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风平硐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28511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67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风平硐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回风平硐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回风平硐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回风平硐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回风平硐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回风平硐作业规程.docx

《回风平硐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风平硐作业规程.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回风平硐作业规程.docx

回风平硐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

回风平硐。

二、巷道用途及掘进目的:

巷道用途是回风。

三、巷道设计长度及服务年限:

回风平硐巷道设计长度m,服务年限a。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

本掘进工作面自2007年7月份开工,预计2011年3月份竣工。

第二节编写依据

一、设计说明书及批准时间

设计说明书名称为《一采区设计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05年6月。

二、地质说明书及批准时间

地质说明书名称为《回风平硐掘进地质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07年6月。

三、矿压观测资料

属大地静力场型,简单型。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表

 

回风平硐掘进地质说明书

 

 

巷道名称

回风平硐

水平名称

1390水平

采区名称

一采区

地面标高

1420~1840m

井下标高

1420m~1400m

地面

位置

地面相对位置:

开孔位置位于工业广场

四周

采掘

情况

巷道位于副平硐旁边,间距为45m

掘进对地面

设施的影响

对地面设施无影响

预计揭露煤

岩层情况

回风平硐开门后施工层位位于茅口组灰岩内,巷道以15°下山掘进105m后变平,变平掘进262m后将进入龙潭组含煤地层,在一采区范围内,巷道属于穿层巷道,穿过白瓦厂向斜和生纸山背斜,揭露的层位为茅口组、龙谭组地层。

巷道将三次揭露6中煤。

瓦斯

瓦斯突出矿井,瓦斯中甲烷含量平均值为90.31%。

6中煤的瓦斯含量为14~15毫升/克·可燃质,瓦斯压力为0.5Mpa。

煤尘

6中煤取样进行煤尘爆炸性实验,火焰长度、岩粉量均为0,该煤层无煤尘爆炸性危险。

煤的自燃

对煤层还原样与氧化样着火点温度差在26~33℃之间,煤层自燃趋势等级为较易自燃煤。

地压

地温

16.5℃~35.5℃

 

岩层产状

煤岩层走向:

26°~38°,倾向296°~308°,沿掘进方向煤岩层倾角为1°~4°,过白瓦厂向斜轴部后-1~-4°。

断层及褶曲

巷道将穿过白瓦厂向斜和生纸山背斜,受褶皱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煤、岩层较破碎、节理较发育,顶板压力大,隐伏构造多,存有瓦斯及水涌出的可能。

陷落柱

该采区内无岩溶陷落柱现象

火成岩侵入体

该采区内无火成岩侵入现象

裂隙

岩层裂隙很发育

断层情况一览表

断层名称

走向

倾向

倾角(°)

性质

落差(m)

对掘进的影响

 

 

 

 

主要含水层为茅口组灰岩水、煤系自身砂岩弱含水层和上部长兴灰岩水以及裂隙、孔隙水。

施工主要受煤系自身砂岩水和巷道上部裂隙水影响,巷道施工淋水较大,预计施工过程中巷道涌水量在10~30m3/h,最大涌水量达到50~100m3/h。

安全

隔水

层厚

度计

煤(岩)层综合柱状图附图1(1:

200)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施工顺序

该巷道为回风平硐延伸巷道,开口位置在七号联络巷交叉口位置往前延伸,方位是N58°30′E,坡度为3‰的上坡,施工总长度2500m;支护采用锚网+喷砼+锚索联合支护,喷射砼强度C20,喷护厚度为120mm。

附:

回风平硐平面图。

平面图附:

图2(1:

250)

 

第二节支护设计

一、巷道断面

1——1断面(全岩)断面支护设计如下表:

表3-1巷道断面支护设计表

巷道名称

断面

形状

S

(m

S

(m

掘宽(m)

掘高(m)

净宽(m)

净高(m)

1——1断面

半圆拱形

21.4

20

5.44

4.52

5.2

4.4

二、巷道断面支护图

断面支护图附:

图4(1:

50)

 

