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母乳吃不饱的表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7866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宝母乳吃不饱的表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宝宝母乳吃不饱的表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宝宝母乳吃不饱的表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宝宝母乳吃不饱的表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宝宝母乳吃不饱的表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宝宝母乳吃不饱的表现.docx

《宝宝母乳吃不饱的表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宝母乳吃不饱的表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宝宝母乳吃不饱的表现.docx

宝宝母乳吃不饱的表现

这些母亲将孩子哭闹归咎为“母乳吃不饱”的表现

(2012-04-0519:

38:

55)

标签:

  孩子是不是爱哭与喂养方式有关吗?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月11日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吃母乳的孩子更爱哭是正常现象。

年轻妈妈们没必要为此忧心忡忡。

  这项新研究由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的一个研究小组完成。

研究中,科学家让300名新妈妈对宝宝“脾气”进行了描述和评价,并调查了这些孩子是吃母乳还是吃婴儿配方奶粉。

调查结果显示,137个婴儿纯母乳喂养,88个婴儿只吃婴儿配方奶粉。

其余91个婴儿母乳和奶粉搭配喂养。

纯母乳喂养的婴儿脾气“更具有挑战性”,哭闹更多。

  研究人员表示,婴儿“易怒”纯属自然现象,虽然吃配方奶粉的孩子似乎更容易满足,也更容易安抚,但是母乳喂养依然是最佳选择。

专家们表示,为了孩子一生的健康,希望广大年轻父母尽量选择母乳喂养。

  在英国,大多数母亲尽量母乳喂养,但是近数月来,母乳喂养率下降了三分之一。

英国卫生部建议,孩子出生后头6个月应该纯母乳喂养。

很多年轻母亲放弃母乳喂养的理由是“光吃母乳,无法满足我的宝宝。

”科学家表示,很显然,这些母亲将孩子哭闹归咎为“母乳吃不饱”的表现。

其实,婴儿哭闹属于正常现象,是小家伙与母亲交流需求的一种方式,婴儿哭闹大多数情况并非意味着有任何“警报”。

比如,有些哭闹表示“我累了”或“我想睡觉”,而非“我饿了”。

  新研究负责人肯·昂格博士分析指出,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会体验“吃东西具有安慰作用”,婴儿也不例外。

吃配方奶粉的孩子之所以更乖,更少哭闹,一大原因可能是他们吃得过多。

吃奶粉的孩子表现“更满足”,但是研究发现,这些孩子更可能出现营养过头,体重增长过快问题。

  英国全国生育联合会专家罗茜·道兹博士表示,这项新研究结果对新生儿父母意义重大,可以让更多的父母进一步理解母乳喂养的特点及重要性。

父母照顾宝宝时应该注意的一些小细节

(2012-04-0512:

50:

48)

   1.忌用塑料薄膜作婴儿尿布

  塑料薄膜不透气,用它来包裹婴儿,会直接影响其身体皮肤的正常发育,排出体内废料、分泌汗液、调节体温、呼出二氧化碳等功能将受阻。

而且薄膜会随时刻老化,从而刺激婴儿皮肤发红、疼痛,一巳细菌侵入,就会发生感染、溃烂,还会引发败血症并危及生命。

  2.忌拧捏婴儿脸蛋

  许多父母在给孩子喂药时,由于孩子不肯吃而用手捏嘴;有时父母在逗孩子玩时,也喜欢在婴幼儿的脸蛋上拧捏、如此做是不对的。

婴幼儿的腮腺和腮腺管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挤伤会造成流口水、口腔黏膜炎等疾病。

因此,忌拧捏婴幼儿的脸蛋。

  3.忌让婴儿唾在大人中间

  许连年轻父母在睡觉时总喜欢把婴儿放在中间,其实如此做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

在人体中。

脑组织的耗氧量超级大。

—般情形下,孩子越小,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比例也越大。

孩子睡在父母中间。

就会使其处于一个极度缺氧而二氧化碳超级多的环境里,使婴幼儿出现睡觉不稳、做噩梦和半夜哭闹等现象,直接妨碍了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提示您:

父母在抚摸0至3个月的新生儿时,不仅要注意手法,更要控制时刻,一般不要超过30分钟;当宝宝不配合爸爸或妈妈的按摩时,应该马上停止并让孩子休息。

专家提出抚摸宝宝的“四要三不要”。

  “四要”是指:

