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井施工组织设计7458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755140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33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斜井施工组织设计7458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斜井施工组织设计7458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斜井施工组织设计7458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斜井施工组织设计7458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斜井施工组织设计7458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斜井施工组织设计74581.docx

《斜井施工组织设计7458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斜井施工组织设计74581.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斜井施工组织设计74581.docx

斜井施工组织设计74581

筠连县夏泉煤矿整合工程项目部

+458M排水斜井井巷工程

 

 

2010年11月26日

 

筠连县夏泉煤矿整合工程项目部

+458M排水斜井井巷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会审名单

总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矿长:

安全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施工负责人: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

第二章矿井设计概况1

第一节矿井概况1

第二节回风斜井井筒工程技术特征3

第三节 自然地理3

第三章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4

第一节地层4

第二节构造6

第三节井田水文地质。

7

第四节瓦斯、煤尘、地温8

第四章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9

第一节 施工方案9

第二节 井筒施工方法9

第五章施工辅助系统20

第一节提升、运输20

第二节供电22

第三节信号、照明及通讯26

第四节压风26

第五节排水26

第六节供水26

第七节通风27

第八节地面施工场地布置27

第六章劳动力安排及主要施工设备选型30

第一节风井施工工期安排说明30

第二节劳动力安排31

第三节投入主要施工机具明细34

第七章工期保证措施35

第八章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37

第九章安全保证措施42

第十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56

第一节文明施工56

第二节环境保护60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1、筠连县夏泉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夏泉煤矿排水斜井施工招标文件,

2、筠连县夏泉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夏泉煤矿排水斜井施工平、剖、断面图

3、筠连县夏泉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夏泉煤矿排水斜井工程量清单及说明。

4、金珠井田勘探地质报告。

5、《煤矿井巷工程及验收规范》(GBJ213-90)。

6、《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MT5009-94)。

7、《煤矿安全规程》。

第二章矿井设计概况

第一节位置交通

筠连县镇舟镇夏泉煤矿位于筠连县城140°方向,直线距离约29km,属四川省筠连县镇舟镇政兴村管辖,其矿区中心地理坐标:

东经:

104°39′32″,北纬:

28°00′42″。

该矿有2.5km的简易矿山公路与筠连县~镇舟镇的县级公路相连,距镇舟镇约3km,北西距筠连县城约43km接206国道,筠连~宜宾有铁路连通,从矿区到巡司火车站28km,交通十分方便(见图1交通位置图)。

第二节井筒工程技术特征

一、+565m主斜井:

新掘,净断面5.2m2,担负运煤、矸、材料设备和进风等任务,井筒内布置有水沟、通讯信号电缆等。

详见图122。

二、+575m副平硐:

利用原+575m主平硐刷大而成,净断面6.0m2,担负行人任务和兼作辅助进风等。

详见图122。

三、+458m排水斜井:

利用原爬海田煤矿+458m排水斜井,净断面5.2m2,担负排水任务和兼作安全出口等。

详见图122。

四、+659m西翼回风斜井:

利用原夏泉煤矿+659m回风斜井,净断面6.6m2,担负矿井西翼回风任务和兼作安全出口等。

详见图122。

五、+551m东翼回风平硐:

利用原爬海田煤矿+551m回风平硐,净断面6.0m2,担负矿井东翼回风任务和兼作安全出口等。

详见图122。

夏泉煤矿井筒特征详见表2-1

表2-1-夏泉煤矿井筒特征表

井筒名称

+565m

主斜井

+575

副平硐

+458m

排水斜井

+659m西翼

回风斜井

+551m东翼

回风平硐

X

3100050

3100185

3100817

3099843

3100244

Y

35467450

35467313

35468020

35466695

35467487

Z

+565

+575

+458

+659

+551

α

147°

129°

40°

165°

225°

井筒倾角

19°

3~5‰

18°

60°

3~5‰

井筒长度(m)

507

106

186

25

井筒断面

净宽(m)

2.4

2.6

2.4

2.6

2.6

净高(m)

2.4

2.6

2.4

2.8

2.6

井筒断面(m2)

5.2

6.0

5.2

6.6

6.0

掘进

5.8

6.7

5.8

7.5

6.7

井筒

支护

厚度(mm)