三、断面支护方式

(一)两帮支护

1—1断面为全岩施工两帮均采用打锚杆挂钢筋网喷浆支护。

锚杆自巷道中心线开始按锚杆间排距800×800㎜矩形布置,锚杆自底板向上350mm处开始布置。

(二)顶板支护

1、顶板临时支护:

顶板采用金属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前探梁采用规格为Φ76×3500㎜的钢管制作,间距为顶板锚杆间距,用金属锚杆和吊环固定,吊环形式为马蹄形,每根前探梁采用2个吊环悬吊。

吊环用配套的锚杆螺母固定,

施工期间必须配备规格为Φ76×3500㎜前探梁4根。

1—1断面正常使用3根,备用1根;

断面临时支护平、剖面图附图5(1:

50)

 

2、顶板永久支护:

(1)顶板永久支护方式:

回风平硐采用锚、网、喷支护作为永久支护,支护材料为左螺纹无纵筋高强度锚杆、树脂锚固剂、金属网;锚杆间排距为:

800mm×800mm。

锚杆支护按悬吊理论计算锚杆参数:

1、顶部锚杆长度计算:

L=(1+1/2f)×(1.1+B/10)

=(1+1/2x4)×(1.1+5.44/10)=4.932m

式中:

f—顶板(煤)的普氏硬度系数,f=4;

B—巷道最大跨度,5.44m;

顶锚杆实际长度L顶=L+L1=4.932+0.1=5.032m

式中:

L1—锚杆的外露长度

最后选取锚杆规格为:

φ22×2200mm螺纹锚杆,有效长度为2.1m。

2、帮部锚杆长度计算:

L帮=l`+Z+L1

l`=(1+f)/(1+2f)+(B-1)/(B+1)

式中:

l`—两帮煤体非有效承载区宽度;

Z—帮部锚杆伸出非有效承载区之外的额定锚固深度,Z=0.35;

L1—锚杆外露长度,0.1m;

l`=(1+f)/(1+2f)+(B-1)/(B+1)=(1+4)/(1+2×4)+(5.44-1)/(5.44+1)

=1.239m

L帮=l`+Z+L1=1.239+0.35+0.1=1.689m

3、间排距

锚杆的间排距要保证其约束强度尽可能均匀分布,按下式估算锚杆间排距的几何平均数D平:

D平=1/2K铺K护{3I/(1+2I)+(2f-1)/(2f+1)}

式中:

K铺-锚固方式系数,全长锚固系数取1.1。

K护-护顶方式系数,铺金属网取1.2。

I-围岩完整性系数,取0.4。

D平=1/2×1.1×1.2×{3×0.4/(1+2×0.4)+(2×2-1)/(2×2+1)}

=0.836(m)

为保证巷道的支护强度,取间排距为800mm×800mm。

4、锚索

当顶部锚杆锚入稳定岩层的深度<1m或顶板破碎、矿压显现明显及过断层时,打双排锚索加强支护,间排距2.4×3.2m,且锚索锚入稳定岩层的长度必须≥1m,否则更换长锚索;顶板相对稳定时,可在巷道中心线上施工单排锚索,间距为2.4m。

锚索必须及时涨紧,施工锚索时,锚索到迎头的距离不得超过4m。

5、断面支护参数:

回风平硐采用锚网喷,锚杆规格为Φ22x2200mm左螺纹无纵筋高强度,间排距800x800mm,每根锚杆用2卷锚固剂CK23/50和K23/70各一卷,设计顶帮锚固力≥80KN;网片使用¢6.5mm钢筋焊接成的钢筋网,规格1800×1000mm,网格150×120mm,搭接100mm,采用14#铁丝双股绑扎。

托盘规格:

150×150×10mm的钢板压制成弧形。

喷浆厚度120mm,喷射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20。

锚索:

现场备用φ17.8×7000mm的锚索、配250×250×20mm的铁托盘。

四、锚喷工程质量规定

1、配比:

水泥∶砂子=1∶1.71(体积比)。

2、水灰比:

0.45∶1

3、砂浆强度:

C20

4、速凝剂:

为J85型,掺量为水泥重量的3~5%。

5、锚喷巷道工程质量规定

锚喷巷道工程质量规定附表3-2

项目

质量标准(mm)

部位

巷道规格及名称(mm)

1—1断面

0~+150

墙顶

墙脚

(直墙)

2600

墙顶

墙脚(直墙)

2600

巷道净高

0~+150

腰线至拱顶

2600

腰线下

1800

顶板至轨面

3990

锚杆规格

Φ22×2200mm

锚杆锚固力

不小于80KN

喷层厚度

最低值符合设计值

锚杆安装

安装牢固,托板紧贴壁面,锚杆附件齐全有效,未接触部位楔紧,锚杆预紧力不小于100N.m

锚杆间排距偏差

-100~+100mm

网压接质量

搭接压茬(绑扎)良好,网梁紧贴壁面,无空帮、空顶

锚杆外露长度

+15~+50mm

锚杆角度

与井巷轮廓线的角度或岩层层理夹角≥75度

锚杆孔深度偏差

0~+50mm

巷道卫生

巷道内无杂物、无淤泥、无积水(淤泥、积水长度不超过3.0m,深度不超过0.1m)

 

第三节支护工艺

一、支护材料:

1、锚杆采用KMG500左旋无纵筋螺纹钢等强锚杆,锚杆规格Φ22×2200mm;锚杆采取加长锚固。

树脂锚固剂型号为CK2350和K2370;顶部、帮部使用CK2350和K2370树脂锚固剂各1根.锚杆外露长度为15~50mm。

托盘为正方形,用10mm厚钢板压制成弧形;规格为长×宽×厚:

150×150×10mm,其承载力≥80kN。

锚杆均使用配套标准螺母紧固,顶部每根锚杆锚固力不小于80kN;帮部每根锚杆锚固力不小于80kN。

锚杆拉拔力不小于锚固力的90%。

2、钢筋网采用Φ6.5mm钢筋制作,规格长×宽=1800×1000mm,网格120×150mm。

挂网时要求网与网之间搭接100mm,并每隔200mm用14#铁丝联一扣,将钢筋网联为一个整体,将挂网处的岩面完全覆盖。

3、喷射混凝土必须用标号不低于425#水泥(井下使用P.C32.5型号),砂为机制山砂,石子粒直径小于20mm,将粒径大于15mm的石子控制在20%以下,石子过筛,并用水冲洗干净,配比为水泥:

沙:

石子=1:

1.71:

1.71;速凝剂型号为HS-1型、掺入量一般为水泥重量的4%,喷淋水区时,可酌情加大速凝剂掺入量,速凝剂必须在喷浆机上料口均匀加入。

1-1断面顶板施工双排锚索,锚索使用Φ17.8X7000mm,间排距2400X3200mm。

4、施工中备用支护材料不少于2天用量,物料码放整齐,并在专用料场中挂牌管理。

5、支护材料每米用量见表3—4

支护材料每米用量表附表3—4

 

二、锚杆安装工艺

1、打锚杆眼

打眼前先进行“敲帮问顶”,仔细检查顶帮围岩情况及时找掉活矸、危岩,及时使用前探梁。

钻具采用风动锚杆机,Φ28mm合金锚杆钻头,严格按施工线检查巷道断面规格,不符合作业规程要求时必须先进行处理。

打锚杆眼必须在前探梁临时支架的掩护下操作,按由外向里的顺序进行打眼,严禁空顶作业。

打眼前应在钎子上做好标记使锚杆眼深度与锚杆长度相匹配。

2、安装锚杆

安装锚杆前,应将眼孔内的岩粉用压风吹扫干净,操作人员应站在孔口一侧,眼孔方向不得有人,把CK2350和K2370各一块树脂锚固剂依次送入眼底,把锚杆插入眼内,使锚杆顶住树脂锚固剂,用带有专用套筒的锚杆钻机卡住螺帽,开动锚杆钻机使锚杆钻机带动杆体旋转将锚杆旋入树脂锚固剂,搅拌15-20秒后,搅拌完后等20~30秒后,紧固螺帽,拧紧螺帽给锚杆施加一定预紧力,拧紧力矩不小于100N•m。

