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章 课时1 考点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1922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4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章 课时1 考点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章 课时1 考点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章 课时1 考点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章 课时1 考点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章 课时1 考点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章 课时1 考点二.docx

《高考化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章 课时1 考点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章 课时1 考点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章 课时1 考点二.docx

高考化学总复习教师用书第2章课时1考点二

考点二 分散系 胶体

(考点层次A→自学、识记、辨析)

1.分散系

(1)概念: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如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悬浊液属于液固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高分子或多分子集合体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分散质粒子直径性质

小于1nm

1~100nm

大于100nm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或沉淀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丁达尔效应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2)聚沉

①概念:

使胶体凝聚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③应用:

如制作豆腐,明矾净水。

(3)电泳

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此性质可用于工业上的静电除尘。

3.Fe(OH)3胶体的制备

(1)方法: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2)原理: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提醒:

(1)不能用自来水制备Fe(OH)3胶体,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应用蒸馏水。

(2)FeCl3不能过量,过量的FeCl3也能使胶体发生聚沉。

(3)不能过度加热,否则Fe(OH)3胶体聚沉生成Fe(OH)3沉淀。

(4)书写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的胶体不加沉淀符号“↓”,应注明“胶体”二字。

教材

高考

1.(LK必修1·P36图2-1-7改编)胶体分散系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B.是否透明

C.分散质直径大小D.是否稳定

答案 C

2.(溯源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

(2016·课标全国Ⅱ)

(2)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2015·安徽理综,9B)

(3)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2014·重庆理综,3A)

(4)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2014·福建理综,8D)

探源:

本高考题组源于教材LK必修1P36“图2-1-9、图2-1-10”与P37“知识点击”及拓展应用。

对胶体的制备、性质及应用进行了多角度考查。

[诊断性题组]

1.基础知识排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2)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

(3)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4)“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5)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

(6)向污水中投入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

Al3++3H2O

Al(OH)3(胶体)+3H+(√)

(7)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8)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2.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溶液、淀粉溶液属于溶液,烟、雾属于胶体

B.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后者具有丁达尔效应,而前者无此现象

C.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

D.利用过滤的方法能将Fe(OH)3胶体从FeCl3溶液中分离出来

解析 A项,淀粉溶液属于胶体;B项,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性质而不是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D项,胶粒也能透过滤纸,二者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而用渗析法分离。

答案 C

3.(创新题)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 因胶体可透过滤纸而固体不能透过,故A项正确;X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氯化铁,而Z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氢氧化铁胶粒和氯化钙,B项错;FeCl3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H2O

Fe(OH)3+3H+,加入CaCO3时发生反应CaCO3+2H+===CO2↑+Ca2++H2O,从而促进Fe3+水解,C项正确;Z中分散系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项正确。

答案 B

4.(2017·郑州一检)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

干燥的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但在198℃以下是稳定的。

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  )

①蛋白质的变性 ②蛋白质的盐析 ③胶体聚沉 ④盐类水解 ⑤焰色反应 ⑥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⑤D.②③⑤⑥

解析 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可以杀菌,①、⑥正确;高铁酸根离子被还原得到Fe3+,Fe3+水解产生胶状的Fe(OH)3,Fe(OH)3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发生聚沉,③、④正确。

答案 B

【易错警示】

1.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而提纯、净化胶体的方法是渗析。

2.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3.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且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但整个分散系仍是电中性的。

4.Fe(OH)3胶体粒子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1molFe3+完全水解得到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NA。

5.并不是所有的胶体都有电泳现象,如淀粉溶液。

拓展

(1)分离胶体和溶液常用的方法为渗析;

(2)分离溶液和悬浊液常用的方法为过滤,常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烧杯、漏斗、玻璃棒。

微专题二 物质的性质、用途及转化

 正确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臭氧变成氧气是物理变化(×)

(2)16O变成18O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明矾净水涉及到化学变化(√)

(4)生石灰作干燥剂涉及到化学变化(√)

(5)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属于物理变化(×)

(6)煤的气化、液化、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7)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

(8)加热I2,固体从试管底部升华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9)加热NH4Cl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10)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浓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11)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浓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12)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活性炭退色是化学变化(×)

(13)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14)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反应(×)

(15)“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归纳反思】

全面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

这里的新物质生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

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相对应的是(  )

A.BaCO3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MgO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品红、织物等

D.NH3极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解析 A项,BaCO3能和HCl反应,但Ba2+能使蛋白质变性;C项,SO2具有漂白性,能与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可作漂白剂;D项,NH3能作制冷剂的原因是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热,使周围温度急剧降低。

答案 B

3.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食品工业用小苏打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

