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和消费观.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51198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费和消费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消费和消费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消费和消费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消费和消费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消费和消费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费和消费观.docx

《消费和消费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费和消费观.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费和消费观.docx

消费和消费观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商品和货币

一、商品

1、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任何商品都是劳动生产出来的,人们生产这些物品不是为了自己享用,而是为了拿到市场上去交换)(注意:

服务是商品是无形的商品)

2、基本条件:

商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分工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基本条件。

3、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1>为什么要购买商品?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任何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未必都是商品。

为什么能交换成功?

因为价值量相同。

为什么能购买商品?

任何商品都是劳动产品,生产他们都要耗费一定的体力和脑力。

凝结在商中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交换表现出来的。

2>关系:

任何商品都是价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作为商品生产者或商品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如何理解:

首先,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包括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1、从人的角度看,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对立。

作为商品生产者或商品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对商品生产者来说,有意义的是商品的价值,因为他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他所关心的是自己生产的商品是否卖得出去,即价值能否实现。

为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出商品的使用价值。

而对消费者来说,有意义的是使用价值,因为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消费,他所关心的是自己购买的商品是否物美价廉。

为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付出价值。

可见,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可能同时得到或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这一矛盾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如果交换不成功,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能实现。

2、从物的角度看,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它们共同存在于商品统一体中。

因此,作为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我们常说的“物美价廉”就体现了二者的统一。

商品的价值不能离开使用价值。

价值是抽象的东西,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在具体的物质上面,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东西是没有人要的,也就不会形成价值。

如果一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产品没有使用价值,那么他的劳动就是白费了,是无效劳动。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能离开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凡是商品必然有价值,一个物品如果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就不可能成为商品。

二、货币

1、产生: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产生过程:

W1=W2,W1=W=W2,W1=G=W2

金属货币的优点:

价值比较稳定、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等;

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它级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充当一般等价物商品:

羊、贝壳、石头、布匹。

2、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职能:

基本职能和其他职能。

1>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做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体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注意:

1>纸币:

是由国家法定发行的货币符号。

价格: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叫做价格

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国家发行的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求的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发生通货膨胀(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少于这个限度,物价下跌,货币增值,发生通货紧缩(商品销售困难,阻碍商品的交换)

3>对金钱的看法:

没有货币是万万不能的,但是货币不是万能的。

如何获得金钱: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价格和价值规律

一、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决定因素)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

(间接因素)其次,价格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时间、地域、文化

(直接因素)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

1>价值量与价格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增大,价格也高,反之,生产商品所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短,价值量也少,商品的价格也低,价格与价值量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这里所说的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时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产品生产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2>供求关系与价格:

在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同时,价格反过来影响供求关系,使供求关系趋向平衡。

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获利增加→生产扩大

↑↓

生产减少←获利减少←价格下跌←供过于求

价格影响供求

价格变动对各种商品需求量影响是不同的。

对生活必需品影响小和对高档耐用品影响大

二、价值规律

内容: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被称为价值规律。

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地位: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起作用。

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消费和消费观

一、消费

1、方式:

钱货两清,信贷消费。

2、影响消费的因素:

1>首要因素:

收入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

2>决定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3>其他因素:

商品价格,消费心理,人口数量等

3、常见的消费心理:

 求名心理引发的消费

追求名牌

有利:

推动生产者提高质量,创名牌。

有弊:

炫耀,满足虚荣心,不顾经济实力

态度:

经济实力许可前提下可以提倡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仿效性

重复性

盲目性

有利:

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

有弊:

误导经济、不利个人生活

态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标新立异

有利:

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有弊:

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态度:

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夸耀性

盲目性

 有弊:

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

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符合实际

讲究实惠

 有利:

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有利

态度:

值得提倡

二、科学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入=当前收入+预期收入)(过度消费和消费不足不可取)

2、统筹兼顾,合理消费(处理好消费与积累、当前消费与长远消费、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与享受消费的关系)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为什么:

面对自然资源的日益匮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提倡绿色消费,保持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怎么做:

绿色生活,环保选购;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为什么: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发展中国家,人民收入水平总体不高,应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从传统美德看,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人民的传家宝。

从本国国情看,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从个人成长看,有利于锤炼青少年的意志,陶冶情操,成就事业。

消费者如何做?

