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三精选教育文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815083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三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三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三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三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三精选教育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三精选教育文档.docx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三精选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三精选教育文档.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三精选教育文档.docx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三精选教育文档

201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三)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宁可(nìng)哺育(fǔ)

  倒坍(tān)随声附和(hé)

  B.追溯(sù)泯然(mín)

  蹒跚(mán)深恶痛绝(wù)

  C.静谧(mì)星宿(sù)

  涟漪(yī)锲而不舍(qiè)

  D.遒劲(jìng)阔绰(chuò)

  砭骨(biān)苦心孤诣(y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籍贯芳馨断壁残垣翻来复去

  B.修葺震憾鞠躬尽瘁根深蒂固

  C.恻隐阻遏销声匿迹顶礼膜拜

  D.喑哑焦躁莫衷一事通宵达旦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为了让子女享受更优质的教育,很多父母忍痛割爱让他们到大城市里去学习,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教育质量的区域性差别。

  B.自从各级党政机关严格落实党的八项规定以来,党员干部中那种对群众疾苦无动于衷的现象基本消失了。

  C.河南云台山瀑布被称为华夏第一大高瀑。

急泻而下的瀑布,飞珠溅玉,与周围的山峰互相映衬,真是别具匠心。

  D.日前,市民陈先生接到一个955开头的电话,一自称银行客服的人告诉陈先生,可以帮忙免费提高透支额度,还可以延长还款期限……在这个“客服人员”的循循善诱之下,陈先生的两万多块钱消失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B.QQ、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入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

  D.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5.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或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背影》是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所作。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3)关关雎鸠,。

(《诗经?

关雎》)

  (4),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孟子?

滕文公下》)

  (6)一骑红尘妃子笑,。

(杜牧《过华清宫》)

  (7)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

  (8),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胡适曾在北大的毕业典礼上,和学生谈到“闲暇决定论”。

请你根据上下文,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充恰当的内容。

(3分)

  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

你用你的闲暇来打麻将,;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

你的闲暇往往决定你的终身。

  7.小明同学痴迷手机,一有空闲就玩个没完没了。

一次,小明正在低头看手机上的新闻,爸爸回来了。

他艰难地抬头看了爸爸一眼。

爸爸说:

“怎么又玩起来了?

抬头这么难,快成黑瞎子啦!

”爸爸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如果你是爸爸,你会怎样劝说小明?

(5分)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

(5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这首诗与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同样是写景,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截然不同。

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而马致远却抒发了孤寂悲凉。

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

秋思》却是。

(2分)

  9.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何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11分)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②辄起,绕室以旋③。

室有洼,径尺④,浸淫日广⑤。

每履之,足若踬⑥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⑦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顾谓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⑧以惊,如土忽隆起者。

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

习之中人⑨甚矣哉!

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⑩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选自《明清小品文选》)

  【注】①养晦堂:

刘蓉居室名。

②弗得:

没有心得。

③旋:

徘徊。

④径尺:

直径一尺。

⑤浸(qīn)淫日广:

日渐向外扩展。

⑥踬(zhì):

绊倒。

⑦先君子:

自称故去的父亲。

⑧蹶(jué)然:

猛然。

⑨中人:

影响人。

⑩窒焉:

受阻碍的样子。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顾而笑曰顾:

  

(2)则既平矣既:

  11.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俯而读/而君逆寡人者(《唐雎不辱使命》)

  B.语之/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C.已而复然/然则何时而乐也(《岳阳楼记》)

  D.故君子之学/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1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13.作者通过自己室内一坑洼形成与填平后,人踏在其上的感觉迥异这个小故事,意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13分)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

  余重秀

  ①从《星球大战》到《钢铁侠》,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电影中的这种技术距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远呢?

  ②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

普通摄影只能记录光在某个方向上的强度信息。

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像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③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即能拍摄成像。

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

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称为参考光束;另一束光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

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

  ④1948年,全息术发明成功。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

全息立体显示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利用全息照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产生了全息商标、全息邮票、全息博物馆等,利用全息图的高科技特点产生了全息防伪,用于商品、钱币、证件等防伪。

近年来又在发展全息电视、全息电影等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⑤由于全息摄影术的条件严格,立体全息视频在实用方面目前仍难大规模应用。

于是“伪全息”等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

与全息显示在空间中再现物体的实像不同,“伪全息”主要模仿人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感知到物体的立体感。

立体视觉原理是指人的双眼在观看同一场景时,由于左右眼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自于不同视角,左右视点图像之间存在着细微的差异。

大脑皮层通过对两幅图像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立体效果。

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⑥近年来,全息技术又取得了一些突破。

2014年底,一款智能全息投影仪研发成功,科幻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真的变为了现实。

这台智能全息投影仪的外形像是一颗蛋,重5.5千克。

它能直接在其上方的空中投射出3D影像,影像最高可达到2.5米,十分生动逼真。

它还配备有动态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可以探测环境或动作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实时地改变投射、变幻的内容。

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戴上任何3D眼镜,就能观赏。

人们甚至还能与投射的人物角色产生互动。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5年第1期,有删改)

  14.文章开头从“科幻电影”谈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

  15.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16.第⑤段中所说的“伪全息”是指什么?

