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参考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836451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参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参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参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参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参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参考资料.docx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参考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参考资料.docx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参考资料

1阿基米德与酝酿效应(!

!

!

)(遇到难题,歇一歇。

在古希腊,国王让人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但他又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

可问题是这顶王冠与当初交给金匠的一样重,谁也不知道金匠到底有没有捣鬼。

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冥思苦想,他起初尝试了很多想法,但都失败了。

有一天他去洗澡,一边他一边坐进澡盆,以便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觉身体被轻轻地托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运用浮力原理解决了问题。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一般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把难题放在一边,放上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这一现象。

心理学家将其称为“酝酿效应”。

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就是酝酿效应的经典故事。

2阿伦森效应(!

!

!

)(很实用的一条理论)

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实例】

在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当晚上7点时,便攀上车厢蹦跳,嘭嘭之声震耳欲聋,大人们越管,众孩童蹦得越欢,见者无奈。

这天,一个人对孩子们说:

“小朋友们,今天你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

”众童唤呼雀跃,争相蹦跳,优者果然得奖。

次日,这个朋友又来到车前,说:

“今天继续比赛,奖品为两粒奶糖。

”众童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力蹦跳,声音疏稀而弱小。

第三天,朋友又对孩子们言:

“今日奖品为花生米二粒。

”众童纷纷跳下汽车,皆说:

“不蹦了,不蹦了,真没意思,回家看电视了。

分析:

“正面难攻”的情况下,采用“奖励递减法”可起到奇妙心理效应。

3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

4安泰效应(!

)(打蛇打七寸)

安泰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他力大无穷,无往不胜。

因为他只要靠在大地上,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无穷的力量。

他的对手发现了这个秘密,便诱使他离开地面,在空中杀

6安慰剂效应(!

!

)(我们高考时喝的什么大补丸)

所谓安慰剂,是指既无药效、又无毒副作用的中性物质构成的、形似药的制剂。

安慰剂多由葡萄糖、淀粉等无药理作用的惰性物质构成。

安慰剂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能产生良好的积极反应,出现希望达到的药效,这种反应就称为安慰剂效应。

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人,称为“安慰剂反应者”。

7巴纳姆效应(暗示效应)(!

!

)(很玄乎!

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

下面一段话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你觉得是否也适合你呢?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

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

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

你与异性相处往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

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

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

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

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

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

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这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

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8巴霖效应(!

)(赵本山:

来,笨蛋!

源自於马戏团经理巴霖先生的一句名言:

每分钟都有一名笨蛋诞生。

”巴霖效应”多少解释了为什麽有些星座或生肖书刊能够”准确的”指出某人的性格。

原因在此,那些用来描述性格的词句,其实根本属”人之常情”或基本上适用於大部分人身上的。

换言之,那些词句的适用范围是如此的空泛,以至往往”说了等於没说。

例如:

水瓶座理性而爱好自由,巨蟹座感性而富爱心;然而巨蟹座的人就永远没理性,水瓶座的人就缺乏爱心吗?

我们不去否定星座存在的价值,毕竟它存有统计的基础在。

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聪明人,不去迷信星座,我又得告诉你,你又错了!

如果一对情侣在星座学中是不甚相配的,即使两人都不迷信,但他们的心理必然会承受一股不小的压力,在往後交往的时间中,若有了冲突磨擦,心中既存的那种”原来真的不合适”的预设就会被强迫成立,最终难逃分手命运!

11贝尔纳效应(奉献,也是一种境界)

英国学者贝尔纳勤奋刻苦,同时又有很高的天赋。

如果他毕生研究晶体学或生物化学,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另一条路——为他人去做一架云梯,把一个个富有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科学的高峰,这一举动被科学家们称为"贝尔纳效应"。

12贝勃规律(!

!

