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25487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低产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低产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低产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低产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低产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低产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低产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低产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低产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中低产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低产田、土地整理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背景

2010年中央发布了《关于2010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文件中指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根据主产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产粮大县奖励补助等资金,优先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扶持粮食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引导产销区建立利益衔接机制,促进主产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确保主产区得到合理利益补偿,确保种粮农民得到合理经济收益”、“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建设资金,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

由于项目区主要种植作物是玉米、大豆,品种单一,不适宜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状况,严重地制约了项目区经济的发展。

项目区有漂河流经于此、全长15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

但由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较为落后、水利设施配备不足、地理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工程效益不能达到有效利用,致使粮食单产不高,总产不稳,效益不高,基本处于中低产田状态。

为了彻底改善项目区的现状,拟决定对其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将旱田改造成水田,调整作物结构,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编制XX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1、项目范围

项目区位于巴彦县XX镇福合村、民主村、庆隆村。

福合村位于XX镇东北部,民主位于XX镇东部,庆隆村位于XX镇南部。

XX镇位于巴彦县北部,距县城46公里。

全镇幅员面积201.3平方公里,2001年3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与原长春乡合并,XX镇现辖8个行政村,106个自然屯。

现有耕地面积217242亩,全镇农业户数10804户,农业人口4.5万人。

XX镇东与洼兴镇相连,西与红光乡为邻,南与丰乐乡、龙庙镇相邻,北与万发镇毗邻。

2、项目规模

项目计划改造中低产田0.7万亩,全部为旱改水,项目工期一年即2011年实施,估算投资743万元。

3、建设内容

(1)水利措施

①干渠衬砌3公里;

②支渠衬砌2公里;

③开挖疏浚渠道2.5公里;

④渠系建筑物19座,其中:

深水机井10眼、分水闸2座,维修渡槽1座,涵洞5座,农道桥1座。

(2)农业措施

①引进良种1.5万公斤;

②农田路7.0公里;

③土地整理0.7万亩;

④育苗棚20栋。

(3)林业措施

造林0.005万亩。

(4)科技推广措施

①技术培训1000人次;

②水稻三超技术推广1项,测土配方施肥0.7万亩。

(5)标志牌

设立项目区标志牌1个

4、项目工期

项目建设期为1年,即2011年当年完成。

三、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项目投资规模为743万元。

其中:

水利措施投资565.7万元,占总投资76.1%;农业措施投资130.7万元,占总投资18.3%;林业措施投资3万元,占总投资0.4%;科技推广投资22.8万元,占总投资3.1%;标志牌4.2万元,占总投资的0.6%;其他费用16.6万元,占总投资的2.2%,其中:

项目管理费11.6万元,工程管护费5万元。

详见项目投资概算表:

表1-1项目投资概算表

序号

建设内容

单位

数量

投资(万元)

总投资

其中中省投资

 

合计

 

 

743.0

500.0

水利措施

 

 

565.7

387.4

1

干渠衬砌

公里

3

345.7

155.7

2

支渠衬砌

公里

2

92.0

75.0

3

开挖输浚渠道

公里

2.5

16.0

12.2

4

渠系建筑物

 

 

92.0

64.5

分水闸

2

36.0

27.0

维修渡槽

1

24.0

16.0

涵洞

5

9.0

6.5

农道桥

1

23.0

15.0

机井

10

20

80

农业措施

 

 

130.7

66.0

1

良种引进

万公斤

1.5

30.0

18.0

2

农田路

公里

7

39.2

30.0

3

土地整理

万亩

0.7

17.5

18.0

4

育苗棚

20

44.0

 

林业措施

 

 

3.0

3.0

1

造农防林

万亩

0.005

3.0

3.0

科技推广

 

 

22.8

22.8

1

技术培训

万人次

0.1

5.0

5.0

2

水稻三超技术推广

1

12.0

12.0

3

测土施肥

万亩

0.7

5.8

5.8

标志牌

 

 

4.2

4.2

其他费用

 

 

16.6

16.6

1

项目管理费

 

 

11.6

11.6

2

工程管护费

 

 

5.0

5.0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743万元,其中:

申请中省资金500万元,市县乡财政资金36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07万元。

四、地理位置及范围

(一)项目区位于巴彦县XX镇福合村、民主村、庆隆村。

XX镇位于巴彦县北部,距县城46公里。

全镇幅员面积201.3平方公里,2001年3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与原长春乡合并,XX镇现辖8个行政村,106个自然屯。

现有耕地面积217242亩,全镇农业户数10804户,农业人口4.5万人。

五、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区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制约项目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项目区田间渠系交叉建筑物不配套,田间路标准低,项目区有7公里农田路全部为土路,无砂石路面,雨天泥泞不堪,导致作业季节机车很难进入田间进行作业,急需进行配套田间渠系交叉建筑物的建设。

2、项目区的灌溉渠道全部为土渠,渗透系数大,漏水严重,降低了灌溉水利用系数,需进行衬砌;

3、项目区种植旱田作物,改种水田后须对田块进行平整,以保证灌溉及满足水稻种植要求;

4、项目区田间建筑物不配套,造成田间交通不便,灌溉排水缺少分水闸,渡槽,涵洞,农道桥等建筑物;

5、科技供献率低,由于资金限制,一些先进的科学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不能在项目推广,使水稻生产科技含量低,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及品质。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提高项目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的需要

由于项目区种植品种单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水利设施配备不足,致使农业生产仍徘徊在传统的耕作方式上,抗旱抗涝能力明显不足,粮食产量为中低产。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工程的实施,完善配套水利设施,使整个灌溉排水系统有效运行,保证灌溉排水的通畅,可有效提高项目区的粮食生产能力。

通过项目实施,可使0.7万亩农田建设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二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强地力,建设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需要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要是受耕地数量及基础地力、品种增产潜力等因素能力决定。

项目区传统的耕作方式使土壤破坏严重、有机质下降、土壤板结僵硬,导致粮食不能持续高产稳产。

项目建设通过机械深松等土壤改良措施以及采用少耕或免耕、减少作业次数等保护性耕作,减轻了机械对耕地的压实;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了土壤通透性和微生物活性,建立土壤水库,蓄水保墒,秋雨春用、春旱秋防,抗旱防涝;改善田间小气候和作物生理状态,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增加项目区粮食作物产量,降低作物生产成本,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满足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三是项目区群众增收、调动生产积极性的需要

项目区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项目,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可全面提升项目区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为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提供保证。

从根本上提高粮食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

为实现粮食主产区农业增效、群众增收奠定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

项目建设发挥优势,实行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粮食作物比较效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四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

黑龙江省巴彦县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积极开展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是稳步提高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是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是公共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创新开发体制机制的客观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项目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采取必要的水利、农业、科技等综合措施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对发展当地社会生产力,促进项目区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基础条件具备

项目区灌溉骨干工程完备,可正常运行。

项目区有骨干排水沟10条,总长度10公里,排水有出路。

综上所述,项目区防洪有保障、灌溉有水源、排水有出路。

水利骨干工程完备,项目建设的大环境具备。

(二)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开发的潜力很大

项目区现有耕地0.7万亩,土壤主要为草甸土,水稻土,潜在肥力较高,加以改良可成为优质耕地资源。

项目区耕地集中连片,适宜大机械化作业。

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后,可有效改善田间水利工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实现增产增收,开发潜力很大。

(三)干部群众积极性高涨

项目区领导高度重视项目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群众对改变生产条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造中低产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积极性很高,有较强的投资愿望。

县及项目区将积极申请国家支持,协调项目涉及场区各级财务和受益户,在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经济效益第一的前提下,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