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高考解读】
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对此考点应作如下方面的理解:
一、扩展语句
主要考查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
一般是以所提供的情景或词语为基础,要求运用联想、想象等方式,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丰富句子的内容,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句通顺。
主要题型有:
①将若干词语扩写为一句(段)话,②将一句话扩充丰富为几句话,③根据情景拟写一句或一段话。
二、压缩语段
主要考查将一段话进行准确筛选、提炼、概括、压缩并准确表达的能力。
一般是要求将一个或几个语段进行减缩,或概括内容,或提炼要点,或归纳主旨,或对新闻提炼导语等,基本上就是做到除去枝叶,保留主干,使原来的句子变得更简洁,主旨更显明,更准确。
【考情分析】
1.扩展语句作为高考改革性试题,体现了“语文突出语言操作的实践性”考试原则,自2000年出现以来,已连续在高考中出现,虽然近年来考查的频率有所降低——2008年有3套试卷涉及,2009年只有江西、全国Ⅱ有涉及——但这个考点仍然不会淘汰,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
压缩语段在高考试卷中出现的频率要比扩展语句高,因为它的实用性更强,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运用得更多一点。
2008年有9套高考试题考查“压缩语段”,形式多样:
有的是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有的是提炼一个论点,并概括论据;有的是拟写标题,内容涉及面较广。
2009年共有6套试卷考查了“压缩语段”,考查形式还是以要点概括为主;值得一提的是,09年的天津、四川卷都以“提取关键词”的形式对“压缩语段”进行考查,这种考查形式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2.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形式十分灵活,已从过去通过提取信息给某一对象或为概念下定义、写一句话新闻,或提供某一场景要求运用想象或联想写出具体情节或场面的形式,发展到近两三年要求写产品说明书、写主题班会主题词、新闻点评、拟写成语、广告语、手机短信、提取关键词、表文转换、图文转换等等新题型。
3.选材上突出地域特色或重大事件,跟考生生活联系密切。
4.有时和其它考点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如2008年湖北卷的第21题,将诗歌鉴赏和扩展语句结合在一起考查。
又如2009年的天津卷的第24题,要求考生先对所给消息的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写一句推广语”,对能力的要求更高。
根据对近几年全国各地试卷的分析,结合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特对2011的高考在本考点的考向作如下展望:
一、扩展语句
1.考查形式稳中有变
“设置情景,给定句子,限定要求”的命题特点决定了它采用主观题形式的稳定性,但是试题的设问形式多有变化。
分值多为4~6分,一般都有字数限制。
2.题型多种多样
有的以某个词语为重点展开,有的以某中心句为开头展开,有的围绕某一情景展开,有的结合修辞运用,用修辞方法丰富原句等。
3.考点考查综合性
扩展语句大多与其他考点融合在一起考查,达到“一题多考”的目的。
有的与仿写结合,有的与修辞运用结合,有的与应用文的写作融合,还有的是与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融合在一起。
单独的扩展语句可能会越来越少。
二、压缩语段
1.考查形式稳定中渗透灵活
考查学生对有关信息的抽取提炼能力(如概括内容、提炼要点、概括结论、给新闻提炼导语等)方面的要求,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在第Ⅱ卷中是会稳定几年的,不过分值比较灵活,3~6分不等,会有明显的字数限制。
2.考点考查更趋综合
因为它更利于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估计以后的高考会将它与其他考点或知识点的考查结合起来,更趋向综合性、人文性、技巧性、灵活性,会多角度考查学生理解应用语言的能力。
3.考查的热度有升温趋势
压缩语段的命题量可能会大于扩展语句的命题量,题型也会有所创新。
因为扩展语句的变数太大,难以控制评分误差,而压缩语段容易限定需要提取的信息,且能综合考查阅读理解、分析概括、筛选和提取信息等诸种能力。
扩展语句
所谓扩展语句就是要把话说得更具体、更明白、更精确、更生动,它具有形象发散的思维特征,其主要特点是“变简为繁”。
考点透析
从近年来高考命题的角度来看,扩展语句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补充完善型]
这种类型的特点一般是题目提供或限定了关键词语或话题情境,要求借助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
往往有字数、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限制要求。
(2009年浙江卷)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中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不超过50字)
儿子:
妈妈,今天我捡到50元钱,想分五次交给老师。
妈妈:
为什么不一次上交呢?
