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7892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docx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docx

名词解释

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

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与教师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科学。

动机:

是指直接推动人行为的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

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知识:

人对客观现实认识的结果

遗忘:

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重现

思维: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陈述性知识:

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描述。

程序性知识:

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比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

观察:

是知觉的高级形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过程。

记忆:

是一个人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或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创造思维:

是指人们运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问题:

疑难或难题,个人不能用已有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而感到疑难情境

问题解决:

分析排除疑难,寻找通向目标方法的过程

注意: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队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无意注意:

无预定目的,无需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

个性:

是指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形成的稳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能力:

是直接影响人们顺利、有效地完成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气质:

是个体内在的、稳定持久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性格:

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品德:

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在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群体:

又称为团体,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人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进行共同活动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集合体,其成员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联系和心理依附关系。

人际关系:

是指人们在物资交往与精神交往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心理健康:

是指个体内部和谐,并同环境保持良好适应性的最佳心理状态。

教师职业心理素质:

是教师职业所要求的、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本体性知识:

教师所具有特定学科知识,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

实践性知识:

教师在有目的教学行为中所具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知识。

条件性知识教师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诸方面必须具教学学科知识和机能构成

教学效能感:

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行为的主管推测和判断

教师职业压力:

与教育、教学活动及生活相关的内外因素使教师产生生理、心理与行为上紧张反应的体验过程简答论述

心理学发展中主要派别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构造主义:

主张心理学的唯一任务就是分析研究各种所谓心理组合体的构造

(2)机能主义:

意识是一种川流不息的过程,而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反对构造主义(3)行为主义:

主张用实验来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4)格式塔心理学:

强调整体的作用,反对元素分析(5)精神分析学派:

重视无意识和动机的研究以及在心理治疗方面对心理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如何理解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1、从物种发生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2、从个体发展史看,人得心理的发生、发展是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联系的3、人们生活、实践经验和科学成果,证明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3、心理与实践活动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遵循哪些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2)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3)

有利于因材施教

判断学生上课是否听讲的外部指标

(1)适应性动作

(2)多余动作的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4)其他外部表现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1)刺激物的特点:

运动和变化,之间的对比关系,新异性

(2)人的主观动态:

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健康状况

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

(1)明确活动目的语任务

(2)合理的组织活动(3)利用间接兴趣的作用(4)运用坚强意志客服各种干扰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但在学习和各种实践活动中又是互相联系的,同时又是互相转化和交替的。

两种注意的相互交替使注意能长时间地保持集中。

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注意规律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

(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环境上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2、在教学内容上要满足学生的需要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4、运用生动思维语言和表情5、注意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2)正确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加强学习目的2、培养广泛而稳定的间接兴趣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4、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5、表扬与批评控制(3)利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规律合理组织教学

简述能力的种类

(1)按能力的倾向性划分:

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2)按能力功能划分: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3)按照能力的创造性划分: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简述四种气质对高校教育的意义四种气质:

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1)认识和了解学生气质特点

(2)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差异,进行个性化教育(3)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加强职业指导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1)气质与性格的联系1气质可以使同一性格染上独特色彩2气质可以影响某些性格形成的速度和动态3性格一定程度上可以掩盖和改造气质,消极受到抑制,积极得到发展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能力培养

(1)加强“双基”教学,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3)坚持在时间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4)重视和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

(1)建立良好的校风和班风

(2)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作用(3)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培养(4)组织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5)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简述教师的职业压力源

(1)社会压力源:

社会期望、工资福利待遇偏低、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

(2)组织压力源:

物质环境压力、工作时间长负荷大、评聘考核压力、学校人际关系压力(3)个体压力源:

人格特征、认知偏差、职业发展、个人生活事件。

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结构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人格特质、职业的积极情感

教师职业压力的应当策略

(1)认知改变与重建策略

(2)宣泄策略(3)音乐疗法(4)社会支持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1)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个体面临问题的客观情境或刺激模式。

一般而言,如果呈现的刺激模式能直接提供适合于解决问题的线索,那就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2)有关的知识经验。

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策略影响着问题解决。

某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常常是因为知识经验不足。

(3)定势。

定势是指心理的一种准备状态。

它给解决当前问题带来一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有的有利于问题解决,有的则阻碍问题解决。

(4)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个物品的惯常用途,而看不到在其他方面的用途,尤其是初次看到物品的用途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

(5)情绪状态和动机强度。

解决问题时情感状态如何直接影响着解决问题的效率。

(6)个性差异。

(性格)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的品德培养1.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识。

(1)使大学生形成接受品德教育的积极态势。

(2)

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理论修养。

(3)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道德问题的讨论2.加深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

(1)把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

(2)通过优秀文艺作品和榜样人物事迹的感染,加深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3)努力培养大学生自我调节、控制情感的能力。

3.锻炼大学生的道德意志。

(1)通过活动锻炼大学生的意志。

(2)通过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锻炼大学生的意志。

(3)

为大学生提供道德意志的榜样,激发他们意志锻炼的自觉性。

(4)针对学生不同意志品质,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

培养大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1)要求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2)采取强化手段,巩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抑制不良的道德行为。

(3)建立良好的校风和班风。

(4)对有不良道德行为习惯的学生,要予以特别的关注。

如何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的建立a主动进行交往;b学会进行印象控制。

印象控制也叫音像管理,是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过程。

c帮助别人;d移情。

所谓移情,是指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用别人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别人的心来理解这个世界。

(2)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a避免争论;b避免指责、否定对方;c坦率承认自己的错误;d掌握批评的艺术。

其一,批评从称赞和诚挚感谢入手;其二,批评前先提到自己的错误;其三,用暗示的方式提醒别人注意自己的错误;其四,领导者应以启发而不是命令方式来提醒别人的错误

学习动机是由哪些成份构成的

(1)学生的知识价值观

(2)直接兴趣(3)成绩愿望(4)对学习层级的归因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

(1)学习动机的强度和性质影响着学习的方向、进程和效果

(2)一般而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统一的(3)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4)高度强烈的学习动机与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会降低学习效率。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是什么

(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2)现实性(3)年级差异(4)职业化

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1)教育大学生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和远大理想

(2)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3)正确运用奖惩

(4)适当开展竞赛(5)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6)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7)引导学生正常归因大学生的观察有哪些特点

(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

(2)观察的目的性日益增强(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记忆有哪些种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2)根据信息保持的时间长短划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遗忘的规律是什么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后的最初时间内,遗忘的最快,遗忘的也最多,后来逐渐变慢,到了一定程度,保持量几乎不变,即几乎不遗忘。

总的来说,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1)分析和综合

(2)比较、分类、系统化(3)抽象、概括、具体化联系实际谈谈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利用知觉规律组织教学。

a.强度规律。

相对强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知觉。

b.对比规律。

对象和背景的对比差异大的容易被感知,亦称差异律。

c.活动规律。

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物体容易被感知到。

d.结合规律。

知觉规律提示,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相一致的物体,易构成一个整体被人们清晰知觉。

(2)利用直观教学提高对知识感知的效果。

a.实物直观。

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b.模象直观。

是通过对实物的模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c.言语直观。

是通过教师生动的、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具体形象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记忆能力

(1)明确记忆的目的与任务,不断提高记忆的自觉性。

(2)识记材料的数量要适当。

(3)加强对识记材料的理解。

(4)掌握正确的识记方法。

(1)形象记忆法

(2)谐音记忆法(3)逻辑记忆法(4)口诀记忆法。

问题解决一般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

(1)发现问题:

问题解决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2)分析问题:

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

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方法和策略(4)检验假设:

通过一定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