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报告医学生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55549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结报告医学生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总结报告医学生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总结报告医学生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总结报告医学生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总结报告医学生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结报告医学生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docx

《总结报告医学生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结报告医学生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结报告医学生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docx

总结报告医学生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

生物化学重点总结

蛋白质化学重点

特征元素(N)和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的计算:

N平均为16%

每克样品含N克数*6.25*100=100g样品中蛋白质含量g%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数量和分类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

均属L-α-氨基酸(除甘氨酸)

分类:

非极性疏水氨基酸,极性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

酸性氨基酸:

Asn、Glu

碱性氨基酸:

Lys、Arg、His

带羟基:

Ser、Tyr、Thr

带巯基:

Cys

蛋白质一级结构概念、化学键

在蛋白质分子中,从N端至C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化学键:

肽键、二硫键

二级结构概念、化学键、种类

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即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结构,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化学键:

氢键

种类:

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模体

三级结构概念、主要维系键

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整条肽链所有原子的三维空间排布位置。

维系键:

次级键——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

分类:

结构域、分子伴侣

四级结构概念

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

蛋白质的两性游离和等电点

两性电解质,解离程度取决于溶液pH值

等电点:

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和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的溶液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pI。

pH>pI,蛋白质带负电;pH

蛋白质的变性:

概念、特征、影响因素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即有序的空间构象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变性。

特征:

发生于二硫键和非共价键,不涉及一级结构。

影响因素:

加热、乙醇等有机溶剂、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生物碱试剂等

蛋白质的沉淀:

维持稳定性的因素、沉淀概念、方法

维持稳定因素:

颗粒表面电荷、水化膜

沉淀:

在一定条件下,蛋白疏水侧链暴露在外,肽链融会相互缠绕继而聚集,因而从溶液析出。

方法:

丙酮沉淀、盐析法(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免疫沉淀法

核酸化学重点

核酸的分子组成(碱基、戊糖、核苷酸)

碱基+戊糖糖苷键核苷+磷酸酯键核苷酸

DNA的功能及碱基组成

功能:

以基因的形式载荷遗传信息,并作为基因复制和转录的模板。

是生命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信息基础。

碱基组成:

A、T、C、G

DNA一级结构概念及连接键

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键:

磷酸二酯键

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特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相互平行,方向相反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右手螺旋结构。

2、R-P骨架位于分子外侧,碱基在双螺旋内侧,碱基互补,以氢键相连。

3、每个碱基对的两个碱基处于同一平面,并垂直于双螺旋的中心轴。

4、一周包含10个碱基对,相邻碱基对间旋转36°。

螺距3.4nm,直径2nm。

RNA的种类

rRNA,mRNA,tRNA,hnRNA,snRNA,snoRNA,scRNA/7SL-RNA

RNA的碱基组成、一级结构及连接键

碱基组成:

A、U、C、G、稀有碱基

一级结构:

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连接键:

磷酸二酯键

mRNA结构特点:

5’末端m7GpppN,3’末端多聚A尾

tRNA二级结构:

三叶草型,3‘端均为CCA-OH氨基酸接纳茎

DHU环、反密码子环、TΨC环、额外环、

RNA与DNA区别:

碱基组成、核糖、功能等等

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

具有较强酸性,线形高分子,紫外吸收

核酸的紫外吸收、变性、复性和杂交的概念

紫外吸收:

260nm处最大吸收峰

变性: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DNA双螺旋结构松散,成为单链的现象。

(增色效应,紫外吸收增加)

Tm:

溶解温度,指DNA加热变形过程中,使DNA分子内50%的双链结构打开时的温度。

Tm=69.3+0.41(%G+C)=4(G+C)+2(A+T)

复性:

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互补链可以重新配对,恢复天然的双螺旋结构,这一现象,称为复性。

杂交:

两条来源不同具有互补碱基顺序的单链多核苷酸片段形成双螺旋结构的现象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酶重点