)(先给他一个下马威)

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即“贝勃规律”。

实验表明,人们对报纸售价涨了50元或汽车票由200元涨到250元会十分敏感,但如果房价涨了100甚至200万元,人们都不会觉得涨幅很大。

人们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

13比马龙效应:

 评价主体低估被评价者能力,认定被评价者是不求上进的、行为差劲的,以致被评价者将这种观念内化,促使被评价者表现不良行为。

14彼得原理(!

!

)(以前见过一种理论叫"定位说",可以参考)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

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15边际效应(!

!

!

)(哈哈,经济学原理)

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是指消费者在逐次增加1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是增加的)。

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当你肚子很饿的时候,有人给你拿来一笼包子,那你一定感觉吃第一个包子的感觉是最好的,吃的越多,单个包子给你带来的满足感就越小,直到你吃撑了,那其它的包子已经起不到任何效用了。

16边际效益递减效应(哈哈,又一条经济学原理)

边际效益递减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说的是在一个以资源作为投入的企业,单位资源投入对产品产出的效用是不断递减的,换句话,就是虽然其产出总量是递增的,但是其二阶倒数为负,使得其增长速度不断变慢,使得其最终趋于峰值,并有可能衰退。

20财富效应(越大款往往花钱越大方)

财富效应指人们资产越多,消费意欲越强。

这个理论的前提为人们的财富及可支配收入会随着股价上升而增加。

21蔡格尼克效应(相比于喜剧,我们更容易记住悲剧!

蔡格尼克命被试去做20件指定的工作,半数工作允许完成,半数工作则中途加以阻止,不予完成。

被试共32人。

实验结果发现示完成工作的回忆要优于已完成的工作的回忆。

如以RC代表已完成的工作的回忆要所得的件数,RU代表示完成工作所得的件数,P为两种回忆件数的比例,即RU/RC,用以在数量上表明哪一种工作易于回忆。

若是P等于1,则两种工作的回忆量一样;若是P大于1,则示完成的工作易于回忆;若是P小于1,则已完成的工作易于回忆。

实验的结果P从0。

8至3。

5不等,平均为1。

9,即RU的回忆量差不多等于RC的两倍。

22长尾效应(!

!

!

长以图书为例:

Barnes&Noble的平均上架书目为13万种。

而Amazon有超过一半的销售量都来自于在它排行榜上位于13万名开外的图书。

如果以Amazon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的话,这就意味着那些不在一般书店里出售的图书要比那些摆在书店书架上的图书形成的市场更大。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摆脱资源稀缺的限制,潜在的图书市场将至少是目前的两倍大。

曾在音乐行业担任过顾问的风险投资家KevinLaws是这样总结这一现象的:

“最大的财富孕育自最小的销售。

尾效应的根本就是要强调"个性化","客户力量"和"小利润大市场",也就是要赚很少的钱,但是要赚很多人的钱.要将市场细分到很细很小的时候,然后就会发现这些细小市场的累计会带来明显的长尾的效应.

23超限效应(!

)(唐僧的onlyyou!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24拆屋效应(!

!

!

)(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条)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26成败效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如果经过极大的努力而仍然不能成功,失败经验累积的次数过多之后,往往感到失望灰心,甚至厌弃学习。

这就是努力后的失败效应。

27重叠效应(当年背英语单词深有体会!

在一前一后的记忆活动中,识记的东西是相类似的,对于保存来说是不利的。

这是因为重复出现内容相同的东西时,相同性质的东西由于互相抑制,互相干涉而发生了遗忘的结果。

柯勒把这种现象命名为“重叠效应”。

可见,我们在学习汉字、外文单词以及其他材料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把相类似的东西集中在一起,这样容易产生重叠效应。

如果要放在一起学习时,最起码有一些材料是很熟的,这样可能会产生同化作用,把生疏的材料同化于已熟记的材料之中。

28刺猬法则(!

!

