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州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监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79127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蓟州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监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天津市蓟州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监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天津市蓟州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监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天津市蓟州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监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天津市蓟州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监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蓟州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监测语文试题.docx

《天津市蓟州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监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蓟州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监测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蓟州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监测语文试题.docx

天津市蓟州区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监测语文试题

蓟州区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卷

高二语文

说明: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和答题纸。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冗长(rŏng)玷辱(zhān)叱咤(zhà)削足适履(xuē)

B.瘦削(xuē)嗔怪(chēn)摈弃(bìn)噤若寒蝉(jìn)

C.湖泊(bó)蓬蒿(gāo)宽宥(yòu)垂涎三尺(yán)

D.忸怩(ní)绯闻(fěi)骁勇(xiāo)茕茕孑立(ji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竣工躁动陈词滥调各行其事

B.倾注笑靥顶礼膜拜得鱼忘荃

C.寒砧迄今融会贯通揠苗助长

D.凋敝箫瑟悬梁刺骨震撼人心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威尼斯是一座摇曳多姿的城市。

泻湖里梦幻般流动的水波着它,将它浸泡在的光影里。

清晨的雾气,阳光下的浮尘,任何一点点色调的变换都会让美丽的景致增添另一番风情,恰如一位绝美的佳人随性更换着的霓裳。

A.荡漾变幻莫测出人意料B.簇拥变幻莫测风格迥异

C.簇拥千变万化出人意料D.荡漾千变万化风格迥异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巴以局势尽管出现缓和的迹象,但有关各方表示,要真正实现美国提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仍将十分艰难。

B.历年两会都会针对汽车产业提出诸多议案,探讨汽车产业现状并寻求长远发展。

但是,我们在想要了解这些议案的同时,其实最想知道它们是否被实施落实了。

C.面对大学校园信仰缺失、开口闭口“股票”“金钱”,纪宝成指出:

大学只有保持宁静,才能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引领社会进步。

D.对于刚刚去世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无论今人后世如何褒贬,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确实再造了英国重回世界舞台的中心。

二、阅读梁思成《中国建筑的“文法”》,完成5-7题。

(6分)

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

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

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

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

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

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语汇”了。

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

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

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

《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

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

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

全座建筑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

宋时把每一构材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

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作“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作做法”和“瓦作做法”等。

屋顶属于“瓦作做法”。

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

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

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

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

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

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

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

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

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

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

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

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

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

5.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的。

B.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

C.斗拱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建筑物。

D.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更显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

6.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

B.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和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

C.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物,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D.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使用了各种颜色,主要的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

7.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A.院落组织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空间处理上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B.在中国,无论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

C.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范围内,打通内外,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并使建筑更加活泼和适用。

D.数千年来,遍及中国的构型各异的建筑,从富丽堂皇的宫廷到简陋朴素的民居,无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

三、(10分)

(一)阅读《陈情表》选段,回答问题。

①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8.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

及,至

B.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拜:

授予官职

C.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拔擢:

提拔

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

与“厚”相对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且臣少仕伪朝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但以刘日薄西山家叔以余贫苦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10.与“急于星火”句式不同的一项

A.农人告余以春及B.访风景于崇阿

C.遂见用于小邑D.去以六月息

11.下列对课文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①段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

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为下文留下悬念。

B.②段先举出“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特殊情况。

他当初仕蜀是想谋取官职显达,也想自命清高,考虑名誉节操。

C.作者说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是祖母风烛残年,母孙二人互相依靠,性命相关。

D.①段以叙为主,表明朝廷对己优礼有加,而己却因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

②段以议为主,重在说理,在陈情中喻之以大义。

12.阅读文段,并选出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选自《宋史·苏轼传》)

A.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B.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C.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D.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第Ⅱ卷(96分)

四、(20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2分)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分)

(3)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夷而引瓯越(3分)

14.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游湖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人说本诗二句中“蘸”字最传神,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析三、四诗句中蕴含的理趣。

(8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归去来兮辞》)

(2)木欣欣以向荣,。

,感吾生之行休。

(《归去来兮辞》)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滕王阁序》)

(4),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滕王阁序》)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陈情表》)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18分)

谁的电话

何 燕

老葛终于赶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去了。

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

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

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断脊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

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子活得极其不男人。

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玉城小学到玉城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

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

“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

来,我敬你。

”主任举起酒杯,老葛惶恐地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

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有风范,很男人。

老葛也想大男人一回,像主任一样“吱”的一声喝下去,可刚喝一半,就被呛住了,憋红着脸直直地僵着,等缓过了劲,老葛才喝下剩下的半杯酒。

“老葛兄,你教子有方呀,你家小若九年时间就完成了十二年的学习,现在进的还是名牌大学!

”主任竖起大拇指,“连跳三级。

“哪有?

小学跳了两级,初中才跳了一级。

”老葛打着酒嗝习惯性地回答。

这话回答主任是头一回,可回答三亲六戚左邻右舍像背九九乘法口诀。

小若成长的这些年,老葛跟他们也只有这几句话了。

从孩子一驻扎在婆娘的肚子里,老葛就开始忙胎教,接下来忙这教忙那教,一忙就是十六年。

“老爸,老爸,你是我的大树!