3、锚杆安装质量:

锚杆要垂直巷道轮廓线或岩层层理面,顶板的锚杆角度≥75°,锚杆外露15~50mm,每根锚杆至少用2块树脂锚固剂锚固,顶部每根锚杆锚固力不小于80kN;帮部每根锚杆锚固力不小于80kN。

锚杆拉拔力不小于锚固力的90%。

三、喷射混凝土

1、准备工作

①清理喷射现场的矸石杂物,接好风、水管路,输料管路要平直不得有急弯,接头要严密,不得漏风。

严禁将非抗静电的塑料管做输料管使用。

②检查喷浆机是否完好,并送电空载试运转,紧固好磨擦板,不得出现漏风现象。

③喷射前必须用水冲洗岩面,并在巷道两帮安设喷厚标志。

④喷射人员要佩戴齐全有效的劳保用品。

2、喷射混凝土的工艺要求

①喷射顺序为:

从墙基开始自下而上进行,喷枪头与受喷面应尽量保持垂直。

喷枪头与受喷面的垂直距离以0.8~1.0m为宜。

②人工拌料时采用潮拌料,水泥、砂应清底并翻拌三遍使其混合均匀。

③喷射时,喷浆机的供风压力在0.2~0.4MPa,水压应比风压高0.1MPa左右,加水量凭射手的经验加以控制,最合适的水灰比是0.45~1之间。

喷射过程中应根据出料量的变化,及时调整给水量,保证水灰比准确,要使喷射的湿混凝土无干斑、无流淌、粘着力强、回弹料少。

复喷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个小时,否则应用高压水重新冲洗受喷面。

3、喷射工作

①喷层必须连续洒水养护28天以上,7天以内每班洒水1次,7天以后每天洒水1次。

一次喷射完毕,应立即收集回弹料,并应将当班拌料用净。

②开机时必须先给水,后开风,再开机,最后上料;停机时,要先停料,后停机,再关水,最后停风。

喷射工作开始后,严禁将喷枪头对准人员。

4、喷射质量

喷层表面要平整;无露筋、露网;无明显凹凸等现象。

5、喷浆机的使用与管理

①喷浆机必须按照规定,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②施工中应经常检查出料管有无磨薄击穿现象,如有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③喷浆机内有杂物或料堵管时,不准用手伸入机体内处理,必须先切断电源,再用专用工具进行处理。

④喷浆时必须做到:

喷浆机送风时,一定要固定好喷头,防止喷头摆动伤人;处理堵管时,不准带风或加大风压处理,喷头前方严禁有人,要停电停风,打开放风阀,敲打堵管处,使料在管内流动,然后关闭放风阀,送风送电处理。

⑤每次喷浆结束后,要用压风对喷浆机进行清洗,将机体上面的料吹干净;卸开喷头,清理水环以及喷浆机内的灰沙料,停电闭锁。

 

第四节施工工艺

 第一节施工方法

1、1-1断面施工期间,采用“三八”作业制,“一掘一锚挂、两班掘进、一班锚喷支护”的施工工艺。

生产班对拱基线以上进行锚网支护,质量班对拱基线以下进行锚网支护,并对巷道进行喷浆支护,永久支护距迎头不大于300mm;临时支护紧跟迎头。

循环方式:

每班单循环,圆班3个循环。

循环顺序:

安全检查(交接班)→临时支护(串移前探梁)→打上部锚杆→打上部眼→出矸→→打下部锚杆→打下部眼→装药、联线→第一次放炮、通风→第二次装药、联线放炮、通风→安全检查

