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防水层技术交底.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2839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涵洞防水层技术交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涵洞防水层技术交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涵洞防水层技术交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涵洞防水层技术交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涵洞防水层技术交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涵洞防水层技术交底.doc

《涵洞防水层技术交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涵洞防水层技术交底.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涵洞防水层技术交底.doc

技术交底记录

ZT20CX11-2011-2011年月日

工程名称

玉铁线桥涵防水

交底地点

交底组织单位

交底负责人

监理单位

接收负责人

内容及说明:

玉铁项目铁路混凝土桥涵防水层技术交底

一、采用标准

1、《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铁路混凝土桥涵防水层》图号:

南院桥参(2010)13。

3、《铁路混凝土桥梁桥面TQF-I型防水层技术条件》(TB/T2965-1999)。

4、《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GB12593-2003)。

5、《聚氨酯防水涂料》(GB/T19250-2003)。

6、《关于规范铁路桥涵防水层材料技术条件的报告的复函》(建计函[2009]10号)。

7、桥涵设计图纸。

二、构成

1、TQF甲种防水层由N类或L类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和聚氨酯防水涂料共同构成。

2、TQF丙种防水层由聚氨酯防水涂料构成。

即需在设防水层的混凝土上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总涂装膜厚度不得小于2mm。

3、混凝土保护层采用C40细石纤维混凝土。

4、沉降缝外部采用甲种防水层、内部采用聚氨酯弹力胶塞缝,深度不小于15cm。

三、材料

1、TQF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厚度规格为1.2mm。

2、防水涂料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

3、C40纤维混凝土材料:

水泥—普通硅酸盐42.5;碎石—粒径不大于10mm;纤维—聚丙稀纤维网;粉煤灰—I级粉煤灰;

四、防水层施工前对结构混凝土面要求

1、施工前应对结构混凝土进行验收,当结构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防水层施工。

2、对于要进行防水层施工的结构混凝土面必须保证平整,干净,干燥,无凸凹不平、蜂窝、麻面。

平整度用1m靠尺检验,孔隙只允许平缓变化,且不大于3mm。

3、如有蜂窝、麻面现象,防水层施工前应清除蜂窝、麻面中的松散层、浮渣、浮土、油污等,并使之湿润,再用M10水泥砂浆填补平整。

对蜂窝,麻面的填补,均应在水泥砂浆、水泥净浆中添加适量107胶,以增强水泥砂浆、水泥净浆和基层面的连接。

4、防水层施工前,应清除基层表面浮浆和灰尘。

混凝土基层面不得积水,应保持干燥,基层含水率(抹砂浆找平层的)不大于10%。

五、防水层铺设

1、首先进行沉降缝防水层(甲种)施工

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基层面满足施工要求后,就可以进行沉降缝防水层施工。

盖板涵

外部从设计基础顶面下15cm处开始,到顶板底面下8cm结束。

宽度50cm。

从下而上,边涂黏结剂边铺设卷材,同时用橡皮刮板在卷材上部来回刮实,严禁有起鼓、起泡现象,卷材铺贴应做到平直。

‚框架涵、框架小桥

外部从设计框架涵、框架小桥底板底面开始,到顶板顶面结束(框架涵、框架小桥沉降缝包括其与翼墙处)。

宽度50cm。

从下而上,边涂黏结剂边铺设卷材,同时用橡皮刮板在卷材上部来回刮实,严禁有起鼓、起泡现象,卷材铺贴应做到平直。

ƒ内部采用聚氨酯弹力胶塞缝,深度不小于15cm。

表面平整、光洁。

2、涵身防水层(丙种)

盖板涵涵身

根据施工图要求,盖板涵涵身不做防水层。

‚框架涵、框架小桥

框架涵、框架小桥外侧做丙种防水层(不包括翼墙部分)。

从设计底板底面开始,到设计顶板底面结束。

全部(除沉降缝部分)涂刷聚氨酯防水涂料(两遍)。

2、涵顶防水层

盖板涵

盖板涵盖板安装完毕后,盖板缝利用与盖板同标号砼进行浇注。

当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甲种防水层施工。

施工应从盖板底板底面下20cm开始,沿垂直于涵身方向由低到高、从下往上(由出口位置开始至入口位置)设置。

边涂黏结剂边铺设卷材,同时用橡皮刮板在卷材上部来回刮实,严禁有起鼓、起泡现象,卷材铺贴应做到平直,卷材的搭接为12cm。

且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密封。

‚框架涵、框架小桥

框架涵、框架小桥顶部应用C15混凝土进行找坡,中间厚5cm,两边厚2cm。

当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甲种防水层施工。

施工应从顶板底面下20cm开始,沿垂直于涵身方向由低到高、从下往上(由出口位置开始至入口位置)设置。

边涂黏结剂边铺设卷材,同时用橡皮刮板在卷材上部来回刮实,严禁有起鼓、起泡现象,卷材铺贴应做到平直,卷材的搭接为12cm。

且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密封。

3、C40细石聚丙烯纤维网混凝土保护层

将混合均匀的纤维混凝土均匀铺在涵顶防水层上(盖板涵厚3~5cm,框架涵、框架小桥厚10~12cm)使用平板振捣器进行轻缓振捣,振捣时间应达到20S,直到无可见空洞为止。

待混凝土接近初凝时,进行抹面,抹面应光滑、平整,且不可带出纤维。

保护层应按涵身纵向每隔4m设置一道宽10mm,深20mm的横向断缝,当保护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50%后,用聚氨酯防水涂料将断缝填实、填满,并不得污染保护层及涵身。

保护层施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覆盖、洒水养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六、质量要求

1、防水层和保护层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防水层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细部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保护层施工部位、构造形式、厚度、坡度和断缝处理符合设计要求。

保护层表面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

4、防水层不得渗水。

5、沉降缝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沉降缝位置、尺寸、构造形式和止水带的安装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7、沉降缝不得漏水。

8、防水层、沉降缝严禁在雨、雪天和五级风以上进行施工。

9、防水层、沉降缝隐蔽前,应进行防水层、沉降缝隐蔽工程验收,未经验收不得进行隐蔽。

编制:

徐慎光复核:

李丽签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