”主任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

主任看了一眼,把电话掐了。

“老葛兄呀,不怕你笑话,作为家长,我是失败的。

我儿子,今年连三本都考不上,现在还拒绝复读,跑去读什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主任的电话铃声又响了起来,主任看了电话一眼,又想掐掉。

老葛问:

“谁的电话?

毛毛吗?

接吧!

主任一接通就说:

“毛毛,你如果不回来复读,别想我搭理你。

“老爸,别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

”电话那头传来毛毛的声音,“收到我给你寄的月饼了吗?

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

老葛摇了摇微晕的头,看见月光从天空洒下来,像银色的缎子,扯都扯不断。

老葛责怪自己,早一天给小若寄月饼就好了。

这时,老葛的手机也响了起来。

老葛一看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团,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

“我家小若的!

喂,小若呀……”老葛愣了一下,看了看主任,乐呵呵地说,“知道了,今天中秋节,我很快乐,你也要快乐!

”说完,老葛埋怨,“这孩子,真浪费,千里迢迢打电话就为了祝我中秋节快乐!

“小若懂事,不像毛毛。

你看他都这年龄了,还把我手机接他电话的铃声设成《爸爸去哪儿》……”

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是短信!

老葛看了一眼就删了,边删边说:

“是婆娘的。

不管她,来,咱俩继续喝,不醉不休!

两个男人继续喝。

中间,老葛的手机又响了起来。

老葛看了一眼,没接。

“谁的电话?

小若吗?

接吧!

”主任说。

老葛摇晃着接电话:

“喂,喂,你说什么……我不是,你打错了!

”说完,捣鼓了几下手机,又灌起酒来。

酒局残余,老葛喝得醉醺醺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主任嘟哝:

“谁的电话呢?

”拿起老葛的手机一看,来电显示:

“讨债的,别接!

老葛人虽醉,可脑里还记得小若刚才的电话和信息。

小若第一次来电话,只说了一句:

“喂,这个月打一千!

”就挂了。

过后又发来一信息:

“还是打一千一吧,我看中了一条裙子!

看老葛不回信息,小若第二次来电话:

“看到信息了吗?

打一千一!

”老葛气急地说:

“打错了!

”话还没说完,那头已是忙音。

老葛一气之下,把小若的电话备注名改成:

“讨债的,别接!

老葛醉倒下去时,脑里回现出小若给自己长脸的高分试卷外,耳边也回荡着小若这些年简洁的话语:

小学时“我得了第一”,初中时“我又得了第一,给三百”,高中时“我还是第一,给六百”,到现在的“打一千”。

没有问候,也没容老葛说话。

像刚才,老葛多想跟小若说说你妈病了,我在医院忙了两天……当然,也有老葛不想说的,那就是他把家里唯一的月饼快递了。

老葛也想跟主任说,在做父亲方面,他要向主任学习。

可醉了的老葛什么都没说出来。

16.小说中有明暗双线,这两条线分别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这样构思的好处。

(5分)

17.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葛”这个人物形象。

(4分)

18.有人说,小说的标题“谁的电话”应该改成“寄月饼”,你是否同意?

请简要说明理由。

(5分)

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老葛活得极其不男人”,因为女儿学习开销大,而老葛为了孩子,不得不辛苦工作,不抽烟不喝酒,活得不像男人一样洒脱。

B.主任的儿子毛毛虽然成绩不够优秀,不够懂事,实际上却是一个乐观向上、重亲情、有主见的青年。

C.小说构思精巧,描写了两个父亲中秋节喝酒的场景,通过人物对话和孩子们打来的电话,巧妙地将两个孩子进行了多角度的对比。

D.从主任两次想掐掉儿子来电的举动看,主任对儿子有些不满,儿子不听他的话复读,却读一个职业技术学校,他对儿子的前途深感绝望。

E.小说的结尾写老葛醉了,想和主任说说真心话,却什么都没说出来,因为他能理解主任,主任的孩子学习不好,也很烦恼。

这样写,言简意丰,回味无穷。

六、(8分)

20.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李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五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

明早七点请您务必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

真诚期待您的光临!

21.高三还要不要坚持课外阅读?

有同学说:

“多读点书真有好处啊。

”也有同学说:

“读什么课外书啊,有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考试题呢。

”请你写一段话,阐述读书的意义并劝说同学坚持读书。

要求:

有说服力,至少用两种修辞,不少于50字。

(5分)

七、(50分)

22.(50分)

(1)以“给异想天开一点(包容、鼓励、时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2)英国生物学家、作家赫胥黎说:

“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

答题纸:

(第II卷答案写在答题纸处,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题号

选择题(24分)

四(18分)

五(18分)

六(10分)

七(50分)

总分

得分

第II卷(96分)

得分

四、(20分)

13.(7分)

①(2分)

②(2分)

③(3分)

14.(8分)

(1)(4分)

(2)(4分)

15.(5分)①,

②,③,

④,⑤,

得分

五、(18分)

16.(5分)

(一)(2分)线索:

明线——

暗线——

(二)(3分)好处:

17.(4分)

18.(5分)

19.(4分)、

得分

六、(10分)

20.(5分)

(1)修改:

(2)修改:

(3)修改:

(4)修改:

(5)修改:

21.(3分)

得分

七、(50分)

22.(50分)

400▲

600▲

800▲

900▲

八、附加题(30分)

23.请从题目

(1)不走寻常路

(2)谈“厚积薄发”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

(3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