  1)维持房间温度在摄氏25度左右,还要维持必然湿度。

  2)居室里应安静、清洁,能够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营造愉悦气氛。

  3)最好的抚摸机会是在宝宝洗澡后或给宝宝穿衣服的进程中。

  4)抚摸前,爸爸或妈妈应先温暖双手,倒少量婴儿油在掌心,然后搓揉双手。

万万不要把油直接倒在宝宝的皮肤上。

双手轻轻在宝宝肌肤上滑动,开始时轻轻按摩,然后逐渐增加压力,让宝宝慢慢适应你的抚摸。

  “三不要”是指:

  1)不要在宝宝吃得不饱或过饱的时候进行抚摸按摩,不然在抚摸时容易造成孩子腹部不愉快。

2)对新生儿,每次抚摸15分钟即可,稍大一点的宝宝,约需20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30分钟。

一般天天进行三次。

一旦宝宝开始出现倦怠、不配合的时候,就应当即停止,让他休息或睡醒后再抚摸。

我的宝宝,吃母乳时若是时刻稍长,就会感觉不像刚开始那样吸的上气不接下气,是缓慢的,恍如吃不饱似的,尿量平均天天二十片尿布,大便一至两次,有时吃完奶,一个小时以后再喂她,她会哭,这是她不喜欢母乳呢,仍是不饿。

晚上睡眠正常,晚上九至十点吃完奶以后就会睡到早晨六点才吃,家人说孩子不胖,是不是奶水不足了?

一般来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宝宝的饥饱:

1.用婴儿体重增加的情形和日常行为来判断宝宝是不是吃饱是比较靠得住的。

若是宝宝清醒时精神好、情绪愉快,体重逐日增加,说明宝宝吃饱了;若是宝宝体重长时刻增加缓慢,而且排除患有某种疾病的可能,则说明通常以为宝宝吃饱的时候他并无吃饱。

2.哺乳时,宝宝长时刻不离开乳房,哺乳后,宝宝啼哭,这是他吃饱的表现。

3.宝宝吃过奶后能安静地睡觉,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些哭闹。

或有时猛吸一阵,就把奶头吐出来哭闹,体重不增加,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4.若是吃奶时很费力儿,吮吸不久便睡着了,睡不到1~2小时又醒来哭闹,或有时猛吸奶,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5.大便不正常,出现便秘和腹泻。

正常大便应为黄色软膏状。

奶水不足时,大便会出现秘结、稀薄,发绿或次数增多而每次排出量少,这是宝宝吃不饱的表现

当母亲生完孩子后,都会有兴奋和自豪的感觉,但同时又有养育孩子的责任感,大多数母亲都愿意母乳喂养,但往往有一些母亲担忧自己母乳不足,还给孩子添加牛乳等代用品,其中有相当一部份是多余的,这是对母乳是不是充沛缺乏估量,只有一小部份真正母乳量不足。

所以在母乳喂养时,要正确判断乳量是不是充沛十分重要。

可按照以下几点判断奶量不足:

☆喂奶前母亲没有乳房胀的感觉,喂养前后乳房转变不明显。

☆孩子吃奶时刻较长,使劲吸吮乳头,却听不到持续吞咽声。

☆喂完奶后孩子仍哭闹,或不久又哭闹,孩子吃奶后睡眠时刻短,往往少于1小时。

☆孩子大小便量少,次数也少。

☆体重增加缓慢。

☆有条件的能够在孩子吃奶前后称重来判断进奶量。

..

婴儿诞生以后,妈妈常常会想:

“我的奶究竟够不够?

如何才明白孩子吃饱了?

”这些困惑来源于很多喂养时候出现的假象,让方才开始哺育的新妈妈惶恐不安,生怕自己奶水不够把孩子饿着了。

专家说,婴儿刚诞生,胃只有玻璃弹球那么大,母亲的初乳是足够的,若是一开始就给孩子喂奶粉,极可能造成孩子产生“乳头错觉”,最后不认妈妈的奶,那么都有哪些假象影响了妈妈母乳喂养的自信呢?

喂养假象一:

每次喂奶要花1个多小时,孩子总也吃不饱。

孩子并非吃奶,有时就是叼着乳头,有的长辈说这是坏毛病,实际上婴儿不吃这个,也会叼着毛巾、被角,那才是坏毛病。

喂养假象二:

一开始母乳还是够吃的,但是过了几天孩子总是哭闹,好像没吃饱。

婴儿出生后的1周、10天、1个半月到3个月,会出现快速生长期,容易饿,这个时候母乳可能显得不太充足,并不是母乳减少,而是因为孩子吃得多了。

这时,新妈妈每天要多喂几次孩子,随着孩子吸吮次数的增多,奶量一定能增长上去。

喂养假象三:

别的新妈妈奶水比我的多。

因为生理构造的不同,每一个新妈妈乳汁的量是不一样的。

你的乳汁可能比不上别的新妈妈,但是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是足够的。

喂养假象四:

我的奶水很稀,不像有些人的那样又白又稠,挤出来好像上面都飘着一层油似的。

孩子前10分钟吃的奶都属于前奶,比较稀,水分较多。

之后的奶称为后奶,后奶有丰富的脂肪,呈乳白色。

所以母乳喂养提倡一侧乳房要吃二三十分钟,如果换得太快,孩子会总是吃不着营养丰富的后奶。

喂养假象五:

孩子将我的乳头都吮破了,他肯定是不够吃。

科学的喂养姿势很重要,婴儿和母亲的腹部要贴在一起,孩子的下巴要紧贴母亲的乳房。

而且一定要吸到乳晕,上面露出的乳晕要比下面多,因为分泌乳汁的乳窦是在乳晕的下方,光含住乳头肯定很难吸到奶,而且容易将乳头吸破。

喂养假象六:

孩子没吃两口奶就睡着了,睡一小会儿又醒了,又要吃。

婴儿吃一会儿奶就睡着,其实并不是真正睡着了,而是累了在打瞌睡,往往要吃一会睡一会,反复两三次才能真正吃饱。

专家指出,一旦新妈妈受到“奶水不足”的假象影响,过早地给孩子添加奶粉,那么这种假象就会变成事实。

乳汁的分泌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孩子吸吮得越多就分泌得越多,所以近些年来一直提倡婴儿在出生半个小时之内就应开始吮吸母亲的乳房。

一方面是为了能得到珍贵的初乳。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母亲的乳房得到充分的刺激。

在北京妇产医院住院的新妈妈都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只要是孩子哭了,排除了大小便等原因,护士都会将孩子抱到新妈妈身边,说:

“给他喂几口吧!

”专家说,新妈妈应该将这种习惯保持到出院以后,只要孩子需要就给他喂奶,不必拘泥一定的时间,也不要急于用奶粉将孩子灌饱。

经过最初几天坚持不懈地哺乳,很快新妈妈就会发现自己的乳汁越来越充足,孩子吃奶的时间和量也慢慢形成了规律。

为了彻底消除新妈妈们的困惑,需要一些指标来帮助她们判断母乳量是否充足。

首先,新生儿如果是纯母乳喂养(不喝水),每天小便能够达到6次或者更多,母乳的量就是没有问题的。

另一个就是在孩子满月后,体重能增长1斤,就更没有问题了。

还有6中方法可以判断

1.宝宝吃饱后能安静入睡,面部表现出满足感。

如果宝宝吃完奶后还哭,或者咬着奶头不放,或者睡不到2个小时就醒来哭闹,说明奶量不足。

2.宝宝平均每吸吮2~3次就可以听到咽下了一大口,如此连续约15分钟就可以说明宝宝吃饱了。

如果宝宝光吸不咽或者咽得很少,说明奶量不足。

3.宝宝吃饱后每天的小便在6次以上,每日大便2~4次,为金黄色软便。

如果奶量不够,尿量不多,大便也少,呈绿稀便。

4.宝宝的体重增加,即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平均增加千克。

不过宝宝出生后3~4天有一个生理性体重下降的过程,一般在7~10天时可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5.宝宝的皮肤紧实无皱纹,说明他增加了足够的脂肪。

6.乳房在喂奶前较饱满,喂后柔软。

喂奶开始后不久,乳房就会分泌出乳汁。

宝宝每吸一两口就会吞下去,显出满足感,说明宝宝能吃饱。

祝宝宝健康!

