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科技部化学限时考9.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62436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科技部化学限时考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二科技部化学限时考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二科技部化学限时考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二科技部化学限时考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二科技部化学限时考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科技部化学限时考9.docx

《高二科技部化学限时考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科技部化学限时考9.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科技部化学限时考9.docx

高二科技部化学限时考9

高二科技部化学限时考9

范围:

必修1必修2反应热平衡

1.为纪念DmitriMendeleev发明的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分别位于三个周期,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半径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为氢元素B.原子半径c

C.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D.a与c组成的一种化合物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

2.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皮肤干燥、夜盲症等症状。

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维生素A最多能与7molH2发生加成反应B.维生素A不能被氧化得到醛

C.维生素A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醇D.维生素A的分子式为C20H30O

3.β—紫罗兰酮是存在于玫瑰花、番茄等中的一种天然香料,它经多步反应可合成维生素A1。

(已知醛基能与H2加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紫罗兰酮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1mol中间体X最多能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维生素A1易溶于NaOH溶液D.β—紫罗兰酮与中间体X互为同分异构体

4.利用下列装置(部分仪器已省略),能顺利完成对应实验的是

A.

装置:

制乙酸乙酯B.

装置:

验证乙烯气体中混有SO2

C.

装置:

石油的蒸馏D.

装置:

证明石蜡油分解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含有烯烃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35Cl−和37Cl−离子结构示意图均可以表示为:

B.HClO的结构式:

H−Cl−O

C.HF的电子式:

D.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的U原子:

6.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②第IA族和第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③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④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⑤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④⑤⑥

7.《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盐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

8.下列各组物质中,满足表中图示物质在通常条件下能一步转化的全部组合是()

序号

X

Y

Z

W

Si

SiO2

Na2SiO3

H2SiO3

Na

NaOH

Na2CO3

NaCl

Cu

CuCl2

Cu(OH)2

CuSO4

Fe

FeCl3

FeCl2

Fe(OH)2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①④

9.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

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NH3(H2O含石蕊)蓝色喷泉B.HCl(H2O含石蕊)红色喷泉

C.C12(饱和食盐水)无色喷泉D.CO2(NaOH溶液)无色喷泉

10.将0..4gNaOH和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11.下列各组物质中,X表示某物质,Y表示X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Z表示要除去杂质加入的试剂,其中正确的组别是

12.线型PAA(

)具有高吸水性,网状PAA在抗压性、吸水性等方面优于线型PAA。

网状PAA的制备方法是:

将丙烯酸用NaOH中和,加入少量交联剂a,再引发聚合。

其部分结构片段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线型PAA的单体不存在顺反异构现象

B.交联剂a的结构简式是

C.形成网状结构的过程发生了加聚反应

D.PAA的高吸水性与—COONa有关

13.已知:

氧化锂(Li2O)晶体形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1<0,△H2>0B.-△H5+△H1+△H1+△H3+△H4+△H6=0

C.△H3<0,△H4<0D.△H1+△H2+△H3+△H4=△H5+△H6

14.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W

X

Y

Z

T

A.原子半径Y>Z,非金属性W

B.X2能从T的气态氢化物中置换出T单质

C.W、Y、Z三种元素都能与X元素形成化合物WX2、YX2、ZX2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W>Y>Z

15.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0.5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O(g)+Cl2(g)

COCl2(g),其中容器Ⅰ中反应在5min时达到平衡状态。

容器编号

温度/℃

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

CO

Cl2

COCl2

COCl2

500

1.0

1.0

0

0.8

500

1.0

a

0

0.5

600

0.5

0.5

0.5

0.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容器Ⅰ中前5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16mol·L-1·min-1

B.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容器Ⅱ中起始时Cl2的物质的量为0.55mol

D.若起始时向容器Ⅰ加入CO0.8mol、Cl20.8mol,达到平衡时CO转化率大于80%

16.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NO2—、SO42—、SO32—、CO32—、Cl—、NO3—等阴离子。

某同学取5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pH计测得溶液pH大于7

②加入盐酸,产生有色刺激性气体

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

④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完全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

⑤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酸化的(NH4)2Fe(SO4)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仅由②中的实验现象可推测一定含有NO2—

B.根据②③④可确定一定含有NO2—、CO32—、Cl—三种阴离子

C.不能确定是否一定含有NO3—

D.仅由④即可确定一定不存在SO42—、SO32—

17.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

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MnO2(s)+H2O

(1)+2e—=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18.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

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B.