儿子:
老师说过,捡到东西上交,就有一次品德加分,我分五次交,就会有五次加分。
妈妈:
□□□□□□□□□□□□□□□□□□□□□□□□□□□□□□□□□□□□□□□□□□□□□□□□□□
【解析】要补写出妈妈说的话,关键是如何理解儿子说的品德加分,要注意语言表达的鲜明、得体和字数的限制。
【答案】(示例)孩子,品德加分是老师对你们做好事的一种鼓励方式,重要的不是加分次数的多少,而是拾金不昧的精神。
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个字。
【解析】情境式扩展要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
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做法:
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来丰富文采)。
具体解释扩展对象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
有礼,应在此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
【答案】流水:
你永远处在黑暗中,瞧你丑陋的样子,只知道喝我的汁液,你一无是处
树根:
是啊,我匍匐地下,默默地汲取,是为了春天变得更加美丽
这类扩展题型,往往都已经规定了话题中心或主题,所以答此类题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
看清要求,明确重点。
做题时,要看清扩写的语段主题是什么,重点对象是什么,属于哪类文体,是记叙性的,是描写性的,是说明性的,还是议论性的,不能偏离,更不能转移。
第二步:
辨明情境。
准确识别题目提供的情境及情境所体现的具体氛围,扩写的语句要符合情境规定的氛围要求,如例1,续写还要注意与原句(段)衔接连贯。
第三步,展开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扩写的灵魂。
要严格按照题干提供的情境和要求,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保证将情境表现得具体而生动,如例2“讽刺”“谦和地”这样的提示和要求。
第四步,尽量运用修辞方法。
扩写过程中,除了运用恰当的描写、叙述、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外,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有的有明确的要求,要按要求使用修辞方法,有的还要注意一些隐性要求,如例2就没有明确要求使用哪种修辞,但根据题干规定的情境,是“树根”和“流水”之间的对话,所以必须要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这样不但能使自己有话可说,而且能使扩展后的语段生动形象,文采飞扬。
第五步,修改完善。
根据需要或要求作修改补充,避免病句、错字。
[理解鉴赏型]
这类题型的特点是以赏析的方式扩展古典诗句、格言或警句等。
(2008年湖北卷)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
要求:
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像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莲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
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
秋日湖上,波光粼粼。
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
左右顾盼。
镜头二:
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
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
镜头四:
【解析】本题表现了劳动人民欢快的劳动生活和美好的爱情,读来有情有趣,回味无穷,以《采莲子》为背景材料,借电影脚本这个新颖的载体来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对诗句意思有准确的把握,抓住“抛”“羞”等关键字,运用联想、想象能力,勾画美的图景;其次要善于组织语言,把美的画面用美而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示例)镜头三:
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
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嬉笑声。
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请用因果推论法扩展下面的语句。
(不少于60字)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解析】这是一句格言警句鉴赏理解扩展题。
应在充分理解句子意义的基础上,按照“因果推论法”的内在要求——逻辑上的因果关系、表达方式上的议论来组织表达。
【答案】不要以为坏事很小做了无所谓,也不要以为好事太小而不屑去做。
因为量变会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结果,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
所以,对于坏事要防微杜渐,对于好事要从点滴做起。
鉴赏理解型扩展题主要是指对古典诗句、格言、警句等以赏析的方式进行扩展。
可以从思想内容(情感、画面、主题等)上,也可以从艺术手法(风格、表现形式、语言等)上进行鉴赏理解,有明确要求的要格外注意。
