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理化分析技术W37024微教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4980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理化分析技术W37024微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食品理化分析技术W37024微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食品理化分析技术W37024微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食品理化分析技术W37024微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食品理化分析技术W37024微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理化分析技术W37024微教材.docx

《食品理化分析技术W37024微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理化分析技术W37024微教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理化分析技术W37024微教材.docx

食品理化分析技术W37024微教材

《农产品/食品理化分析技术》课程-微教材

微课编号

W3702

微课名称

维生素的测定方法

所属模块

农产品/食品中营养成分测定

子模块

维生素测定

关键词

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C;测定

是否通用

√通用农产品食品

是否重点建设

是√否

微课类型

讲授型

微课形式

录播教室实录式

教学设计模式

讲授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类食品中维生素的特点。

2.掌握各类维生素的测定方法。

教学内容

知识点

技能点

1.维生素A的测定原理;

2.维生素D的测定原理;

3.维生素B1的测定原理;

4.维生素C的测定原理;

1.维生素A的测定技术;

2.维生素D的测定技术;

3.维生素B1的测定技术;

4.维生素C的测定技术;

 

三、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1、VA的测定-三氯化锑比色法:

(1)原理。

在氯仿溶液中,VA与三氯化锑可生成蓝色可溶性络合物,在62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与VA的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正比,故可比色测定。

(2)试剂。

①无水硫酸钠(不吸附VA);

②乙酸酐;

③无水乙醚(不含过氧化物);

④无水乙醇(不得含有醛类物质);

⑤三氯甲烷(不含分解物);

⑥20%~25%三氯化锑-三氯甲烷溶液;

⑦50%氢氧化钾溶液;

⑧VA标准溶液:

取脱醛乙醇溶解VA标品(纯度85%的视黄醇或纯度90%的视黄醇乙酸酯),使其浓度约为1mg/ml视黄醇。

临用前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定其浓度;

⑨1%酚酞指示剂。

(3)操作方法。

①样品处理:

根据样品性质,可采用皂化法或研磨法。

a.皂化法:

适用于VA含量不高的样品,可减少脂溶性物质的干扰,皂化过程费时,易导致VA损失。

皂化:

称样0.5~5g样品于锥形瓶,加入10ml氢氧化钾及20~40ml乙醇,电热板上加热回流30min至皂化完全。

提取:

将皂化液移入分液漏斗,先用30ml水洗皂化瓶(如有渣子,用脱脂棉滤入分液漏斗),再用50ml乙醚分两次冲洗皂化瓶,洗液并入分液漏斗,振摇2min,静置分层后,水层放入第二个分液漏斗。

皂化瓶再用30ml乙醚分两次冲洗,洗液倾入第二个分液漏斗,振摇后静置分层,将水层放入第三分液漏斗,醚层并入第一分液漏斗。

如此重复操作,直至醚层不再使三氯化锑-三氯甲烷溶液呈蓝色(无VA)。

浓缩:

将醚液经过无水硫酸钠滤入锥形瓶,再用约25ml乙醚冲洗分液漏斗和硫酸钠两次,洗液并入锥形瓶内,用水浴蒸馏,回收乙醚。

待瓶中剩约5ml乙醚时取下,减压蒸干,立即加入一定量三氯甲烷(约5ml)使VA含量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3~5μg/ml)。

b.研磨法:

适用于每克样品VA含量大于5~10μg样品的测定,如动物肝脏。

步骤简单、省时,结果准确。

研磨:

精确称样2~5g,放入盛有3~5倍样品质量的无水硫酸钠研钵中,研磨至样品中水分完全被吸收,并均质化。

提取:

将均质化的样品移入带盖的锥形瓶,准确加入50~100ml乙醚。

紧压盖子,用力振摇2min,静置澄清(大约需1~2h),或离心澄清(因乙醚易燃、易挥发,气温高时应在冷水浴中操作)。

浓缩:

取澄清乙醚液2~5ml放入比色管这抽气蒸干,立即加入1ml三氯甲烷溶解残渣。

②标准曲线的制备

准确取VA标液0、0.1、0.2、0.3、0.4、0.5ml于6个10ml容量瓶中,用三氯甲烷配制标准系列。

再取6个比色管顺次移入标准系列各1ml,各管加入1滴乙酸酐,制成标准比色系列。

于620nm波长处,以三氯甲烷调节吸光度至零点,将标准比色管序列按顺序移入光路前,迅速加入9ml三氯化锑-三氯甲烷溶液,于6s内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VA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③样品测定

