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0篇完美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81082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0篇完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0篇完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0篇完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0篇完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0篇完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0篇完美版.docx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0篇完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0篇完美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0篇完美版.docx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10篇完美版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一):

  透过小数乘法的教学,学生明白了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即:

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积的位数不够,要在积前用0补足后再点小数点。

  这时有一道决定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这道题是决定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必须是四位小数。

对于这道题,大家众说纷纭,结果理由各不相同。

  有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意见归纳如下:

  书中关于小数乘法计算法则说: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两个因数一共有4位小数,那么积肯定是四位小数。

  有的同学认为是错的,意见归纳如下:

  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如果积的末尾有0,那积就不是四位小数,如0.1250.8的积本来是0.1000,但因小数末尾的零能够省去,便得到积为0.1,于是就出现了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不必须是四位小数的状况!

  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意见,我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后我提醒同学们,数学讲究严密性,处理后的积不能与原先的原始积混为一谈。

做1.250.08时,我们先用1258=1000,然后看因数当中一共有4位小数,于是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4位点上小数点!

而不是先去零后,再数位数!

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点上积的小数点时就已经确定了一点:

积是四位数!

虽然为了书写简便,在不影响积的大小的状况下,我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将小数部分末尾的0省略掉。

但省略不等于没有。

我们在决定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时,要根据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对原始的积进行决定,所以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必须是四位小数。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二):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透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

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明白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

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

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应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4、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决定小数的位数,在决定小数的位数后选取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用心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状况也是很好的,

  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是否好些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近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样喜欢被动的理解呢。

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习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三):

  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

我在教学前复习学生已经掌握知识,但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状况却令我出乎意料。

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状况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

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

  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

做题马虎、不仔细。

  把小数看成整数乘法计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竖式下直接写出得数(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应对这种学生作业状况,我对我的课堂教学作了深刻的反思:

  1、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状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或者还能够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齐,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2、新授前复习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状况下,就应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就应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

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握好学生计算关打好基础,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潜力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4、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根本区别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状况,但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

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应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加强学生口算潜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间算的基础,也是计算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加强学生口算的速度,对提高学生计算的潜力必须会帮忙。

  2、重视学生的作业习惯培养。

我把学生在明白算理后出现的错误,都简单的归罪于马虎,其实加强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

良好的习惯不但能一改学生马虎的毛病,它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帮忙。

它体此刻我们平日数学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励。

  3、指导错题改正。

学生在计算出错后,我往往让学生立刻去订正。

其实可不用急于一时,能够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忙找出错误,也可透过学生自查来发现错误。

  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还觉得自己思想不够解放,走不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子,影响着新课标、新理念的实施。

相信此次反思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会有所帮忙。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四):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

我在教学中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但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状况却令我出乎意料。

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状况大致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

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

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

做题马虎、不仔细。

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应对这种严峻的状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一、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状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或者还能够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齐,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二、新授前相关复习不够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状况下,就就应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就应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

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夯实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潜力《新课程标准》指出: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四、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根本区别。

小数加减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状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但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

  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

经过此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

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

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五):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

我在教学中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对于我出示的例题,学生在课堂上做题的正确率十分高,但是作业本练习做下来发现学生的错误率极高。

课后我也对学生的做题状况进行了分析:

  1、方法上的错误:

不会对位。

计算过程出错。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

做题马虎、不仔细。

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应对这种状况,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深刻的进行了反思:

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状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管是独立思考还是小组合作,教师都能赋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思维状态才能充分展现,所存在的问题也才能暴露无遗。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潜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课后的教学中,我也教学生一些检查的方法,比如验算,估算。

我要求学生不但要会笔算,而且要学会估算。

用估算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检查作业,从而提高正确率。

反思一单元的教学,我认为教师的引导作用再加强一点,也许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六):

  小数乘法的资料有:

小数乘整数;小数点搬家;小数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第三步,学起来就应是比较简单的,可事实的状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习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

出现错误的现象主要有两方面:

  1、方法上的错误:

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

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

我觉得还是要把两位数乘一位数、乘二位数、三位数的整数乘法的竖式让学生先算,先把这一知识点从学生大脑储存的记忆库中提取出来后,再进行小数乘法的竖式教学,学生容易掌握些。

而且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也会少些,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学生自己把自己网在了自己编织的网中。

  2、计算上的失误:

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应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本单元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既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七):

  今年我又留级了,重新回到了教五年级。

第一周过得很快,很充实,每一天都是打武术那样----无停手。

转眼间,学生基本学完小数乘法了,回头反思总结如下:

  在以往的实际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明白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以往教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会出现以下问题,学生直接写得数,有些计算三位小数乘一位小数在列竖式算第一步就点小数点了,学生列竖式计算不用尺子划线,,算出积后,划去了0再数因数共有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也有大多数学生列竖式时,受小数加、减法的影响,居然对齐了小数点,而不是因数的末位对齐,有部分不懂数数位,很多学生算5.2350时,不懂得处理50中的0,干脆忽略了,错漏百出。

  本以为小数乘法只需要看成整数乘法的计算,然后处理好小数点就行了,其实真正操作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千万不能忽视,今年我是这样处理的: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透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

教学小数乘整数时,我抓好了以下几点: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

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

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

  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口算。

  教材中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实际在口算中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能够比较快速的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能够帮忙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我增加了小数乘整数的口算练习,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检验方法的正确性,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计算小数乘整数能够看成整数的计算。

  3、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应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

  4、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决定小数的位数,在决定小数的位数后选取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还安排了头脑风暴,填写()()=4.8,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到教小数乘小数时,学生就容易多了,实行了知识的迁移,我收集了历届的一些学生的错竖式,全部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当医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汇报。

在周五我就进行了小测,发现学生学习的效果好多了,但一部分学生因为整数乘法还但是关,影响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有待下周进行查漏补缺。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八):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是在三、四年级整数乘法和小数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

我在教学中本以为学生会轻而易举的掌握知识,但是教学下来,学生做题的状况却出乎意料。

经过单元测试,班级的状况不容乐观,合格率和优秀率都较低。

总结起来学生出现问题的状况大致有两种:

  1.方法上的错误:

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

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

做题马虎、不仔细。

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应对这种严峻的状况,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教师主导性太强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状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或者还能够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齐,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二、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根本区别

  小数加减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状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但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

  三、新授前相关复习不够到位

  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状况下,就就应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就应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

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

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

没有深刻的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九):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回顾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让练习层次化。

练习的安排体现了从易到难、由简到繁、从基础到综合的原则,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机会和体验,并且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透过本节课都有所收获,进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同时注意运算律的推广,运算律的直接运用都面向全体,群众练习,群众讲评,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过关,间接运用展开讨论交流,力争让学生理解方法,掌握拆分、变形的方法,建立持续等式平衡的思想。

注意学生思维的拓展,让思维向广度、深度发展。

  

(2)让练习生活化。

借解决生活问题来巩固计算,让计算教学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把它和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相结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学习。

透过练习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不足之处:

  透过本课复习,学生对小数乘法知识有了系统了解,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小数乘法,但部分同学在把小数乘法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点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有的先去零后,再数位数等。

针对这些错误,还有待于继续训练。

应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的学生不能沉下心来审题,做题习惯还要加强培养;在简便运算时,大部分学生能灵活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但有的学生运用不熟练如(5.410.2错写成5.4100+0.2)还要对这些学生加强训练。

虽然学生已经明白小数乘法的好处、算理,也明白积的小数位数是因数位数的和,可实际计算总有出错的现象,还需要继续加强练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潜力和认真做题的习惯。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十):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

透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

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在教学中却将它当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

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除以)多少,积就会乘以(除以)相同的数这样一个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1.55,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应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0.725时,学生不会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一些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来引导学生思考,推导出应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最后还有将积缩小相应的倍数。

  3.突出小数位数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另一个是决定小数的位数,透过用两道练习来让学生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在课的结尾还安排了头脑风暴,填写()()=3.6,让学生体会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扩散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主动思考,激励探究。

  4.突出口算

  教材中并没有安排小数乘整数的口算,而在实际学习中,口算由于数目比较小,计算结果能够比较快速地反馈,易于检验学生计算的正确与否,同时能够帮忙学生理清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思路,所以在计算中增加了口算练习,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用小数乘整数的好处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用心地思考,运用发现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都很流畅,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状况也良好,但并没有最大化的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并没有意识去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让学生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去解决问题,真正去经历探究的过程,所以到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略显疲态,所以这节课让我意识到数学教学活动务必是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务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质疑的过程,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