)(你和你的领导之间就是此则)

刺猬”法则可以用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来形象地说明: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怎么也睡不舒服,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紧挨在一块,反而无法睡得安宁。

几经折腾,两只刺猬拉开距离,尽管外面寒风呼呼,可它们却睡得甜乎乎的。

 “刺猬”法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管理心理学专家的研究认为:

领导者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这是“亲密有间”的关系。

特别要提醒的是,领导者与下属亲密无间地相处,还容易导致彼此称兄道弟、吃喝不分,并在工作中丧失原则。

29从众效应(!

!

!

)(俗称软耳朵,又曰跟屁虫)

有一个成语叫做三人成虎,意思是说,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

这种人在社会群体中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或行为的心理倾向被称为从众效应。

这一效应的启示是:

班主任要善于发挥从众效应的积极作用,首先要有意识地通过班会、黑板报等舆论阵地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其次,要抓好班团干部和积极分子等基本队伍的建设,组成坚强的堡垒,要及时发现班上的不良倾向,对症下药,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以防止产生从众效应的负作用。

从众效应是指在群体活动中,当个人与多数人的意见和行为不一致时,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意见和行为方式的现象。

从众也就是我们日常俗语中所说的“随大流”。

30淬火效应(困境是上天帮助我们淘汰竞争对手同时,让我们变的更伟大!

  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浸入冷却剂(油、水等)中,经过冷却处理,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稳定。

长期受表扬头脑有些发热的学生,不妨设置一点小小的障碍,施以“挫折教育”,几经锻炼,其心理会更趋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会更强;对于麻烦事或者已经激化的矛盾,不妨采用“冷处理”,放一段时间,思考得会更周全,办法会更稳妥。

31达维多定律(!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达维多定律是以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达维多的名字命名的。

达维多认为,一家企业要在市场中总是占据主导地位,那么它就要永远做到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

32搭便车效应(!

!

)(我们更喜欢“拼客”!

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个人承担,这就是搭便车效应。

在合作学习中虽然全体小组成员客观上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但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却容易形成“搭便车”的心理预期,个别学生活动时缺乏主动性或干脆袖手旁观,坐享其成;也有的学生表面上看参与了活动,实际上却不动脑筋,不集中精力,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搭便车”现象。

33答布效应

“答布效应”在任何社会里都是客观存在的。

现代社会里的“答布效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是指那些经过一定程序使之成为可见的条文,如宪法、各种法律政策规定、党纪,各种道德法规、各类公约守则等等。

广义的则是指那些不成文的东西,它们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通过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风俗习惯、道德观念。

这些东西虽然没有写进有关条文,但却渗透在每一个角色扮演者的心理和行为之中。

上述明文规定和没有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之总和,就是社会对每一个成员提出的要求,就是对所有角鱼扮演者表现角色行为的“总导演”。

可见,这些约定或俗成的行为规范,概括起来说,最集中地体现在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这两个方面。

但它们又涉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内容和形式是相当广泛、多样的。

34德西效应(有奖竞猜不见得好)

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加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使工作的动机力量培增,积极性更高,反而其效果降低,变成是二者之差,外加报酬(主要是奖励)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

35得寸进尺效应(!

)(刚说你胖,你就喘!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得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让助手去访问一些家庭主妇,请求被访问者答应将一个小招牌挂在窗户上,她们答应了。

过了半个月,实验者再次登门,要求将一个大招牌放在庭院内,这个牌子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

同时,实验者也向以前没有放过小招牌的家庭主妇提出同样的要求。

结果前者有55%的人同意,而后者只有不到17%的人同意,前者比后者高3倍。

后来人们把这种心理现象叫作“得寸进尺效应”。

36等待效应(欲知后事如何?

倾听下回分解……) 

由于人们对某事的等待而产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这种现象称等待效应。

在教学中,优秀教师常常利用这种效应的作用,使学生产生一种对新课文或新学单元的等待心理,以促进学生自己去自学。

这就有助于上下课文或前后单元的连续,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行为发生积极的变化。

37第一印象效应(首次去见岳父岳母者必看!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

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

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

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第一印象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我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

第一印象效应是一个妇孺皆知的道理,为官者总是很注意烧好上任之初的“三把火”,平民百姓也深知“下马威”的妙用,每个人都力图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38定势效应(!

