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75167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繁忙的工地》------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一、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角

· 三角形

2、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在编排上突出分类在认识图形中的作用,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分类不仅是认识图形特征的重要方法,也是理解图形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手段。

其次,强调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图形的性质,重视对探索过程的亲身体验。

让学生体验通过操作获得一些数据,并整理、分析数据,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全面认识角和三角形。

教学难点:

建立图形的空间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和三角形的过程,知识周角、平角及周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结合实例,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并能用三角板画30。

、45。

、60。

、90。

度的角。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学习角与三角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4、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课时安排:

信息窗一角2课时

信息窗二三角形4课时

我学会了吗1课时

共计7课时

 

第三单元认识平角和周角和周角

教学目标

1、认识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周角,平角的分类,知道这些角的度数或度数范围。

2、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和身边有关事物认识角,并让学生经历探索不同类型角的活动。

3、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和身边有关事物去探索,体会知识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进一步认识周角,平角以及周角,平角的度数

学习难点;学习测量角的方法

教法

情景创设法、自主探究法、引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

学案

教案

预习质疑

1、我们都学过哪些角?

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

2、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画一个角

3、我们怎么每个角取上名字

导入:

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数学。

那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建筑工地上寻找数学,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合作探究

1、认识角的分类:

自己动手旋转出自己喜欢的角,然后沿着活动的边画出来

2、旋转出平角和周角

思考: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角是怎样分类的吗?

指导学生小组内两人合作,一个人转动活动角,另一个人说出这是什么角。

交流展示

组内展示:

小组内汇报一下自己课前自主探索的成果,提出自己的疑问。

小组内商量好汇报的形式,选出发言代表,积极进行班内展示。

班内交流:

小组按照分工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小组长负责主持课堂。

其余小组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及时进行补充

指导小组汇报的程序,及时作出评价和指导。

教师课件展示角的分类,明确区分点。

达标检测

练案

自主练习1.2.8

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批改小组长。

小组长总结本组学生做题情况,全班汇报

反思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体会引入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学习难点:

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教法

合作学习法与自主探究法。

教学流程

学案

教案

预习质疑

1、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2、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分别是多少度?

3、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思考:

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

(是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

这个

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

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

也就

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

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

示,此为“1度”,

4、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

(2)请同学们观察,量角器上小圆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

再仔细观察,量

角器上有几圈刻度?

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

内圈呢?

(3)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o°刻度线起?

 组内找出10°、30°、90°、

120°、180°,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找出90°的刻度线?

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

(4)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

表示出内圈0°的刻度线?

45°

80°?

90°

组内学生找出140°、180°的刻度线。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

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

从左边起,找0°、135°、180°刻度线。

再从右边起,找10°135°180°

刻度线。

谈话导入:

挖掘机的“长臂”组成的角都不一样,挖掘机的高度和“长臂”的长度都可以用尺量,用米等长度单位来表示,那么用什么度量角?

用什么单位表示角的大小呢?

合作探究

1、组内探究量角的方法

2、p38页1角的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两边张

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指导小组探究量角

3、合作探究、归纳展示量角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量角的时候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看角的另外一条边对着刻度几,这个角就是几度。

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教师收集学生预习质疑问题卡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

达标检测

练案

1、p38页做一做

2、p39页练习四3-7题

3、认真阅读课本3738页、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①、角的计量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②、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记作()。

③、量角的步骤是:

(1)两角器的中心与()重合,0度刻度线与()

重合。

(2)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对的刻度是多少,这个叫就是多少度。

⑤、量一量76页各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

⑥、量角时,什么时候读外圈的刻度?

什么时候读内圈刻度?

⑦、看看书上的图示,能总结出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步骤吗?

(1)()

(2)()(3)()

★4、p39页第8题

组内批阅

1、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案

2、教师批阅每组3号学生。

针对学生出现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集体交流。

反思收获

今天学会什么了?

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或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

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并对过程评价进行小结。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

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认识三角形的各部

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

用。

3、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4、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法

合作学习法与自主探究法。

教学

流程

学案

教案

预习

质疑

1、观察课本第39页上面的图,说一说你能找出哪些学过的图形?