100

100

100

100

100

支护形式

锚喷

锚喷

锚喷

锚喷

锚喷

井筒装备

22kg/m

安装排水管路

主要功能

运输、进风

行人

回风

第三节 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带,受区域构造及剥蚀作用的影响,区域上地形起伏较大,切割强烈,总体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地貌类型多以中、高山为主的侵蚀切割地貌,由于河流切割,形成高山峡谷、悬崖峭壁。

海拔标高一般为+440~+951.2m,最高点位于矿区北部的九角岩,标高+951.2m,最低点位于矿山东部的镇舟河,标高+440m,相对高差511.2m。

在煤矿范围的东部和南西角,发育有5个滑坡体。

矿区附近有部分住户,多集中在煤层露头线附近及南部较平缓地带。

2、河流

本区属南广河水系,矿区内水系发育较简单,矿区东部边缘有南广河上游的镇舟河流经,河谷多呈“V”字形,切割较深,纵坡降镇舟至骑龙溪段为4.66‰,最大流量134.7m3/s(1978.05.09),最小流量1.306m3/s(1979.02.23)。

该河流发源于大雪山,经新场、腾达汇入南广河。

范围内地形切割强烈,季节性溪沟较为发育,并以枝桠状分布于全区,受大气降雨控制,暴雨时形成山洪,天晴数日即干涸断流。

该矿生产和生活用水水源取自主井口附近的泉水,为砂岩孔隙水,距离主井口直距约150m,用水便利。

水源水量充足能满足扩大生产后矿山生产及生活的需要。

3、气象

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潮湿,雨量充沛,冬春多雾、多绵雨,7、8、9月多大雨和暴雨,冬末偶有霜冻和小雪,无霜期340天左右。

据筠连县气象站近20年来观测资料显示,平均气温为17.4℃,平均年降雨量为1113.6mm。

最大月降雨量505.8mm(1968年8月),最小为6.7mm(1960年1月);年蒸发量平均1071.4mm,最大蒸发量1119.9mm(1967年);年日照时间893(1974年)~1353.2小时(1971年),年平均相对湿度81~83%。

风向多西北,风力一般3~5级,最大可达6级以上,风速4~7m/s,最大14m/s。

4、环境

农作物主要为玉米、水稻、茶叶及小麦等。

矿区内飞仙关组地层出露区多形成陡坡,因其陡峻,难于耕作,多为林地,植被覆盖率达50%以上,山脚下缓坡地带和矿区南东部,坡度较缓,多被开垦为旱地,森林覆盖较差。

属经济次发达地区。

5、地震

本区构造运动位属盐津~威信东西构造带,地震特征周期分区位属3区,为地震波及区。

根据历史记载,自1610年1月至今,区域内发生过多次地震。

最高震级是1973年8月2日的牛街地震,为5.2级。

最大烈度为1610年1月的筠连、长宁地震,烈度7~8度。

1974年5月11号,云南永善、大观地震波及本区,震级7.1级,致使沐爱产生地啸。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0.45S,相当于原区划图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

区域稳定性较好。

6、电源和水源

1、电源

矿井由两回10kV电源线路供电,其中一回由筠连县镇舟35kV变电站经一回架空线路(LGJ-35/1.42km)输送供给;另一回由筠连县花滩子水电站经一回架空线路(LGJ-50/3.5km)输送供给。

镇舟35kV变电站设置变压器1台(4000kVA/台),属国网电站;花滩子水电站装机容量3200kW。

矿井两回路供电电源较可靠。

2、水源

该矿生产和生活用水水源取自主井口附近的泉水,为砂岩孔隙水,距离主井口直距约150m,用水便利。

水源水量充足能满足扩大生产后矿山生产及生活的需要。

第三章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第一节、地层

(一)区域地层

区域地层由老至新有:

1、二叠系(P)

茅口组(P1m):

灰色-深灰色灰岩,块状、中厚层状,含较多的蜓科及珊瑚化石,风化后喀斯特地貌发育,厚度大于100m。

与上覆地层峨眉山玄武岩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

绿灰色、墨绿色致密块状、杏仁状、气孔状玄武岩,厚度12m~55m,平均40m。

与上覆地层宣威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宣威组(P2x):

