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5套高考模拟卷.docx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5套高考模拟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5套高考模拟卷.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专项练习+5套高考模拟卷
高考语文复习:
诗词鉴赏专项练习
一、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项()()
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
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
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
旗梢,即旗旓。
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E.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
2、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二、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
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
生卒年不详。
手痕:
在今山西灵台。
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
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
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
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E.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
是如何表现的?
三、玉蝴蝶闲居
(明)梁寅
天付林塘幽趣,千章云水,三径风篁。
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
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
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
荒凉。
贫家有谁能顾,独怜巢燕,肯恋茅堂。
客到衡门,且留煮茗对焚香。
看如今,苍颜白发,又怎称,紫绶金章。
太痴狂。
人嘲我拙,我笑人忙。
1、下列对上阕闲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三句是说隐居之地有自然赠与的树林池塘,林木高耸,小路有清风绿竹,一切清幽野趣:
体现了隐逸环境的闲。
B.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虽然年老但知足常乐,而且田园生活有更加难忘的快乐,真正做到了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这体现了内心的闲。
C.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写作者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放松心情,在劳动中享受老年生活。
D.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表明作者亲自从事农耕,体现了闲的生活方式与人生选择。
2、请简要分析下阕表达的思想情感。
四、纱窗恨答冠月韵
田茂遇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
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
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
C.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
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
E.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
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
2.这首诗感情感情丰富,说出诗歌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结合全词简析。
五、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
名谢眺,南齐著名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
澄江净如练?
,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脁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
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2.作者月下沉吟久不归的原因是什么?
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
采桑子杂忆
史惟圆
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
能得当场几度怜?
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
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
注:
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
B.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
C.何曾几度怜,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
D.绝艺谁传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
E.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
2.满耳筝琶值几钱的意思作者认为现在的音乐不值得一听,造成筝琶不值钱的原因有两个?
试简述。
七、蓦山溪
汪莘①
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
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
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寻渔父②,问湘灵③,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
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
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
【注】①汪莘:
南宋人。
布衣,隐居黄山。
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弊,没有得到答复。
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
②渔父:
屈原《渔父》中的形象。
③湘灵:
湘水之神。
1.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人世间可贵且短暂的事物。
B.渔父作为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常出现在古诗中,成为隐逸情感的载体。
C.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将个人情感融入对鹤的描写之中,突出了鹤的沉稳和意气风发。
D.词的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上片用了屈原《渔父》中的典故,下片用了陶渊明诗歌中的典故。
2.有人认为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矛盾的心理,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八、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②
(元)萨都剌
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
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
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
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
注:
①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
②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两首词篇章结构上相似,都是上片在写环境、氛围、时间的基础上引出见孤雁之事,下片集中写孤雁。
B.两篇写作背景有相似之处,都是借孤雁抒写主人公孤寂、幽冷的情感,所写孤雁都是人格化的存在。
C.苏词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与萨词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孤鸿影出现的情境相似,作用相同。
D.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高洁孤傲。
2.两首词在意境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浣溪沙洞庭张孝祥
1.CD
2
(1)动静结合。
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
(2)比喻、对比。
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
(3)想象。
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
二、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1、AC(A项3分C项2分。
2、
(1)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
(2)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
下一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
(手法答对两种即可得4分)
三、玉蝴蝶闲居
1.选BC。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结构的能力。
具体说就是考查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题型上属于一字统领全诗型(关键词型)。
诗歌中往往有一个字(词)能笼罩全文。
把握好关键词的意思,在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B项,闲是隐逸悠闲之意。
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词人知道田园常乐,又有难忘之事,内心并未平静;词人意在清除杂念已坚定隐逸之志,为下文铺垫。
C项,写作者不迟疑立即行动,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不仅便于观赏更表明心志,这在行动上体现闲。
2.先写生活清贫困苦,家贫无人光顾,只有燕子筑巢做窝与己相伴,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闲居之乐。
客人来访就烹茶焚香对饮,进一步写闲适之趣。
③接着表面是说自己年老,不能做官,配不上紫绶金章,实际上进一步表明自己无心官场终老田园的心态和志向。
④最后词人对于世人的嘲笑不以为然,反过来嘲笑那些汲汲于世俗功名的人太忙了,表现自己高洁独立、安贫乐道的人格操守。
?
