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82044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docx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docx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

xx区xx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

(2011——2015年)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及省、市、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快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中央、省、市、区的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生态家园立镇、特色产业富民、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双湾发展、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思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综合文明程度为重点,协调推进全镇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把我镇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生活富裕、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村镇。

二、奋斗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通过3-5年的不懈努力,使农村逐步达到“五新一好”目标:

发展新产业,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实现生活宽裕;形成新机制,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协会等为主体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农户明显增加,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建设新村镇,村镇建设纳入规划管理,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村容镇貌显著改观;树立新风尚,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培育新农民,农村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逐步成为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创建好班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明显提高,村民自治机制更加健全。

到2015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250万元,年均增长10%;农业增加值达到7250万元,年均递增5%;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15570万元,年均递增18%;工业增加值达到5280万元,年均递增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50元,年均增长300元。

建成农村宽裕型小康住宅建设1620套,使宽裕型小康住宅占到农户总数的90%以上,配套建成“一池三改”沼气池3000套。

力争使农村劳动力培训输转率达到40%以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以上,农村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改善。

三、工作重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围绕总体目标全面部署,针对薄弱环节狠抓关键,立足当前抓住突出矛盾,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

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推进生产力体系建设,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找准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动力源”,形成带动财政增税收、集体增积累、群众增收入、发展增后劲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型产业。

按照“调整结构、增加总量、壮大财力、促进增收”的思路,突破、提升、优化三次产业,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镇村经济发展的台柱子、增长点和增长极。

一是调整优化农业。

始终坚持产业带动型小城镇发展定位,按照工业的思维谋划农业,持续推进农业“一特两化”进程,加快发展优质高效节水农业,重点抓好草畜、制种、洋芋、红辣椒、啤酒大麦,特色瓜果等六大主导产业,继续做好无公害蔬菜、优质畜禽、葵花、甜玉米、食用菌等具有城市“菜篮子”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立足资源优势和六大产业基础,大力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产业配套项目、产业链延伸项目和科技星火项目,强化现代农业技术、现代农业物资装备、现代农业人才“三大支撑”,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积极推广新型种植模式,着力提高科学种养、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主导产业的规模效益和比较效益。

积极培育新型接续产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产业发展格局,建立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草畜产业方面,以金川区高效养殖园区、康盛村养殖小区以及三角城养殖小区为重点,发挥我镇饲草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五良技术”,全面提升养殖科技水平。

以养殖小区为重点,舍饲养殖重点村的模式,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形成以羊、牛、猪为主,鸡及特禽为辅的多种养殖业。

到“十er五”末,13个行政村基本实现暖棚圈养殖,人均养羊达到5只以上,人均增收达500元以上,畜禽饲养总量达25万头(匹、只)。

蔬菜产业方面,主抓设施栽培、示范推广、品牌打造及恒温库建设,以优质、高效、绿色、安全占领市场,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

制种产业以单纯繁育向引进、试验、繁育、包装、销售拓展,培育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制种面积保持在1万亩以上。

食葵产业主抓品种引进,收获、机械配套,发展瓜子加工,形成稳定的原料基地,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

啤酒大麦产业主抓优化品种和市场培育,力争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

特色瓜果产业突出引进新品种、培育品牌两个重点,力争到2015年发展2个以上具有本地特色的瓜果品牌,把贡菜、洋葱套复种作为新型特色产业重点,不断培育新产业,把促进农民增收建立在稳定、可靠而又不断递增的基础之上。

认真实施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等科技示范工程,进一步扩大科技兴农的覆盖范围。

借助科研院所,大力推广日光温室、节水灌溉、间作套种、立体栽培等适用技术,引进推广新型农机具,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

积极实施良种工程和测土配方工程,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进一步完善科技110服务体系,稳步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培育绿色精品,促进农民增收。

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每年完成农民科技培训4000人次,提高科技应用率和转化率,争取到“十一五”末,使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大宗农产品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畜禽良种覆盖率达60%以上。

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形成农产品二级检测网络,实现对无公害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确保农产品安全上市。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大力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格局。

二是强化提升工业。

内启民间资金,外抓招商引资,着力构建以建材、矿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经济格局,增加二产在GDP中的贡献份额。

继续加大对双丰辣业、泽林辣业等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使其成为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比重。

进一步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发展运销、储藏、保鲜、包装产业,拓宽农业增效领域。

