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4959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8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docx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docx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word版

2016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物理试题

命题:

中原名校联谊试题研究中心组交流:

安徽合肥一中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在试卷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2.选择题答案选出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答案的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填写到答题卡上对应的空白处。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有一项符合题意。

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设竖直向上为y轴正方向,如图盐线为一质点沿y轴运动的位置一时间(y-t)图象,己知图线为一条抛物线,则由图可知

A.t-0时刻质点速度为0

B.0~t1时间内质点向y轴负方向运动

C.0~t2时间内质点的速度一直减小

D.tl~t3时间内质点相对坐标原点O的位移先为正后为负

2.四颗地球卫星a、b、c、d的排列位置如图所示,其中,a是静止在地球赤道上还未发射的卫星,b是近地轨道卫星,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四颗卫星相比较

A.a的向心加速度最大B.相同时间内b转过的弧长最长

C.c相对于b静止D.d的运动周期可能是23h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

现用一个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B.若加速度足够大,斜面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C.斜面对球的弹力不仅有,而且是一个定值

D.斜面和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等于ma

4.两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的点电荷放在x轴上的O、M两点,两电荷连线上各点电势φ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N两点的电势为零,ND段中C点电势最高,则

A.A、N两点电场强度为零

B.CD间各点的场强方向均向x轴负方向

C.ND段中各点的场强方向均向x轴正方向

D.将一负点电荷从N点移到D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5.如图所示,在两平行金属板中央有一个静止的电子(不计重力),当两板间的电压分别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纵轴为UAB,横轴为t),电子在板间运动(假设不与板相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是(甲)图时,在0~T时间内,电子的电势能一直减少

B.电压是(乙)图时,在0~T/2时间内,电子的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少

C.电压是(丙)图时,电子在板间做往复运动

D.电压是(丁)图时,电子在板间做往复运动

6.如图所示,调节可变电阻R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增大△U,在这个过程中

A.通过电阻R1的电流增大,增大量一定大于△U/R1

B.电阻R2两端的电压减小,减小量一定等于△U

C.通过电阻R2的电流减小,但减小量一定小于△U/R2

D.路端电压增大,增大量一定等于△U

7.如图所示,B物体的质量是A物体质量的两倍,用轻弹簧连接后放在粗糙的斜面上.A、B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对B施加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使A、B相对静止地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长度为l1.若撤去拉力F,换成大小仍为F的沿斜面向上的推力推A,使A、B相对静止后以同样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弹簧此时长度为l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种情况下A、B保持相对静止后弹簧的形变量相等

B.两种情况下A、B保持相对静止后两物块的加速度不相等

C.弹簧的原长为

D.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8.如图所示,M为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有缺口的正方形木块,abcd为半径是R的三光滑圆弧形轨道,a为轨道的最高点,de面水平且长度也为R。

将质量为m的小球在d点的正上方高为h处由静止释放,让其自由下落到d处沿切线进入轨道内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

A.只要h大于R,释放后小球就能通过a点

B.只要改变h的大小,就能使小球通过a点后,既可能落回轨道内,又可能落到de面上

C.无论怎样改变h的大小,都不可能使小球通过a点后落回轨道内

D.调节h的大小,不能使小球飞出de面之外(即e的右侧)

9.在一大雾天,一辆小汽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m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如图所示,图线a、b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t图象(忽略刹车反应时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汽车不会发生追尾事故

B.在t=3s时发生追尾事故

C.在t=5s时发生追尾事故

D.若紧急刹车时两车相距40米,则不会发生追尾事故且两车最近时相距5米

10.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从t=0时刻开始受到方向恒定的水平拉力F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物体在

t。

时刻开始运动,其v-t图象如图乙所

示,若可认为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则

A.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B.物体在t0时刻的加速度大小为

C.物体所受合外力在t0时刻的功率为2F0v0

D.水平力F在t0到2t0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为F0(2v0+

11.如图甲,物体以一定初速度从倾角α=37o的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0m。

选择地面为参考平面,上升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E随高度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g=l0m/s2,sin37o=0.6,cos37o=0.8。