(3分)

  17.下列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利用全息摄影术可以在自然光线环境下拍摄照片。

  B.全息技术既具有艺术性和可观赏性,又有很强的实用性。

  C.立体全息视频是利用立体视觉原理摄制而成的。

  D.我们在电影院戴3D眼镜观看的3D影片,是用智能全息投影仪放映出来的。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

(17分)

  石桥

  朱谷忠

  ①走出村东头,一眼就看见了在晨光云影中静卧的石桥,我的心,禁不住有些激奋起来:

哦,石桥,我的暌违已久的石桥!

  ②记不清多少次回到故乡,?

按挝叶家?

抽空去石桥上走走。

在我心里,这座像小家碧玉般美眉弯弯的石桥,是故乡四周景物画中最美的一帧。

据村里祖上人说,石桥修建于清代末年,青石桥面,石雕栏杆,南北走向,长约二十米。

桥头有一石柱,刻着五谷六畜的图案,可惜没有刻上修建年月。

这倒好,没有官府、乡绅的印记,说明是百姓自己兴建的,使它在后来动乱的年月里能逃过“破旧立新”的劫难。

从建成之日起,它就一如既往地以拙朴又平静的心境横卧在村头,让南来北往的人从它身上踏过,连通了人的血脉,衔接了生命的元气,不管是红尘飞扬或风吹雨洗,只是以淡定的心弦,维系着故乡的脉跳。

  ③石桥没有名字。

听老人说最早有一段时间它曾叫“卢家桥”,是民国初年一位姓卢的生意人出钱修护后取下的名字,但得不到响应,没有叫开。

到了土改时期,将石桥起名“解放桥”。

再后来又叫“跃进桥”“文革桥”“红旗桥”,但没有一个名字能固定下来并获得认可。

乡民们也总是亲切地称它“石桥”。

是的,石砌的桥,不叫石桥叫什么?

  ④而这样的一座桥,正是我心中永难抹去的一幅乡间美画,一爿忘我之境。

  ⑤童年时,我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桥上、桥下度过的。

春天,我常和小伙伴们在桥上追逐蜻蜓,来回飞奔;夏天,去田间送饭回来,就会纵身从桥上跃下,在水中与鸭子嬉戏;秋天,明月朗照的夜晚,我也会跟随大人坐上小船,在桥下穿梭来去,捕捞螃蟹;冬天,暖阳出来了,我和小伙伴会来到桥下孔洞,分食从家里带出来的烤地瓜或炒花生。

我感觉,这世上再没有比石桥更好玩的地方了。

  ⑥年岁渐长,又喝了些墨水,我更喜欢有事无事都去桥上看风景。

但见远山如髻,田畴如绣,荔林蜿蜒,岸草绕牵;清风拂衣,身轻如梦,心中有说不出的惬意。

有一时期,我也注意到,桥上有许多亲人的远别,男女的相逢,老幼的扶持,更有乡亲潮涌般走向拜谒妈祖的画面……小小的一座石桥,能使遥远变得亲近,陌生变得熟悉,让生活的一切,都染上了温馨的底色。

  ⑦这些年来,走南闯北,走过多少长桥、大桥,但故乡的这座石桥,却像脐带般地连通我的血脉,教我时时地忆念,时时地回想,让自己像一滴淡墨,永远地浸润在石桥的一幅幅画图之中。

  ⑧现在,我又来到石桥的身边。

桥头的石柱,已有青苔洇漫,桥面的石板,似也更加平滑;两旁雕栏,愈见几分粗朴。

多少风霜雨雪过去了,但石桥依然坚挺,甚至有一种因长久隐雾含烟而焕发出的几分葳蕤的仪态,这使我不觉久久地流连,半天也不想转身离去。

  ⑨突然,石桥桥身轻微颤了一下。

正在沉思中的我吃了一惊,抬头看去,原来是上游新建的一座水泥桥,有一辆载重车正轰隆驶去。

我不禁抚着桥栏,对石桥喃喃说道,你到底可以休息了,你就安心让水泥桥代替你方便出行的功能吧,让春花夏蝉秋月冬雾,让最懂得你的乡亲们陪伴你,在时空的帷幔里,做你心中最古老或最遥远的梦吧!

  (选自《福建文学》2014年第11期)

  18.请任选一个角度(如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描写方法、描写角度),赏析文章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分)

  从建成之日起,它就一如既往地以拙朴又平静的心境横卧在村头,让南来北往的人从它身上踏过,连通了人的血脉,衔接了生命的元气,不管是红尘飞扬或风吹雨洗,只是以淡定的心弦,维系着故乡的脉跳。

  19.第⑤~⑦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20.揣摩下列语句,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6分)

  

(1)“是的,石砌的桥,不叫石桥叫什么?

”石桥曾经有过好几个名字,为什么没有固定下来并得到乡亲们的认可?

(3分)

  

(2)“这使我不觉久久地流连,半天也不想转身离去。

”作者为什么久久不愿离去?

(3分)

  21.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22.作文。

  朋友间的会心一笑,是情感的交融升华;读书时的会心一笑,是品味后的顿悟释然;误会解除时的会心一笑,是冰释前嫌的大度宽容……会心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请以“会心一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拟题人:

许清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