(详见含煤地层)

2、三叠系(T)

飞仙关组(T1f):

(详见含煤地层)

铜街子组(T1t):

自下而上分为二段,岩性主要为碳酸盐类,次为粉砂岩。

一般厚度153m。

第一段(T1t1):

一般厚度136m。

顶部为灰色厚层状灰岩及泥岩,时夹薄层含钙砂质泥岩;上部为灰色中厚~厚层状砂质泥灰岩夹薄层假鲕状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时夹泥岩、细砂岩条带;下部以灰色薄层~中厚层状泥质灰岩、灰岩为主,夹细粉砂岩及薄层泥岩、生物碎屑灰岩;底部岩层多为薄层状泥岩、泥灰岩、粉砂岩及灰岩。

第二段(T1t2):

一般厚度17m。

为紫红或暗紫色夹黄褐色、灰色之薄层状泥岩及含钙质粉砂岩;中部夹微薄层灰岩;下部见薄层细粒砂岩,砂岩矿物成分较复杂。

顶部以紫红色泥岩与上覆的嘉陵江组底部灰色石灰岩明显分界。

嘉陵江组(T1j):

自下而上分两个岩性段。

第一段(T1j1):

上部灰色、黄绿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夹泥质灰岩,下部泥灰岩或泥质灰岩,夹钙质泥岩,多成山岭,厚度111m~182m,平均160m。

第二段(T1j2):

中上部为绿色云母泥岩、泥质粉砂岩夹泥质灰岩;下部为灰色灰岩、泥质灰岩夹水云母泥岩;底部为紫色、黄绿色泥岩,分布于山顶缓坡地带,厚度67m~98m,平均85m。

3、第四系(Q)

零星分布于山麓、河道两侧,为一套松散的砂质粘土、黄土、软泥,未固结砾石、坡积物等,厚度不均匀,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

土质滑坡堆积层成份以砾石、砂土、亚砂土及粘土为主,间夹有岩块,分布在矿区的南部。

压覆飞仙关组及宣威组地层,煤层露头线被刨蚀或覆盖。

(二)矿区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

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宣威组(P2x)、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

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

厚78~94m,平均92m。

矿区范围内地表未见出露,据原勘探钻孔揭露,岩性为灰色、铁青色钙化玻璃质熔岩、玄武质凝灰岩及玄武角砾岩、蚀变玄武岩等。

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

为一套陆相、过渡相夹泥炭沼泽相及少量海相的细碎屑岩、粘土岩的含煤、铁建造,分上下两个段,其岩性、岩相及厚度相对稳定,变化不大,总厚度173m。

(详见含煤地层)。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

按岩性可分为四段:

飞仙关一段(T1f1):

灰绿色薄层至中厚层状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粉砂岩、泥岩、灰岩,多形成反向陡坡,厚度69m~97m,平均83m。

飞仙关二段(T1f2):

一般厚度211m。

紫灰、紫红色薄~厚层状石英、岩屑砂岩,平均厚度182m,其岩性组合特征为:

上部为紫灰色中厚层状粗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细粉砂岩、细粒砂岩及生物碎屑灰岩条带,含钙质,顶部偶含泥质团块和小砾石。

中部为紫灰夹紫红中厚层状粉砂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时见虫迹。

常见紫色和灰色相间的条带。

下部以暗紫、紫灰色中厚~厚层状细粉砂岩为主,底部常呈绿灰色,夹深灰色绿泥石铁质胶结之细粒杂砂岩。

生物碎屑灰岩及砂质泥岩,顶部为一层含铁质的细粉砂岩,底部含钙质结核。

该段底部普遍有一层厚约20m的砖红色厚层粉砂岩,其下为20m左右紫色、灰绿色粉砂岩、泥岩组成色调韵律过渡层,紫色岩层向下减少,直至全为灰绿色,则表示二段终。

飞仙关组三段(T1f3):