!

!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f/有一个农夫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盗,于是观察他走路的样子,脸上的表情,感到言行举止就像偷斧头的贼。

后来农夫找到了丢失的斧头,他再看邻居的儿子,竟觉得言行举止中没有一点偷斧头的模样了。

这则故事描述了农夫在心理定势作用下的心理活动过程。

所谓心理定势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用“老眼光”——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待当前的问题的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也叫思维定势或心向。

39定型效应(与上一条多少有些相似)

  所谓“定型”,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

人的头脑中的定型多得数不胜数:

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籍贯、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人,在人们头脑中都有一个固定形象。

如知识分子是戴着眼镜、面色苍白的“白面书生”形象;农民是粗手大脚、质朴安份的形象,山东人常被认为豪爽正直且能吃苦耐劳,等等。

  定型效应,亦称社会刻版印象,指的是人们在见到他人时,常常会自觉地根据人的外表行为特征,结合自己头脑中的定型,对人进行归类,以此来评价一个人,如见到一个肌肉发达、身材高大、穿着运动服的人,就很自然地认为他必定是一个运动员。

40多看效应(追女孩的可以多看看这一条!

在许多人眼中,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

然而,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试验:

先向被试出示一些照片,有的出现了20多次,有的出现了10多次,有的只出现一两次,然后请别试评价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被测试者更喜欢那些看过多次的新鲜照片,即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

  这种对越熟悉的东西就越喜欢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多看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那些人缘很好的人,往往将多看效应发挥的淋漓尽致:

他们善于制造双方接触的机会,已提高彼此间的熟悉度,然后互相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人际吸引难道真的是如此的简单?

有社会心理学的实验做佐证:

在一所大学的女生宿舍楼里,心理学家随机找了几个寝室,发给她们不同口味的饮料,然后要求这几个寝室的女生,可以以品尝饮料为理由,在这些寝室间互相走动,但见面时不得交谈.一段时间后,心理学家评估她们之间的熟悉和喜欢的程度,结果发现:

见面的次数越多,互相喜欢的程度越大:

见面的次数越少或根本没有,相互喜欢的程度也较低.

可见,若想增强人际吸引,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度,这样可以增加别人喜欢你的程度.因此,一个自我封闭的人,或是一个面对他人就逃避和退缩的人,由于不易让人亲近而另人费解,也就是太讨人喜欢.

  当然,多看效应发挥作用的前提,是首因效应要好,若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很差,则见面越多就越讨人厌,多看效应反而起了副用.

41多米诺骨牌效应(!

!

!

!

!

)(世界上最伟大的效应之一!

提出多米诺骨牌效应,还要从我国的宋朝开始说起。

宋宣宗二年(公元1120年),民间出现了一种名叫“骨牌”的游戏。

这种骨牌游戏在宋高宗时传入宫中,随后迅速在全国盛行。

当时的骨牌多由牙骨制成,所以骨牌又有“牙牌”之称,民间则称之为“牌九”。

1849年8月16日,一位名叫多米诺的意大利传教士把这种骨牌带回了米兰。

作为最珍贵的礼物,他把骨牌送给了小女儿。

多米诺为了让更多的人玩上骨牌,制作了大量的木制骨牌,并发明了各种的玩法。

不久,木制骨牌就迅速地在意大利及整个欧洲传播,骨牌游戏成了欧洲人的一项高雅运动。

后来,人们为了感谢多米诺给他们带来这么好的一项运动,就把这种骨牌游戏命名为“多米诺”。

到19世纪,多米诺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运动。

在非奥运项目中,它是知名度最高、参加人数最多、扩展地域最广的体育运动。

从那以后,“多米诺”成为一种流行用语。

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人们就把它们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多米诺效应”

42范畴效应(这一条看不懂!

