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全国通用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精准培优专练精品解析学习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4663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全国通用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精准培优专练精品解析学习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资料全国通用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精准培优专练精品解析学习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资料全国通用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精准培优专练精品解析学习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资料全国通用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精准培优专练精品解析学习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资料全国通用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精准培优专练精品解析学习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全国通用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精准培优专练精品解析学习精品.docx

《教育资料全国通用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精准培优专练精品解析学习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全国通用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精准培优专练精品解析学习精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资料全国通用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精准培优专练精品解析学习精品.docx

教育资料全国通用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精准培优专练精品解析学习精品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精准培优专练

一、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约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根据以上材料和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A.流水沉积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

2.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说法正确的是

A.风沙掩埋背风坡B.风沙掩埋迎风坡C.水灾高地D.水灾远离河流

【答案】1.A2.C

【解析】1.本题组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城市区位变化等知识点。

读图,根据左图等高线,甲地的地势低洼,容易受洪水灾害。

乙地地势高于甲地,不易受洪水灾害,所以搬迁到乙地。

右图时期,根据等高线值判断,乙地的地势较低洼,易受洪水灾害。

甲地受流水泥沙沉积作用,地势较高,不易受水灾,所以搬迁到甲地。

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流水的沉积作用,A对。

搬迁都是搬迁到地势较高处,侵蚀只能使地势降低,B错。

该地位于河流沿岸,以流水作用为主,C、D错。

故答案选A。

2.本题主要考查城市选址等相关知识。

结合上题分析,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是因为水灾,选址区位的主要因素是地势较高的高地。

C对。

与风沙掩埋无关,A、B错。

两次搬迁都没有远离河流,D错。

故答案选C项。

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

下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荆江段河道曲折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侧蚀作用强B.落差大,下蚀作用强

C.长江上游,流量大D.长江上游·流速快

4.荆江段河道裁弯取直.可以

A.加速洪水下泄B.增加河床淤积

C.减少上游来水量D.扩大径流量

【答案】3.A4.A

【解析】3.荆江河段位于长江中游,当河床坡度减小以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而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

致使河道开始发生弯曲。

故A正确,B、C、D错误。

4.裁弯取直使得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加快河水的下泄,提高河水的搬运能力,减少河床淤积,故A正确,B错误。

裁弯取直并不会减少上游来水量,故C错误。

径流量主要受流域面积和当地气候等因素影响,与裁弯取直无关,故D错误。

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

℃)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M地气温最有可能是()

A.18℃B.22℃C.28℃D.32℃

6.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差异C.地形起伏D.洋流性质

7.图示季节,影响圣地亚哥的大气环流是()

A.东南信风B.副热带高压C.盛行西风D.东南季风

8.图中西南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多幽深的峡湾,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断裂下陷B.火山作用C.流水作用D.冰川作用

【答案】5.A6.B7.B8.D

【解析】5.根据等值线的“大于大值,小于小值”规律,因为M地外围等值线未标数值,故M地的气温由两种可能性:

25°C

但因为南美的西海岸是安第斯山,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故只能15°C

6.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气温高低规律:

凸向低纬比同纬度气温低,凸向高纬比同纬度气温高,则气温甲比乙高。

本题可以利用排除法,两者纬度相同,故A错。

甲深居内陆,乙在沿海受海洋的影响大,根据等温线的“陆南点南”规律(即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则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可判断出当地为夏季,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季节。

由于海洋比热容大,夏季升温慢,故乙气温要低些,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故甲的气温要高些。

所以主要是受海陆差异的影响,B正确。

甲乙都在潘帕斯草原上,地势差异小,故C错。

流经乙附近的主要是巴西暖流,对沿岸的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但乙气温却比甲要低,说明主要不是受洋的影响,故D排除。

7.圣地亚哥位于南纬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图示为夏季,受副高的影响,答案选B。

8.峡湾主要是冰川侵蚀而成,答案选D。

2019年9月8日和19日,墨西哥连续发生两起破坏性地震,震级分别为8.1级和7.1级,震中分别位于墨西哥南部托纳拉西南137公里的太平洋海域和中部阿克索恰潘市西南12公里处,震源深度分别为30千米和57千米,地震分别造成98人和320人遇难。

下图为墨西哥地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墨西哥西南部地震的原因是

A.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C.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D.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10.与8日地震相比,19日地震造成的伤亡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A.该次地震震级更大B.震中附近地区人口密度更大