四、纱窗恨答冠月韵
1.AD(A老天涯是写笛声阵阵溢满天涯,D黑表现边塞风雪狂沙的肆虐的情景)
2.戍守之苦,边塞之景的豪迈,思乡之情。
写笛声凄切就可见诗人戍守塞外心中的愁苦凄凉,一声落梅花,写声成象,撩拨起人内心深处的凄凉。
雕与马都是边塞特有的威风凛凛的物象,它们是雄壮的、威武的;千山万里写出了地域的辽阔无垠;黑雪黄沙让人感到了风雪狂沙的肆虐。
下片开首两句,不仅再现着边塞的壮阔景致,流露诗人的豪迈之情。
结句算春宵归梦,好还家,点破了乡思离愁的主旨。
五、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1.B、E(解析:
B、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E、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
)
2.作者月下沉吟久不归的原因是人世混浊,知音难遇(或古来相接眼中稀)。
李白长忆谢眺,含蓄点出我与谢朓精神相接,抒发了自己身处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难耐的感慨。
(意对即可)
六、采桑子杂忆
1.CD(C作者是认真品味了的,要不如何能知字字清妍呢?
所以没有好好品味不对。
D身逢乱世,如何能专心学艺?
诗歌并非责怪艺人,而是借音乐说时事说兴亡之感而已)
2.第一个原因是因为现在的音乐确实不如往昔,过去是字字清妍,现在是人间少,可以知道;第二个原因是作者的心境不好,无心鉴赏。
注解中的明亡之痛,诗歌当中的往事如烟,可以解说乱世心境如何能听得下满耳筝琶?
七、蓦山溪
1.C(沉稳和意气风发错,沉稳与岩上忽孤云不符,意气风发与词的整体格调不符)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既向往自由自在无为的田园生活,又感叹自己的青春已去,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矛盾心理。
词人在金秋时节乘兴徜徉于蓦山溪水边,陶醉于竹篱茅舍、鸡犬相鸣的乡野之间,满足于清静无为、远离世俗的高洁之中,然而,在这大好秋光之中,词人却又感到了自己美好年华的逝去,徒生白发,感叹自己的一事无成,突生孤独愁绪。
八、比较阅读
1.选CD。
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阅读的能力,涉及到诗歌的意象、意境、结构等具体内容。
要理解诗词大意,从各方面吃透诗歌。
注意诗歌五读:
读标题、读作者、读正文、读注释。
读题目。
这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关键是平时要精读诗歌。
C项中,苏词孤鸿影出现的情境是缺月挂疏桐的夜晚,是幽僻冷寂的环境;萨词孤鸿影出现的情境是明月丽长空的夜晚,是空阔高远的长空;具体意境不同。
作用可以认为相同,都是与抒情主人公的孤单寂寞相呼应。
D项涉及到诗歌内容的具体解读,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高洁孤傲;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
2.苏祠:
夜月残缺、梧桐稀疏、树枝寒冷、沙洲寂寞荒冷,营造了幽僻冷寂的境界。
萨词明月在天,夜空清丽,江水澄净,秋风呜呜,白霜漫天,蒹葭凄冷,营造了空阔凄清的境界。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流行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社会大众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一种重要文化形态。
在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流行文化在文化主体和文化功能上与其它文化形态相比,存在着明显差异。
它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具有娱乐性,在一定的时期内成为某些群体稳定的生活行为方式。
②流行文化与其他文化都是在人类长期生产生活的社会交往互动中形成的,它是一种更显著的信息交流传播方式。
在大众传播充分发展的情形下,流行文化才得以产生和扩散,而大众传播媒介也是流行文化中所利用的关键形式。
从信息传播角度看,流行文化的形成是人类在信息传播互动中产生的某个文化现象作为一个讯息元素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信息的传播互动被许多人迅速认同、模仿,并将其作为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过程。
文化行为或实体要被不同群体的人们所接受并形成流行,就要有更多受传者的需求基础。
一条传播的讯息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各种需求,不同群体的成员才会进行记忆和实践,最终形成流行文化。
③大众传媒也会对流行文化产生消极影响。
首先,在人们平日的生活中,人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大众传播媒介,并将其作为娱乐消遣的对象,人们正因此而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使得人们减少了选择各种文化的机会。
大众传媒不知不觉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时间安排,干扰了人们对其他文化的选择。
其次,大众传媒由于传递单一的文化元素,削弱了人们的思考能力。
大众传媒的即时消费性致使它不可以深度阐释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它把原先的理念和观点模糊掉。
例如我们经常过度使用手机:
造成不可摆脱的媒介依赖,难以摆脱;我们所接受的观点和想法一定要从媒介中查找;更倾向于在虚拟的现实中表达自身观点并且逃避真实的社会交往。
④基于此种情况,流行文化在大众传媒的影响下,难以引领新风尚,使得文化本该有的功能出现异化。
而文化垄断、强势话语使流行文化开始出现西方价值取向。
