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词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4055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诗词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诗词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诗词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诗词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考语文诗词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诗词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语文诗词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诗词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诗词复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

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

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

爱;

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

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

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常见人物形象举隅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

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

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

痛苦,反对战争。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

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

作》、《破阵子》。

 9.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

如王昌龄的《闺怨》。

 10.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

如苏轼的《定风波》。

 .爱民惜才的形象。

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巩固练习

 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观猎(唐·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析】1、这首诗通

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

 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剑艺高超的形象。

 2、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

颔联写发现

 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

颈联写猎罢归

 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

尾联以

 “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豪兴未尽、希冀择日再

 往的心绪和情致。

 3、表现了主人公激情洋溢,豪兴遄飞和狩猎归来的喜

 悦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

倚,碧玉骚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

挼,读ruó

,“揉搓”之意。

 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1、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空虚无着、寂寞难遣、被相思

 困扰的思妇(闺中女子)形象。

 2、开头景物具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

 妇的心;

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

 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

 3、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题李凝幽居》中李凝是一个怎样的人?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参考答案】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

首联诗人用“少

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

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

悠闲、宁静。

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

求和向往。

 临江仙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

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

中。

 试析词中白发渔樵的形象。

 1、白发渔樵是隐者的形象。

 2、任月圆月缺,任潮起潮落,他总能悠闲自得,

 把酒临风,谈笑古今,固守着生命的淡泊和宁静。

 3、寄托了词人对高蹈出世、大彻大悟的人生境界的

 渴望与追求。

 菩萨蛮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词人怎样刻画弹筝女这个形象的。

 1、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刻画了一个技艺高超,但内心充满忧愁悲伤的

 弹筝女形象。

 2、动作描写如“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让人想到弹筝女幽恨甚

 深,非细弹不足以表达,而能将幽恨细传,又足以显示出她有很高

 的琴技。

下阙采用神态描写,啊“秋水慢”三字写出弹筝女全神贯注

 细弹的情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刻画了弹筝女敛眉垂目

 的神态。

 3、一动作一神态,表现了弹筝女凄凉悲哀的情绪。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

水仙子无名氏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故乡。

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

涟涟断送了秋光。

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曲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幺样的形象的?

 ★作者是怎样通过典型环境的描写和情绪心态的深

 入挖掘来刻画这个形象的?

 1、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怀乡思家的游子形象。

 2、作者在开头就描写了一个令人感到寂寞凄凉的典型环境:

在一个

 登高的节日里偏远的孤城之中,孤独的小船之上,仅剩下他一个

 孤零零的他乡客。

连用三个“孤”字,把悲凉孤独的氛围渲染到了

 极点。

在这个节日里,作者望家不到,无心登高,只有菊花入

 梦,就这样在无限孤凄悲伤的心境中把这个节日送走了。

 3、表现了作者远在他乡之孤苦,怀乡思亲之深切。

 鉴赏诗歌中的景象

 意象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

 “象”——景象、形象。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

意象是诗歌中浸

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基本思路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

 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

 了某种特定的内涵,所以分析诗歌时,要抓住意象的特殊内涵。

中国诗歌

传统意象(参见《高考突破》)

 南浦长亭芳草芭蕉梧桐

 梅花松柏菊花桃花牡丹

 扬花芦花丁香鹧鸪寒蝉

 鸿雁乌鸦蟋蟀猿啼青鸟

 黍离桑榆浮云白云明月

 灞桥折柳冰雪水莲

 杜鹃鸟成熟梅子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

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冰雪月亮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

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

──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

 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

“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

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

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

而杨柳青青的春色,从来不曾看见。

《折杨柳》为伤春叹别的内容。

 以折柳表惜别怀远柳蝉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

行的高洁。

 但寒蝉却是悲凉的象征。

寒蝉,即秋后的蝉,它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

雨之后,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

的同义词。

如柳永的“寒蝉凄切”。

 以蝉喻品行高洁。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

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此句用野草、麦子的繁盛反

衬如今的荒凉。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代贤相及其业绩

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

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

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的富丽堂

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草木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

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

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

 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

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

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

韵,只看重阳一日花”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

中!

”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

一种人格的写照。

 品格坚强、气质清高、志向高洁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

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

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

己。

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

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游的着名词作《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

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

“不

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

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梅花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

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

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

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

品质。

 坚贞高洁

 表达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

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

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

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

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

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莲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

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

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

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

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梧桐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

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

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

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

起句写即目之

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

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宋人贺铸《忆秦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

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

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

乡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

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

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凄凉哀伤思归的象征杜鹃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

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

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

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离愁别绪或象征历史盛衰衰亡和变迁鹧鸪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

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

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

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

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

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

赵嘏《长安秋望》)、“星辰

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

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

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

《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还有其他一些意象,如:

 “芳草”喻离恨。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联系在一起。

“杨花、芦花”含飘零之

意。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蟋蟀”

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致怀念征人联系起来。

“猿啼”常表示悲伤情感。

“青

鸟”是传书的信使。

“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比喻

垂老之年。

“成熟的梅子”表示少女怀春。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白

云、明月”常用作望云思友,见月怀人。

“水”常和绵绵情思及时光流逝联系在

一起。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寒林残月”传

达“诗人的忧愁”;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

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

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

传达“悲欢离合情”;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

 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

 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

 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

 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意境的概念

 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意象构成意境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或清

幽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或凄凉孤寂,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

残月”;

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或开阔苍凉,如“千嶂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

 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和谐、恬静、幽美、宁谧、明净

 绚丽、朦胧、暗淡、寥落、萧条

 荒凉、冷寂、孤寂、冷清、凄凉

 意境常用术语: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

三方面缺一不可。

 分析意境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分析意境型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

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②点出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

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

感伤的情怀”有时还不够,还应答出因什幺而“感伤”。

 答题步骤

 这首诗描绘(突出)了(一幅)()的画面(景象),营造了一

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思想)。

 【答题套路】

 特别提示:

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

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

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

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总说图景画面

 氛围特点

 分析情感

 ★下面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作者在这首诗中营造了一种恬静幽美的意境:

山雨初

 霁,万物一新;

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

 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

 2、这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3、这种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

 污浊官场的厌恶。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2、阅读曾巩《西楼》一诗,简析这首诗描写了什幺景象?

这首诗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参考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

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

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表达了诗人开

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

 三、鉴赏诗歌的意境

 例3、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意境的理解。

 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

②砌竹,阶沿

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

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

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

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阶低吟。

清冷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

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

结尾“月如霜”三字,以满目如霜的月色来烘托四周的沉寂,透露出少女吟罢

之后心境的清冷和吟声给听者带来的莫名的惆怅,从而留下了无穷的韵味。

 ★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此诗。

 春行即兴李华宣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不复回。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此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

有草有木,有树有

 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

 (描图景)

 2、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花自

 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山中的宁静、幽静。

(点氛围)

 3、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析情感)

 ★请分析词中后三句的意境。

 点绛唇·

屏却相思王国维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

不成抛掷,梦里终相

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天。

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注】此诗乃悼念亡妻之作。

 1、诗人举目西窗,惟觉月光如水,丁香似雪,

 一片凄凉意。

凉月以纷纷形容,丁香以雪喻

 之,看似无理却妙绝。

 2、这些景物渲染了一种凄冷的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