要树立节约意识,从国情和家庭条件出发,适度消费,从节约一分钱,一粒粮,一度电,一滴水做起,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第二课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一、企业

1、含义:

企业是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商品的经济组织。

2、特点:

1>营利性组织2>独立的经济组织3>按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办理相关手续

3、种类:

1>按所有制形式划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为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

2>组织形式: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

(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不同点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资本

 资本不划分为等额股份

出资转让较困难

 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

上市公司的股票自由流通、

发起人数量

 50个以下股东

(1人公司)

 2人以上200人以下

股东承担责任

 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以对公司承担责任

股东表决权

 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一股一票原则

公司财务

 不必向社会公开

 上市公司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注册资本

 最低限额为3万元

(1人公司是10万)

 最低限额为500万元

4、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产出/投入

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面向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为什么:

市场需求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激烈,只有不断生产出适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怎么做:

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使新产品符合乃至能引导市场需求

2)创新技术,推动企业集约型发展

为什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之源。

怎么做:

积极采用高、新、精、尖技术武装企业,使企业的发展方式由精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提高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为什么: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有效保证。

4)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为什么:

管理出效率,管理出人才,管理是永恒的主题。

怎么样:

管理者要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武装自己,采用现代管理技术、方法、手段来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适度扩张,追求规模效益。

怎么样:

实现规模经营,企业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充分实现生产和管理过程的标准化和专业化,发挥分工和协作的效益;二是通过企业间的合并和联合,扩大产出规模,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企业实力。

当然,规模经营也有一定的限度

注意:

人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最关键因素。

二、企业中的劳动者

1、劳动者:

是社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为什么说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1)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人是阿里巴巴重要的要素,人具有财和物不具备的能动性和创造性)2)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企业的竞争表现为产品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但实质上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3)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企业长盛不衰的保证。

3、劳动力资源现状是什么?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总体素质偏低,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劳动力整体受教育程度低,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效率的提高,而且制约了劳动者“干中学”的能力,降低了企业的发展潜力;二是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在技能型人才中,高级技能人才更为短缺。

职业教育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

4、怎么样提高劳动者素质?

1)确立职业理想,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2)培养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

4)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5)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心理素质。

第三课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一、个人收入与分配

1、居民收入结构:

城镇居民:

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农村居民:

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无偿性是转移性收入的特点)

2、我国的分配制度

是什么:

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为什么:

实行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也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1)含义:

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中,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其它分配方式:

1>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是指个人占有生产资源,独立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活动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2>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指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地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3)优越性:

按劳分配:

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劳动成果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不断进取,提高劳动技能,提供优质高效的劳动,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按生产要素分配:

调动各种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向社会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生产要素,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

1)坚持效率原则(目的:

大力发展生产力)2)坚持公平原则(目的:

防止分配不公、避免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效率与公平是辨证统一的。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二、依法纳税

1、税收:

含义:

国家(主体)为实现其职能(目的),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地位:

是国家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最直接的形式,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特点:

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种类:

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我国税收性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个人所得税

作用:

1、增加财政收入,是我国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2、调节收入分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实现共同富裕

含义:

是国家对个人取得的各项收入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比例税率。

计算题

①增值税=增值额(即:

卖出价-购入价)×17%=卖出价×17%-购入价×17%(即:

上一环节已交增值税)

②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所得:

应税收入=收入总额-3500

方法一:

应税收入使用相应税率逐级相加;方法二:

应税收入×相应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将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的减除费用(个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同时调整了税率。

下图是调整后的税率表。

如果一个人的月收入是60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个税调整后其每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1500元

3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应税额=6000-3500=2500元

方法一:

1500×3%+1000×10%=145元

方法二:

2500×10%-105=145元

 

③个人所得税劳务报酬所得:

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20%

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20%)×20%

3、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违反税法的现象: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4、纳税人意识