取两个比色管,分别加入1ml三氯甲烷(样品空白液)和1ml样品液,各加1滴乙酸酐。

其余步骤同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测定样品空白液和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中查得相应的VA含量。

(4)结果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VA含量,mg/100g;

C-由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溶液中VA含量,μg/ml;

C0-由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空白液中VA含量,μg/m;

W-样品质量,g;

V-样品提取后加入三氯甲烷定容的体积,ml;

100/1000-样品中VA由μg/g折算成mg/100g的折算系数①。

【知识拓展】

三氯化锑比色法的适用范围及特点:

a.本法适用于维生素A含量较高的各种样品(高于5~10μg/g),对低含量样品,因受其他脂溶性物质的干扰,不易比色测定;

b.该法的主要缺点是生成的蓝色络合物的稳定性差。

比色测定必须在6s内完成,否则蓝色会迅速消退,将造成极大误差。

三氯化锑比色法测定VA含量时需要说明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如下:

a.维生素A见光易分解,整个实验应在暗处进行,防止阳光照射,或采用棕色玻璃避光;

b.三氯化锑腐蚀性强,不能沾在手上,三氯化锑遇水生成

白色沉淀.因此用过的仪器要先用稀盐酸浸泡后再清洗;

c.如果样品中含有β-胡萝卜素(如奶粉、禽蛋等食品)干扰测定,可将浓缩蒸干的样品用正己烷溶解,以氧化铝为吸附剂,丙酮-己烷混合液为洗脱液进行柱层析。

d.所用氯仿中不应含有水分,因三氯化锑遇水会出现沉淀,干扰比色沉淀。

故在每1ml氯仿中应加入乙酸酐1滴,以保证脱水。

2、VD的测定-三氯化锑比色法

(1)原理。

在氯仿溶液中,VD与三氯化锑结合生成一种橙黄色化合物,此化合物在62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与VD的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正比,故可比色测定。

(2)试剂。

①25%三氯化锑-三氯甲烷溶液;

②三氯化锑-三氯甲烷-乙酰氯溶液:

在试剂①中加入为其体积3%的乙酰氯,摇匀;

③无水乙醚(不含过氧化物);

④无水乙醇(不得含有醛类物质);

⑤石油醚(沸程30~60℃):

重蒸;

⑥VD标液:

取0.25g维生素D2,用三氯甲烷定容至100ml,此液浓度为2.5mg/ml,临用时用三氯甲烷配制成0.025~2.5μg/ml的标准使用液;

⑦聚乙二醇(PEG)600;

⑧白色硅藻土:

Celite545(柱层析载体);

⑨氨水;无水硫酸钠;中性氧化铝;

⑩0.5mol/L氢氧化钾。

(3)操作方法。

操作流程如下:

 

(4)结果计算:

同VA的测定。

【知识拓展】

采用三氯化锑比色法测定VD的含量时,如果样品中有VA共存,样品皂化提取后可用以下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a.分离柱的制备:

取一支内径为2.2cm,具有活塞和砂芯板的玻璃层析柱。

第一层:

加入1~2g无水硫酸钠,铺平整;

第二层:

称取15gCelite545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80ml石油醚,振摇2min,再加入10ml聚乙二醇600,剧烈振摇10min,使其黏合均匀,然后倾入层析柱内;

第三层:

加5g中性氧化铝;

第四层:

加入2~4g无水硫酸钠。

轻轻地转动层析柱,使第二层的高度保持在12cm左右。

b.纯化:

先用30~50ml石油醚淋洗分离柱,然后将样品提取液倒入柱内,再用石油醚淋洗。

弃去初收集的10ml淋洗液,再用200ml容量瓶收集淋洗液至刻度。

淋洗速度保持2~

3ml/min;

将淋洗液移入500ml分液漏斗,每次加100~150ml水,洗涤3次,弃去水层(去除残留的聚乙二醇,以免与三氯化锑形成混浊物,影响比色);

将上述石油醚层通过无水硫酸钠脱水后,置于浓缩器中减压浓缩至干,或在水浴上用水泵减压抽干,立即加入5ml三氯甲烷溶解备用。

3、VE的测定-比色法

(1)原理。

维生素E能将高价铁离子还原为铁离子,低价铁离子与联氮苯发生颜色反应,可以进行比色测定。

(2)试剂。

①无水乙醚(不含过氧化物);

②无水乙醇(不得含有醛类物质);

③2%的氢氧化钾;

④2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

⑤0.5%α,α′-联吡啶无水乙醇溶液;

⑥0.2%三氯化铁无水乙醇溶液,临用前现配;

⑦吸附剂FloridinXS:

在50g吸附剂中加入100ml盐酸,置沸水浴上1h,放置冷却至室温,倾出酸液。

再加入100ml盐酸,搅拌均匀,30min后弃去酸液,用水洗至中性,然后用乙醇和苯相继洗涤,室温下晾干备用;

⑧VE标准溶液:

取VE标品(α-生育酚醋酸酯纯品),用无水乙醇溶解定容,使其浓度大约为1mg/mL,临用前以紫外

分光光度法分别标定其准确浓度后,再用无水乙醇稀释成浓度为5μg/ml的标准使用液;

⑨甲醇;

(3)操作方法。

操作流程如下:

 

(4)结果计算。

同VA的测定。

 

【知识拓展】

采用比色法测定VE的含量时,样品的皂化、纯化操作步骤具体如下:

a.皂化:

取1g脂肪提取液于脂肪瓶中,加入2ml2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

连接回流冷凝管,在氮气流中于72~74℃温度下皂化数分钟。

皂化液用8ml甲醇稀释,并移入分液漏斗,加10ml水。

用乙醚萃取3次,每次30~50ml。

合并乙醚液,用200ml水分3次洗涤,再用2%的氢氧化钾洗涤一次,最后用水洗至中性。

将乙醚提取液经过无水硫酸钠柱子或漏斗脱水,在CO2气流中,减压蒸发至干,再用5ml苯溶解。

b.纯化:

取处理好的吸附剂装满12×30cm的分离柱,用苯润湿。

将上述样液倾入柱中,用苯淋洗至洗出液为25ml。

若柱层上出现微蓝绿色带,系类胡萝卜素;出现暗蓝色带,系VA。

如果没有胡萝卜素存在,可直接用25ml苯溶解残渣。

四、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知识拓展】

水溶性维生素B1、B2和C,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饮食来源充足。

但是由于它们本身的水溶性质,除满足人体生理、生化作用外,任何多余量都会从小便中排出。

因此,为避免耗尽,需要经常地由饮食来提供。

水溶性维生素的特点如下:

a.水溶性维生素都易溶于水,而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等大多数有机溶剂;

b.在酸性介质中很稳定,既使加热也不容易被破坏;但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易于分解,特别是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大部或全部可被破坏;

c.易受空气、光、热、酶、金属离子等的影响;

d.维生素B2对光,特别是紫外线敏感,易被光线破坏;

e.维生素C对氧、铜离子敏感,易被氧化。

根据水溶性维生素的性质特点,测定水溶性维生素时,一般都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前处理。

1、VC(抗坏血酸)的测定

测定VC常用的方法有靛酚滴定法、苯肼比色法、荧光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极谱法等。

其中靛酚滴定法测定的是还原型抗坏血酸。

该法简便、灵敏,但特异性较差,对深色样液滴定终点不易判断。

苯肼比色法测定的是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该法操作复杂,特异性较差。

荧光法测定的是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该法操作较复杂,但准确度较高,重现性好。

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灵敏、简便、快速。

(1)2,6—二氯靛酚滴定法。

①原理:

还原型抗坏血酸可以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

该染料在酸性溶液中呈粉红色(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被还原后颜色消失。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

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染料液的量,与样品中抗杯血酸含量成正比。

②试剂

a.2%草酸溶液;1%草酸溶液;

b.抗坏血酸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20mg分析纯抗坏血酸溶

于1%草酸溶液中,移入100mL容量瓶,用1%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于冰箱中保存。

使用时用1%草酸溶液稀释10倍。

此标准使用液相当0.02mg/mL维生素C;

c.2,6-二氯靛酚溶液:

称取2,6-二氯靛酚50mg,溶解并稀释至250mL,此液应贮于棕色瓶中并冷藏;

d.0.1mol/L碘酸钾溶液:

精确称取干燥的碘酸钾0.3567g,用水溶解并定容于100mL容量瓶,混匀;

e.0.001mol/L碘酸钾溶液:

吸取0.1mol/L碘酸钾溶液1mL,用水稀释至100mL(此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0.088mg/mL);

f.1%淀粉溶液;

g.6%碘化钾溶液。

③操作方法。

操作流程如下:

 

④结果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样品中抗坏血酸含量,mg/100g;

V-滴定样液时消耗染料的体积,ml;

V0-滴定空白时消耗染料的体积,ml;

T-1ml染料溶液相当于抗坏血酸标准容易的量,mg/ml;