图中哪些

地方是三角形?

2、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3、

(1)画一个三角形。

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

几个角?

几个顶点?

(2)从上图可以知道:

什么叫做三角形?

(3)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请在你上面画出的三角形中标出来。

导入:

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

老师也觉得奇怪,用四边形或其他的图形不行

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三角形的特殊性质有哪些,(板书:

三角形的认

识)

合作

探究

1、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观察上面三角形,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每个三角形都有()条边,

()个角,()个顶点。

2、学习三角形的底和高。

(1)学习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为了表达方便,可以用三个字母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也可以写作△ABC。

如:

A

BC

请你画出△OED:

(2)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3)请你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标出它的底和画出对应的高。

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

(1)请你用三根纸条做一个三角形,并用手捏着其中的两个角拽一拽,

它是否容易变形?

说明三角形具有()。

(2)请你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师收集学生预习质疑问题卡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

组内

交流

1、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预习答案,不懂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或请教老师;

2、在组内商量好汇报形式,选出发言代表,准备向全班汇报。

3、在小组内梳理出最完整的语言来表述你们组的思考过程

1、各小组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精讲释疑

班级

展示

达标检测

练案

1、填一填。

(1)三角形有(  )条边,(  )个顶点,( )个角。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   ),顶点和(  )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  ),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  )。

(3)三角形具有(  )性。

(4)三角形有(   )条高。

2、请你来评判。

对的打“√”,错的画“×”。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 )

(2)自行车车架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

(   )

3、画出指定底边所对应的高

 

组内批阅

1、1、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案

2、2、教师批阅每组3号学生。

针对学生出现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集体交流。

反思收获

今天学会什么了?

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或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

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并对过程评价进行小结。

第三单元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通过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学习难点】:

三边关系的运用。

教法

合作学习法与自主探究法。

教学流程

学案

教案

自学质疑

1、操作感知。

(1)剪出下面三组纸条(单位:

厘米)。

①6、7、8②4、5、9③3、6、10

(2)用每组纸条摆三角形。

(3)上面三组纸条,哪些能摆出三角形?

哪些不能摆出三角形?

2、想一想,算一算:

(1)能摆出三角形的其中任意的两条边的和与第三条边有什么关系?

(2)不能摆出三角形的其中任意两根纸条的和与第三根纸条有没

有上面的关系?

我发现: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第三边。

3、应用三角形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说一

说课本82页主题图中,哪条路最近?

为什么?

4.、练一练。

画一个三角形,量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再算一算,看看任意

两边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

完整地说说什么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样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2、边长分别是5厘米、7厘米、9厘米,这三条边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教师收集学生预习质疑问题,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

交流展示

组内

交流

1、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预习答案,不懂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或请教老师;

2、在组内商量好汇报形式,选出发言代表,准备向全班汇报。

3、在小组内梳理出最完整的语言来表述你们组的思考过程

师引导总结: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班级

展示

1、各小组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达标检测

判断。

下面哪几组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为什么?

(1)2厘米4厘米6厘米

(2)6厘米5厘米3厘米

(3)6厘米2厘米5厘米

组内批阅

1、1、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案

2、2、教师批阅每组1号学生。

学习反思盘点收获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评出最佳小组和最佳学生。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分类

学习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难点:

会按角的特征及边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学案

教案

预习质疑

知识链接:

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角的分类有哪些?

自主学习:

1、完成下列表格

 

直角个数

锐角个数

钝角个数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2、总结:

直角三角形肯定有(  )直角;不可能有( )

锐角三角形有( )锐角,不可能有(  )

钝角三角形肯定有(  )钝角,不可能有(  )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指导小组进行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各小组,掌握学情。

合作探究

1、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2、量一量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各角你发现什么?