一般厚度84m。

底部以一层厚约4~11m的暗绿灰色钙质粉砂岩、薄层~中厚层状钙质泥岩夹多层生物碎屑灰岩与下伏的T1f2分界。

岩性多为紫灰色、灰色钙质细粉砂岩,次为粗粉砂岩、砂质泥岩,细粒砂岩较少,夹多层薄层或条带状泥岩及数十层不稳定的薄层生物碎屑灰岩。

飞仙关组四段(T1f4):

一般厚123m。

底部以砖红色薄层状~中厚层状粉砂岩或细砂岩之底与下伏的T1f3分界,该层厚10~30m,不含动物化石。

上部多为暗紫色薄~中厚状泥岩、钙质粉砂岩;中部亦为暗紫色钙质粉砂岩夹薄层状泥岩,细粒砂岩较上部增多,有时见冲刷面、虫迹;下部岩性近似上部,但夹含铁质的细粒杂砂岩,成分复杂。

第二节、构造

一、区域构造

矿区所在的金珠井田位于落木柔背斜北翼。

落木柔背斜轴线近东西向展布,两端向北偏转,中部向南突出,呈不对称之弧形轴曲,长约70km。

背斜北翼宽缓,地层倾角12º~33º。

矿区岩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325°~345°,地表倾角20°~25°,往深部逐渐变缓,一般为15~20°。

二、矿区构造

矿区落木柔背斜为一复式褶曲,矿山位于落木柔背斜北西翼的扬起端,同时也为次级向斜的南翼。

矿山范围内为一单斜构造,断层不发育,仅发育F249和F250两条正断层,倾向为北西和北北东,断距均<30m,走向延伸长度小于300m,此外尚未发现大的断裂和次级褶皱。

地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325°~345°,地表倾角20°~25°,往深部逐渐变缓,为16°左右。

矿区的东部和南西角发育新生代的五个滑坡体,滑坡体岩性为飞仙关组地层,滑体面积合计约0.64Km2,体积3200万m3。

其总体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型。

三、含煤地层及含煤性

(一)含煤地层

本区含煤岩系为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上段,下部为陆相、上部为过渡相夹泥炭沼泽相及少量海相的细碎屑岩、粘土岩的含煤、铁建造。

其岩性、岩相及厚度相对稳定,变化不大。

上段(P2x2):

为主要含煤段。

上亚段为灰色薄~中厚层粘土岩,夹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含煤4~7层,向下为粘土岩、菱铁质粘土岩,粉砂岩及细粒岩屑砂岩,厚45m,本矿开采的2煤层位于上亚段的顶部,中、上部属海陆交替相,含大量动、植物化石。

下亚段为灰~黑色薄层-中厚层状粉砂岩、砂质泥岩与灰色细砂岩互层,夹炭质泥岩、粘土岩,属过渡相沉积,含大量植物化石。

厚31m。

下段(P2x1):

灰色、浅灰色粘土岩夹碎屑岩,顶部含煤1~3层。

普遍含假鲕状菱铁矿聚集的团块。

铁矿石多以结核状赋存于粘土围岩中,矿体多呈小扁豆状,变化大且难以对比,工业价值不大。

该段含丰富的植物化石。

下段厚约97m,含2-3层不可采煤层。

与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假整合接触。

(二)含煤性

矿区含煤地层总厚142m,一般含煤7层,最多可达10~15层,纯煤总厚4.84m,含煤系数3.4%,其中宣威组上段平均厚45m,一般含煤5层,纯煤总厚平均4.09m,含煤系数9.1%。

除2号、8号煤层大部可采外,7号煤层局部可采。

四、煤层特征

2号煤层:

俗称“三型炭”,赋存于宣威组顶部,上距1号标志层5.33m左右,下距7号煤层约25m左右。

矿区范围内较稳定,分布全区,有自东向西变薄的趋势。

煤层总厚度1.60~1.01m,平均1.36m;纯煤厚度平均1.31m;采用厚度平均1.33m。

为结构复杂煤层,局部含1~2层总厚0.05~0.11m夹矸,夹矸岩性一般为炭质泥岩或粉砂质泥岩。

其伪顶为厚0.2m左右的炭质泥岩,直接顶板主要为厚0.5米左右的砂质泥岩或砂岩,煤层老顶一般为深灰色~灰色层状或块状细粒砂岩、钙质砂岩及粉砂岩,底板为泥岩或泥质粉砂岩。