C.该次地震震源更浅D.该地区地质构造非常不稳固

【答案】9.C10.B

【解析】9.本题考查地壳运动与地震。

墨西哥西南部多地震的原因是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比较活跃,C对。

A、B、D错。

10.根据材料,8日地震震中在海洋,19日地震震中在墨西哥中部阿克索恰潘市西南12公里处,距震中近。

与8日地震相比,19日地震造成的伤亡更大的主要原因是震中附近地区人口密度更大,B对。

该次地震震级小,A错。

该次地震震源深,C错。

该地区地质构造没有改变,D错。

故答案选B项。

2019年9月28日下午印尼苏拉威西省发生7.4级地震,随后引发大规模海啸。

海啸的形成原理可概括为:

“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做俯冲运动,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聚弹性能量,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海浪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海啸形成顺序的是(  )

A.甲→乙→丙→丁B.丙→丁→乙→甲

C.乙→丙→丁→甲D.丙→甲→乙→丁

12.在海啸发生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对海岸产生强烈的侵蚀作用B.产生大规模的堆积作用

C.可能诱发新的地震D.产生新的褶皱和断层构造

【答案】11.D12.A

【解析】11.根据海啸形成原理:

丙图表示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做俯冲运动;甲图表示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聚弹性能量;乙图表示最终达到极限,上覆板块弹起,形成巨大水柱;丁图表示海浪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

所以正确表示海啸形成过程的是D项。

12.在海啸发生过程中,内力作用已转化为海浪外力作用,因海啸移动速度快、潮差大、能量巨大,对海岸岩石、堤坝产生强烈的侵蚀作用,堆积作用弱;所以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项。

诱发新的地震及产生新的褶皱和断层构造主要需要内力作用,海啸诱发的可能性较小,所以BCD项错误。

山西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的“死海”,湖水含盐度高,在偏南风盛行的季节,湖边盐田常有“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的奇特现象。

下图为山西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3.由图可知,山西运城盐池的形成原因为

A.地壳挤压凹陷积水而成B.流水侵蚀后积水而成

C.地壳断裂下陷积水而成D.火山口积水而成

14.关于“南风一吹,隔宿成盐”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此现象出现于春季,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易于蒸发

B.此现象出现于夏季,夏季气温高,位于山脉背风坡,蒸发旺盛

C.此现象出现于冬季,冬季多大风天气,易于蒸发

D.此现象不会出现于夏季,夏季降水丰富,不利于成盐

【答案】13.C14.B

【解析】13.读图可知,运城盐池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是岩层断裂下陷,流水在低洼处汇集成湖,流水带来的盐分长期在湖泊内累积,形成盐池,故C项正确。

14.由所学知识可知,河东盐池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风盛行为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盐池位于中条山北侧,处于南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高,降水少,蒸发强,利于晒盐,故B项正确。

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

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

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

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

完成下列问题。

15.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

16.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5.D16.B

【解析】15.该地层中的黄土层、砂砾石层、砂页岩层等均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越往下沉积越早,岩层越老。

故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是③②①。

褶皱构造形成与砂页岩中,说明其形成时间晚于砂页岩,即④介于③和②之间。

16.黄土层是风力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和黄河无关,A错误。

该段黄河为中游,河流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因此易形成砾石堆积,而砂砾石层是砾石堆积所形成的,其形成和黄河有关,B正确。

组成砂页岩的堆积物颗粒细小,不可能是黄河堆积的结果,C错误。

褶皱是内力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的现象,和黄河无关,D错误。

汤泉乡地处河北省遵化市西北部,地热资源丰富。

下图为汤泉地热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名词解析)片麻岩具有暗色与浅色矿物相间呈定向或条带状断续排列的片麻状构造特征,呈变晶结构。

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角闪石、云母等。

17.温泉疗养院适合建在

A.①点B.②点C.③点D.④点

18.判断P处岩石的类型和特点是

A.沉积岩层理发育B.变质岩致密

C.喷出岩多气孔D.变质岩多裂隙

19.图中岩石界面起伏波动较大的主要成因是

A.褶皱弯曲B.断裂错动C.地下水溶蚀D.岩浆侵入

【答案】17.C18.D19.B

【解析】17.根据图中地下等温线的数值可知,①②③④四处只有③处的温度在35-45℃之间,其余三地温度均在之间。

③处地下温度较高,易形成温泉,适合建疗养院。

18.从图中可以看出,P处和花岗岩相邻,花岗岩石岩浆侵入后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因此P处原有岩石受岩浆活动的高温作用影响已发生变质而形成变质岩,即图中所示片麻岩。