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审清题目要求,看清提供的话题或核心词。
如例2这一格言的“为之”“不为”等。
2.注意题目设置的情境,找准题目中要求扩展的重点。
如例1中“场景”“人物的神态动作”等。
3.分清表达方式是描写、叙述、议论,还是抒情等。
一般要根据题目句子的内容或要求确定。
如例1宜以描写为主,例2宜以议论为主。
4.展开联想和想象。
有时要结合有关知识或经历进行,有时要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展开。
5.进行必要的修改、斟酌,避免病句或不合要求的现象发生。
除上述类型外,2008年的重庆卷第18题,2008年山东卷的第18题,实际上也属于扩展语句的变式考查。
(此类考题我们把它归为图文转换型,后面设专题探究,在此不再赘述)。
考题导悟
1.(2009年全国Ⅱ卷)利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介绍“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活动的结果,要求语意完整,句子通顺,字数在50~60之间。
来源广一个月入选口号千余条“我运动,我快乐”
解析:
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此题应扣住“征集全民健身口号”这一中心话题,然后组织各个词语。
答案:
(示例)全民健身口号征集活动在一个月里收到应征口号千余条,稿件来源广,参与人数多,经过评审,最终入选口号为“我运动,我快乐”。
2.(2009年江西卷)请展开想象,写一段描绘某种情境的话,其中必须包含“流水”“星辰”和“读”3个词语。
(50个字左右)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组织语言、扩展语句的能力。
本题属于提供情景式扩展语句的试题,解题要抓住主题词,有情有境,生动形象,而且还要关照“想象”和“描写”。
另外,要用思想统率材料,不能生硬地堆砌辞藻。
答案:
(示例)“馨园”内,绿树丛丛,鲜花盛开,前面是一条小溪,流水淙淙,景致特别幽美。
我静静地靠在一棵树上,入迷地读起心仪已久的《红楼梦》。
不知不觉,天空已是星辰点点,可我仍徜徉在”大观园”里,不能自已。
3.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
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要求:
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
③不少于80字。
解析:
首先要围绕天寒展开。
然后行文中要有对天寒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还要至少使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
答案:
(示例)城市的街道上冷冷清清的,没有沿街叫卖的商贩,偶尔只有几个穿棉袄的人匆匆走过。
突然,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雪越下越大,不一会儿,整座城市就披上了一件非常美丽的银装。
4.以“走进考场”为开头写一段话。
要求:
表意相对完整,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其中一种必须是排比,不少于50个字。
解析:
使用排比时,要注意排比的有关知识,三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句子排列在一起。
同时还要使用另外一种修辞方法,才符合要求。
“走进考场”是从情景内容上加以限定,扩写时,应围绕这个话题来展开。
答案:
(示例)走进考场,我看到物品摆放整齐,玻璃擦拭洁净,考生信心十足。
我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自信的火花在脑海闪现,暗暗告诫自己:
沉着、认真才能扬起自己理想的风帆。
扩展语句是一项综合性的考查,解答此类题型总起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认真审题,读懂题干
设置扩展语句的题目往往要明确以下内容:
陈述对象、感情倾向、表达方式、修辞要求及字数限制。
因此,在审题的时候,考生一定要明白命题者所提出的要求。
这类要求有两个层面:
一是显性要求,二是隐性要求。
所谓“显性要求”,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限制扩展后必须具备的条件。
诸如以什么为重点,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或表达方法,要补充什么内容,要有多少字等。
所谓“隐性要求”,是指在题干中没有明确要求和具体限制,而隐含在所提供的具体语境中的条件。
如需要什么样的文体,具有什么样的感情色彩,应该表现什么样的情、景和理等。
这是考生容易忽视的问题,而答案的正确与否,又与此息息相关。
这些要求往往需要考生自己根据提供的语境去揣摩。
上面的这些要求是考生正确解答语句扩展题必须考虑的内容。
考生一定要把有关要求考虑清楚之后再动手作答。
(二)明确要求,规范答题
(1)重点要突出。
新课标高考扩展语句的试题一般都限定字数,如果主次不分,就会背离题意或超过字数。
(2)内容要合理。
扩展语句要注意题目中设定的情景,分清是叙述性扩展、抒情性扩展,还是描写性扩展。
扩展的内容既要合乎题干设定的要求和情境语意,又要合乎情理。
(3)形式要恰当。
选好了扩展内容,还要选择恰当的形式将它表述出来。
首先,要选好表达方式。
题目要求扩展的句子类型是容易识别的,而采用何种表达方式则需斟酌,要视内容的需要而定。
如有的扩展重在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需用记叙;有的扩展重在阐述对事物的看法和见解,需用议论;有的扩展重在解说事物、事理的性能和特征,需用说明;有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其次,句式要注意与题目内容保持连贯,修辞方法的运用也应保持呼应。
