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构想.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48822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构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构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构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构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构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构想.docx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构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构想.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构想.docx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构想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构想

文化通常被看作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遗传密码,也是该民族自我确认、自我阐释、自我表达的符号系统,他表征着该民族共有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

文化的作用比经济更深刻、比政治更广泛。

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给明显,文化与经济政治越来越走向一体化。

正是由于文化的这些特质和当前的背景,我们党在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第一次一文化作为主要内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议》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形势的基础上,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改革举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文化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是推进我国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决议》的通过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和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大事、喜事。

《决议》共分为九个部分,大概说了五方面的内容。

今天我们结合党的决议,一起来探讨一下我们党为什么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等一些相关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什么是文化强国

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首先意味着其文化的魅力相对强大,它表现为对内的文化自信,以及对外的文化吸引。

文化的自信和吸引,一方面来自文化的先进性。

先进文化主要是指科学的、健康的,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

文化强国的文化,总是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代表人类文明未来发展方向。

这种时代的进步体现在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荷兰在占领纽约城市为华尔街提供了股份制,随后英国带来了金融制度和中央银行制度,奠定了华尔街作为金融中心的基础;在西方各个国家崛起的过程中他们都确立了自己独有的政治、法律制度体系,这一方面是政治或经济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对文化的贡献,是那个时代文化先进性的侧面表征。

另一方面还来自文化深层的力量,它源于历史传统,穿越不同时代,给人一种灵魂深处的安宁,以消除日常生活中的浮躁和急功近利。

它本身没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却是先进文化的根基,能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无形而持久的支持,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跨越时代变革中保持自我的标识,它为时代变革提供最基本最稳定的文化认同。

文化强国的国民,对自身文化的历史传统总是感到自豪和自信,有了这两种自信,我们就不会因为暂时的困难和挫折而丧失信心,更不会因为别人的批评和指责而无所适从。

就我们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先贤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独特文化,传承2000多年的孔家“仁、义、礼、智、信”也是我们当代人追求或做人的准则。

同时我们也有共产党成立以来逐步建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举例:

中韩文化之争,为什么争?

为自己添加文化底蕴,增强自信,加大自己文化的吸引了

其次,文化强国应当具有相对强大的文化创造、生产和传播能力。

就文化创造而言,包括价值领域的创造性工作和意识形态的创新,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观念和制度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和文艺创新,等等。

首先要有创造力,美国《花木兰》《功夫熊猫》《文明冲突论》等,生产力,传播力举例

要想成为是世界级的文化强国,必须有世界级大师,当前我们国家文化大师缺乏,曾经的“鲁茅郭老曹”被“赵小李”等代替,当然,我们不是说这些文化不好,但是,我们能不能说这些人的文化代表中国现代的文化?

绘画大师范增就大呼“文化大师缺席的时代”。

没有大批世界级大师,没有大批世界级文化创造成果,就谈不上文化强国。

就文化生产而言,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生产方式将长期并存。

文化产业是现代文化生产的典型方式,是文化经济化与经济文化的交融。

文化的发展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经济的发展也推动文化的传播。

如麦当劳,美国的电影产业

现代的文化强国,一定有发达的文化产业。

就文化传播而言,它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文化影响力。

现代文化传播,一方面依靠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来完成,并且越来越依靠现代传媒手段和现代新技术,尤其是后者使现代文化获得了无孔不入的穿透力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现代文化传播如传统一样,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形式传播文化的价值和趣味,这是更深刻的传播方式,是直接以“做法”传播“说法”。

“说法”与“做法”必须一致。

当“做法”给不出正当的“说法”时,传播无力;当“说法”背离“做法”时,传播无效,甚至是反效果。

最后,文化强国还有一个基础性指标,即国民素质相对比较高。

这种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等,它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各方面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水平最直观的指标。

如果我们国家向小悦悦这样事我们不能说我们的道德没有问题。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做了界定: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的文化强国战略应该是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和核心价值凝聚人心,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作品和创意产业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并增加对外的吸引力,强大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创新与创造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

二、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在我们党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当前形势和展望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按照时间顺序,我分三部分讲:

(一)回顾历史,总结文化发展重要性

从我国历史发展来看,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几个国家强盛发达的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强盛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汉朝有“汉赋”为代表等。

从世界历史上看,《大国崛起》中提到的国家。

不仅如此,我们看到在我国几个国家分裂的时期,也有文化的繁荣。

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文化运动”每一个动荡的年代也都伴随着文化的大变革。

欧洲的文艺复兴和经济危机时期也都伴随这文化的繁荣发展。

[课件]