教师收集学生预习质疑问题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

组内

交流

1、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预习答案,不懂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或请教老师;

2、在组内商量好汇报形式,选出发言代表,准备向全班汇报。

3、在小组内梳理出最完整的语言来表述你们组的思考过程

1、各小组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精讲释疑。

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但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班级

展示

达标测评

练案

1、三角形分类,可以按(   )分,把三角形分为(  )三角形、

(     )三角形。

2、有( )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有( )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3、相等的两条边叫等腰三角形的(  ),另一条边叫(    )。

4、等腰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叫做(   )、(   )、(    )。

组内批阅

3、1、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案

4、2、教师批阅每组1号学生。

反思收获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评出最佳小组和最佳学生。

第三单元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3、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规律。

难点:

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

学案

教案

预习质疑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

2.一个平角是多少度?

1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3.一个三角形,已知∠1=35°,∠2=75°,求∠3的度数

一、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指生读

三、学生自主预习,教师提出预习要求。

合作探究

1、想一想,一个大的直角三角形说:

“我的个头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

”一个钝角三角形说:

“我有一个钝角,我的内角和才是最大的。

”一个小的锐角三角形很委屈的样子说:

“是这样吗?

2、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吗?

通过学生讨论,

教师收集学生预习质疑问题卡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

组内

交流

1、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预习答案,不懂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或请教老师;

2、在组内商量好汇报形式,选出发言代表,准备向全班汇报。

3、在小组内梳理出最完整的语言来表述你们组的思考过程

精讲释疑。

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

班级

展示

1、各小组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达标测评

练案

我会填

1、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是30°,另一个锐角是(           )。

2、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          )。

3、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     )。

4、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40°,它的一个顶角是(    )

生活中的数学

1、一条红领巾,它的顶角是100°,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度?

2、妈妈给丹丹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

它的一个底角是3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它的一个底角是

下列各组角能是同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吗?

为什么?

(1) 80°,95°,5°

(2) 60°,70°,90°

(3)30°,40°,50

(4)50°,50°,80°

(5)60°,60°,60

 2、三角形∠1=140°∠3=25°求∠2的度数。

3、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是50°,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组内批阅

5、1、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案

6、2、教师批阅每组1号学生。

反思收获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评出最佳小组和最佳学生。

 

第三单元我学会了吗?

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周角、平角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的大小关系。

进一步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角数,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能够自觉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体验角和三角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运用角和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案

教案

知识

梳理

自主学习,构建结构

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独立整理所学知识,列出知识提纲,以备组内交流。

一、导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指生读

三、学生自主预习,教师提出预习要求。

合作探究

1)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小组游戏:

猜三角形,手拿一个三角形,只露一个角,让学生猜,猜对一个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为什么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钝角?

(2)谁能说说当时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结论的?

(3)如果用集合圈来表示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关系,你觉得应该怎样表示?

(4)谁能画出这个三角形这条底边上的对应高?

教师收集学生预习质疑问题卡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

组内

交流

1、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预习答案,不懂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或请教老师;

2、在组内商量好汇报形式,选出发言代表,准备向全班汇报。

3、在小组内梳理出最完整的语言来表述你们组的思考过程

精讲释疑。

班级

展示

1、各小组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2、汇报时要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问。

达标测评

练案

一、填空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

3、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个锐角,最多有()钝角。

4、2平角=()直角()直角=1周角

二、判断

1、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2、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90度。

3、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4、锐角三角形的任意两个锐角和一定大于90°。

5、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6、平角就是一条直线。

三、选择

1、下面三组小棒中,能拼成三角形的一组是()

A.4cm、3cm、5cmB.3cm、5cm、8cmC.4cm、3cm、8cm

2、6:

15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

A.锐角B.直角C.钝角

3、用放大2倍的放大镜看一个30°的角时,所看到的角应该是()

A30°B.60°C.90°D.15°

4、两个底角都是30°的三角形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D.等腰钝角三角形

四、解决问题

1、小红买了一条等腰三角形的围巾,它的一个顶角是120°,它的底角是多少度?

2、王爷爷家的房顶是个等腰三角形(如图),求顶角的度数?

3、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48°,35°,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组内批阅

7、1、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案

8、2、教师批阅每组1号学生。

反思收获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评出最佳小组和最佳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