一直母乳喂养的孩子不肯吃奶粉,这是一个常见问题。

为避免这种奶粉抗拒现象的发生,建议新手妈妈在宝宝断奶三周前就开始穿插规律的奶瓶喂养(里面最好装上挤出的母乳),这种交叉哺乳不会对宝宝的生长造成任何干扰。

  1留出一个24小时,在这期间只给奶瓶喂养。

选一个有人在旁边帮忙的日子。

你可能需要挤出乳汁以免乳房饱胀和疼痛,然后你可以将乳汁用奶瓶喂给孩子。

  2这一天,给奶瓶前至少两到三个小时不给宝宝任何吃的或者喝的,直到孩子感觉饥饿并有食欲。

  3尝试不同的奶瓶和奶嘴。

柔软的乳头状的奶嘴最好。

使用一个可以匹配任何型号奶嘴的普通、瘦长的奶瓶。

  4如果可以,起初你最好使用挤出的乳汁,因为你的宝宝已习惯那种味道。

如果母乳缺乏,可用其它配方奶。

  5用一根消毒过的针在奶嘴上戳一个较大的洞,保证流量比母乳流量大。

  对像这种一旦奶嘴放到嘴里就会哭叫的宝宝,这种措施很有效,因为可以让她有一种奶能非常流畅地流出的感觉。

  6奶瓶里的奶要完全加温。

很多母乳喂养的宝宝喜欢奶瓶里的奶比平常温度高一点,当然前提是不能烫伤宝宝。

  7将宝宝笔直地坐在你的膝盖上,避免流速过大孩子产生窒息或恐慌。

不要像母乳喂养时那样让宝宝躺在你的臂弯里,奶瓶喂养时这样的姿势让宝宝感觉不适。

  8用周围能发出声响的玩具或电视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在宝宝意识到奶嘴在嘴里前,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吸吮。

  9要耐心。

如果宝宝出现窒息征象,马上让他挺直身体,但是奶嘴要继续放在他的嘴里。

  10要坚持。

至今为止,我们发现24小时是宝宝能坚持的最长时限,大部分宝宝很快地很自然地放弃了对母乳喂养的坚持。

宝宝为什么不喜欢吃奶粉?

先要了解一下宝宝不吃奶粉的原因,可能能拿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母乳宝宝不喜欢吃奶嘴。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而且大多数的母乳宝宝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

在我们满足地喂着宝宝的同时,往往没有料到让他接受奶嘴是这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2.不喜欢奶粉的味道。

  宝宝虽小,也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口味,他可能不喜欢这个奶粉的味道。

  3.厌奶期。

  到4个月左右,宝宝逐渐成熟,一方面,他可能添加了辅食,比较喜欢新口味的食品,而对奶粉暂时失去了兴趣。

摇篮网说4-6个月,宝宝的体内乳糖酵素开始减少,舌头的味觉也开始产生变化,胃口开始改变。

另一方面,他的听觉视觉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使得他对外界更感兴趣,往往一有风吹草动就去“管闲事”,心思不在吃奶上了。

  4.喂奶方式不对

  因为奶瓶的角度不当,压到舌头,使宝宝喝不到奶,最好将奶瓶以45度角轻放到宝宝的嘴里。

这里的妈妈都是高手,不太会这样。

  5.有口腔或其他疾病

  偶尔长时间不吃奶粉,或有哭闹、精神不振等,可能身体有问题。

 二、各种解决方法

  1.选择合适的奶嘴

  虽然再好的奶嘴和吃妈妈奶的感觉仍会不一样,但可以选择接近一点的奶嘴。

网上评价好的安怡、贝亲、NUK我都给丁当吃过,感觉NUK的黄色乳胶奶嘴比较软,丁当似乎稍微喜欢一点。

另外贝亲有一种仿真奶嘴,据说和吃妈妈奶感觉差不多,我们没有试过,比较贵,怕买了又浪费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试一下。