NaHCO3能与碱反应

B

人们大量使用铝制品

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

C

SiO2制成的玻璃纤维用于制造通讯光缆

SiO2导电能力强

D

液氨作制冷剂

氨易液化,液氨在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

解析 食品工业用小苏打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是因为Na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CO2气体,A项错误;常温下铝与氧气发生反应,在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能阻止内部金属进一步被氧化,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B项错误;SiO2不导电,C项错误。

答案 D

【练后归纳】

物质变化与性质关系图示

拓展

下列用途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①⑤;

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②③④。

①用铝箔包装物品 ②NaHCO3作为食品工业的膨松剂

③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漏 ④SO2漂白纸浆 ⑤液态丙烷作制冷剂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转化关系

4.(2017·廊坊统考)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生成强酸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含氧化合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

A.全部        B.只有②④⑤⑥

C.只有①②③⑤D.只有③④⑤⑥

解析 SO2可与NaOH溶液反应,①可以实现;氢硫酸可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H2S+CuSO4===CuS↓+H2SO4,②可以实现;稀硫酸与醋酸钠溶液发生反应H2SO4+2CH3COONa===2CH3COOH+Na2SO4,没有水、沉淀和气体生成,③可以实现;氢硫酸和亚硫酸发生反应H2SO3+2H2S===3S↓+3H2O,④可以实现;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有单质参加,⑤可以实现;水和过氧化钠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⑥可以实现。

本题选A。

答案 A

5.(2017·郑州预测)下表各组物质中,可以实现X

Y

Z(每步只发生一个反应)所示转化的是(  )

选项

X

Y

Z

M

A

Fe

FeCl2

FeCl3

Cl2

B

C

CO

CO2

O2

C

CO2

Na2CO3

NaHCO3

NaOH

D

[Al(OH)4]-

Al(OH)3

Al3+

CO2

解析 A项,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错误;C项,Na2CO3与NaOH不反应,错误;D项,Al(OH)3与CO2不反应,错误。

答案 B

【归纳总结】

1.常考物质间的三大转换关系

连续氧化转化:

A

B

C,若A为单质,则其可能为C、S、N2、Na、Fe等;若A为常见有机物,则其可能为CH3CH2OH等。

2.三角转化

拓展

写出下列指定反应

①两种氧化物反应生成气体:

2Na2O2+2H2O===4NaOH+O2↑;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生成了强酸:

CuSO4+H2S===CuS↓+H2SO4;

③没有沉淀、气体、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CH3COONa+HCl===NaCl+CH3COOH。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用途

1.(2016·上海化学,3)硼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

A.HBO2        B.H2BO3

C.H3BO3D.H2B4O7

解析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个,所以其最高化合价是+3价,然后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可知不可能是H2BO3,故选项B符合题意。

答案 B

2.(2016·课标全国Ⅰ,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解析 A项,蚕丝属于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是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经过溶解、纺丝加工制得的化学纤维,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正确;B项,食用油经过反复加热,可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对人们身体有毒害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聚合物、杂环胺和稠环芳烃等物质,正确;C项,病毒由遗传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杀死病毒,正确;D项,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错误。

答案 D

3.(2016·四川理综,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解析 A项,Cl2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杀菌消毒,有化学变化;B项,硅胶的内部为纳米级微孔结构,其表面存在大量羟基,通过分子间的相互引力,羟基与空气中的水分子亲和,从而实现吸水,无化学变化;C项,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达到漂白作用,有化学变化;D项,蚊虫叮咬时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肥皂水呈碱性,可以和蚁酸反应,能够中和蚁酸,有化学变化。

答案 B

4.(2016·江苏化学,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C.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解析 SO2能漂白是因为具有漂白性,A错误;NH4HCO3作氮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与受热易分解无关,B错误;Fe2(SO4)3作净水剂是因为在水溶液中Fe3+水解生成Fe(OH)3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而净水,与易溶于水无关,C错误;Al2O3熔点高,难熔化,作耐高温材料,D正确。

答案 D

 物质的转化

5.(2016·江苏化学,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SiO2

SiCl4

Si

B.FeS2

SO2

H2SO4

C.N2

NH3

NH4Cl(aq)

D.MgCO3

MgCl2(aq)

Mg

解析 SiO2不与盐酸反应,A错误;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不是H2SO4,B错误;N2和H2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生成NH3,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C正确;电解MgCl2溶液得不到Mg,D错误。

答案 C

 分散系及胶体的性质和用途

6.(2013~2016高考题精选)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

Al3++3H2O

Al(OH)3(胶体)+3H+

C.H+、K+、S2-、Br-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

D.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解析 分散系的划分是以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划分的,A错;Fe(OH)3胶体加入电解质离子后聚沉,C错误;沸水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形成胶体后胶粒带电荷胶体不带电,D错误。

答案 B

揭秘:

物质的分类和胶体,以基础性考查为主,题型多为选择题。

预计2018年高考对本讲考查仍会以对知识的识记、再现为主,以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作背景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与转化,以及胶体与科技、生活实际相联系。