7号煤上层:

俗称“黄广炭”,上距1号标志层平均为30.86m,下距7号煤下层平均2.5m,煤矿范围内为局部可采的煤层。

煤层总厚度最大~最小1.84~0.24m,平均0.86m;纯煤厚度最大~最小1.84~0.24m,平均0.86m;采用厚度最大~最小1.84~0.24m,平均0.86m。

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

顶板岩性一般多为泥灰岩、砂质泥岩粘土岩,底板一般为粘土岩,厚0.5m左右,遇水膨胀软化,可塑性强,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易造成底鼓现象。

7号煤下层:

上距1号标志层平均为34.16m,距7号煤上层平均2.5m,下距8号煤平均2.6m,煤矿范围内为局部可采的煤层。

煤层总厚度最大~最小1.62~0.22m,平均0.73m;纯煤厚度最大~最小1.62~0.22m,平均0.73m;采用厚度最大~最小1.62~0.22m,平均0.73m。

煤层结构简单,偶含一层夹矸。

顶板岩性一般多为砂质泥岩粘土岩,底板一般为泥岩、粘土岩。

7号煤上下层之间岩性一般为泥岩、砂质泥岩,少数为细粒砂岩。

8号煤层:

俗称“高炭”或“中盘炭”,位于7号煤层之下平均2.6m,为本区稳定性最好的煤层,全区发育并可采。

煤层东厚西略有变薄。

煤层总厚度2.33~1.10m,平均1.86m;纯煤厚度2.30~1.10m,平均1.83m;采用厚度平均1.84m。

煤层结构简单~复杂,含0~2层夹矸,夹矸厚度0~0.1m,岩性为炭质泥岩、蠕虫状高岭土粘土岩或水云母粘土岩。

伪顶为0.10~0.50m左右的炭质泥岩,直接顶为砂质泥岩或粉砂岩、细砂岩,夹薄层泥灰岩或石灰岩,平均厚2.2m。

煤层老顶一般为浅灰色~深灰色细粒砂岩、钙质砂岩及粉砂岩。

一般厚2~3m;底板为灰白色水云母粘土岩,遇水膨胀软化,可塑性强,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易造成底鼓现象。

矿井准采煤层为2号、8号煤层。

详见表1-2-4-1夏泉煤矿煤层特征

表1-2-4-1夏泉煤矿煤层特征表

煤层厚度(m)

结构/夹矸层数

层间距(m)

煤层倾角

(°)

可采

情况

视密度

(t/m3)

顶底板岩性

全层厚

纯煤厚

层数(层)

结构

平均

顶板

底板

两极值

平均

两极值

平均

两极值

一般值

(P2x)

2

1.01~1.60

1.36

1.01~1.60

1.33

2

0

复杂

16

稳定

全区

可采

1.70

伪顶为炭质泥岩,直接顶板主要为砂质泥岩或砂岩,煤层老顶一般为深灰色~灰色层状或块状细粒砂岩、钙质砂岩及粉砂岩

底板为泥岩或泥质粉砂岩

25

7上

0.24~1.84

0.86

0.24~1.84

0.86

简单

16

稳定

局部

可采

1.75

多为泥灰岩、砂质泥岩粘土岩

一般为粘土岩

2.5

7下

0.22~1.62

0.73

0.22~1.62

0.73

简单

16

稳定

局部

可采

1.75

多为砂质泥岩粘土岩

一般为泥岩、粘土岩

2.6

8

1.10~2.33

1.86

1.10~2.30

1.84

2

0

简单~复杂

16

稳定

全区

可采

1.60

伪顶为炭质泥岩,直接顶为砂质泥岩或粉砂岩、细砂岩,夹薄层泥灰岩或石灰岩。

煤层老顶一般为浅灰色~深灰色细粒砂岩、钙质砂岩及粉砂岩。

为灰白色水云母粘土岩

五、煤质特征

(一)煤岩特征

2号煤层

深灰~灰黑色半暗~半亮型煤,上部以暗煤为主,夹镜煤、亮煤细条带及丝炭透镜体;下部则以亮煤为主,夹暗煤及镜煤细~中条带,并含较多丝炭透镜体。

具条带状结构及层状构造,一般为强玻璃光泽,局部煤质较差时光泽暗淡。

8号煤层

灰黑色及钢灰色半亮型煤,以亮煤为主,夹镜煤和暗煤条带及丝炭透镜体。

中~宽条带结果、层状结构,强玻璃光泽~金刚光泽,阶梯状断口,内生节理发育。

(二)煤的化学成分

根据勘探区详查报告及以往储量核实报告:

2号煤层:

原煤灰分(Ad)平均32.98%;水分(Mad)平均0.89%,挥发分(Vdaf)平均8.36%,全硫(St,d)平均0.77%,固定炭(FCd)平均57.27%,发热量(Qgr,v.d) 平均22.89MJ/Kg。

8号煤层:

原煤灰分(Ad)平均18.30%,水分(Mad)平均1.70%,挥发分(Vdaf)平均10.70%,全硫(St,d)平均0.25%,固定炭(FCd)平均57.27%,发热量(Qgr,v.d) 平均26.80MJ/Kg。

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于2004年7月26日提供的检测报告(原夏泉煤矿):

8号煤层原煤水分(Mad):

1.95%,灰分(Ad):

15.63%,挥发分(Vdaf):

9.23%,固定炭(FCd):

75.14%,焦渣特征(1—8):

2,全硫(St,d):

0.29%,真相对密度(TRD):

1.58t/m3。

本次采样在原夏泉煤矿巷道工作面,样品经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测试结果:

2号煤层原煤水分(Mad):

0.85%,灰分(Ad):

43.43%;挥发分(Vdaf):

7.58%,固定炭(FCd):

48.99%,焦渣特征(1-8):

2,全硫(St,d):

1.79%,发热量(Qgr,v.d):

19.40MJ/Kg,真相对密度(TRD):

1.76t/m3,有害元素磷(Pd)平均0.012%,砷(Asd)6μg/g,氯(Cld)0.048%,视相对密度(ARD):

1.67t/m3。

(比重液:

1.50,回收率:

2.38%),浮煤(精煤)水分(Mad):

1.64%,灰分(Ad):

9.50%;挥发分(Vdaf):

8.78%,固定炭(FCd):

82.55%,焦渣特征(1-8):

2,全硫(St,d):

1.16%。

8号煤层原煤水分(Mad):

0.88%,灰分(Ad):

22.31%;挥发分(Vdaf):

7.61%,固定炭(FCd):

70.08%,焦渣特征(1-8):

2,全硫(St,d):

0.36%,发热量(Qgr,v.d):

27.35MJ/Kg,真相对密度(TRD):

1.55t/m3,有害元素磷(Pd)平均:

0.022%,砷(Asd):

2μg/g,氯(Cld):

0.048%,视相对密度(ARD):

1.48t/m3。

(比重液:

1.50,回收率:

33.64%)。

浮煤(精煤)水分(Mad):

0.88%,灰分(Ad):

9.53%;挥发分(Vdaf):

7.42%,固定炭(FCd):

83.76%,焦渣特征(1-8):

2,全硫(St,d):

0.40%。

综合本次及以往化验资料,2号煤层属高灰、低硫、中热值无烟煤;8号煤层属特低硫、中灰、高热值无烟煤。

详见表1-2-4-2夏泉煤矿煤质特征表(据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

表1-2-4-2夏泉煤矿煤质特征表

煤质分析结果(%)

发热量Qgr,ad

MJ/㎏

灰熔点

ST(C)

胶质层

Y(mm)

粘结

指数

G

煤种

水分

Mad

(%)

灰分Ad

挥发分Vr

全硫St,d

固定碳(%)

(P2x)

2

0.89

32.98

8.36

0.77

57.27

22.89

无烟煤

8

1.70

18.30

10.70

0.25

57.27

26.80

无烟煤

第二节开采条件

一、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一)水文地质条件现状

矿区属以裂隙含水为主的充水矿床,矿坑充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矿区范围内属镇州河水系,矿区内水系发育简单,除季节性溪沟外无其它大的地表水体。

较大溪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