(4)语句要精练。
由于扩展语句一般有字数限制,因此,我们在扩展时要惜墨如金,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答题时,要注意字数要求,因为它是对表述内容容量的暗示。
例如有“不超过50个字”的限制,答题时只用了30个字恐怕就不行,那容易漏掉必要的内容,最少也得用40个字以上来表述确切的内容。
(三)调动储备,运用技巧
(1)看清要求,领悟情境
无论是提供词语的扩展,还是提供句子的扩展,实际上都是提供了语言材料,只有全面领悟材料的信息,把握材料所明示或暗示的情境,才能确定扩展的具体内容,做到和谐统一。
像2007年高考四川卷19题“表现‘感激’”和“表现‘谦逊’”就是如此,需要我们认真去领悟它所暗示出的情境,然后才能准确扩展。
(2)明确方向,描写渲染
解答任何试题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方向,扩展语句当然也不能例外;而这个方向一般情况下又是隐性的,它往往通过题干或语言材料进行暗示。
所以,在进行语句扩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审视题干和所提供的语言材料,从中挖掘出信息,明确扩展的方向,这又是解答语句扩展试题的另一种较有效的途径。
例如:
好诗、浪花、弯月、露珠。
分析:
这四个词语貌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就可以发现,这四者之间实际上存在着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即“好诗”是本体,而“浪花”“弯月”和”露珠”则是三个不同的喻体。
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三个比喻句,采用博喻的形式对“好诗”进行具体的描绘,从而达到扩展的目的,这就是扩展的方向。
参考答案:
一首好诗,往往只给你一朵浪花,叫你去想象大海的浩渺;往往只给你一钩弯月,叫你去想象夜空的宁静;往往只给你一颗露珠,叫你去想象黎明的清新:
它总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动你的想象力。
方向是解题的先导,方向不明,势必只能“雾里看花”;只有方向明确,方能对症下药。
(3)把握句式,前瞻后顾
语句扩展题一般情况下都会对所用句式作出一定的要求,而我们如果能够从提供的语言材料中提取一点有关句式方面的信息,或者根据材料中的相应句式进行扩展,那么无疑是十分有效的,甚至还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沐着春风,迎着太阳,我的心情立刻轻松起来。
分析:
扩展这个句子,我们可以从句子内部着手。
“沐着春风,迎着太阳”,其句式十分整齐,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信息,它启示我们可以采用对偶或整句的形式,在句子内部适当添加一些诸如定语等修饰成分,扩展成字数较多的对偶句,从而达到使原句变得丰满的目的。
参考答案:
沐着弥漫花香的醉人春风,迎着冉冉升起的金色太阳,我那原本十分压抑的心情立刻变得轻松起来了。
因此,善于从语言材料中提取相关的句式信息,对我们的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4)借助修辞,增强意蕴
其实,借助于一些常见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来对语句进行扩展,是十分有效的解题途径。
借助修辞扩展语句,就需要我们能够充分挖掘所提供的语言材料中的信息,寻找到可供我们选用的那些“修辞点”。
例如:
歌声传到很远的地方。
分析:
要使该句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可以对“歌声”这一对象进行具体的描绘,将“歌声”作为一个“点”扩展下去,既可以描绘它的情态,也可以描绘人们听到歌声时的感觉,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至于描绘的方法,完全可以丰富多彩,如比喻、排比、拟人等。
参考答案:
像小溪,像轻风,像流云,穿过树林,掠过村庄,飘过山冈,这悠扬的歌声一直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修辞不仅能够使语句丰富,而且可以使我们扩展的语句更生动形象,所以,要善于借助一些常见的修辞方法用于语句的扩展。
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考查的是将一段话进行正确地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
特点是“化繁为简”。
“压缩语段”的题目,注重体现思维的外化,也就是说,不论何种形式的语段压缩,其本质都是对语段主旨和内容的准确把握。
考点透析
近几年高考命题中,压缩语段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筛选概括类]
筛选概括是指提取主要信息,对所给材料进行概括。
根据所给材料的表达特点,可以分为记叙类压缩、议论类压缩、说明类压缩等形式。
(A)记叙类压缩
这类题目,以报道、叙述或介绍一件事或一个人为主要材料,要求根据其主要信息进行概括表达。
(2008年北京卷)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学校拟制作“奥运史话系列展板”。
请依据下面资料写一段话,并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作为其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第23届奥运会这块展板的文字说明。
第23届奥运会于1984年7月28日?