由材料可知,片麻岩具有暗色与浅色矿物相间呈定向或条带状断续排列的片麻状构造特征,呈变晶结构,此类岩石以形成节理构造,多裂隙,D正确。

19.一般来说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挤压受热等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其边界往往是比较自然平滑的,所以A、D错误。

溶蚀作用一般发生在沉积岩如石灰岩地区,该地为岩浆岩和变质岩,不易发生溶蚀作用,C错误。

故选D。

下图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0.某绘图者沿90°E画该区域的地形剖面图,为了突出地势起伏,应(  )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21.某地质爱好者在丁地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是该河段()

A.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B.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

C.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D.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

22.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25m,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  )

A.200mB.220mC.260mD.300m

【答案】20.B21.D22.C

【解析】20.某绘图者沿90°E画该区域的地形剖面图,为了突出地势起伏,应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剖面图曲线的起伏会明显,B对。

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缩小图幅不能突出地势起伏变化,A、C错。

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剖面线起伏更不明显,D错。

21.某地质爱好者在丁地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是该河段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D对。

流速急,搬运能力强,有鹅卵石沉积,没有细沙沉积,A错。

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有细沙沉积,没有鹅卵石沉积,B错。

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不是沉积形成的环境,C错。

22.图中等高距是50米,甲地海拔范围300-350米,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25m,则乙地海拔范围50-75米,图中甲与乙地高差范围是225-300米,约为260m,C对。

A、B、D错。

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

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

下图为“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

据此完成23~25题。

23.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C.涨潮时海浪堆积、河流堆积D.退潮时海浪堆积、河流堆积

24.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

A.基本稳定B.呈上升趋势

C.反复升降D.呈下降趋势

25.若此后潟湖演变成淡水湖,原因可能是(  )

A.大规模海退B.大规模海进

C.河流改道入海D.沙坝面积缩小

【答案】23.C24.B25.A

【解析】23.读图,图中a三角洲位于潮汐通道的潟湖一侧,是涨潮时海浪堆积形成。

b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湖口处,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河流堆积。

C对,退潮时海浪堆积形成的沉积物位于澙湖外面,A、B、D错。

24.根据全新世,即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该地先有沼泽沉积,然后依次是澙湖沉积、沙坝沉积,最后是浅海沉积。

在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浅海沉积覆在部分澙湖沉积之上,说明该时期海平面相对于陆地呈上升趋势,B对。

A、C、D错。

25.若此后潟湖演变成淡水湖,原因可能是大规模海退,澙湖中海水减少,河流水大量流入,A对。

大规模海进,海水补给尖削,湖水不会变成淡水,B错。

河流改道入海不能使湖水变淡,C错。

沙坝面积缩小,不是湖水变淡的原因,D错。

2019年5月26日,我国宣布在松辽盆地成功实施深度为7018米的大陆科学钻探工程。

下图为我国松辽盆地形成过程示意图。

完成下列小题。

26.此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探到

A.地壳B.地幔C.内核D.外核

27.松辽盆地形成的各阶段主要地质作用顺序正确的是

A.①阶段:

板块挤压-岩层褶皱-风力侵蚀-流水沉积

B.②阶段:

板块挤压-岩层褶皱-岩层上升-流水沉积

C.③阶段:

板块张裂-岩层下沉-岩层断裂-岩浆喷发

D.④阶段:

板块张裂-岩层下沉-流水沉积-岩浆冷凝

【答案】26.A27.C

【解析】26.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钻探到的深度为7千米多米,应位于地壳,A正确。

27.从图中可看出①阶段板块挤压、②阶段板块挤压-岩层褶皱-岩层上升;③阶段板块张裂-岩层下沉-岩层断裂-岩浆喷发,C正确;④阶段为板块张裂-岩层下沉-流水沉积。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8.岩石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A.1-2-3-4B.1-4-2-3C.4-1-2-3D.3-2-1-4

29.下列地质作用发生顺序由早到晚的正确的是()

A.褶皱、地层抬升接受外力侵蚀、岩浆侵入和断层、地层下沉沉积

B.地层下沉沉积、岩浆侵入和断层、褶皱、地层抬升接受外力侵蚀

C.地层下沉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和断层、地层抬升接受外力侵蚀

D.褶皱、地层下沉沉积、岩浆侵入和断层、地层抬升接受外力侵蚀

【答案】28.A29.C

【解析】28.图中1、2、3为沉积岩,沉积岩先形成的在下,由先到后为1、2、3;4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形成晚于侵入岩层,因4侵入到3石灰岩,因此形成晚于3,A正确。

