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7518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PPTX 页数:155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pptx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pptx(1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pptx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长沙医学院护理学院周志红,第一节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知识要点,神经系统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分类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脑又分为:

大脑、间脑、脑干、小脑脑干包括:

中脑、脑桥、延髓脑和脊髓:

外-内硬膜-蛛网膜-软膜脊髓位于椎管内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新生儿约平第3腰椎下缘,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髓鞘形成不全基础代谢状态下占总耗氧的50%,而成人则为20%腰椎穿刺时第45椎体间隙为宜,脑疝的定义:

当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尤其是占位性病变使颅内各分腔之间的压力不平衡,使一部分脑组织通过生理性孔隙,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危象和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

小脑幕切迹疝枕骨大孔疝,一、颅内压增高与脑疝病因,颅内容物体积增加脑水肿是最常见的原因颅内新生的占位性病变颅腔容量缩小,二、颅内压增高与脑疝临床表现,

(一)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呕吐常在头痛剧烈时出现,呈喷射性;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常为双侧性。

生命体征改变:

早期代偿性出现血压升高,脉压增大,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二慢一高”),称Cushing反应3.意识障碍:

急性颅内压增高时,常有进行性意识障碍,二、颅内压增高与脑疝临床表现,

(二)脑疝小脑幕切迹疝:

即颞叶钩回疝,有典型临床表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患侧瞳孔由小变大,直接或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枕骨大孔疝:

即小脑扁桃体疝,临床上缺乏特征性表现,呼吸衰竭出现早,生命体征改变出现较早,意识障碍出现较晚。

三、颅内压增高与脑疝辅助检查,腰椎穿刺:

颅内压增高明显时,腰椎穿刺有导致枕骨大孔疝的危险,应避免进行。

影像学检查:

CT、MRI诊断病因和确定病变的部位,四、颅内压增高与脑疝治疗原则,病因治疗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一旦脑疝形成应立即应用高渗脱水剂、呋塞米、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降低颅内压,争取时间尽快手术,五、颅内压增高与脑疝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病人床头抬高1530的斜坡位成人每天静脉输液量在15002000ml,其中等渗盐水不超过500ml,保持每日尿量不少于600ml控制输液速度,防止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加重脑水肿昏迷躁动不安者切忌强制约束,以免病人挣扎导致颅内压增高,五、颅内压增高与脑疝护理措施,

(二)病情观察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和肢体活动的变化(三)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胸、腹腔内压力增高,五、颅内压增高与脑疝护理措施,(四)用药的护理应用脱水剂最常用20%甘露醇250ml,在30分钟内快速静脉滴注,每日24次(五)脑室外引流的护理使引流管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引流量每日不超过500ml为宜引流时间一般为12周,开颅术后脑室引流不超过34天,拔管前先夹管1-2天,切忌盐水冲洗,五、颅内压增高与脑疝护理措施,(六)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先按医嘱静脉滴注冬眠药物,待病人进入冬眠状态,方可开始物理降温降温速度每小时下降1为宜,体温降至肛温3134较为理想冬眠低温疗法停止治疗时先停物理降温,再逐渐停用冬眠药物,任其自然复温。

同步练习,1、枕骨大孔疝不同于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是A.头痛剧烈B.呕吐频繁C.意识障碍D.呼吸骤停出现早E.血压升高,脉缓有力,患者女性,68岁,因颅内压增高,头痛逐渐加重,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后突然呼吸停止,双侧瞳孔直径2mm,以后逐渐散大,血压下降,该患者最可能出现了A.小脑幕切迹疝B.枕骨大孔疝C.大脑镰下疝D.脑干缺血E.脑血管意外,3.患者男性,55岁。

头痛3个月,多见于清晨,常出现癫痫发作,经检查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压增高,拟行开颅手术。

(1)此时首要的护理措施是A.给氧B.保持呼吸道通畅C.使用脱水剂D.密切观察病情E.立即进行术前,

(2)颅内压增高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抽搐、偏瘫头痛、呕吐、感觉障碍C.头痛、恶心、食欲下降D.头痛、抽搐、血压增高E.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3)为明确诊断,首选的俭查是A.脑血管造影B.头部CT或MRIC.脑超声D.腰穿E.胸部C,(4)医生在手术中放置了脑室引流,术后引流管护理。

不妥的是A.引流管开口高于侧脑室平面15cmB.妥善固定引流管C.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D.定时无菌生理盐水冲洗E.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第五节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脑血管疾病按病变性质分类:

出血性脑血管病: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一、脑血管疾病病因,

(一)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脑出血以内囊处出血最常见。

出血原因:

以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的脑出血最为常见。

出血部位:

以大脑中动脉深部分支豆纹动脉最为常见。

一、脑血管疾病病因,

(一)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

最常见的病因:

先天性脑动脉瘤、脑部血管畸形诱因:

用力或情绪激动时可致血管破裂,一、脑血管疾病病因,

(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小中风,主要病因是动脉硬化,可反复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动脉硬化、风湿症、红斑性狼疮性动脉炎是较常见的病因脑栓塞,二、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

(一)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发作时间:

脑出血多在白天发病诱因:

情绪激动、活动过度、酒后或排便用力时,血压突然急骤升高表现:

为剧烈头痛、头晕、呕吐(颅内压增高),迅速出现意识障碍体查:

颜面潮红、脉慢而有力,血压可高达200mmHg以上,二、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

(一)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出血损害内囊:

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称为“三偏症”)脑桥出血:

重者表现为出血灶侧周围性面瘫,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称交叉瘫。

小脑出血:

眩晕、呕吐、枕部头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蛛网膜下腔出血:

常在活动中突然发病,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一般无肢体瘫痪。

二、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

(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1.脑血栓发作时间:

常在睡眠或安静休息时前驱症状:

起病前先有头痛、眩晕、肢体麻木、无力及一过性失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表现:

于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病,早晨起床时才发现半身肢体瘫痪,二、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2.短暂脑缺血发作发作时间:

多为突然起病,持续时间短,表现:

偏身感觉障碍、偏瘫或单瘫、单眼失明、眩晕眼震、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24h内恢复正常,二、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3.脑栓塞发作时间:

多发生在静止期或活动后,起病急骤,多无前驱症状为特点。

表现:

颈内动脉系统阻塞,一般表现为突然失语、偏瘫及局限性抽搐,三、脑血管疾病辅助检查,CT能够作出早期诊断,首选的检查项目,四、脑血管疾病治疗要点,1.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以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血压为主要措施降颅内压的首选药为20%甘露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头痛剧烈禁用吗啡与塞替哌止痛,四、脑血管疾病治疗要点,2.缺血性脑血管病以抗凝治疗为主脑血栓发病6h内可作溶栓治疗,五、脑血管疾病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脑疝的危险,躯体移动障碍与肢体瘫痪有关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肢体瘫痪、长期卧床皮肤受压有关,六、脑血管疾病护理措施,脑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发病2448h内避免搬动患者,患者侧卧位,头高脚底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4周。

脑血栓患者采取平卧位,禁止使用冰袋及冷敷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发病24h内禁食,鼻饲液体温度以不超过30为宜脑血栓患者及早功能康复训练,七、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长期服用微量阿司匹林(75-150mg),饭后服用,防止血栓形成,同步练习,1、库欣(Cushing)反应的表现为A.血压升高,脉搏慢,呼吸慢B.颅内压升高,脉搏慢,心率慢C.体温升高,脉搏慢,呼吸慢D.血压升高,反应慢,呼吸慢E.体温升高,反应慢,呼吸慢,2、下列疾病不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是A.脑内血肿B.硬脑下血肿C.颅内肿瘤D.脑震荡E.脑水,3、脑出血以内囊出血最常见,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A.同侧偏瘫B.对侧偏瘫C.同侧偏盲D.三偏症E.交叉性偏瘫,4、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是A.血管扩张剂B.利尿剂C.脱水剂D.抗凝治疗E.镇静剂,5、属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是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B.蛛网膜下腔出血C.脑梗死D.脑血栓形成E.脑栓,6、脑出血的好发部位在A.大脑B.小脑C.脑桥D.脑干E.内囊,7、患者女性,66岁,高血压病史15年,糖尿病10年,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说话不流利,逐渐加重2日,体检:

神志清楚,血压正常,混合性失语,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右侧,饮水自右侧口角漏出,右侧上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低,腱反射低下,右下肢病理征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A.脑膜炎B.脑栓塞C.脑血栓形成D.脑出血E.蛛网膜下腔出,8、患者男性,30岁,因突然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入院,初步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主要依靠A.脑脊液检查B.CT检查C.MRI检查D.脑血管造影E.脑超声检查,第六节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护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指原因未明的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的短暂的、反复发作的、难以忍受的剧痛。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由脑桥小脑角占位病变、炎症、血管病变、多发性硬化等病因引起。

一、三叉神经痛病因,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不明病变部位:

三叉神经脊束核内或脑干内三叉神经根被邻近的小团的异常血管压迫是主要原因特点:

本病多发于中年以女性多于男性疼痛是突出的特点可缓解,但极少自愈,二、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主要表现:

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特点:

疼痛大多为单侧,以三叉神经第2、第3支发生率最高性质:

患者常描述成撕裂样、触电样、闪电样、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二、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扳机点:

在上唇外侧、鼻翼、颊部、舌等处稍加触动即可诱发,故称“扳机点”。

时间:

疼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正常体征:

一般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程度:

重者发作时在床上翻滚,并有自杀念头,在夜间发作减轻或停止。

三、三叉神经痛治疗原则,首选药物止痛-卡马西平,四、三叉神经痛健康教育,讲解诱因:

不适当的洗脸、刷牙、剃须、咀嚼、吞咽、说话等可诱导发作服用卡马西平期间不要独自外出,不能开车或高处作业,同步练习,1、患者女性,34岁,2周来,常在刷牙时出现左侧面颊和上牙部疼痛,每次持续34分钟,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应考虑的诊断是牙痛三叉神经痛C.面神经炎D.鼻窦炎E.单纯部分性发作,2、患者男性,41岁,既往体健,近日因寒冷突然出现左侧面部剧痛,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治疗药物是A.阿司匹林B.6一氨基己酸C.卡马西平D.地两泮E.新斯的明,第七节急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病人的护理,急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又称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以周围神经炎症改变并伴有脱髓鞘的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临床特征:

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一、吉兰-巴雷综合征病因,病因尚不明确认为GBS:

是由免疫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感染是启动免疫反应的首要因素最主要的感染因子有空肠弯曲杆菌、多种病毒及支原体等,二、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表现,发病前数日或数周常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1.瘫痪:

首发症状为四肢对称性无力特点:

从双下肢开始,并逐渐加重和向上发展至四肢一般是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表现为:

双侧对称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急性呼吸衰竭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二、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表现,2.感觉障碍感觉障碍一般较轻或可缺如表现:

肢体远端感觉异常-麻木、蚁走感、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二、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表现,3.脑神经损害半数以上病人有脑神经损害,而且多为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