8月12日在美国洛杉矶举办。
7月29日首枚金牌诞生——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决赛中以566环的成绩获得冠军,成为中国首位奥运会金牌得主。
140个国家和地区派团参加本届比赛。
参加的单位、运动员人数和比赛单项数目,均超过以往各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代表团共有225名运动员参加了16个大项的比赛。
本届奥运会破11项世界纪录。
获得金牌10枚以上的国家,依次是美国(83枚)、罗马尼亚(20枚)、联邦德国(17枚)、中国(15枚)、意大利(14枚)、加拿大(10枚)、日本(10枚)。
就参加夏季奥运会而言,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只在1952年派团参加过芬兰赫尔辛基第15届奥运会,未获奖牌。
要求:
根据需要提取信息,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80字。
【解析】本题应特别注意展板的主题为关于中国参加第23届奥运会的情况。
所以文字说明部分及标题要体现出中国的主要成绩。
【答案】(示例)标题:
中国首枚奥运金牌诞生
文字说明:
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225名运动员参加了16个大项的比赛。
7月29日,中国奥运史上的首枚金牌诞生,得主为射击运动员许海峰。
最终,中国获得金牌15枚,名列第四!
阳光社区准备推荐董劲松为市级“十大公德人物”候选人,拟写了下面的推荐材料。
请在横线处用赞扬的话概括董劲松的事迹,将这则推荐材料补充完整。
不超过25个字。
董劲松,男,阳光社区保洁员。
由于他的辛勤工作,我社区连续5年获得区级“卫生先进单位”的称号。
他主动帮助居民解决遇到的困难,长年义务照料3位孤寡老人,还担任业余治安巡逻员,多次勇敢地与歹徒搏斗,5次负伤,为保护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董劲松同志
。
因此,我们认为,“十大公德人物”这一称号,他应是当之无愧的。
【解析】解答此题应该首先审清题目要求:
用赞扬的话概括董劲松的事迹;不超过25个字。
其次,要分析材料的内容要点:
①社区获得荣誉称号是由于他的辛勤工作;②为居民解决困难,义务照料孤寡老人;③勇斗歹徒,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也要注意前后内容的衔接。
【答案】爱岗敬业,扶弱济困,勇斗歹徒,以行动践行公德
记叙类压缩主要是对叙述类材料进行概括压缩。
一般情况下,要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通读材料。
即通读语段或材料,抓住主要信息。
找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语句,即记叙文的要素,如例1。
第二步,概括归纳。
即在通读的基础上,将其准确切分层次,概括归纳信息内容。
第三步,提炼筛选。
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删除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即“去粗取精”。
第四步,整合表达。
即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筛选出来的主要信息用简洁凝练、准确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要保证语句通顺(无语病),结构合理。
(B)议论类压缩
这类题目或讨论问题,或陈述观点,它需要在把握材料中心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2008年浙江卷)从下面这则关于四川大地震的新闻材料中提炼一个论点,并概括一个能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听到乐刘会的呼叫声,救援人员闻讯赶到。
此时乐刘会压在废墟中已近70个小时,援救过程中她断断续续告诉记者:
“被困时,我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
“我等着你们来救我,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
”
“我听到外面有人在说话,我就不停地喊救命……”
“没有(你们的)声音,我就不喊了。
我要节省力气。
”
“我坚持着。
我现在还活着,我很高兴。
”
“我希望大家不要为我担心,我在里面会自己保护自己的。
”
在废墟中,她告诉其他被埋的同事:
“一定要坚持,肯定会有人来救我们。
”正是靠着坚定的信心,她熬过了漫长的时间。
5月15日下午4点,被埋72个小时后,乐刘会终于获救。
当躺在担架上的乐刘会看到妈妈时,她再也忍不住了,放声痛哭。
论点:
(不超过10个字)
论据:
(不超过50个字)
【解析】本题以四川大地震的新闻材料为背景材料,体现2008年高考试题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其次抓住关键语句,理清要点;然后根据要求准确概括。
本段文字介绍被压在废墟中72个小时的乐刘会靠信心获救的事,从乐刘会的语言中可以听出她被埋在废墟下时对获救的坚定信心。
“靠着坚定的信心”,“终于获救”应该是此则新闻材料中的关键语句,由此可以提炼出论点。
【答案】(示例)论点:
信心能创造奇迹。
论据:
四川大地震中,乐刘会被埋在废墟中72个小时。
她坚信会有人来救援,并一直坚持到获救。
解答议论类的压缩题,要力争做到以下几步:
第一步,找出材料或语段的关键语句——也就是能表明中心或主要论点的句子。
第二步,理清原文的论证思路,注意文中的关联词和必要的过渡句。
第三步,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往往可以舍弃论据。
如果需要由论据概括中心论点,要分析每一论据的主要内容,理清各论据间的联系,概括出其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