积极引导红砖、砂石、面粉等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参股等多种途径,走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形成规模效益,增强发展活力,打造镇村工业经济“亮点”。

加快小城镇工业园区建设,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和特色优势,壮大区域经济“板块”。

三是拓展突破第三产业。

扶持企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

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和农产品资源,积极培育现代物流配载企业,启动现代化物流中心、货物配载中心建设,巩固发展农贸市场和餐饮娱乐、五金汽修、电子科技、商品百货等特色街市,不断扩大市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抓好“信福工程”,加快新农村商务信息化网络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信息咨询、社会中介等新型三产,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富有特色的综合服务体系,增强我镇服务业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

在立足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和现有服务业的基础上,建设城乡大市场,发展城乡大商贸,搞活城乡大流通,按照“突出特色,壮大规模,规范管理,增强辐射”的思路,加快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村新产业;大力培育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推行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网上交易等现代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促进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娱乐、餐饮等新型服务业发展。

(二)推进村镇建设,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按照“发展定向、功能定位、布局定点”的要求,根据《双湾镇总体规划》,加快产业带动型小城镇建设步伐,分类、分区、分次对市场、住宅、企业、教育、文化、卫生格局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规划建设,配套抓好道路、饮水、用电和垃圾处理等项目,逐步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完善综合功能,分步推进镇区三纵三横道路网建设,配套完成给排水工程和镇区集中供热工程。

实施集中供水三期工程,铺设供水管道31.6公里,实现三角城、龙寨、金河、许家沟等村组安全供水,满足人畜饮水及庭园绿化、冬季设施农业用水需要。

在镇区北部,充分利用现有荒地,建设工业园区,每年安排2家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入驻园区,促使企业适度集聚,壮大税源,实现本级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形成对农村更大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分步推进农宅建设。

2015年计划完成陈家沟村一、二组、古城村三、五组、天生炕村三组、金河村三、四组农宅规划建设,2013年完成古城村四、六组、天生炕村七组、营盘村一、三组、康盛村三组农宅规划建设,到2015年全面完成剩余农户农宅规划建设工程,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住宅建设的奋斗目标。

同时对已完成整体规划建设的三角城、金河、九个井等村,按照整齐、美观、方便、实用的原则,以村为单位,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实施住宅外观修饰维护工程,实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四化”目标,全面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力争建成“规划合理、设施齐全、富有特色”的新农村示范村,展示新农村建设的新风貌。

积极实施村庄道路硬化工程和水电设施配套工程,按照农村住宅建设每推进一步,基础设施建设就跟进一步的工作思路,结合农宅建设计划,分年度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5年内,投资792万元,实施道路硬化绿化55.1公里;投资76.8万元,配套人畜饮水管道48公里;投资66.8万元,架设供电线路41.8公里,同时完成户表入户工程。

力争到2012年,全镇13个村全部完成道路硬化、绿化和水电设施配套任务。

(三)推进农村保洁机制建设,塑造新农村建设的健康风尚。

坚持以“创优美舒适环境,建和谐文明新村”为目标,以整治脏、乱、差现象为突破口,从整治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入手,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以清垃圾、清乱建、清柴垛、清路障和改路、改水、改灶、改厕的“四清四改”活动,整体推进村容村貌建设。

2011年以下双公路沿线为重点,开展“集中整治月活动”和沿线各村“创建文明一条街活动”,2013年起逐步实施人畜分离等工作,至2011年,达到“四清四改”要求。

在沿线各村开展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大力推进国债沼气项目建设,以每年500-1000座的进度安排,在已完成规划建设的村组实施“四位一体”沼气池建设项目,到2012年,全镇农村沼气利用率达到总户数的90%以上,做到道路畅通、院落整齐、圈厕卫生、村民院落干净整洁。

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事务和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村容环境管理工作机构,指导农民以“一事一议”的方式,制定村容环境整治村规民约,实现民主管理。

积极开展农民卫生知识教育和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行动和村容整治活动,坚决治理柴草乱垛、污水乱泼、粪土乱堆、家畜乱跑、街道乱占等现象,彻底解决农村“三堆”和脏乱差等问题,努力营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村环境。

(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平台。

紧紧抓住国家支持生态建设和农村“六小工程”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项目支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搭建新平台。

把节水放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全面普及常规节水技术。

“十一五”期间,新建、维修渠道400公里,使渠系水的利用率提高4%。

大力发展乡村公路建设,2011年全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