0-3s内,反应速率V (NO2)=0.2 mol•L-1

C.

 t1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D.

达到平衡时,仅改变X,则X为C(O2)

19.

(一)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已知:

乙醇的沸点为78℃,易溶于水;乙醛的沸点为20.8℃,易溶于水。

(1)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是_________。

(2)装置甲中热水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3)装置乙中冷水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其温度要求是_________,为达到该温度,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4)实验开始前,加热铜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鼓入空气和乙醇蒸气后,铜网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此反应中,铜的作用是_________。

(5)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反应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取出装置乙中的试管,打开橡胶塞,能闻到_________。

(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装置验证乙醇催化氧化的产物(加热仪器、夹持装置已略

去)。

已知:

乙醇的沸点为78℃,易溶于水;乙醛的沸点为20.8℃,易溶于水。

(1)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实验时上述装置中需要加热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其中应该先加热的是_______,为使装置A中的乙醇成为蒸气,最简单的加热方法是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实验开始后,装置B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装置C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5)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能初步判定反应后有乙醛生成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6)装置D中的药品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0.某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一硝基甲苯(包括对硝基甲苯和邻硝基甲苯):

反应原理:

实验中可能用到的数据: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

实验步骤:

①浓硫酸与浓硝酸按体积比1:

3配制混合溶液(即混酸)共40mL;

②在三颈瓶中加入13g甲苯(易挥发),按图所示装好药品和其他仪器;

③向三颈瓶中加入混酸;

④控制温度约为50℃,反应大约10min,三颈瓶底有大量淡黄色油状液体出现;

⑤分离出一硝基甲苯,经提纯最终得到纯净的一硝基甲苯共15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需要在三颈瓶中加入少许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冷凝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冷却水从冷凝管的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3)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使用该仪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4)分离反应后产物的方案如下:

其中,操作1的名称为________,操作2必需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温度计、锥形瓶、牛角管(尾接管)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中甲苯的转化率为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高二科技部化学限时考9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a为H,b为Na,c为C,d为S,A正确;

B.如图所示,c的原子半径小于d,B正确;

C.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NaOH,是强碱,C错误;

D.a、c组成的化合物中,除了甲烷之外,都具有C-C键和C-H键,即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D正确;

2.D

【详解】

A.维生素A中含5个碳碳双键,1mol维生素A最多可以与5molH2发生加成反应,A错误;

B.根据维生素A结构简式可以看出该物质中含有-CH2OH结构,因此能被氧化得到醛,B错误;

C.维生素A的烃基部分含有的C原子数较多,烃基是憎水基,烃基部分越大,水溶性越小,所以维生素A是一种在水中溶解度较小的醇,C错误;

D.维生素A的分子式为C20H30O,D正确;

3.A

【详解】

A.β-紫罗兰酮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项正确;

B.1mol中间体X含2mol碳碳双键和1mol醛基,均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中间体X最多能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B项错误;

C.维生素A1含一个有醇羟基,不与碱反应,则维生素A1不能溶于NaOH溶液,C项错误;

D.β—紫罗兰酮的分子式:

C13H20O,中间体X的分子式为:

C14H22O,两者不是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

4.D

【详解】

A.制乙酸乙酯为防止倒吸,右侧导管口应位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A项错误;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也能氧化乙烯,应该用品红溶液,B项错误;

C.石油的蒸馏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C项错误;

D.烯烃能使高锰酸钾酸钾溶液褪色,石蜡油是烃的混合物。

将石蜡油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气体中可能含有烯烃,D项正确;

5.A

【详解】

A项,35Cl-和37Cl-的核电荷数都是17、核外都有18个电子,离子结构示意图都为

,A项正确;

B项,HClO的结构式为H—O—Cl,B项错误;

C项,HF中只有共价键,HF的电子式

,C项错误;

D项,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的U原子的质量数为238,该原子表示为

,D项错误;