还有一种说法是把奶嘴多煮煮,让它变软,可能宝宝会接受一点。

  2.看宝宝是不喜欢奶嘴还是不喜欢奶粉的味道

  试着挤出母乳在奶瓶里给宝宝吃,如果他接受了,可能他不喜欢奶粉的味道,可以换一个接近母乳味道的牌子试试。

丁当属于可以用奶嘴吃钙份果汁等其他东西,不喜欢用奶嘴吃奶粉的宝宝。

那她就是分得很清楚,那个可以用奶嘴吃,那个应该从妈妈那里吃。

我们试着换过几个牌子,她都不太接受。

当然不要换得太多了。

  另外可以把奶粉调淡一点或冷一点或热一点试试。

  3.及时添加辅食

  2个月,就能喝果汁了,到了4个月,就能吃辅食了,米粉、蛋黄、肝粉鱼粉、果泥逐渐到菜肉粥、烂面条等,能吃辅食后,就好多了,至少能从其他方面吸取营养。

丁当辅食一直吃得不错,反正是除了奶粉什么都吃。

最近一本育儿杂志说,只要宝宝能从其他地方吸取足够的蛋白质等营养,就不必强求一天喝多少奶,看了后如释重负。

不过辅食吃得多了会影响奶量,要注意一下。

  4.给母乳多点信心

  如果太小还没吃辅食,就要多吃母乳。

我相信很多妈妈和我感觉一样,觉得自己母乳很少了,实际上母乳可能比你想象的多。

在宝宝不愿吃奶粉的时候,更要发挥母乳的作用。

  5.奶嘴口弄得大些

  丁当最不喜欢吃奶粉时看到奶瓶或吃到奶粉就大哭,扭过头去。

心情好时,会把奶头含在嘴里,但是不吸。

我就把奶嘴口开大,结果漏到嘴里她也会吃。

虽然比较慢,但比起不吃总是好的,一次能吃90ml左右。

  有时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突然有兴趣吃一阵子,那就口大能多吃点了。

  6.在她面前吃吃喝喝

  到了一定阶段,宝宝会对外界很新奇,看到你在吃什么会很馋,也想要尝尝。

所以有时我故意在她面前喝东西或假装喝奶,她会一直看着,然后快给她吃,有时会吃一点,这个方法吃辅食也适用。

  7.尝试除了奶瓶外的东西

  大多数宝宝会接受小勺,丁当却也不接受。

试过就着杯子,居然能喝一点,赶紧买了个学饮杯,却仍旧不太喜欢。

有妈妈说可以用奶瓶上面的盖子试试。

我还想到用小施尔康的那个滴管,但无奈速度实在太慢。

还有种断奶奶瓶,前面是个小勺子的,可以试试。

  8.饿饿

  据说宝宝饿了就会吃的,但我觉得一直饿着不好,而且有倔强的宝宝宁可饿着也不吃的。

可以稍微饿饿,比如双休我训练都是早上陪她玩,到10点左右才给她吃奶粉,饥肠辘辘就会吃点。

  9.用面包蘸奶粉

  这是我妈妈想出来的,面包很吸水,所以也能吃下去些奶粉,而且还能乘势喂下几勺。

  10.把奶粉加在其他东西里

  我们一直把奶粉加在米粉和粥里,不过说奶粉和米粉的营养物质会抵消,但管不了那么多了,抵消点总比不吃好吧,反正米粉说明书上也说可以用奶粉冲的。

为了避免水温过高破坏奶粉里的营养物质,我们都是把米粉用热一点的水先冲好,等凉一点了再加奶粉。

在一点奶粉都不吃的日子里,就靠这点维持着。

这个仅供参考,我也不知到底能不能和米粉一起吃,不过粥应该可以吧。

另外开始我们把钙粉加在奶粉里,有点甜,丁当会吃一点。

但后来也不吃了,另一方面,听说奶粉和钙粉一起吃很不好,也就不敢加在一起吃了。

  11.断母乳

  据说大多数宝宝断了母乳就自然吃奶粉了,我却很舍不得,而且万一不奏效那就真的不吃奶了,所以这个方法妈妈们要三思而行。

变通的方法是把母乳挤出来,放在奶瓶里给宝宝吃,这也是儿保医生建议我的。

但丁当才不吃我挤出来的,所以我也不高兴这么冷的天挤奶了。

  12.少吃多餐

  一顿吃很少的话,就多吃几顿。

我双休都在家培养她吃奶粉的兴趣,有机会就喂,不吃就算了(自己喝了不少剩下的奶粉,估计胖了不少),吃米粉前也先喂喂奶粉,不吃再吃米粉。

这个估计有点功劳,丁当就是这样几个星期后对奶粉的排斥渐渐消除,可能奶粉跟她混熟了,突然就开始吃了。

  13.其他

  听说过很多方法,可以给大家参考。

  1)睡觉时迷迷糊糊时吃,或吃着母乳突然换成奶瓶,被认出在赶快换回来(好像多数宝宝可以,丁当就不行)

  2)用米汤冲奶粉,据说比较香,宝宝可能爱吃

  3)洗完澡宝宝口干时多给她吃,这是心香淡淡斑竹教的方法

  4)补钙补锌。

据说缺微量元素也会厌食的,我给丁当吃嘉宝的含锌米粉。

  5)分散宝宝注意力。

有一个妈妈说过喂一点换个房间再喂什么的,不知有没有用。

三、需注意的方面

  1.注意调整心态

  妈妈都希望宝宝长得好,一遇到宝宝不吃奶粉就会急得要命,比自己不吃饭还难过。

其实宝宝不吃奶粉是很正常的事,很多妈妈都会遇到。

试试各种方法,实在不行也没关系,宝宝也在慢慢地长大,他会从其他方面吸收营养。

慢慢培养他对奶粉的兴趣,可能改变就在一天之间。

  2.不要强迫宝宝吃奶粉

  象类似于丁当这种个性鲜明的宝宝,越强迫越不吃,看着她哭闹妈妈心里一定是比她还难受,所以不要强迫,会适得其反。

  3.不要病急乱投医

  宝宝是有个体差异和先天气质的,适合别的宝宝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的宝宝,所以不要一下子试所有的方法,也不要一次不成功就忙着找新方法,要有耐心引导,慢慢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