W-滴定时所取滤液中含有样品的质量,g。

【知识拓展】

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抗坏血酸时需要说明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如下:

a.样品处理过程若打碎的浆泡沫过多,在稀释时可加辛醇数滴,使去掉泡沫;

b.滴定开始时,染料要迅速加入,直至红色不立即消失,而后逐滴加入,并不断摇动锥形瓶直至终点,整个滴定过程不宜超过2min;

c.样品中可能有其它杂质也能还原染料,但速度较抗坏血酸慢,所以滴定以30秒粉红色不退为终点;

d.若滤液颜色很深,终点不易辨别,可用白陶土脱色后再滴定,但应选择脱色力强而对抗坏血酸无损失的白陶土。

有的资料介绍用试样滤液来滴定染料溶液至红色为终点(此种方法标定染料时也应用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滴定染料液);

e.分析新鲜果蔬时,用1%草酸不能使酶失去活力,不能稳定抗坏血酸,故用2%草酸。

(2)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

①原理:

总抗坏血酸包括还原型、脱氢型抗坏血酸和二酮古乐糖酸,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脎,其呈色强度与总抗坏血酸含量呈正比,可进行比色定量。

②试剂:

a.4.5mol/L硫酸:

量取250ml浓硫酸小心加入700ml水中,冷却后用水稀释至1000ml;

b.85%硫酸;

c.2%2,4–二硝基苯肼:

取2,4–二硝基苯肼2g于100ml

4.5mol/L硫酸中,过滤(不用时存于冰箱内,每次使用前必须过滤);

d.2%草酸溶液;

e.1%草酸溶液;

f.1%硫脲溶液:

溶解1g硫脲于100ml1%草酸溶液中;

g.2%硫脲溶液:

溶解2g硫脲于100ml1%草酸溶液中;

h.1mol/L盐酸:

取100ml盐酸,加入水中,并稀释至1200ml;

i.抗坏血酸标准溶液:

称取100mg纯抗坏血酸溶解于100ml2%草酸溶液中,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mg抗坏血酸;

j.活性炭:

将100g活性炭加到750ml1mol/L盐酸中,回流1h~2h,过滤,用水洗数次,至滤液中无铁离子(Fe3+)为止,然后置于110℃烘箱中烘干。

③操作方法:

操作流程如下。

 

 

④结果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样品中总抗坏血酸含量,mg/100g;

C-由标准曲线查得“样品氧化液”中总抗坏血酸的浓度,μg/mL;

V-试样用1%草酸溶液定容的体积,ml;

F-样品氧化处理过程中的稀释倍数;

W-试样质量,g。

【知识拓展】

采用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总抗坏血酸含量时,其标准曲线绘制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加2g活性炭于50ml标准溶液中,振动1min后过滤;

b.吸取10ml滤液放入500ml容量瓶中加5.0g硫脲,用1%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

抗坏血酸浓度20μg/mL;

c.吸取5,10,20,25,40,50,60ml稀释液,分别放人7个100ml容量瓶中,用10%硫脲溶液稀释至刻度,使最后稀释液中抗坏血酸的深度分别为1,2,4,5,8,10,12μg/mL;

d.分别吸取4ml各不同浓度的上述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于7个试管中,吸取4ml水于试剂空白管,各加入1ml2%2,4–二硝基苯肼溶液,混匀,将全部试管放入37℃±5℃恒温箱或恒温水浴中,保温3h后将8个试管取出,全部放入冰水冷却后,向每一试管中加入5ml85%硫酸,滴加时间至少需要1min,边加边摇,。

将试管自冰水取出,在室温放置30min后,以试剂空白管调零,比色测定;

e.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以抗坏血酸浓度(μ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知识拓展】

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测定抗坏血酸时需要说明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如下:

a.本法为国家标准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b.活性炭对抗坏血酸的氧化作用,是基于其表面吸附的氧进行界面反应,加入量过低,氧化不充分,测定结果偏低;加入量过高,对抗坏血酸有吸附作用,使测定结果也偏低;

c.硫脲的作用在于防止抗坏血酸的继续被氧化和有助于脎的形成。

2、VB1的测定

测定VB1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比色法:

灵敏度低、准确度差,适用于VB1含量高的样品;

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灵敏度较高、准确度好,适用于微量测定,是目前测定的主要方法。

荧光法使用原理及方法如下:

①原理:

硫胺素在碱性高铁氰化钾溶液中,能被氧化成蓝色荧光化合物-硫色素。

若不存在其他荧光物质干扰,荧光强度与硫色素含量成正比,即与溶液中硫胺素含量成正比。

如样品中所含杂质较多,应经离子交换剂处理,使硫胺素与杂质分离,然后测定纯化液中硫胺素的含量。

②仪器、试剂及具体操作方法:

详见GB/T5009.84—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