6.D

【解析】分析:

(1)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2)第ⅠA族和第ⅦA族原子化合时,不一定生成离子键;(3)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4)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5)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6)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详解①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故错误;②第ⅠA族和第ⅦA族原子化合时,不一定生成离子键,可能生成共价键,如H元素和F元素能形成共价化合物HF,故错误;(3)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铵盐,故错误;(4)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如第IA族(H除外)、第IIA族元素和第VIA族、第VIIA族元素易形成离子键,故正确;(5)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如KOH,故正确;(6)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如NaOH,故正确;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7.B

【解析】

A.将茶叶灼烧灰化,应在坩埚中加热,用到的仪器有①、②和⑨,A不符合;B.用浓盐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应在烧杯中进行,可用玻璃棒搅拌,选用④和⑦,不选用⑥,B符合;C.过滤时需要漏斗、烧杯和玻璃棒,用到④、⑤和⑦,C不符合;D.检验滤液中的Fe3+,可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滤液于小试管中,用KSCN溶液检验,用到的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和滴瓶等,即③、⑧和⑩,D不符合;答案选B。

8.C

【详解】

①Si和O2加热生成SiO2,Si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和水,Na2SiO3和盐酸反应生成H2SiO3沉淀,但H2SiO3无法一步转化为Si,故①错误;

②钠与水反应可得到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CO2反应可得到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可得到氯化钠,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生成钠和氯气,故②正确;

③在加热条件下,铜与Cl2反应可得到氯化铜,氯化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得到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可得到铜,故③正确;

④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FeCl3溶液与Fe反应生成FeCl2,FeCl2与NaOH溶液反应可得到Fe(OH)2,但Fe(OH)2无法一步转化为Fe,故④错误。

9.C

【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能形成喷泉,氨水溶液显碱性,遇到石蕊显蓝色,A项正确;氯化氢极易溶于水,能形成喷泉,遇到石蕊显红色,B项正确;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形成喷泉,C项错误;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造成气体减小,形成喷泉,D项正确。

10.D

【详解】

4gNaOH和10.6gNa2CO3的物质的量均为0.1mol,二者混合并配成溶液,首先和NaOH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当滴入到第一个格时,两者恰好反应完全;继续滴加时,盐酸和Na2CO3开始反应,首先发生HCl+Na2CO3=NaHCO3+NaCl,不放出气体,当再加入到第二个格时,此步反应进行完全;继续滴加时,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此时开始放出气体,正好与图象D相符,故答案选D。

11.B【详解】

A、FeCl3与Cu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引入新杂质氯化铜,故A错误;

B、氢气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溶液和水,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氢气中的二氧化硫,故B正确;

C、FeSO4与氯气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氯化铁,引入新杂质氯化铁,故C错误;

D、二氧化硅与NaOH反应,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除去二氧化硅中的氧化铁应选盐酸、过滤,故D错误。

12.B【详解】

A.由线型PAA(

结构简式可知:

线型PAA的单体为

没有顺反异构,故A正确;B.由结构简式可知交联剂a的结构简式是

,故B错误;C.形成网状结构的过程发生了加聚反应,故C正确;D.属于强碱弱酸盐,易发生水解,属于PAA的高吸水性与—COONa有关,故D正确;答案:

B。

13.B【详解】

A.Li晶体转化为Li(g)是吸热过程,Li(g)→Li+(g)是失电子过程吸热,即△H1>0、△H2>0,故A错误;

B.由盖斯定律可知,△H1+△H1+△H3+△H4+△H6=△H5,即-△H5+△H1+△H1+△H3+△H4+△H6=0,故B正确;

C.

O2(g)到O(g)是键断裂过程吸热,O(g)→O2-(g)是得电子过程放热,即△H3>0、△H4<0,故C错误;

D.由盖斯定律可知,△H1+△H1+△H3+△H4+△H6=△H5,故D错误;

14.D【解析】

解:

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由位置关系可知,W、X处于第二周期,Y、Z处于第三周期,设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W、Y、Z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a-21、a、a+1,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3,则:

a-2+a+1+a+a=23,解得a=6,则W为C元素,故X为O元素、Y为S元素、W为C元素.