A.物体的质量m=l.0kg

B.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0

C.物体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l0m/s2

D.物体回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Ek=20J

12.如图所示,用两根金属丝弯成一光滑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在地面上,其圆心为O、半径为R.轨道正上方离地h处固定一水平长直光滑杆,杆与轨道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杆上P点处固定一定滑轮,P点位于O点正上方.A、B是质量均为m的小环,A套在杆上,B套在轨道上,一条不可伸长的细绳绕过定滑轮连接两环.两环均可看做质点,且不计滑轮大小与质量.现在A环上施

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使B环从地面由静止沿轨道上升,则

A.缓慢提升B环至D点,F一直减小

B.A环动能的增加等于B环机械能的减少

C.B环被拉到与A环速度大小相等时,sin∠OPB=

D.若F为恒力,且作用足够长时间,B环可能会经过D点之后将会沿半圆形轨道运动至右侧最低点,然后沿轨道返回左侧最低点,之后将往复运动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

13.(6分)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提出猜想:

物体沿斜面下滑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他用实验验证了该猜想。

某小组依据伽利略描述的实验方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沿斜面下滑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让滑块从离挡板某一距离s处由静止沿某一倾角θ的斜面下滑,并同时打开装置中的阀门,使水箱中的水流到量筒中;

②当滑块碰到挡板的同时关闭阀门(假设水流出均匀稳定);

③记录下量筒收集的水量V:

④改变滑块起始位置离挡板的距离,重复以上操作;

⑤测得的数据见表格。

次数

1

2

3

4

5

6

S(m)

4.5

3.9

3.0

2.1

1.5

0.9

V(mL)

90

84

62

52

40

(1)(单选题)该实验利用量筒中收集的水量来表示()

A.水箱中水的体积

B.水从水箱中流出的速度

C.滑块下滑的时间

D.滑块下滑的位移

(2)(4分)小组同学漏填了第3组数据,实验正常,你估计这组水量V=mL;若保持倾角θ不变,增大滑块质量,则相同的s,水量V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保持滑块质量不变,增大倾角θ,则相同的s,水量V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12分)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l)已准备的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填字母代号).

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B.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D.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2)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同学对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这些方案中合理的是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由打点间隔数算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v=

计算出瞬时速度v

C.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过h=

计算得出高度

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同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

(3)安装好实验装置,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图中O点为打点起始点,且速度为零.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点A、B、C、…作为计数点,测出其中E、F、G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1、h2、h3.已知重锤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为了验证此实验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计算出从O点到F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Ep=,动能的增加量△Ek=,(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4)实验结果往往是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关于这个误差下列说法正确

A.该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B.该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C.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该误差

D.可以通过减小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来减小该误差

(5)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重锤增加的动能略小于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于是深入研究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若重锤所受阻力为f,重锤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他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点的距离h,并计算出各计数点的速度v.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可v2-h图线,如图所示,图象是一条直线,此直线斜率k=(用题中字母表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由图线求得重锤下落时受到阻力与重锤所受重力的百分比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本题3小题,共34分,第15题10分,第16题12分,第17题1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0分)如图所示,质量M=lkg的木板静置于倾角θ=37o、足够长的固定光滑斜面.质量m=l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4m/s从木板的下端冲上木扳,同时在木板上端施加一个沿斜面向上的F=3.2N的恒力.若小物块恰好不从木板的上端滑下,求木板的长度L为多少?

己知小物块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o=0.6,cos37o=0.8

 

16.(12分)如图所示,某空间有一竖真向下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E=1.0×102V/m,一块足够大的接地金属板水平放置在匀强电场中,在金属板的正上方高度h=0.80m的a处有一粒子源,盒内粒子以v0=2.0×102m/s的初速度向水平面以下的各个方向均匀放出质量为m=2.0×10-15kg,电荷量为q=+10-12C的带电粒子,粒子最终落在金属板b上,若不计粒子重力,求: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粒子源所在a点的电势:

(2)带电粒子打在金属板上时的动能:

(3)从粒子源射出的粒子打在金属板上的范围(所形成的面积);若使带电粒子打在金属板上的范围减小,可以通过改变哪些物理量来实现?