义务:

依法纳税不仅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而且是公民的社会责任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

权利:

同时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投资理财

(1)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家庭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

共同点:

无论选择何种理财方式,都是为了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

不同点:

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投资时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理财。

①储蓄是便捷的投资,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②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同在;③债券是稳健的投资方式,风险较小、信誉高、利息较高,收益稳定,尤其是国债,有中央政府的信誉作担保,风险较小。

④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

⑤基金是指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担的风险投资方式,优势是:

专家经营,专业管理,比较适合缺乏投资时间,精力的投资者。

(2)如何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式

①兼顾投资的回报率和风险性,切忌只看收益、忽视风险的盲目投资。

即要注意投资的增值性和安全性。

②投资多元化原则。

既能增加收益,又能降低风险。

即注意投资的分散性,但不能过于分散。

③量力而行。

经济实力微薄,可储蓄存款和购买国债;经济实力允许可选择风险高但收益也高的债券、股票等。

④不可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⑤流通性,即注意投资能否在必要时变换为现金。

具体:

1、储蓄(目前我国家庭主要的投资方式)

含义:

是指将货币存入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当存款到期或储户随时提取时,由金融机构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活动。

特点:

存取自由,安全性高,收益稳定。

计算公式:

利息:

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分类:

活期储蓄、定期储蓄。

2、证券

证券包括:

债券、股票、有价证券。

1)债券

特点:

稳健、利率固定、风险性较小。

种类:

根据发行者不同分为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国债:

风险最小,收益低。

企业债券:

风险最大,收益高。

2)股票:

特点:

高风险,高收益。

收入包括两部分:

一是服息或红利收入。

二是通过买卖股票带来的差价收入。

影响收入的因素:

受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自然灾害、政策变动等多种因素。

股票收益特点:

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股资股票风险比较大。

3)基金:

由专家经营管理。

适合于缺乏足够投资知识,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投资者。

3、商业保险:

特点:

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工具。

(转移风险、降低自己损失)

分类:

财产保险、人身保险。

遵循原则:

自愿订立、平等互利、协商一致、订立合同。

第二单元投身经济建设

第四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是什么?

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主要体现: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在利用分散资源、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这不可替代的作用。

内容:

 

2、为什么?

总之,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首先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其次在坚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必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这是因为第一: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第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3、怎么样?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

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注意: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中,计划和市场两种基本手段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但两者地位并不等同,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计划是对市场失灵的校正和补充。

(2)市场调节及其局限性:

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改进技术和管理。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单纯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浪费、配置效率低下、社会经济不稳定、分配不公、差距扩大

(3)规范市场秩序:

①原因: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单纯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浪费、配置效率低下、社会经济不稳定、分配不公、差距扩大。

B、只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C、良好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否则会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市场无序,诚信缺失,经济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市场经济的规则:

自愿交易、平等竞争、诚实守信、等价有偿

②措施:

A、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要遵循法律法规、行业规范、道德规范

B、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秩序的治本之策

C、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与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市场监管

D、企业及个人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保证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并运用法律维权;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4)政府宏观调控:

①原因: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来弥补缺陷。

B、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有利于巩固公有制,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②措施:

A、根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来调节。

C、营造经济社会环境,制定经济政策,引导经济行为。

D、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③目标: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通货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市场经济。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政府实行强有力调控的市场经济。

第五课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提出:

旧三步走——新三步走—

新三步走: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在经过10年的努力,是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注意:

旧三步第三步: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1)总体小康是低标准的小康,只注重物质消费,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是高标准的小康,是注重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发展平衡缩小地区,城乡的差距。

注:

恩格尔系数,系数越大,生活水平越低。

系数越小,生活水平越高。

奋斗目标、经济目标书上34页。

3、在经济上的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3)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4、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它标志着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关系到我国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的社会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转变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二、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总的指导思想)

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要义发展核心:

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又好又快(国家一切经济活动的总目标)

关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

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求:

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和道德等手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注意:

(1)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新国家;

②关键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B.扩大内需,由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