A、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原子半径S>Cl,非金属性W

H2CO3

15.C【详解】

A.容器I中前5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Cl2)=

=0.32mol/L•min-1,依据速率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则V(CO)=V(COCl2)=0.32mol/L•min-1,故A错误;

B.依据图中数据可知:

Ⅱ和Ⅲ为等效平衡,升高温度,COCl2物质的量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向移动,则逆向为吸热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故B错误;

C.依据方程式:

CO(g)+Cl2(g)⇌C0Cl2(g),可知:

       CO(g)+Cl2(g)⇌C0Cl2(g)

起始浓度(mol/L) 2   2   0

转化浓度(mol/L) 1.6   1.6  1.6

平衡浓度(mol/L) 0.4   0.4   1.6

反应平衡常数K=

=10,平衡时CO转化率:

×100%=80%;

依据Ⅱ中数据,结合方程式可知:

        CO(g)+Cl2(g)⇌C0Cl2(g)

起始浓度(mol/L)  2  2a    0

转化浓度 (mol/L) 1   1   1

平衡浓度 (mol/L) 1  2a-1   1

Ⅰ和Ⅱ温度相同则平衡常数相同则:

K=

=10,解得:

a=0.55mol,故C正确;

D.CO(g)+Cl2(g)⇌C0Cl2(g)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若起始时向容器I加入CO0.8mol,Cl20.8mol,相当于给体现减压,减压平衡向系数大的方向移动,平衡转化率降低,小于80%,故D错误;

16.A

【解析】

试题分析:

A、①用pH计测得溶液pH大于7,说明溶液呈碱性;②加入盐酸,产生有色刺激性气体,由于要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所以可以是亚硝酸的自身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为:

2HNO2=H2O+NO↑+NO2↑,或是NO3-与SO32-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NO2-,不正确;B、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说明溶液中含有Cl-;④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说明溶液含有CO32-,没有SO42-、SO32-,因此一定含有NO2-,B正确;C、⑤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酸化的(NH4)2Fe(SO4)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具有氧化性的离子NO2-、或NO3-,因此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不能确定是否一定含有NO3-,C正确;D、由④即可确定一定不存在SO42-、SO32-,D正确,答案选A。

17.C

【详解】

A.根据总反应可知Zn被氧化,为原电池的负极,锌失去电子,故A正确;

B.MnO2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为2MnO2(s)+H2O

(1)+2e-═Mn2O3(s)+2OH-(aq),故B正确;

C.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故C正确;

D.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外电路中每通过0.1mol电子,消耗的Zn的物质的量为0.05mol,质量为0.0mol×65g/mol=3.25g,故D错误;

18.A

【解析】

试题分析:

A、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A正确;B、由图可知,0-3s内,二氧化氮的浓度变化量=1mol/L-0.4mol/L=0.6mol/L,故v(NO2)=0.6mol/L÷3s=0.2mol/(L.s),单位错误,B错误;C、t1时刻,改变条件,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不移动,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不能是增大压强,只能是使用催化剂,但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的移动,C错误;D、达平衡时,仅增大c(O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转化率降低,由图可知,二氧化氮的转化率随x增大而增大,x可以代表O3浓度、压强,D错误。

答案选A。

19.

(一)

加热乙醇,使其成为蒸气冷凝乙醛小于20.8℃向水中加入少量冰块铜网变黑

变黑的铜网重新变红催化剂放热氮气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二)

ABB水浴加热

铜丝由红变黑,再由黑变红无水硫酸铜粉末由白色变为蓝色乙醇催化氧化的产物有水吸收乙醛防止倒吸装置E中的物质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碱石灰防止外界的水蒸气进入导管使无水硫酸铜变蓝

【详解】

(一)

(1)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由于乙醇无法直接和铜网接触,所以需要将乙醇汽化,装置甲中的热水是为了加热乙醇,使其变为蒸汽;

(3)题中告知乙醛的沸点为20.8℃,易溶于水,说明乙醛易挥发,可以用水吸收乙醛,则装置乙中冷水的作用是吸收乙醛,温度小于20.8℃,以减少乙醛的挥发;为了保证低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