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8460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docx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docx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

1.1《放大镜》

一、选择题。

(每题5分,共30分)

1.放大镜放大的是()

A.物体本身

B.物体的像

2.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是由()三种颜色组成。

A.红、黄、绿

B.黄、蓝、绿

C.红、蓝、绿

3.放大镜的特点是()。

A.白色、中间厚边缘薄

B.透明、中间薄边缘厚

C.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4.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琢磨而成的。

A.透明玻璃

B.透明水晶

C.透明塑料

5.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是()。

A.英国的格罗斯特斯特

B.美国的格罗斯特斯特

C.荷兰的列文虎克

6.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二、判断题。

(每题5分,共30分)

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3.能增进视力的眼镜是由培根设计制造的。

()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5.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6.用放大镜时,我们可以保持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

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填空。

(每题5分,共25分)

1.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是由许多彩色的()组成的。

2.甲壳类昆虫等节肢动物的眼睛由许多结构相同的小眼组成,称之为()。

3.蟋蟀的“耳朵”长在()的内侧。

4.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5.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

二、判断。

(每题5分,共30分)

1.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

()

2.很多昆虫的嗅觉十分灵敏,这和它们的触角有关。

()

3.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秘密。

()

4.昆虫都有一对翅膀,都能在空中飞行。

()

5.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

6.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

()

三、选择。

(每题5分,共15分)

1.蝇的眼是()。

A.复眼

B.单眼

2.蚜虫的天敌是()。

A.蝗虫

B.草蛉

C.蟋蟀

3.蟋蟀的触角是()。

A.羽毛状

B.鞭状

C.丝状

1.3《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填空。

(每空5分,共20分)

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

2.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

3.许多岩石是由()集合而成。

4.制造晶体的方法有()、降低温度。

二、判断。

(每题5分,共40分)

1.自然界中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

2.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

3.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

4.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

5.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

6.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

7.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

()

8.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

三、你能正确选择吗?

(每题5分,共10分)

1、下列()可能是我们看到的雪花晶体。

2、下列物质中,不是由晶体构成的是()。

A.白糖

B.雪花

C.酒精

1.4《怎样放得更大》

一、填空。

(每题5分,共30分)

1.世界上最早可以放大近300倍金属结构的显微镜是由荷兰()发明的。

2.现在人们又发明了电子显微镜和()显微镜。

3.微生物是由()发现的。

4.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万倍。

5.在()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

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6.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大肠杆菌。

二、判断。

(每题5分,共30分)

1.在雨水、河水中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

2.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

3.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能观察到比通过放大镜观察所能达到的更加丰富的微观世界。

()

4.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工具。

()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

6.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

1.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一、填空题。

(每题5分,共20分)

1.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仔细观察洋葱表皮,用()观察时看到的细节更多,看得更清楚。

2.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子似的结构,那就是它的()。

3.通过调节载物台下面的(),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

4.显微镜是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构成。

二、选择题。

(每题5分,共40分)

1.要使视野右下角的图像移动到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应该是()

A.右下角

B.左上角

C.右上角

2.下面四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基本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

3.如果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0*”、“25*”,那么观察到的物体图像就放大了()倍。

A.35

B.250

C.15

4.如果老师要求你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细胞,你应该取()做成玻片。

A.洋葱叶

B.洋葱根

C.洋葱表皮

5.在显微镜载物台上放好载玻片后,物镜离玻片标本()。

A.先近后远

B.先远后近

C.没有顺序

6.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想让看到的细胞向下移动一点,那么载玻片移动的方向应该是向()的。

A.左

B.下

C.上

7.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B.观察、调焦、对光、上片、安放

C.安放、上片、对光、调焦、观察

8.最早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是()。

A.罗伯特·胡克

B.巴斯特

C.列文虎克

三、判断题。

(每题5分,共20分)

1.把整个洋葱放到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

2.在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直接观察。

()

3.如果目镜或物镜的镜面比较脏,我们可以用餐巾纸进行擦拭。

()

4.在显微镜下观察,载玻片上看见图像和视野里看到图像是一样的。

()

1.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

一、填空。

(每空5分,共15分)

1.()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组成的。

3.根据实验推测,每平方毫米的蓖麻叶片中叶绿体的数目多达()个。

二、判断。

(每题5分,共25分)

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是一模一样的。

()

2.叶表皮上的气孔也是一种细胞。

()

3.血液中红细胞好像是运输兵,负责运输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

4.有些细胞能够帮助我们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健康。

()

5.我们的外表和父母长得像也是和细胞有关。

()

三、连线。

(每题5分,共20分)

最早提出放大装置应用罗伯特.胡克

最早制造眼镜列文虎克

制作显微镜发现微生物格罗斯泰斯特

最早发现细胞培根

四、阅读小资料,完成练习。

(每题5分,共10分)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切有机体(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1.()是生命活动和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2.()没有细胞结构。

1.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二、判断题。

(每题5分,共30分)

1.我们喝的桶装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因此里面没有微生物。

()

2.鱼缸里的水变绿的原因是绿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

3.我们可以利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

()

4.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时,我们可以通过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

5.池塘里的一滴水中含有许多微小生物。

()

6.细胞不是生命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

三、多选题。

(共5分,少答、错答不得分)

生物的()、()、()、()、()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A.呼吸

B.消化

C.复制

D.排泄

E.生长

F.发育

1.8《微小世界和我们》

一、填空。

(每空5分,共30分)

1.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又有弊。

2.馒头内部疏松多孔,吃起来口感很好是因为馒头当中()的作用。

3.土壤中的()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使它们变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素。

4.人们利用细菌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的优势,生产大量(),用于治疗糖尿病。

5.豆类植物根部的()可以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肥料。

6.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处理也要靠(),如果没有它们,地球就会变成垃圾的世界。

二、选择。

(每题5分,共25分)

1.鼻子能感觉物体的()。

A.颜色

B.形状

C.透明度

D.气味

2.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的人是()。

A.巴斯德

B.阿基米德

C.门捷列夫

D.居里夫人

3.下面三个放大镜的侧面图,其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4、下列食物的生产中,不需要利用微生物的是()。

A.面包

B.西瓜

C.蛋糕

D.酱油

5.被称为“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列文虎克

C.袁隆平

D.培根

三、判断。

(每题5分,共20分)

1.我们蒸馒头时用到的酵母就是一种微生物。

()

2.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都是由一些有害的微生物引起的。

()。

3.在放大镜和显微镜发明以前,人们只能依靠自身的感觉器官感知世界。

()

4.使我们患病的病毒属于微生物,所以所有的微生物对我们人类都是有害的。

()

四、连线。

(每题5分,共25分)

列文虎克发现细胞

罗伯特.胡克发明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弗莱明巴氏消毒法

巴斯德青霉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