 

17.(12分)如图甲所示,质量ml=3kg的滑块C(可视为质点)放置于光滑的平台上,与一处于自然长度的弹簧接触但不相连,弹簧另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

平台右侧的水平地面上紧靠平台依次排放着两块木板A、B。

已知木板A、B的长度均为L=5m,质量均为m2=l.5kg,木板A、B上表面与平台相平,木板A与平台和木板B均接触但不粘连。

滑块C与木板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3,木板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

现用一水平向左的力作用于滑块C上,将弹簧从原长开始缓慢地压缩0.2m的距离,然后将滑块C由静止释放,此过程中弹簧弹力大小F随压缩量x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10m/s2。

求:

(1)滑块C刚滑上木板A时的速度;

(2)滑块C刚滑上木板A时,木板A、B及滑块C的加速度;

(3)从滑块C滑上木板A到整个系统停止运动所需的时间,

 

 

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C

D

D

C

D

C

BD

AD

ABC

ACD

二、填空题

13.(共6分)

(1)(2分)(C)

(2)(4分)74±2(2分)不变(1分)减少(1分)

14(12分)

(1)D(1分)

(2)D(1分)(3)mg

(2分)

(2分)

(4)BD(2分)(5)

(2分)

(2分)

三、计算题

15.解析 由题意,小物块向上匀减速运动,木板向上匀加速运动,当小物块运动到木板的上端时,恰好和木板共速.

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

mgsinθ+μmgcosθ=ma(2分)

设木板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

F+μmgcosθ-Mgsinθ=Ma′(2分)

设小物块和木板共同的速度为v,经历的时间为t,由运动学公式

v=v0-at(1分)

v=a′t(1分)

设小物块的位移为s,木板的位移为s′,由运动学公式

s=v0t-

at2(1分)

s′=

a′t2(1分)

小物块恰好不从木板的上端滑下,有s-s′=L(1分)

联立解得L=0.5m(1分)

16解析:

(1)题中匀强电场竖直向下,b板接地;

因此φa=Uab=Eh=1.0×102×0.80V=80V.(2分)

(2)不计重力,只有电场力做功,对粒子由动能定理得

qUab=Ek-

mv

(2分)

可得带电粒子打在金属板上时的动能为

Ek=qUab+

mv

=1.2×10-10J.(2分)

(3)粒子源射出的粒子打在金属板上的范围以粒子水平抛出落点为边界,设水平抛出后t时间落在板上:

x=v0t,(1分)h=

at2,(1分)a=

,S=πx2(1分)

联立以上各式得S=

≈4m2(1分),若使带电粒子打在金属板上的范围减小可以通过减小h或增大E来实现.(1分)

17.解析:

(1)由F-x图像:

设滑块C刚滑上木板A时的速度为v0,由动能定理:

(1分)

得:

(1分)

(2)设滑块C在上木板A上滑动时,滑块C的加速度为a1,木板A、B的加速度a2

(1分)

(1分)

(3)设滑块C在木板A上滑动时间t1

(1分)

t1=1s或t1=2.5s舍去(1分)

设滑块C离开木板A时的速度为vc木板A、B的速度为vA、vB

(1分)

(1分)

滑块C在木板B上滑动时,滑块C的加速度仍为a1,设木板B的加速度为aB

(1分)  

(1分)

设经过时间为t2,B、C达到共同速度为v

(1分)  V=2.5m/s(1分)

从滑块C滑上木板B到与木板B速度相同的过程中,滑块C与木板B的相对位移为

可知此过程中C未离开B,又因为

,B、C共速后无相对运动,设B、C一起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运动时间为t3    

得a=1m/s2    

则从滑块C滑上木板A到整个系统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