一些发达国家凭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大众传播媒介,在生活习俗、思考问题方式、价值判断等方面对别的国家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如日本的动画片《蜡笔小新》《机器猫》《火影忍者》等,以及美国的好莱坞大片为中国观众所追捧,靠精彩的剧情、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轻诙谐幽默占领了流行文化市场,人们在津津有味地欣赏动画片时,就已经不自觉地接受了发达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
因为流行文化拥有强有力的渗透力、感染力、同化力,先进且具有优势的文化会凭借流行文化对弱势文化进行强有力的侵占和改变,从而使落后地区的流行文化出现异化、扭曲。
⑤大众传媒对人性的重新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得个体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可以促进流行文化的合理发展。
因此,把握大众传媒对流行文化影响的整体脉络,不仅有利于文化的共荣,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摘编自刘馨政《大众传媒对流行文化传播影响探析》,人民2018年5月1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流行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形态,面向社会大众,可以产生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作用。
B.流行文化与精英文化都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交往互动的结果,但它们的文化主体和文化功能有所不同。
C.流行文化的产生、扩散和发展离不开大众传媒,没有大众传媒高度介入的文化往往难以成为流行文化。
D.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旦将大众传媒当成娱乐消遣对象,就会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削弱独立思考能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点明了流行文化的本质,第②段则进一步论述了流行文化的形成条件及过程。
B.第③段“大众传媒也会对流行文化产生消极影响”一句,在行文中起领起下文的作用。
C.第④段借好莱坞大片等受中国观众追捧的事实,强调西方大众传媒的先进引领作用。
D.大众传媒促使了流行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带来消极影响,文章对此进行了客观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下的一些电视娱乐节目,如《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等,经过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也属于流行文化范畴。
B.某个文化现象常常通过传播互动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而且被人迅速认同和模仿,成为人们唯一不变的生活方式,流行文化便应运而生。
C.大众传媒的即时消费性特点导致其对文化的阐释过于浅显,因此我们为印证某观点和想法的而通过手机络查到的信息不足为据。
D.大众传媒对人性重新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可以促进流行文化合理发展,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追求,使其最终演变成主流文化、精英文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数字经济时代,无论从事哪行哪业,都需要通过对数据资源的收集、整理、挖掘来提升效率。
大数据将成为未来最有价值的资源。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继土地、能源之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说。
“短短几年里,大数据战略已经从全面总体布局,向各大行业、细分领域扩展延伸。
一系列战略规划的大布局体现了大数据发展驱动效应日趋凸现。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黄殿中表示,辨识和管控大数据风险成为监控国家安全能力的试金石,也是体现国家安全的“晴雨表”。
为保障大数据安全,中央信办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指挥协调与落地部署工作。
在顶层设计方面,中央信办协同相关单位,在络安全、信息化发展和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共同促进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增补完善和相应国家战略政策的落地出台;在安全审查方面,进一步防范信息安全产品与技术应用领域的潜在隐患和安全风险,为公民、国家信息主权和数据主权的保护提供切实支撑。
(摘编自李政葳《构建大数据健康发展的安全生态环境》,《光明日报》2018年5月29日)
材料二:
为了使学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很多地方和学校纷纷“出招”。
上海市建成了“上海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为资助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东北师范大学以数学建模的方式,立足于10万余条数据信息,确立了新的“量化测评模型”。
这些大数据的手段不仅能够“精准”地找到资助对象,还能更加切合实际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找到精准的切入点。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介绍,学校利用大数据平台可以每天实时采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信息,并进行实时分析,对学生成绩下降、迟到早退、消费反常、上成瘾等异常行为进行实时预警。