酶的概念、特点

是由活细胞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单纯与结合酶的概念、常见的含维生素的辅酶及功能

单纯酶:

仅由肽链构成的酶

结合酶:

由蛋白质部分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

酶蛋白与辅助因子的关系

二者结合形成全酶才具有催化作用,辅助因子分为辅酶(结合疏松)和辅基(结合紧密)。

活性中心和必需基团的概念

活性中心:

酶分子中某一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的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

必须基团:

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基团,包括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

酶原和酶原激活的概念、机理和意义

酶原:

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或在发挥催化功能前只是酶的无活性的前体

酶原激活:

酶原向酶转化的过程,实质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

机理:

酶原特定条件一个或几个肽链断裂,水解下一个或几个肽链分子构象改变

形成或暴露酶的活性中心

意义:

避免自身消化,保证酶在特定的部位与环境发挥其催化作用,可以作为酶的贮存形式。

同工酶:

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变构酶:

某些小分子物质能与酶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特殊部位结合,引起酶构象的改变,从而改变酶活性,受此种变构调节的酶即变构酶。

底物浓度的影响(曲线特征、米氏方程及Km)

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mol/L

酶浓度、PH、温度的影响(特征)

酶浓度:

当底物浓度大大超过酶的浓度,反应速度与酶浓度呈正比关系。

pH:

最适pH值,多数酶接近中性。

温度:

最适温度,高温失活,低温灭活。

竞争性抑制剂的影响(Km、Vm改变的情况)

糖代谢重点

血糖的来源、去路及调节

血糖:

3.89---6.11mmol/L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

糖酵解概念、场所、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概念:

在缺氧条件下,葡萄糖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场所:

细胞质

产能:

底物水平磷酸化,净生成2个ATP

生理意义:

缺氧条件下,迅速供能;某些细胞在氧供正常情况下,重要的获能途径。

糖的有氧氧化概念和生理意义

概念: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

1分子葡萄糖,净生成36/38个ATP

意义:

是机体产能的最主要方式,产能效率高,利用率也高。

 

三羧酸循环概念、场所、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概念:

又称柠檬酸循环,指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3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进行脱氢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反应的过程。

场所:

线粒体

小结:

4次脱氢,2次脱羧,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1个FADH2,3个NADH,2个CO2,1个GTP,一次循环共产能12个ATP

意义:

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最终通路,联系的枢纽,,为其它物质提供小分子前体,为呼吸链提供氢和电子。

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关键酶及生理意义

特点:

胞浆中进行,氧化反应生成磷酸戊糖、NADPH和CO2,再进行一系列基团转移。

关键酶: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意义:

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

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反应(合成脂类、羟化反应、维持GSH还原态)

糖原合成和分解的场所、关键酶

活性葡萄糖:

UDGP,体内作葡萄糖供体

场所:

肝脏肌肉的胞浆

关键酶:

糖原合酶

糖原分解代谢:

糖原磷酸化酶生成1-磷酸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葡萄糖,在葡萄糖-6-磷酸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入血。

肌无此酶。

糖异生的原料、场所、关键酶及生理意义

原料:

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

场所:

肝、肾细胞胞浆及线粒体

意义:

维持血糖浓度恒定

补充肝糖元

调节酸碱平衡(乳酸异生为糖)

脂代谢重点

必需脂肪酸(概念)

不饱和脂肪酸:

含有双键的脂酸,如软油酸、花生四烯酸、DHA、DPA

软脂酸——16C饱和酸;硬脂酸——18C饱和酸

必须脂肪酸:

亚麻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称为必须脂肪酸。

TG甘油三酯合成

场所:

肝内质网;脂肪组织;小肠粘膜

过程:

产物VLDL;以VLDL或CM为原料合成TG;以脂肪消化产物为原料合成TG

甘油一酯途径:

小肠粘膜

甘油二酯途径:

肝和脂肪组织

脂肪动员(概念、限速酶)

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它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限速酶:

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HSL

脂肪酸β-氧化(场所、限速酶与步骤)

场所:

除脑以外大多数组织(肝、肌最活跃)的胞浆和线粒体

限速酶:

肉碱脂酰转移酶Ⅰ

步骤:

脂酸活化——生成脂酰CoA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β-氧化:

脱氢——FADH2

加水

再脱氢——NADH+H+

硫解——生成1分子CoA+少了2个C的脂酰CoA

酮体的合成与氧化(概念、场所、原料、限速酶与意义)

酮体:

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场所:

肝细胞线粒体,肝外器官利用

原料:

脂酸在线粒体β-氧化生成的大量的乙酰CoA

限速酶:

HMGCoA合成酶

意义:

肝脏输出能量的重要形式,酮体可过血脑屏障,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减少血糖利用,维持血糖水平,减少蛋白质消耗。

脂肪酸合成(场所、原料、限速酶)

场所:

肝、肾、脑、脂肪组织等的胞浆、线粒体和内质网(碳链延长)

原料:

乙酰CoA(主要来自葡萄糖)、ATP、NADPH、HCO3-(CO2)、Mn2+

限速酶:

乙酰CoA羧化酶(生物素为辅基)

乙酰CoA乙酰CoA羧化酶丙二酰CoA缩合、加氢、脱水、加氢重复7次加成脂酸

卵磷脂脑磷脂合成(原料、CDP-胆碱及CDP-乙醇氨)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原料:

脂酸、甘油、磷酸盐、胆碱、丝氨酸、肌醇、ATP、CTP

甘油二酯合成途径:

卵磷脂、脑磷脂,甘油二酯为合成中间产物

CDP-甘油二酯合成途径:

肌醇磷脂、丝氨酸磷脂、心磷脂,生成活化中间产物(CDP-胆碱、

CDP-乙醇胺)

磷脂酶A及溶血磷脂的作用

磷脂酶A:

使甘油磷脂水解,作用于1,2位酯键的为磷脂酶A1、A2

生成溶血磷脂和多不饱和脂酸(多为花生四烯酸)

溶血磷脂:

作用于1位的磷脂酶B1,3位的磷脂酶C,作用于磷酸取代基间的磷脂酶D

是一类较强表面活性物质,使细胞膜破坏引起溶血或细胞坏死。

胆固醇代谢(原料、限速酶、调节、转化产物及生理意义)

原料:

18分子乙酰CoA、36分子ATP、16分子NADPH+H+

场所:

肝、小肠的胞浆及滑面内质网

限速酶:

HMGCoA还原酶

调节:

HMGCoA还原酶活性有昼夜节律,中午最低,午夜最高;磷酸化失活

饥饿与饱食、胆固醇反馈抑制、激素

转化产物:

胆汁酸(肝中转化,是胆固醇代谢主要去路,随胆汁排入肠道)

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

7-脱氢胆固醇(在皮肤转化、紫外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3)

血浆脂蛋白(分类、组成、来源与功能)

血脂:

血浆所含脂类的总称,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及游离脂酸等

血脂蛋白:

超速离心法:

离心管上方CM、VLDL、LDL、HDL离心管下方

CM:

小肠粘膜细胞产生,转运外源性TG及胆固醇,含TG最多,蛋白最少

VLDL:

肝细胞产生,转运内源性TG及胆固醇,含TG

(IDL):

VLDL的TG被LPL作用逐步水解,生成IDL,胆固醇与TG含量大致相等,

IDL可直接被肝摄取代谢,未摄取部分被转变为LDL

LDL:

血浆产生,转运内源性TG,含胆固醇及其酯最多

HDL:

肝、肠、血浆产生,逆向转运胆固醇,含蛋白最多,apoCⅡ的贮存库

生物氧化重点:

生物氧化概念及意义

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为生物氧化,主要是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呼吸链(概念、组成、顺序和作用机制)

代谢物脱下成对氢原子通过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一系列酶和辅酶称为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

氧化磷酸化(概念、偶联部位)

指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又称为偶联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生成高能键,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部位:

复合体Ⅰ、Ⅲ、Ⅳ

能量计算:

NADH氧化磷酸化产3个ATP,FADH2氧化磷酸化产2个ATP

α-磷酸甘油穿梭受体为FADH2,生成2个ATP,主要在脑和骨骼肌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受体为NADH,生成3个ATP,主要在肝和心肌

抑制剂对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机制

呼吸链抑制剂:

阻断呼吸链中电子传递

鱼藤酮、粉蝶霉素A、异戊巴比妥——复合体Ⅰ的铁硫蛋白,FMN→CoQ

抗霉素A、二巯基丙醇——复合体Ⅲ中Cytb→Cytc1

CO、CN-、N3-、H2S——细胞色素C氧化酶,阻断aa3→O2

解偶联抑制剂:

使氧化与磷酸化偶联过程脱离

二硝基苯酚——破坏电化学梯度(棕色脂肪组织,产热)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对电子传递和ADP磷酸化均有抑制作用

寡霉素——组织质子经F0质子通道回流

氨基酸代谢重点

必需氨基酸(概念、种类)

体内需要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应的氨基酸。

甲硫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

蛋白质的腐败作用(概念、产物)

肠道细菌对未被消化和吸收的蛋白质及其消化产物所起的作用,称为腐败作用。

产物:

胺类(假神经递质)、氨、苯酚、吲哚;脂肪酸、维生素等

泛素化定义:

泛素与被选择降解的蛋白质形成共价连接,是后者标记并被激活。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场所、酶、意义)

联合脱氨基

转氨酶:

辅酶均为磷酸吡哆醛(维生素B6)

谷丙转氨酶,GPT,ALT,急性肝炎患者

谷草转氨酶,GOT,AST,心肌梗死

转氨基和氧化脱氨基偶联:

肝、肾、脑;L-谷氨酸脱氢酶,辅酶NAD+或NADP+

转氨基和嘌呤核苷酸循环偶联:

肌肉;转氨生成Asn,Asn进入嘌呤核苷酸代谢

尿素循环(场所、重要酶、意义)和高氨血症机理

原料:

2分子氨,1分子来自于游离氨,1分子来自Asn

耗能:

3个ATP,4个高能磷酸键

限速酶: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CPS-Ⅰ),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意义:

氨有毒性,体内氨主要在肝合成尿素而解毒。

高血氨:

肝功能严重受损或尿素合成酶遗传缺陷,致血氨升高。

氨入脑组织,生成大量Gln,

使α-酮戊二酸减少,影响三羧酸循环,脑供能不足。

生酮等氨基酸(成员)

非必须氨基酸:

丙酮酸→Ala,草酰乙酸→Asn,α-酮戊二酸→Glu

生酮氨基酸:

Leu,Lys

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Ile,Thr;Phe,Tyr,Trp

几种重要的脱羧产物(来源、生理功用)

γ-氨基丁酸GABA:

L-谷氨酸,抑制性神经递质

牛磺酸:

半胱氨酸,结合胆汁酸的组成成分

组胺:

L-组氨酸,强烈的血管舒张剂、刺激胃蛋白酶和胃酸分泌

5-羟色胺:

色氨酸,抑制性神经递质,收缩血管。

多胺类(精咪、精胺):

鸟苷酸,调节细胞生长

一碳单位代谢(概念、成员、载体、生理功用)

某些氨基酸(Ser、Trp、Gly、His)在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单位。

成员:

甲基、甲烯基、甲炔基、甲酰基、亚氨甲基

载体:

四氢叶酸FH4

功能:

合成嘌呤和嘧啶的原料,联系氨基酸与核酸代谢

蛋氨酸循环和SAM、PAPS的作用

Met循环:

Met→SAM→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Met

N5—甲基四氢叶酸,供甲基合成Met,再经SAM提供甲基,以进行体内广泛的存在的甲基化反应。

维生素B12为N5—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的辅酶,因此B12缺乏可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SAM:

S-腺苷甲硫氨酸,体内最重要的甲基直接供体。

PAPS:

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体内硫酸根的供体。

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疾病-酶、产生的活性物质)

Phe苯丙氨酸羟化酶Lys酪氨酸羟化酶多巴多巴胺儿茶酚胺类

酪氨酸羟化酶——帕金森

酪氨酸酶——白化病

苯丙氨酸羟化酶——苯酮酸尿症PKU

核苷酸代谢重点

核苷酸的生理功能

作为核酸合成的原料:

最主要功能

体内能量的利用形式:

ATP

参与代谢和生理调节:

cAMP

组成辅酶:

NAD、FAD等

活化代谢中间产物:

UDP-葡萄糖

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从头与补救合成的原料、场所、主要酶

4、嘌呤核苷酸合成代谢

原料:

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CO2

从头合成:

肝,小肠、胸腺AMP

5-磷酸核糖PRPP合成酶PRPP磷酸核糖酰胺转移酶PRAIMPGMP

耗能:

5个ATP,1个高能磷酸键

补救合成:

脑、骨髓

嘌呤核苷酸的相互转变:

5、

嘧啶核苷酸代谢

 

原料:

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CO2等

 

从头合成:

肝细胞胞浆

谷氨酰胺+HCO3-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氨基甲酰磷酸+谷氨酸

氨基甲酰磷酸+Asn氨甲酰天冬氨酸乳清酸PRPP乳清酸核苷酸

乳清核苷酸UMPUTPCTP合成酶CTP

消耗ATP

补救合成:

U、T嘧啶、乳清酸+PRPP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磷酸嘧啶核苷+PPi

脱氧核苷酸合成特点及dTMP合成的酶、甲基供体

合成是在二磷酸核苷NDP水平上进行。

NDP核苷酸还原酶dNDP+ATP激酶dNTP+ADP

dTMP生成:

酶为胸苷酸合酶,甲基供体为N5,N10-甲烯四氢叶酸

方式为dUDP水解,dCMP脱氨基

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

嘌呤分解产物:

尿酸,主要发生于肝、小肠和肾,酶为黄嘌呤氧化酶

嘧啶分解产物:

NH3,CO2,β-丙氨酸(胞嘧啶、尿嘧啶)/β-氨基异丁酸(胸腺嘧啶)

代谢调节重点

变构调节与化学修饰调节(概念)

变构调节:

小分子化合物与酶蛋白分子活性中心以外的某部位特异结合,引起酶蛋白分子构

象变化、从而改变酶的活性,又称为别位调节。

化学修饰:

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

变,主要有磷酸化与脱磷酸化、乙酰化与脱乙酰化、甲基化与去甲基化等。

G蛋白(概念)

是一类和GTP或GDP相结合、位于细胞膜胞浆面的外周蛋白,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

第二信使(概念、种类)

在细胞内传递信息的小分子化合物

Ca2+、cGMP、cAMP、DAG、IP3、Cer、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

cAMP-PKA途径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结合激活受体催化GsGs活化

激活AC催化ATP转化为cAMP激活PKA

可以磷酸化特定酶,调解代谢

入核激活CREB与DNA上CRB结合,激活受CRB调控的基因转录

DNA复制重点

中心法则(概念)

半保留复制(概念)

DNA生物合成时,母链DNA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规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

子代细胞的DNA,一股单链完整地从亲代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从新合成。

两个子细胞DNA都与亲代序列完全一致。

这种复制方式成半保留复制。

复制过程(模板、原料、方向、产物;前导链、随从链及冈崎片段的概念)

