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79938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课型

课时

计划内容

单元课

1

 

1.建构单元体系,使学生对本单元有初步认识。

2.导学,为学生学时课的学习教给方法,指出方向。

学时课

 

8

 

1.教学《古诗三首》

2.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

3.教学《海滨小城》

4.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

 

整合课

 

6

 

习作、学习园地六

教学设计表

学科

语文

单元

执教者

课型

学时课

课题

古诗三首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学习

目标

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探究

问题

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应用

作业

默写古诗

文化

阅读

《同步拓展》相应部分

学习

重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3.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望天门山》

活动一: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

 

活动二:

再次朗读、表出问题。

1.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提出疑问写在诗句旁

活动三:

完成作业

1.指导书写“断、楚”。

2.全班交流:

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

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3.背诵并默写古诗。

4.为生字“断、楚、孤、帆”组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

活动一:

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

(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

(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讲出重点词的意思。

(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

(4)熟读成诵。

(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

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

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

教师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

(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

(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

(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活动二:

合作学习

1.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2.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看到的美丽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

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

(课件出示:

美女西施)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

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

(课件展示:

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

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体会作者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

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望洞庭》

活动一:

初读古诗

1.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2.同位互相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学习《望天门山》

活动一:

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

2.师:

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

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活动二:

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指名反馈:

哪些字、词无法理解?

(天门:

天门山。

中断:

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

到这里回旋。

出:

耸出来。

孤帆:

单独一只船。

帆:

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

(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

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

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活动三:

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指名反馈:

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一句诗,一幅画)

3.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教师:

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诗人借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活动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

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

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

(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师范读。

活动二:

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过渡:

刚才我们初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了解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诗歌审美三法:

第一法:

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第二法:

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

第三法:

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这时可以适时补充:

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

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学习《望洞庭》

活动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

望洞庭

2.指名说对刘禹锡和洞庭湖的了解。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

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活动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

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

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

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

“一青螺”又指什么?

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

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活动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翠, 遥望洞庭山水翠,

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

(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活动四、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

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

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

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板书

设计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气势磅礴 雄伟秀丽山水相映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晴:

水——潋滟雨:

山——空蒙比西子(娇艳、迷人)

望洞庭湖面镜未磨→把湖面比作铜镜银盘→把湖面比作银盘

君山→青螺→把君山比作青螺热爱

 

教学

后记

 

教学设计表

学科

语文

单元

执教者

课型

学时课

课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1.认识“饶”等11个生字。

会写“富”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学习

目标

1.认识“饶”等11个生字。

会写“富”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探究

问题

课文中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方面?

应用

作业

选择家乡的一处美景写一写。

文化

阅读

《拓展阅读》相应部分

学习

重难点

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深蓝 懒洋洋 披甲 划来划去 威武 拣贝壳 形状 渔业工人 肥料 祖祖辈辈 富饶 岛屿 山崖 栖息 鸟粪

a.指名读,注意正音。

b.开火车练读,齐读。

c.重点指导难认难写的字:

懒 威武 拣 辈

d.学生练写生字。

3.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a.从地图上指出西沙群岛的具体位置。

b.根据学生的回答,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活动二:

拓展学习

1.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诗句、谚语、歇后语等。

2.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活动三:

积累语言

1.学生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听写刚才抄写的词语,听写后自己对照批改、订正。

3.抄写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活动一:

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

西沙群岛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我们读完这篇课文你就会有所了解。

活动二:

朗读感悟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2.小组交流。

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

3.全班交流。

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

4.重点感悟。

a.出示句式。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b.朗读体验。

这两段话写了什么,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c.仿照句式写话。

用“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活动三:

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教师出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有关图片,学生看图背诵相应的段落。

3.举行“可爱的祖国”古诗名言展示会。

①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如:

《望庐山瀑布》《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望岳》《钱塘湖春行》。

②学生交流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

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嵋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活动四:

拓展延伸。

学生把自己心中的西沙群岛用绚丽的色彩描绘出来,办一期《可爱的西沙群岛》画展。

 

板书

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

五光十色

海底:

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鱼类

海岛:

海鸟、鸟蛋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教学

后记

 

教学设计表

学科

语文

单元

执教者

课型

学时课

课题

海滨小城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学习

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探究

问题

作者是怎么表达对家乡的热爱的?

应用

作业

介绍你自己的家乡。

文化

阅读

《拓展阅读》相应部分

学习

重难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3.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

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读课文,标清段的序号,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滨的,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城的?

2.讨论分析:

第一部分(1-3)海滨的景色。

第二部分(4-6)小城的景色。

 

活动二:

初读课文,指导识字 

1.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划(边读边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

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同桌合作,互相指读

3.全班交流朗读。

 

活动三:

谈谈自己的家乡

分小组说说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美的地方,美在哪里?

 

活动一:

谈话引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

(板书课题:

20海滨小城)

2.分析审题:

海滨指的是哪里?