郑庆华说:
“通过大数据平台对经济困难学生的隐形特征挖掘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学生普遍存在提高自信心、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明晰职业规划、开拓国际视野、增强创新精神等发展性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推进“西迁精神”新传人培育计划,并为建挡立卡学生专门设立“自强不息成长成才”项目,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赴陕西省12地市政府实习、海外交流访学和国际组织实习,开展“国运交大”青年领导力公益实践项目,提升受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摘编自樊未晨《学生资助将从经济资助转为资助育人》,《中国青年报》2018年9月7日)
材料三:
传统的行政模式受技术条件限制,往往基于宏观情况开展决策、实施监管和提供服务,这容易造成决策不够科学、监管不够充分、服务不够细致等问题。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政府工作过程可以实现全流程数据化记录,为深度分析、过程回溯、事后监管、优化服务等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并为快速落实责任,及时发现、处置问题提供便利条件。
从总体上看,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存在一些问题。
有的地方、部门对大数据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认识不清晰、不到住,往往被动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缺乏主动利用大数据进行治理创新的意识和勇气。
运用大数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对政府数据、企业数据和社会数据的综合挖掘和应用。
但目前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仍然存在障碍。
比如,对数据的归属权、管理权和使用权还缺乏清晰界定,一些地方、部门往往对能否共享数据、能否使用数据存在疑虑。
数据管理和交易规则仍不完备。
对数据流转过程中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界定,这些都不利于数据的充分共享和应用。
(摘编自孟庆国《运用大数据提升治理水平》,《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6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大数据战略向各大行业、细分领域扩展延伸,大数据的驱动效应也越来越显著,如今大数据已经成为比土地和能源更重要的生产资料。
B.大数据的开放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为各行各业提升效率助一臂之力,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危及公民隐私、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等新问题。
C.大数据的运用,能够使地方和学校“精准”地找到资助对象,并为其成长成才找到精准的切入点,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目标因此得以实现。
D.受技术条件限制,传统行政模式往往会造成决策不够科学、监管不够充分、服务不够细致等诸多问题,运用大数据能够轻松解决这些问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大数据风险的辨识和管控己成为衡量国家安全监控能力的重要指标,需要综合运用政策法规、技术保障等手段,调动各层面的优势力量来予以加强。
B.大数据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运用,促进了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精神”新传人培育计划和为建档立卡学生设立“自强不息成长成才”项目等活动的开展。
C.大数据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可实现传统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大数据的运用可帮助政府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为创新治理模式提供有效支撑。
D.目前,大数据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但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还不成熟,需要我们继续加大学习和研究力度,增强应用能力。
6.为了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在社会各领域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试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座城市的情深意长
常克
①离开广元,心头回味的是一片芦苇荡。
四川广元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剑门雄关、昭化码头等古迹,也有现代化的闹市繁华,但我心头久留的,却是那片连绵的芦苇荡。
②从雄奇峻峭的剑门关回到广元城区,朋友们决定去逛逛最热闹的老街。
司机很热情地对我们说,这个地方叫上下河街,广元的商业中心,就是这里了,现在才八点来钟,正热闹。
③人来人往,霓虹灯光芒四射,广元的老城闹市区,这个时间正欢快得手舞足蹈。
转悠几条街,眼晴渐渐有些倦怠。
正想回宾馆,有朋友往前一指说,前面好像到嘉陵江边了,过去看看。
我们漫不经心越过街区,走下临江护提的石梯。
宽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