第二节凿岩、煤方式

工作面配备6-8台ZY29型气腿式风钻打眼4台使用,4台备用;Φ40mm“一”字型合金钻头,Φ22mm中空六角钢钎,人抱风钻湿式打眼。

打眼时采用定人、定机、定位,一人扶锤,一人点眼;打眼人员要先开小压风,待钎子定位后再逐渐加大风量,直至压风正常,严防压风突变伤人或出现断钎、夹钎与掉钻头现象。

扶风钻人员严禁站在风钻腿上,严防断钎扑倒伤人;点眼人员点完眼待钎子定位后要站在安全地点,随时观察安全情况。

打眼工要严格按中腰线,爆破图表的要求施工,严格炮眼眼距、角度、深度、直度,保证炮后光爆成型好,对围岩破坏降至最小程度,打出的炮眼要求“准、平、直、齐”。

第三节爆破作业

掏槽方式为楔式掏槽法。

一、炸药、雷管:

使用三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8#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

二、装药结构:

正向装药

三、起爆方式:

起爆使用MFB型安全网路闭锁发爆器起爆,联线方式为串联联线。

四、炮眼布置三视图与爆破说明书

装药结构示意图附图6

1—1断面炮眼三视图附图7

1—1断面爆破说明表附表4—1

 

 

1-1断面爆破参数

炮眼

名称

眼深

(mm)

眼距

(mm)

眼数

(个)

装药量

雷管数

(个)

起爆顺序

连线方式

Kg/眼

小(Kg)

掏槽眼

2200

250

10

0.6

6.0

10

串并联

辅助眼

2000

550

46

0.6

27.6

46

周边眼

2000

350

33

0.2

6.6

33

底眼

2000

600

9

0.6

5.4

9

合计

98

45.6

98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1

掘进断面

22

5

雷管

98

2

岩石硬度

f

4-6

6

总装药量

45.6

3

炮眼深度

m

2.0

7

毫秒延期雷管

4

炮眼数量

98

8

三级乳化炸药

Φ32×200mm

1-1断面爆破原始条件表

1-1断面爆破效果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1

炮眼利用率

%

90

5

每m巷道

炸药消耗量

㎏/m

25.3

2

每循环实际进尺

M

1.8

6

每m巷道雷管消耗量

个/m

54.4

3

每循环爆破

岩石实体

m3

39.6

7

每m3岩体

炸药消耗量

㎏/m3

1.15

4

每循环炮眼长度

M

198

8

每m3岩体

雷管消耗量

发/m3

2.47

 

第四节装、运岩(煤)方式

一、装岩(煤)方式

巷道施工中,采用PB60型耙斗式装岩机(简称耙装机)装岩(煤)。

耙装机距迎头最大距离为30m,最小距离为8m。

在曲巷施工时,耙装机安装在距曲巷拐点外6~10m处,拐点以里大于15m时耙装机必须移至曲巷中。

耙装机在曲巷耙渣时,必须使用可靠的双向辅助导向轮,耙装机司机必须站在耙斗出绳方向的外侧,内侧严禁站人。

迎头打眼与装岩(煤)平行作业时耙装机回头轮距迎头不小于8m。

二、运输方式

施工中采用1.5吨标准矿车运输。

第五节管线及轨道敷设

一、管路安装

在掘进施工中所敷设的电缆、风水管路、风筒等均应按断面图中规定的位置要求吊挂牢固整齐。

风水管路要接口严密,不得出现漏水、漏风现象,供水管距迎头30m范围内使用Φ19mm钢丝胶管,供压风管使用50mm空气胶管,30m外使用Φ108mmPE管,并且随工作面前进及时延长,以备迎头正常供风,管路采用Φ108mmPE管,排水管路采用Φ108mmPE管,距迎头最大距离不超过50米。

风筒采用Φ800mm胶质风筒,要逢环必挂,风筒出风口距迎头全岩巷不超过10m,半煤巷不超过7m,全煤巷不超过5m。

在安装过程中,供风管在上,供水管在中间,排水管路在下,两管路间隔100mm~200mm。

掘进期间风管按50m设一闸阀,方向与巷道走向方向一致;水管按50m设一“三通”,排水管在低洼处必须设置截门。

质量要求:

管路吊挂平、直、齐,同时管路要作防腐处理,吊挂管路采用钢丝绳。

二、电缆敷设

该巷道施工期间电缆钩子吊挂在巷道左帮,电缆钩间距2m,电缆垂度不超过50mm。

电缆按信号、低压、高压顺序自上而下分档吊挂,垂度适当。

电缆钩子采用五钩。

遇有帮部凹凸较大或帮部最上面锚杆高差起伏较大时,必须打设专用锚杆固定电缆钩,以保持电缆吊挂平直。

三、轨道铺设

轨道铺设采用轨型为30kg/m的钢轨,轨枕为道木,轨枕间距不大于900mm,轨道夹板螺丝构件齐全,不松动。

(一)钉道作业

1、铺设轨道前,提前准备好本次钉道所需一切材料、工具和量具。

2、清理巷道中的障碍物,延放巷道中、腰线,按设计要求测量新钉轨道面高度(与巷道设计坡度一致)及轨道中心线与巷道中心线的距离。

3、轨道的铺设按下列程序操作:

a、清挖道木坑;b、摆道木枕;c、安轨道,上道夹板;d、上扣件(道夹板、螺丝、钉道钉等);e、调平拨直,f、按质量要求进行最后调整。

4、在连接钢轨时,螺栓应左右间叉连接(螺帽不在钢轨同一边,交错连接)。

5、道钉必须钉在钢轨脚板内外方向的对角线上,一人将轨枕撬起,另一人钉道钉。

钉道钉时,应沿钢轨底脚板垂直朝下,先轻后重,防止道钉飞溅伤人。

6、用道锺钉道,首先要检查道锺手柄是否牢固,打锺和抱钎人不准面对面,防止掉锺伤人。

7、斜巷铺设轨道时,其工作起点下方不得有人

8、巷道掘进够一次移耙装机距离(≯30m)时,将巷道矸石出净,按腰线将底板平整完好,按要求将轨道钉好。

铺设道木枕,其间距为800mm,误差不超过±50mm;轨距为900mm,误差不大于5mm,不小于2mm;轨道接头间隙不超过5mm,高低和左右错差不大于2mm;构件齐全紧固有效,道夹板紧固螺栓一反一正,道板必须垫稳垫实,严禁悬浮。

四、风水管路、电缆、风筒吊挂及轨道的铺设除执行本规程要求外,还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以及矿有关安全质量标准化规定。

 

第六节设备及工具配备(图表)

设备及工具配备表

序号

设备工具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耙装机

PB60

1

2

风钻

YT29

8

4台备用

3

局扇

45KW

2

4

风镐

G10J

3

1台备用

5

锚杆钻机

MTQ-90

4

2台备用

6

锚杆拉力计

SYJ-20

2

1台备用

7

锚索涨紧器

MSY-180

1

8

帮部锚杆机

MQT-50

4

2台备用

9

10

 

第五章劳动组织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劳动组织

一、施工组织:

迎头采用跟班队长负责制管理,“三八制”作业,每个生产班配备一名机修工,以便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机电故障。

每班设正、副班长各一名,副班长负责全面生产工作,班长负责本班安全施工。

表5—1

一班(人)

二班(人)

三班(人)

打眼工及支护工

6

6

6

喷浆工

1

1

1

放炮员

1

1

1

瓦检员

1

1

1

班长(安全员)

1

1

1

推车工

4

4

4

小计

14

14

14

合计

42

 

第二节循环作业

为保证正规循环作业的完成,迎头施工作业必须根据劳动组织的人员配备,合理安排工序,工序和工序之间尽量做到交叉进行,平行作业,以充分利用工作时间,提高工时利用率。

附:

全岩施工正规循环作业图5-2

 

 

.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图表表5-3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每循环在册人数

14

本面在册人

2

每循环出勤人数

14

日出勤人

3

出勤率

100%

4

循环进度

m

1.8

1-1断面

6

月循环次数

45

1-1断面

7

月进度

m

80

1-1断面

8

循环率

90%

1-1断面

9

炸药消耗

kg/m

25.3

1-1断面

10

雷管消耗

个/m

54.4

1-1断面

第六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通风系统

回风平硐施工过程中,采用压入式通风,最长供风距离约1000m。

一、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每个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