前导链:

顺着解链方向生成的子链,复制是连续的,又称为领头链。

随从链:

不连续复制的链

冈崎片段:

复制中的不连续片断即称为冈崎片段。

模板:

解开成单链的DNA母链

原料:

dNTP、DNA-pol、引物、模板、其他酶和蛋白质

方向:

5’3’

产物:

子代DNA

参与复制的主要酶:

DNA聚合酶、解螺旋酶、引物酶、DNA拓扑异构酶、DNA连接酶

原核生物DNA-pol:

逆转录(概念、酶)

以RNA为模板,在依赖RNA的DNA聚合酶作用下,生成cDNA的过程。

RNA转录重点

转录的概念及方式(不对称转录)

概念:

生物体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不对称转录:

在DNA分子双链上,一股链作为模板指引转录,另一股链不转录;模板链并

非总是在同一条单链上。

转录的酶、模板、原料、方向和产物

原料:

NTP(ATP、UTP、CTP、GTP)

模板:

DNA

模板链——有意义链——Waston链——转录生成RNA

编码链——反义链——Crick链——与mRNA序列相同(一般写的编码链)

酶:

RNA-pol

原核RNA聚合酶:

核心酶α2ββ’ω(肽链延长),全酶α2ββ’σω(σ亚基辨认转录起始点)

利福平专一性地结合RNA聚合酶的β亚基

真核RNA聚合酶:

Ⅰ、Ⅱ(产物hnRNA)、Ⅲ,鹅膏胆碱为特异性抑制剂。

方向:

5’3’

产物mRNA、tRNA、rRNA

转录过程

转录后加工(mRNA的剪接、加帽和加尾)

5’端加上GpppmG-

3’端加上多聚腺苷酸尾

mRNA剪接:

snRNP作为剪接的场所,去掉内含子,mRNA编辑(分化加工)

tRNA加工包括稀有碱基的生成

蛋白质合成重点

合成概况(原料、三种RNA的作用、遗传密码概念及特点)

原料:

20种氨基酸

mRNA:

作为模板

tRNA:

结合并运载各种氨基酸

rRNA:

构成核蛋白体作为合成场所

遗传密码:

mRNA分子上从5’至3’方向,由AUG开始,每3个核苷酸为一组,决定肽链上某一氨基酸或蛋白质合成的起始、终止信号,这3个相邻核苷酸组成1个三联体的遗传密码。

起始密码:

AUG

终止密码:

UAA、UAG、UGA

特点:

连续性、简并性、通用性、摆动性

合成的基本过程

耗能:

起始复合物形成——1个GTP

延长:

活化氨基酸——2个ATP

 进位——1个GTP

转位——1个GTP

终止——1个GTP

原核生物核蛋白体:

30S+50S

分子病和抗生素的概念

分子病:

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抗生素:

微生物产生的能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的药物。

(专一抑制原核生物的翻译体系)

肝胆生化重点

生物转化的定义、部位、特点和反应类型

概念:

非营养物质在肝脏内,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脂溶性较强的物质获得极性基团,增加水溶性,而易于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肝脏的生物转化。

部位:

主要在肝,但肺、肾、胃肠道、皮肤也有一定生物转化功能。

反应类型:

第一相:

氧化、还原、水解

第二相:

结合(多见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特点:

转化反应的连续性

反应类型多样性

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

酶的低特异性

有些酶属诱导酶

加单氧酶系催化的反应和结合反应中的结合物及供体

加单氧酶系催化的反应:

微粒体内依赖细胞色素P450的加单氧酶

催化脂溶性物质从分子氧中接受一个氧原子,生成羟基化合物或环氧化合物。

结合物与供体:

葡萄糖醛酸——UDP-GA

硫酸——PAPS

甲基——SAM

酰基化、谷胱甘肽结合反应、甘氨酸结合反应

胆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