课时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食用品的有效成分正确的是(  )

答案 C

2.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胆矾、石膏、漂白粉都是纯净物

B.氢氧化钙、盐酸、硫酸铜均为强电解质

C.氯化钙、烧碱、聚苯乙烯均为化合物

D.稀豆浆、鸡蛋清溶液、雾均为胶体

解析 胆矾为硫酸铜晶体,属于纯净物,石膏是二水硫酸钙,属于纯净物,漂白粉是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不是纯净物,A项错误;氢氧化钙、硫酸铜在水溶液中均完全电离,均为强电解质,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符合电解质的概念,B项错误;氯化钙、烧碱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均为化合物,聚苯乙烯属于混合物,C项错误;稀豆浆、鸡蛋清、雾均为胶体,D项正确。

答案 D

3.(2017·湖南五市十校模拟)如下图为雾霾的主要成分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重金属离子可导致蛋白质变性

B.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

C.SO2和NxOy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D.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之一

解析 NO、NO2都不属于酸性氧化物,C错误。

答案 C

4.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  )

①化合物 ②能与硝酸反应 ③钠盐 ④电解质 ⑤离子化合物 ⑥氧化物

A.②⑤⑥        B.①②⑥

C.①③④D.①④⑤

解析 ①Na2O、NaOH、Na2CO3、NaCl、Na2SO4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①正确。

②Na2O、NaOH与硝酸反应均生成NaNO3和H2O,Na2CO3和硝酸反应可生成NaNO3、CO2和H2O,NaCl、Na2SO4与硝酸不反应,②错误。

Na2CO3、NaCl、Na2SO4是钠盐,Na2O属于钠的氧化物,NaOH属于碱,故③⑥错误。

④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④正确。

⑤Na2O、NaOH、Na2CO3、NaCl、Na2SO4都属于离子化合物,⑤正确。

即分类标准正确的是①④⑤,故本题选D。

答案 D

5.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⑥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

C.③⑤⑥D.①③④⑥

解析 水煤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纯碱是Na2CO3,是一种盐而不是碱。

因此②⑤错误。

答案 D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蛋白质溶液与葡萄糖溶液

B.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可以断定该物质是一种纯净物

C.用过滤法无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

D.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

解析 由同一种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如O2与O3组成的物质。

答案 B

7.下列有关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产生新元素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B.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和煤的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

C.导电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所以物质导电时不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D.某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则该微粒可能是分子或离子

解析 有新元素生成的变化属于核变化,A项正确;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B项错误;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C项错误;当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时,该微粒应为不带电的中性微粒,不可能为离子,D项错误。

答案 A

8.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

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

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

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

D.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解析 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和冷却NO2气体都发生化学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反应,但均无颜色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木炭吸附NO2气体是物理变化,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且均有颜色变化,C项符合题意;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和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均为化学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9.(2015·课标全国Ⅱ,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解析 A项,硅胶疏松多孔,吸附水分能力强,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正确;B项,P2O5具有吸水性,吸水生成对人体有一定危害的磷酸或偏磷酸,因此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正确;C项,六水氯化钙没有吸水性,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错误;D项,吸水性的植物纤维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正确。

答案 C

10.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溶液、豆浆、碳素墨水均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B.将适量的铜、锌熔合成合金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C.明矾净水时发生了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D.硝酸型酸雨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

解析 淀粉溶液、豆浆、碳素墨水都是胶体,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A项正确;形成合金的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B项错误;明矾净水利用的是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及物理变化,但Al(OH)3不具有强氧化性,不能杀菌、消毒,C项错误;硝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为:

N2→NO→NO2→HNO3,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D项错误。

答案 A

11.(2015·福建理综,9)纯净物X、Y、Z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可能是金属铜

B.Y不可能是氢气

C.Z可能是氯化钠

D.Z可能是三氧化硫

解析 A项,若X是Cu,Y是Cl2,Cu在Cl2中燃烧生成CuCl2,电解CuCl2溶液生成Cu和Cl2,符合图中转化关系,正确;B项,若X是Cl2,Y是H2,H2在Cl2燃烧生成HCl,HCl溶于水生成盐酸,电解盐酸则生成H2和Cl2,也符合图中转化关系,错误;C项,若Z是氯化钠,则X、Y分别是Na和Cl2中的一种;电解氯化钠水溶液生成的是H2、Cl2、NaOH,不符合图中转化关系,错误;D项,若Z是SO3,而X、Y可能是O2和SO2中的一种,SO3溶于水生成硫酸,电解硫酸溶液实质是电解水,产生H2和O2,不符合图中转化关系,错误。

答案 A

12.已知A是单质,E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

A、B、C、D、E是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的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

则A可能是(  )

A.Cl2B.C

C.N2D.Si

解析 A是单质,能和氢气反应,则A是非金属单质,A能被氧气氧化生成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