29.图中沉积岩层1、2、3都发生了褶皱和断层,因此先地层下沉积后褶皱断层,排除A、D;图中4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没有发生褶皱,因此形成晚于褶皱,可排除B,C正确。

某地理研学实践小组,计划对图3地区进行野外考察,他们针对掌握的资料(某区域地质简图)做了分析。

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0.从甲地到乙地.其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31.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

【答案】30.A31.A

【解析】30.首先,确定甲乙一线的海拔变化,根据等高线可知,甲乙之间为山峰,因此由甲到乙,海拔先升高,再下降,排除C、D项。

其次,判断地质构造,甲乙沿线地层变化为C—P—C,新老变化为老—新—老,即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

故A正确,B、C、D错误。

31.岩层由地表向下的新老关系是不断变老,丙所在地层为D地层。

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以发现D地层、S2地层、S1地层,即泥盆纪、志留系上段、志留系下段三个地层。

故A正确,B、C、D项错误。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

图中③为变质岩,④⑤为岩浆岩,其余为沉积岩。

回答下列问题。

32.图中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33.图中区域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

【答案】32.D33.D

【解析】32.图中地层②也出现了断层,因此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由材料“③为变质岩,④⑤为岩浆岩”可知,形成③的作用为变质作用,形成④的作用为岩浆活动,内力作用不相同;由材料可知⑤是岩浆岩,因此是岩浆喷出形成的山地;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D正确。

33.图中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向斜是良好储水构造;b处为喷出型岩浆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c处两侧岩层出现错动和位移,是断层,地质构造不稳定,不适宜建坝蓄水;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D正确。

近两个月来,云南鲁甸、景谷等地先后发生了6级以上地震。

读两地地震相关资料表和两地位置图。

完成下列各题。

34.有关云南地震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陆板块相互挤压B.大陆板块相互张裂

C.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D.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张裂

35.景谷地震较鲁甸地震伤亡少,其原因可能是()

A.震源较浅B.震级较小C.人口稀少D.建筑质量好

【答案】34.A35.C

【解析】34.读图,云南地震是亚欧大陆与南亚次大陆两个大陆板块相撞挤压造成的,是板块消亡边界,A对。

B、C、D错。

故选A。

35.读表可知,景谷地震较鲁甸地震震源较浅,一般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不是伤亡少的原因,A错。

景谷地震较鲁甸地震震级大,烈度一般较大,破坏力更强,不是伤亡少的原因,B错。

可能是人口少,伤亡少,C对。

两地建筑质量差别不大,D错。

故选C。

二、综合题

3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为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

陕西洋县北部的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南坡腹地,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

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

全长约53千米,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端浅宽,下端深窄,两岸山林茂密。

汉江水流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

下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

(1)简述黄金峡的形成过程。

(2)说明汉江水流黄金峡后水质变清的原因。

数学方案问题(3)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简要说明秦岭所起的作用。

植物细胞教学设计第二课时36.【答案】

(1)黄金峡地处古板块汇合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壳抬升;汉江长期下切侵蚀形成峡谷

未来两年大学生活的计划

(2)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轻,进入峡谷的泥沙少

最大的书阅读答案(3)秦岭阻挡冬季风,兴隆岭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冬季温暖;秦岭阻挡来自黄土高原的风沙;秦岭抬升夏季风,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兴隆岭降水丰富;地势起伏大,气候差异显著,增加兴隆岭生物多样性

数字语文资源网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校长在家长会上的讲话材料一:

智利是中国在拉美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

智利北部沿海是平直陡峭的崖岸,南部沿海是峡湾型海岸、多半岛和岛屿。

拾贝壳阅读答案材料二:

智利森林资源和渔业资源丰富,也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享有“铜矿王国”之美誉,材料三:

下图为智利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及圣地亚哥气候图。

教学科研

(1)比较分析智利南北海岸地貌成因上的主要差异。

(2)试分析圣地亚哥附近河流短小、汛期较长的原因。

日本语言学校学费(3)图中40°S以北的安第斯山脉植物种类丰富,试分析主要自然原因。

37.【答案】

(1)北部:

板块挤压碰撞,断裂上升并海水侵蚀形成陡峭的崖岸;南部:

纬度高,冰川侵蚀而成。

教师的情绪管理

(2)国土南北狭长,东部为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所以河流短小;该地冬季受西风及地形影响,多降水,形成冬汛;夏季气温升高,高山冰川积雪融化,形成夏汛。

(3)该区域南北跨越纬度广,气候南北分异明显;纬度较低,山地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分异大;山地内部坡向不同、岭谷起伏,地形多样,内部分异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