~8小时甚至更长。

麻醉期间,容器不要移动,因为容器的振动会引起动物的收缩。

可在一定时间后用解剖针轻碰触手,看其是否收缩来确定有无麻醉好。

2.薄荷脑—硫酸镁法方法同“薄荷脑法”,当动物伸展自然后沿容器壁徐徐注入硫酸镁饱和液,尽可能不使水产生波动,以防触手及动物收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麻醉时都不要急于求成。

因为未完全麻醉的动物一旦收缩后就再无伸展至完全自然状态的能力。

3.氯化锰法先将氯化锰配成0.05%至0.2%的浓度。

然后逐渐滴人盛标本的容器内。

4.药物镇静麻醉法先将利眠宁药物调成水糊状备用。

再按薄荷脑法麻醉海葵至半麻醉状态,然后向口沟处缓慢滴人“利眠宁”水糊。

约1小时~2小时后,海葵即被深度麻醉。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缩短麻醉的时间。

腔肠动物被深度麻醉后可用甲醛杀死并固定。

一般是先滴加甲醛至5%至7%浓度中固定2小时~4小时后,移至新配制的5%至7%的甲醛液中保存。

(三)蠕形动物的麻醉与固定

这一类动物体柔软,直接固定常常会扭曲,给观察、研究带来不便。

(1)扁形动物、纽形动物可在采集到后,放在装有其生活水的培养皿中,逐渐增加薄荷脑使动物呈麻醉状态。

再加入福尔马林将动物杀死,固定5至10分钟后,可将动物用毛笔挑至另一较大的培养皿或搪瓷盘中的一张湿的滤纸上逐个将它们放开展平。

再在其身

体上盖一张滤纸,滤纸的上面再放上载玻片,再加上7%的少量福尔马林,以免动物体的水份蒸发太多,约经12小时后,去掉滤纸,即可得到扁平的标本。

对于个体较大的扁形动物,亦可用两块载玻片将其夹在中间,并用线捆住,放入固定液中10多小时,亦可得到满意的扁平标本。

(2)对于线虫、蚯蚓,应将虫体洗清后置于自来水内使其麻醉、松弛,或以氯仿、乙醚麻醉,再放人70%浓度的热乙醇中杀死。

即将70%乙醇放置水浴中加热至70℃后,将虫体放人热乙醇中,虫体就会立即伸直。

待冷却后再放置于80%的乙醇中保存。

这样保存的线虫,取出后放人石炭酸内3分钟就可完全透明,不用制片便可在解剖镜、显微镜下直接观察。

观察后,仍可放回80%乙醇中保存。

亦可逐级放人80%乙醇与甘油分别为9:

1、4:

1、2:

1的溶液中各5分钟,最后放入纯甘油中透明。

这样同样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对其他环节动物如沙蚕、蚂蟥亦可洗清后放在其所生活过的水的容器内用硫酸镁、薄荷脑麻醉。

加药品时最好不要连续在一侧加。

加3滴~5滴饱和溶液或粉末、碎片后,停几分钟再从另一侧添加,切不要过急,欲速则不达,以防收缩。

深度麻醉后再用福尔马林或乙醇固定,最后在7%的福尔马林溶液中保存。

(四)软体动物的麻醉与固定

根据对软体动物的研究需要,有时可以直接固定,如螺类、瓣鳃类。

固定液可以是10%的福尔马林,也可以是80%的乙醇。

但保存液最好是乙醇,因为福尔马林液会使有光泽的贝壳失去其光亮。

而有些种类像石鳖类,直接固定会因受强刺激而卷曲,而后鳃类中又有许多种类没有贝壳。

一些有贝壳的种类如果要作为解剖标本,也必须要麻醉。

石鳖的麻醉是在盛海水的容器中进行,待其身体全部伸展后用硫酸镁或乙醇逐渐麻醉3小时,将海水取出或直接加福尔马林至10%的浓度,约30分钟后,取出石鳖进行整形。

为使其伸直,可在其背面加压,并使虫体仍保持浸泡在原来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中8个小时,然后取出置7%的福尔马林溶液中保存。

后鳃类的麻醉亦相似,待其伸展成完全生活状态时,在水面放入硫酸镁或氯化锰或薄荷脑。

值得注意的是,在麻醉过程中要不断观察,因后鳃类动物一旦死亡,表面颜色很易脱落,且身体容易腐烂。

所以应当在动物不太收缩时,就要进行固定。

固定时溶液和使用方法与固定石鳖时相同。

固定好后可至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保存。

有壳的种类置70%乙醇中保存。

而做生态标本时又有些不同,如蜗牛可在其饱食后进行麻醉,因蜗牛饱食后腹足的收缩能力弱,且腹足、触角均伸在壳外。

这时把蜗牛投入盛满冷开水的磨口玻璃瓶中,一般此时不再收缩,即使稍有收缩,稍后也会伸展开。

随即盖上瓶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