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67798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docx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知识点

《病毒》: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其个体极其微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根据病毒寄生的生物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细菌》:

1.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细菌适应能力极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的关系极其密切。

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细菌有三种形态,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馒头发霉了》:

1.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2.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食用菌》:

1.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蘑菇的各部分名称为:

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2.常见的食用菌有:

银耳、木耳、金针菇等。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一:

填空

1、像蜡烛融化、玻璃杯打碎、木条的折断等这样的变化,仅仅是物体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2、纸张燃烧、铁生锈、煤的燃烧等变化,不仅是物体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同时还产生了(新物质)。

3、将白糖放入水中,白糖会“消失”,水会变(甜),将水蒸干,白糖又变成了固体,说明这个变化是(可逆的)。

4、玻璃破碎后,通过一定的方式(能)恢复原来的样子,水泥放入水中后,(不能)恢复原来的样子。

像玻璃破碎这样的变化称为(可逆)变化,像水泥遇水发生的变化称为(不可逆)变化。

5、铁易于生锈的环境是(温暖、潮湿)。

6、铁制品不易生锈的环境是(寒冷、干燥)。

8、鲜牛奶呈(乳白)色,具有浓浓的(奶香)味。

向牛奶中倒入啤酒后,会冒出气泡,放出的气体主要来自(啤酒)。

9、我们身边的书、橡皮、桌子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10、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

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糖溶于水的变化属于(形态的变化)。

11、物质的变化有的是(可逆的)。

有的是(不可逆的)。

12、金属在有(水)、有(空气)、有(酸或盐)的条件下容易生锈。

所以防止铁生锈的办法是隔绝(空气)、(水),防止(酸或盐)的腐蚀。

13、将白糖加热,先看到白糖熔化,后看到白糖慢慢变黑。

则白糖熔化属于(可逆)变化;白糖变黑属于(不可逆)变化。

14、水受热后能变成水蒸气,遇冷能变成冰。

水在这些变化中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新物质,而木柴燃烧则(有)新物质生成。

15、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火药爆炸发生的是(不可逆)变化。

16、将一根光亮无绣的铁钉放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然后取出,会看到铁钉表面覆盖上了一层红色的物质。

此实验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

二:

选择

下面关于铁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

B铁锈易导电,不能被磁铁吸起来,颜色是红褐色

C用涂油漆、电镀、制成不锈钢、保持干燥等方法可以防止铁生锈

D铁生锈没有生成新物质

2、将一根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最容易生锈的部分是(C)(易错题)

A在空气中的一半B在水中的一半C空气和水交界处D无法确定

3、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C)

A蜡烛熔化B铁块变铁水C馒头发霉D木条折断

4、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B)

A白糖加热至焦黑B木材做家具C火柴燃烧D食物消化

5、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B)

A形态变化B不可逆变化C可逆变化D无法确定

6、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错误的是(C)

A将铁制品擦净并在其表面上涂上一层油B将铁制品擦净后放在干燥的地方C将铁制品用水清洗后直接放置D在铁制品的表面上镀上一层其他的金属

7、水泥遇水后会变硬失效。

水泥遇水实际上(A)

A生成新物质B没有生成新物质C无法确定

8、1843年,俄国从埃及抢去“国宝”---狮身人面像。

很奇怪的是,狮身人面像被掠去后就开始“消瘦”,在石像周围的地方常常出现一层层的粉末,到了冬天更加严重。

在石像“消瘦”的过程中(A)新物质。

(易错题)

A产生了B没有产生C无法确定

9、下列是向牛奶中加入食醋后,牛奶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C)(易错题)

A有气泡冒出B看不出明显变化

C出现粘稠状的物质,并发生沉淀。

D发生沉淀后,加水沉淀消失。

10、给铁制品的表面涂上(D),最容易使其生锈。

(易错题)

A油漆B水C食用油D白醋

11.在自己家中制作酸奶的方法是(C)(易错题)

A在纯牛奶中加入白醋,就成为酸奶

B将纯牛奶暴露在空气中,长时间放置,就成为酸奶

C将纯牛奶加热至45—50摄氏度,倒入酸奶,保持恒温7---10小时

D以上方法都可以

12、下面关于铁生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属于不常见现象B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C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D都不对

三:

简答题

1.分别举例说明我们日常生活中物质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的变化和尝试新物质的变化。

答: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如:

水、水蒸气、冰三者之间的变化;用木材制作桌椅;玻璃打碎等。

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如:

木头燃烧;烧菜的铁锅生锈;鸡蛋壳与食醋相遇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牙齿遇算后被腐蚀等。

2.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根据学过的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判断,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答:

因为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出了氧气,同时还合成了,氧气和有机物是再光合作用中生成的新物质,所以,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

3.白糖加热后,会慢慢融化变成液体,继续加热就会烧焦变成黑色的焦炭状。

在这个过程中,白糖分别发生了那些变化?

