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二十二云南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7492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二十二云南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二十二云南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二十二云南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二十二云南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二十二云南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二十二云南省.docx

《《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二十二云南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二十二云南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二十二云南省.docx

《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二十二云南省

《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二十二

云南省

 

何宗海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长江上游。

“云南”作为地名,最初出现在西汉,只是一个县名,三国时为郡名。

唐代封南诏王为云南王,成为了南诏国的代称。

元代设立云南行省,成为省级行政区名称。

因其地在云岭之南而得名,亦因境内有滇池,别称滇。

先秦时属滇国。

秦始皇26年(前221年),置滇池县(县治在今云南省晋宁县),开辟五尺宽的道路,称作五尺道,从蜀到滇(今四川省宜宾市至云南省曲靖市)。

西汉武帝元封2年(前109年),置益州郡,下辖24县,治滇池县。

东汉时置永昌郡,治不韦(在今云南省保山县北)。

三国时蜀汉分置建宁、兴古、云南、永昌诸郡。

魏晋南北朝时期,境内被称为南中。

东晋,爨(cuàn)琛及后世在昆川(在今云南省曲靖市)称王400余年。

唐高祖武德4年(621年),置姚州(州治在今云南省姚安县北);太宗贞观6年(632年),置戎州,治僰道都督府(在四川省宜宾市西南);玄宗时,置36羁縻州(羁縻是历史上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州、县实行的一种自治制度,和朝廷睦邻相处,不加干涉),辖137县,后增至92州;开元26年(738年),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云南建立南诏国。

南诏国所辖地域包括今云南全境及贵州、四川、西藏、越南、缅甸的部分地区。

相传10代国王,先后统治长达200年,直到后晋高祖天福2年(937年),被段思平联合37部所灭,建立大理国。

宋徽宗政和3年(1113年),大理国归宋后,段和誉受封为大理国王。

元宪宗3年(1253年),元军灭大理国。

从唐玄宗开元26年(738年),南诏皮逻阁统一六诏至元宪宗3年(1253年)大理国灭亡,这一历史时期被统称为南诏时期,共历时516年。

元世祖至元4年(1267年),正式建云南行中书省,为全国11个行省之一,省会由大理(在今云南省大理市大理镇)迁至昆明(在今云南省昆明市)。

明太祖洪武14年(1381年),灭元梁王,置云南布政使司。

清代置云南省;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追捕永历皇帝于缅甸,押赴昆明被绞死。

[1]

晚清的云南省,所辖区域东界贵州、广西2省,西连缅甸(时英国侵占),南毗安南(今越南,时法国侵占)、罗斛(今老挝),北邻四川省,西北与西藏接壤。

境内有铁路自昆明至河内(今越南首都河内市)。

省会昆明(在今云南省昆明市)。

全省辖云南、昭通、东川、曲靖、丽江、大理、楚雄、永昌、顺宁、普洱、临安、澄江、开化、广南共14府;广西、元江、武定共3直隶州;蒙化、景东、镇沅、镇边、永北共5直隶厅;共25散州;共11散厅;共辖39县。

 

云南府

 

地处云南省中部。

先秦时属滇国。

西汉武帝元封2年(前109年),属益州郡,郡辖谷昌(县治在今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建伶(废县治在今云南省昆明市西北)、滇池(县治在今云南省晋宁县东)、连然(县治在今云南省安宁市)、秦臧(县治在今云南省富民县)、昆泽(县治在今云南省宜良县)等县。

蜀汉平定南中后,改益州郡为建宁郡。

晋武帝泰始7年(271年),析南中原属益州的建宁、云南、永昌、兴古4郡,设立宁州,为全国19州之一。

东晋成帝咸和14年(339年),封爨琛为宁州刺史,并承认其世袭地位。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境内置92州,任命爨弘达为昆州刺史,治所在益宁城。

唐中,属南诏国。

五代后晋高祖天福2年(937年),大理段氏夺取南诏政权,建立大理国,在拓东城设鄯阐府。

元宪宗3年(1253年),元军攻占云南;世祖至元13年(1276年),建立云南行中书省,置昆明县,为中庆路治地。

明太祖洪武14年(1381年),改路为府,置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

云南省、府、县同治在昆明城内。

清承明制。

[2]

省会所在地。

府治昆明(在今云南省昆明市区)。

辖区东及东北界曲靖府,西连楚雄府,南邻澄江、临安2府,北与武定直隶州接壤。

下辖:

昆明(县治在今云南省昆明市区)、富民(今云南省富民县)、宜良(今云南省宜良县)、呈贡(今云南省呈贡县)、罗次(县治在今云南省禄丰县碧城镇)、禄丰(今云南省禄丰县)、易门(今云南省易门县)共7县;嵩明(州治在今云南省嵩明县)、晋宁(州治在今云南省晋宁县)、安宁(州治在今云南省安宁市)、昆阳(州治在今云南省安宁市八街镇)共4散州。

 

昭通府

 

地处云南省东北部。

古称朱提、乌蒙。

夏商时属古梁州。

周为窦地甸。

秦末汉初为夜郎国地。

西汉武帝建元6年(前135年),始置朱提县,属益州犍为郡。

三国蜀汉时分犍为郡地置朱提郡,为郡治所在地。

晋代置朱提郡,属益州。

南北朝宋时属宁州。

隋初改置曲州,后称恭州。

唐复置曲州朱提郡,为郡治。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后,属南诏乌蒙部。

宋代为大理国乌蒙属地。

元始祖至元10年(1273年),置乌蒙宣抚司,13年(1276年),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

明太祖洪武15年(1382年),改置乌蒙府。

清世宗雍正5年(1727年),改土归流,诏改乌蒙府为昭通府。

[3]

府治恩安(在今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

辖区东及东南界贵州省大定府,西连四川省宁远府,西南邻东川府,北与四川省叙州府接壤。

下辖:

恩安(县治在今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永善(今云南省永善县)共2县;镇雄(州治在今云南省镇雄县)1散州;大关(厅治在今云南省大关县)、鲁甸(厅治在今云南省鲁甸县)共2散厅。

 

东川府

 

地处云南省东北部。

秦代属靡莫部族。

西汉武帝建元6年(前135年),置堂狼县,属犍为郡。

隋代属恭州地。

唐初设唐兴县,南诏时置东川郡。

宋大理国置东川郡大都督。

元代置东川路。

明太祖洪武15年(1382年),设东川府,属云南布政使司,16年(1383年)改属四川省。

清承明制,圣祖康熙38年(1699年),改土归流仍置东川府;世宗雍正4年(1726年),改属云南省。

府治会泽(在今云南省会泽县)。

辖区东界贵州省大定府,西连四川省宁远府,南邻曲靖府,西南毗武定直隶州,北与昭通府接壤。

下辖:

会泽(今云南省会泽县)1县;巧家(厅治在今云南省巧家县)1散厅。

 

曲靖府

 

地处云南省东部。

秦始皇22年(前225年),修通“五尺道”(自宜宾至曲靖)。

汉武帝元封2年(前109年),置味县(在今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西山乡),属益州郡。

三国后主建兴3年(225年),废益州郡设建宁郡,将郡治由滇池县迁味县。

西晋武帝泰始6年(270年),复置益州,分建宁、云南、永昌、兴古4郡改设宁州,治味县。

宁州是全国19州之一(晋代全国19州为司、兖、豫、冀、幽、平、雍、凉、秦、梁、益、宁、青、徐、荆、扬、交、广、并州)。

北周时因北魏置宁州于彭元(在今甘肃省宁县),为区别南北,将彭元宁州称为北宁州,南中宁州称为南宁州。

隋代置南宁州总管府。

唐初置州废郡,设南宁州;太宗贞观8年(634年),改南宁州为郎州,设郎州都督府;玄宗开元5年(717年),复置南宁州都督府。

南诏及大理国时,设石城郡。

宋太祖开宝4年(大理国明政3年,971年),大理国联络37部灭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翌年(938年),建都太和城(今大理市)。

宋徽宗政和8年(1117年),封大理首领为云南节度使。

南宋理宗宝祐元年(1253年),灭大理国。

元初置磨弥万户府,石城千户府;始祖至元8年(1271年),改磨弥万户府为中路总管府。

13年(1276年),改为曲靖路总管府,改石城千户为南宁州(在今云南省曲靖市老城)。

明太祖洪武27年(1394年),升曲靖府为曲靖军民府。

清承明制;高宗乾隆30年(1765年),改曲靖军民府为曲靖府,县、府仍治南宁县。

[4]

府治南宁(在今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

辖区东界贵州省兴义府,西连云南府及武定直隶州,南邻广西直隶州,西南毗澄江府,北与东川府及贵州省大定府接壤。

下辖:

南宁(县治在今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平彝(今云南省富源县)共2县;沾益(州治在今云南省沾益县)、陆凉(州治在今云南省陆良县)、罗平(州治在今云南省罗平县)、马龙(州治在今云南省马龙县)、寻甸(州治在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宣威(州治在今云南省宣威市)共6散州。

 

丽江府

 

地处云南省西北部。

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而得名。

战国时属秦国边地。

汉属越郡。

三国蜀汉时,设遂久县,属云南郡。

西晋时属越简郡、云南郡。

东晋和南北朝仍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

隋代属越简郡。

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南诏时属铁桥节度,后改为剑川节度。

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始建城。

元代先设茶罕章管民官;始祖至元8年(1271年),改置宣慰司,13年(1276年),改置丽江路,丽江地名始于此。

明太祖洪武15年(1382年),置丽江府,后改为丽江军民府。

清朝设丽江军民府;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高宗乾隆35年(1770年),置丽江县。

[5]

府治丽江(在今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

辖区东界四川省宁远府,西连缅甸国,南邻大理府,东南通永北直隶厅,北毗四川省雅州府,西北与西藏接壤。

下辖:

丽江(县治在今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1县;鹤庆(州治在今云南省鹤庆县)、剑川(州治在今云南省剑川县)共2散州;中甸(厅治在今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维西(厅治在今云南省维西僳僳族自治县)共2散厅。

 

永北直隶厅

 

系丽江府属直隶厅。

地处云南省西北部。

西汉武帝元鼎6年(前111年),为遂久县地,属越西郡。

三国蜀汉后主建兴3年(225年),改属云南郡。

东晋时置姑复县,仍属云南郡。

唐高祖武德7年(624年),置靡州,属姚州都督府;德宗贞元11年(795年),南诏设置北方赕,后改名成偈赕,先后属剑川和铁桥节度。

后晋天福2年至南宋末年(937—1277年),设成纪镇、善巨郡,属大理国。

元始祖至元15年(1278年),设施州,17年(1280年),改称北胜州,属丽江路宣抚司;24年(1287年),升北胜州为府,属丽江路。

明太祖洪武15年(1382年),仍置北胜府,16年(1383年),降北胜府为北胜州,属鹤庆军民府,29年(1396年),置云南行都军民指挥使司;英宗正统6年(1441年),升北胜为直隶州,属云南省布政使司。

清世祖顺治17年(1660年),仍属北胜州,境内有茶马古道;圣祖康熙5年(1666年),北胜州属大理府,31(1692年),合永宁、北胜称永北,复升北胜直隶州为永北府;世宗雍正3年(1725年),划木氏所属梓里、睦科、大弯、米厘、松坪、喇嘛、楼子海等地归永胜府。

高宗乾隆32年(1767年),改永北府为永北直隶厅,属迤西道。

[6]

厅治永北(在今云南省永胜县)。

辖区东界四川省宁远府,南隔金沙河(今金沙江)与楚雄、大理2府相望,西与丽江府接壤。

 

大理府

 

地处云南省西部。

西汉武帝元封2年(前109年),境内设叶榆县,属益州郡。

东汉属永昌郡。

三国蜀汉时,分属永昌、云南2郡;晋代分属宁州的永昌、云南2郡。

南朝宋时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齐时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永昌郡。

隋代属昆州。

唐高祖武德4年(621年),洱海地区置有“8州17县”;高宗麟德元年(664年),改属姚州都督府;玄宗开元26年(738年),属南诏国。

从此时至南宋理宗保祐元年(元宪宗3年,1253年),大理国覆灭,南诏、大理国历唐、宋两朝,存续达500多年。

这期间,大理是南诏、大理国都所在地。

唐昭宗天复2年(902年),郑买嗣建立大长和国,南诏亡;后唐天成2年(927年),先后建立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后晋天福2年(937年),段思平联合滇东37部,进军大理,推翻大义宁国,建立大理国。

元宪宗3年(1253年),元灭大理国,置云南行省,政治中心由大理东移至昆明;在大理置上下2万户府;始祖至元11年(1274年),分属大理路、鹤庆路、威楚路和云龙甸军民府。

明代,分属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楚雄府。

清代,分属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蒙化直隶厅。

[7]

府治太和(在今云南省大理市大理镇)。

辖区东界楚雄府,西连缅甸国,南邻永昌府及蒙化直隶厅,北与丽江府接壤。

下辖:

太和(县治在今云南省大理市大理镇)、浪穹(今云南省洱源县)、云南(今云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