  国外一些心理学家在对记忆信息抽取过程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了选择性搜寻现象。

他们发现,如果记忆字表由属于不同范畴的字词所组成,则系列搜索具有选择性的特点。

即仅把搜寻的范围限于与探测词有关的某一类中,这种现象称为范畴效应。

它表明抽取过程中可能存在分组、分类等对搜寻过程有巨大影响的因素。

43凡勃伦效应(!

!

!

)(奢侈品定价理论)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情景:

款式、皮质差不多的一双皮鞋,在普通的鞋店卖80元,进入大商场的柜台,就要卖到几百元,却总有人愿意买。

1.66万元的眼镜架、6.88万元的纪念表、168万元的顶级钢琴,这些近乎“天价”的商品流通,往往也能在市场上走俏。

其实,消费者购买这类商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这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经济现象,即一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由于这一现象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注意到,因此被命名为“凡勃伦效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逐步由追求数量和质量过渡到追求品位格调。

了解了“凡勃伦效应”,我们也可以利用它来探索新的经营策略。

比如凭借媒体的宣传,将自己的形象转化为商品或服务上的声誉,使商品附带上一种高层次的形象,给人以“名贵”和“超凡脱俗”的印象,从而加强消费者对商品的好感。

44非零和效应(外交上的“双赢”!

零和效应”之意是:

实力相当的双方在谈判时做出大体相等的让步,方可取得结果,亦即每一方所得与所失的代数和大致为零,谈判便可成功。

然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越来越走向“非零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双赢。

45飞去来器效应(大学里盛行的辩论赛核心原则)

说服别人需防“飞去来器效应,这是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所谓“说服”,就是以某种刺激给予接受者一个动机,使之改变其态度或意见,并依照说服者预定意图采取行动。

社会心理学家提请人们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必须防止“飞去来器效应”。

“飞去来器”是一种掷出去仍能飞回的弯棒武器。

同样,如果在说服别人过程中不考虑到人的心理深处的规律性,奉行“枪弹论”,那不但收不到说服的效绩,而且还可能会招致不良的后果,即“飞去来器效应46改宗效应(告诉你为什么奉承的人往往不讨人喜欢!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西格尔有一个出色的研究,题目是“改宗的心理学效应”。

研究表明,在一个问题对某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时候,如果他在这个问题上能使一个“反对者”改变意见而和自己的观点一致,他宁愿要那个“反对者”,而不要一个同意者。

改宗效应”使我们明白:

某些没有是非观念的“好好先生”之所以被人瞧不起,乃是因为他们给人一种没有能力的感觉;而不少敢于直言是非,勇于开展批评的人,最终所以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乃是因为他们给人一种富有才能的感染力。

47共生效应(我觉得俗语“人多吃饭香”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植物界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

共生效应。

在自然界,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往往长势不旺,没有生机,甚至枯萎衰败,而当众多植物一起生长时,却能郁郁葱葱,挺拔茂盛,人们把这种植物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共生就是两者相互利用(虽然这个词是贬义词,但实际就是这样),同时有利于双方发展的现象,这种情况应不仅限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也会有。

48古烈治效应(哈哈,这个小故事很好玩!

这是一个美国笑话,说的是有一位美国前总统和夫人可尼基去一家农场参观养鸡舍,夫人看见公鸡在母鸡身上踩蛋,忽发奇想问陪同的农场主说:

你能否告诉我公鸡一天在母鸡身上尽多少次“丈夫”的责任?

答:

时时尽责一日十余次。

夫人说:

请把结论告诉总统。

农场主过去给总统刚一说完,总统问道:

每次都在同一只母鸡身上尽责任吗?

答:

次次更换伴侣。

总统说:

请把结论转告夫人。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男女思维的差异,男女都没有错,各人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

后来它就成了男人见异思迁喜新厌旧(或淡旧)的著名心理学效应了。

不过这里讲的是男人的自然属性,要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