请分析说明。

答:

将白糖加热至融化,白糖由固体变成了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并没用生成其它的物质,所以属于形态变化;将白糖加热至焦黑,这说明了白糖已经变成了其它的物质,所以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4.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答:

铁在有水、有空气的条件下能生锈。

铁在接触酸、盐等物品时能加快铁生锈的速度。

5.人们根据铁生锈的原因,想出来很多防止生锈的办法,你知道这些办法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答:

擦去水分时为了隔绝水;覆盖搪瓷、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等时为了隔绝空气和水分;制成不锈钢时为了改变钢铁的内部结构。

6为什么浸没在水中的铁制品也能生锈?

答:

铁生锈时水和空气共同与铁作用的结果,水中溶解有一定浓度的氧气,即放在水中的铁制品也能同时接触到水和氧气,所以在水中的铁制品也能生锈。

7、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你知道这三种形态的名称吗?

这三种不同状态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答:

冰、水、水蒸气;这三种不同形态的变化过程中,没用生成新物质。

8、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这两种变化带给我们的是利还是弊?

举例说明你的观点。

答:

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都是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有利的实例:

可逆变化——木材通过变化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木制品供我们使用;不可逆变化——水泥混合在一起的变化属于不可逆变化,这样可以使建筑物牢固。

不利一面:

可逆变化——电线的热胀冷缩;不可逆变化——如森林大火带来的巨大损失,建筑工地上的水泥淋雨后结块不能再用,这些都是无法挽回的。

小明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他想用这节课学到的新知识保护自行车使它不生锈,那么她应该怎么做呢?

答:

用干布擦干净后,涂上一层油,并放在干燥的环境中。

9、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你知道这三种形态的名称吗?

这三种不同状态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答:

冰、水、水蒸气;这三种不同形态的变化过程中,没用生成新物质。

10、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这两种变化带给我们的是利还是弊?

举例说明你的观点。

答:

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都是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有利的实例:

可逆变化——木材通过变化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木制品供我们使用;不可逆变化——水泥混合在一起的变化属于不可逆变化,这样可以使建筑物牢固。

不利一面:

可逆变化——电线的热胀冷缩;不可逆变化——如森林大火带来的巨大损失,建筑工地上的水泥淋雨后结块不能再用,这些都是无法挽回的。

11、小明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他想用这节课学到的新知识保护自行车使它不生锈,那么她应该怎么做呢?

答:

用干布擦干净后,涂上一层油,并放在干燥的环境中。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

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2、坐在行驶的汽车里,假如以汽车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路旁的景物是运动的。

“小小竹排顺水流,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

“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地球或地面为参照物。

毛泽东的诗“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宇宙中的其他天体(如太阳)为参照物。

3、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4、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

各种运动方式这间并不孤立存在,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

5、蜗牛的运动方式是蠕动,它的运动器官是腹足。

兔子的运动方式是跳跃。

6、生活在不同生活环境的动物运动方式是不同的。

动物在水中运动方式是游泳,在陆地上是爬行、行走、奔跑、跳跃,在空中是飞行。

7、马是四肢运动的动物,四肢的常规运动方式是对角线换步法。

8、汽车在路上行驶时由于惯性,所以保持适当的车距才能避免发生追尾事件。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物体惯性的说法,(D)是正确的。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B、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

C、静止或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惯性也就没有了

D、任何物体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有惯性

2.一列由西向东行驶的列车,经过某一电线杆时,一乘客从窗口放下一小石块,让其自由下落,其(B)。

A、石块正好落在电线杆旁边B、石块将落在电线杆的东边

C、石块将落在电线杆的西边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有关参照物的说法,(C)是正确的。

A、运动的物体不能做参照物

B、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C、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

4.两只轮船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B)。

A、甲船B、乙船C、一定运动D、都有可能

5.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只改变其中( A )条件。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6.风车在风力作用下的运动方式叫(C)。

A、摆动B、飘动C、转动

7.一辆正在行驶的汽车,运动方式主要有(ABC)

A、移动B、转动C、滚动

三、判断题:

1、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

2、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这种足叫腹足。

(√)

3、直升飞机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

(×)

4、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

5、动物会有一些独特的习性,跟适应生存环境有关。

(√)

6、不同的动物的运动方式是不同的。

(√)

7、惯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只有好处。

(×)

8、在距离一定的情况下,物体运动用的时间越少就越快。

(√)

9、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

四、简答题:

1、画出移动、振动、转动、滚动、摆动的轨迹。

2、说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两种方法

3、说出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

利用惯性服务生活生产;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科学六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要点

(太阳、地球和月亮)

第十四课 白天与黑夜

1、古希腊的托勒密提出“地心说”:

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所有天体绕地球运动。

波兰的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太阳是宇宙中心,所有天体绕太阳运动。

实际:

太阳是众多恒星中的一个。

在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运动,同时也自转。

2、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约是一天的时间。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第十五课 昼夜与生物

1、昼夜变化会使动物和植物的行为产生规律性变化。

例如:

生物钟。

2、18世纪植物科学家(林勒阿斯)对植物进行了长期的观察,编制了一个(”花钟”)。

受天气影响,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可能会发生(变化)。

喜鹊、燕子等称为昼行性动物,猫头鹰、蝙蝠等称为夜行性动物。

第十六课 四季交替

1.四季变化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

2.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

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更替)

第十七课 弯弯的月亮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大约1月。

2.地球带着月球绕太阳转。

3、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

4、月相

第十八课 日食和月食

1、日食(日蚀):

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挡住阳光造成的。

月食:

是地球处于太阳和月球中间,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里造成的。

2、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形成日食,发生食时,太阳被遮挡的部分总是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遮挡的天体(就是月球)总是自西向东运行的。

3、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球之间时形成月食,月食时,总是月亮的(东)边先亏。

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初一前后。

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

第十九课 登上月亮

1、月球是球体,是地球的卫星,距离地球约384000千米。

2.月球的体积是地球的49分之一。

3.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环形山。

4.月球向阳一面120℃,背阴一面-180℃。

5、月球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

6、月球没有空气,没有液态水,没有生物。

7、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宇宙飞船,成功地登上了月球,成为登月第一人。

(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索的先河。

中国的探月计划称为(嫦娥工程)。

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

1.不同的自然界中,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动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土壤中。

大象生活在高温、多雨的热带丛林中,骆驼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中。

2.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的环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隐蔽自己。

有些动物如:

变色龙就能改变身体的颜色,适应不同的环境。

青蛙的皮肤一般是草绿色,这样趴在草丛中就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这种适应环境的方式叫做保护色。

3.枯叶蝶的翅膀合起来时很像一片枯黄的树叶,它以此来隐藏自己。

这种适应环境的方式叫做拟态。

4.毒箭蛙用鲜艳的肤色来警告掠食者不要吃它,这种适应环境的方式叫做警戒色。

5.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有:

A.保护色(变色龙、海参、石斑鱼、比目鱼、北极狐)

B.拟态(枯叶蝶、竹节虫、尺蠖)

C.警戒色(毒箭蛙、黄蜂、刺蛾毛虫、猎蝽)

6.植物的茎、叶的生长向着阳光的现象叫向光性,植物的根向下生长的现象叫向地性,这是受到地心引力(重力)的刺激引起的。

植物的根还有向着肥料的地方生长的特性叫向肥性;在土壤中的根也会向着有水分的地方生长,即向水性。

7.在一个生态环境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

食物链;它们相互交错形成了食物网。

8.食物链一般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9.被称为我国“国宝”的珍惜动物是:

熊猫,野生大熊猫分布在我国四川省西北部山区及甘肃等地。

在现存动物中,体型体重最大的动物是蓝鲸,它生活在海洋中。

最大的陆生动物是大象,它生活在热带丛林、草原中。

被誉为“植物中的熊猫”的世界珍惜动物是(银杉)。

“茶花皇后”是金茶花。

人参产自东北,被誉为“关东三宝”。

10.我国珍惜动物有:

熊猫、金丝猴、朱鹮、褐马鸡、丹顶鹤、藏羚羊、大鲵。

我国珍惜植物有:

银杉、银杏、珙桐、桫椤。

我国珍惜的鸟类有朱鹮,珍惜的两栖动物有大鲵为了保护珍惜动物,国家专门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并在它生活的区域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11.保护珍稀动植物方法:

保护环境,不乱砍乱伐;不乱捕杀,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加强监督、惩罚力度。

12.完整的新鲜葱叶不能被吹弯的原因:

它的形状是圆筒形的。

在葱叶的启发下,人们发明了电线杆、烟筒。

在边缘有齿的茅草的启发下,鲁班发明了锯子。

飞机是根据鸟发明的,轮船根据鱼发明的,照相机是根据昆虫的复眼,雷达是根据蝙蝠发明的,登山鞋是根据壁虎发明的,受鸡蛋壳的启发,人们发明了表面弯曲的薄壳建筑结构。

13.人类仿生的过程是:

发现生物性能—建立模型—模型检测—开发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