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同学们,思考一下。

活动二: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

用“横线”标出来。

(板书:

大海 沙滩)

2.自由读1-2节,用“(  )”标出体现大海是美丽的词语,加以理解。

3.学生找句子——抓词语——谈体会

4.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5.默读3节,思考:

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板书:

贝壳 船队)

6.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并思考:

为什么会这样?

(1)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要分别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

活动三:

学习第二部分

1.过渡:

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节。

3.投影显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

用“  ”标出。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用“( )”标出。

(2)抓住关键句体会:

它们美丽在哪里?

3.讨论板书:

庭院——树多 花园——树茂 街道——干净

4.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5.指导朗读:

作者把小城写得这么美、整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要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这种情感。

6.根据提示练背5节,投影显示:

小城的公园(    )。

这里栽着(    )。

一棵棵榕树就像(    )撑开的(    ),树叶(    ),可以(    ),(    )。

树下(    ),每逢(    ),(    )总是(    )。

五、总结。

1.齐读全文,体会作者的热爱、赞美之情。

2.结合板书,思考:

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板书

设计

海滨小城 

海滨(1-3)大海沙滩

小城(4-6)庭院花园街道美丽整洁

教学

后记

 

教学设计表

学科

语文

单元

执教者

课型

学时课

课题

美丽的小兴安岭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初步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习

目标

1.在读中品词品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初步认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探究

问题

作者写了小兴安岭的哪些美景?

应用

作业

探寻大自然的美。

文化

阅读

《拓展阅读》相应部分

学习

重难点

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

交流搜集的资料,揭题。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地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红点闪烁显示小兴安岭的位置),帮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位置。

 

活动二:

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自学。

2.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要求:

有不同意见的,一起讨论,看看哪种意见最好;在自学过程中读不懂的词句提出来,请小组内同学帮忙。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①这两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择机请喜欢野果、小动物的同学站起来读有关的句子,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②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讨论。

活动三:

写写自己的家乡

选一处家乡美景写一写。

 

活动一:

初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活动二:

品读,析文悟情。

1.利用写春、夏美景的段落,渗透学法:

(1)默读2~5自然段,想:

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你认为哪个季节的景色最美?

划出有关的词句。

(2)按照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重点指导(次序不定)。

夏天(当学生谈到夏天时)

①出示夏天一段的文字课件,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认为夏天的景色最美,是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

•野花

学生自由读写野花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指导读出野花的美。

•树木

你从这句话知道了什么?

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

树木长得这么密,怎么样能把它读出来,自己练习读。

②观看展示夏天美景的视频。

提问:

看了视频,你想什么了?

春天(当学生谈到春天时)

①出示描写春天一段的文字课件。

请这个学生谈谈为什么认为春天的景色最美。

•写小鹿的句子

自己读写小鹿的句子。

你能读懂了吗?

谁能加动作读一读?

•比较句子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把“抽出”换成“长出”行不行?

为什么?

可以做动作体会体会。

②春天的这一段,老师也很喜欢,我想读读行吗?

③指名配乐读该段。

学生齐读,能背的站起来背。

活动三:

总结学法,自主运用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春、夏两段的方法。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学要求:

①看一看,4、5自然段描写了秋、冬季节的哪些景物;

②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用“________”划出有关的词。

③抓住划“________”的词反复读句子,体会景色的美。

④读不懂的词句作上记号。

活动四:

总结,深化认识。

1.学完课文,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2.带着赞美的感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继续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板书

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述:

树多、景美

分述春夏秋冬

总结:

花园宝库景色美丽物产丰富

教学

后记

教学设计表

学科

语文

单元

执教者

课型

学时课

课题

习作六:

这儿真美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1.观察插图,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

2.积累好词、好句,引导学生在进行描写时,适当运用。

学习

目标

1.观察插图,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

2.积累好词、好句,引导学生在进行描写时,适当运用。

探究

问题

怎样才能写好一处美景?

应用

作业

写一处心中美景。

文化

阅读

《拓展阅读》相应部分

学习

重难点

重点:

把自己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写之前仔细观察,看看这个地方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能够详细的描写出来。

难点:

写作的时候,尽量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中心意思写。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

说一说自己见过哪些美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活动二:

学生练习说话。

1.出示PPT3,添加图片格式的风景画。

说话要求:

选一种景物,用“多么……多么……”句式练习说话。

2.欣赏PPT4,美丽的学校操场画面,感知整幅画面。

(热闹非凡)

 

活动三:

总结方法,写话练习。

①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小花园的赞美之情。

②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小花园当作人来写,表现了对花园的喜爱和期许。

③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迎春花的样子。

④既是排比句,又是拟人句,表现月季花的种类和颜色多。

⑤短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

 

我也能照样子写一处景物。

 

活动一:

课前谈话。

大家为什么喜欢把书上图画涂上颜色?

引入本次看图写话主题。

板书:

这儿真美。

出示PPT1(没有颜色),按顺序观察图中景物。

1.学生说图中景物,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