“口红效应”指经济不景气是人们没钱买房买车和奢侈品,消费者的心里发生变化,正好省下“闲钱”买一些像口红等一些价格低廉的物品。

2008年的世界性危机给“口红”带来了市场,一些低廉的化妆品和“做头发”按摩等“放松消费”人气上升,法国欧莱雅(消瘦而逆势增长5.3%)、德国拜尔斯多斯、日本资生堂等化妆品公司销售大升,这就是所谓的“口红效应”的来历,这一经济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

   在中国国内,“口红效应”一词的走红,源自中国电影行业的一场讨论。

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

那时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沉寂趋冷,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热闹的歌舞片大行其道,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希望,还让秀兰·邓波儿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有人因此认为,中国电影也可借“口红效应”,找到一次逆境上扬的机会。

同时也有学者指出,由电影借“口红效应”推广开去,其他文化娱乐产业也可以从“口红效应”中获益。

我们的祖先也很早就重视到文化的重要性。

《周易》:

“观乎人文,以化天下”,强调文化的教化人的作用;李白曾言“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朝代会更替变换,但是文化的影响是久远的。

近代的鸦片战争以来,各阶级的有识之士对于抵御外敌强大祖国进行了不懈探索。

首先寻求“变器物”,认为中国的落后主要是因为船不尖炮不利,一次发起“洋务运动”198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二告终;二是学制度,寻求变法修铁路、办学堂、报纸等,戊戌六君子的被杀告终。

辛亥革命被篡权;再就是便文化和价值观,新文化运动。

党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二)立足当下,分析文化建设发展的迫切性

1、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综合国力”主要是指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是也离不开以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和平时期,意识形态的传播成为重要手段。

同时经济的发展,也是经济和文化越来越交融,出现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的趋势,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更为明显。

当前西方国家对我们依旧是敌视压制,他们采取“战略上围堵(重返亚洲)、安全上威胁(倒退100年说、军事演习)、发展上牵制(贸易壁垒、人民币升值)、统一上阻挠(对台军售)、责任上施压(要求中国对气候变化等问题承担更多的责任)、思想文化上渗透”不断运用意识形体和软实力对我国进行渗透和遏制。

我们看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文化传播媒介等方面占绝对优势。

全世界每100本图书,85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每100小时的音像制品,74小时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美国占有世界电视份额的75%以上,广播节目份额60%以上,电视市场的份额占80%以上,他们用这些媒介工具宣传他们的“普世价值”,对我国进行诋毁和污蔑,对我们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达赖·喇嘛、拉萨事件等

2011年当今经济领域世界500强中国占我们有69家,但是我们的文化企业却没有一个世界品牌的而代表,当美国利用中国的花木兰故事拍成电影占领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的创意产业几乎为零。

全国500多家出版社收入总和,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

世界最难的是有两件“把别人的前装到自己的口袋里,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袋里”,中国的崛起曾被称作“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大事”,但是这种崛起,不能只是物质财富的剧增、经济格局的重塑,而应伴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推注中华文化的弘扬,如果我们的在腰包鼓起来的同时脑袋里装满了别人的思想意识形态,那将是比“文革”更悲哀的事情。

2、国内形势:

《决定》用了“四个越来越”:

“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历史证明,一个一盘散沙的民族和国家是没有地位的,一个没有民族凝聚力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文化软实力的,也是不会受到别人尊敬的。

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来自于对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社会化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在综合国力中排在前十名的国家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大约在15%左右,而我国只占GDP的2.75%;国际上有一种提法叫“消费结构转化的节点”,即国际公认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是文化消费和精神需求快速增加的阶段,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是公民文化需求旺盛阶段,目前我国人均GDP是4300元,文化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阶段。

全面小康社会不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殷实富足,而且要让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健康丰富。

(当前农民特别是农民工的精神生活状况)因此今后我们的我们的文化建设要放在整体和全局的角度来考虑,因此《决定》说: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文化建设放在的执政兴国的角度来考虑。

3、当前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决议》主要从九个方面分析了问题:

“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从管理层面的重视程度到社会价值观,从舆论传播渠道到人才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的问题都要求进行文化改革发展。

最近发生的“小悦悦”事件、贪污腐败、商业欺诈。

目前我国文化消费率只占需求率的1/4,一些社会阶层特别是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贫乏,主要因为我国精品力作少,低俗文化走红。

我国出口文化产品中最叫座的《天鹅湖》站在肩膀上跳芭蕾,出场费40,000美元,但德国到中国演出每场200,000美元。

我国在物质产品生产的进出口上是顺差,但由于跨文化差异等原因,中国对外的文化逆差严重。

和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入超”,存在“文化赤字”。

我们文化产品贸易进出之比是10:

1,多年来我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

1的逆差,出口的图书主要是到一些亚洲国家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

1以上。

2004年,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输出14种;从英国引进2030种,输出16种,从德国引进504种,输出20种,从日本引进694种,输出22种。

2005年,对美版权贸易是4000:

14。

同一年。

我国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口总额220万美元,进口总额2136万美元,逆差近10倍;全国图书、报纸、期刊累计出口总额2546万美元,进口总额1亿6000多万美元,逆差为6倍。

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其中,美国几乎占到了一半。

而我国影片出口的却屈指可数。

近年我们的出口有所增长,但即便是这样也只是个别的艺术门类和个别的艺术产品,比如现在的版权贸易的进出口,我看到一个数字是达到了3:

1,这是最好的。

从全球文化的大范围看,在许多国家,有人如果听不懂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的作品,就被认为不懂音乐,但听不懂“二泉映月”则似乎很自然;韩国服装、韩国电视连续剧、韩国歌舞被称为“韩流”广泛向世界传播;日本动漫和音乐,我国的青少年非常喜爱。

据2004年的一项调查,中国青少年喜欢日本动漫的占60%,喜欢欧美动漫的占29%,喜欢中国动漫的占11%。

这说明,中国动漫本身的魅力和传播都不够。

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严重赤字和入超,与跨文化差异和障碍相关,但归根结底,还是我们文化这个软实力本身不够强大的问题。

文化产品的逆差不仅是经济问题,更重要的就是所有文化产品都有文化内涵、价值观,就像美国电影《巴顿将军》,一开始就是一面美国国旗;还有《拯救大兵瑞恩》宣扬了美国的人道主义精神,那么它们是带着价值观念过来的。

所以,现在怎么减少文化贸易逆差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在2002年出版了一本名叫《治国方略——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的书,书中在谈到所谓的“中国威胁”的时候,她说,中国不会构成冷战时期苏联的那种挑战。

因为中国现在还不是一个军事超级大国,今后也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军事超级大国。

这话本应该让人轻松起来,但是,撒切尔夫人紧接着又解释说,“还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

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撒切尔夫人说出了一个道理:

一国要对世界产生影响,不仅靠军事力量,重要的是依靠文化力量。

要成为世界强国,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文化强国。

越过跨文化障碍,加强中国对外交流,是时代的一个重大命题。

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激发民族生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创造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提高文化实力,是全民族的事业。

3、展望未来

“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我们党对小康社会的认识从1982年十二大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到2002年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在到2007年十七大提出经济富强、精神文明、政治民主、社会和谐),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胡锦涛),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丘吉尔的话)”。

正因为文化如此重要,对未来文化的建设做了要求:

“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一段论述,向我们展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思路设计和构想。

(一)文化自觉、自信是前提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的速度、广度、深度、难度均是前所未有,原有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思想观念都已经或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在这个特殊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边性、差异性、选择性日趋多元化,各种体制、利益的调整以及各种思想的碰撞导致各种矛盾和冲突层出不穷,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文化已不能准确地反映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信仰要求,文化失调已经引发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激荡与迷惘、冲突与裂变。

在利益的刺激下,人们的规则意识和责任伦理出现缺失,诸如食品安全、房价、物价、腐败、教育、裸官和投资移民、恶性车祸、环境保护、强拆等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直接冲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意识形态。

正如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指出的那样,“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则滋生着动乱”,费孝通先生说过:

“社会问题源于文化失调”我们当前的社会结构错动、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问题频发、社会风险加大的社会变迁时期,也正是社会文化转型、重新调适的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就文化而言,首先应该正本清源,进行文化自觉,重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应当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应有精神状态和思想风貌。

前些年,由费孝通提出了“文化的自觉”的概念,现在已经被广泛地使用。

它是指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对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趋向有清醒的认识,能够达到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并能够进行继承基础上的自我创新。

具有文化自觉,就应当自觉地利用本民族已有的文化优势,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建设,开展各种文化展演活动,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建设中华民族现代的共有精神家园。

我们党向来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今天的改革开放时代,一直把握着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和规律,引领着现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健康发展。

  

必须有强烈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基础,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支撑下的有为观念和行动。

要达到文化自觉,就必须牢固地树立文化自信。

这就要彻底地批判西方中心主义,正确地区分学习西方与所谓全面西化,树立起民族文化自信自强自立的观念。

一场鸦片战争曾经打破我国天朝大国的文化自信,包括当时的一些自我封闭的错误观念。

“五四”运动时期西方文化大量引进,又曾使一些人失去了民族文化自信,开始崇洋媚外。

改革开放之初,西方文化大规模蜂拥而入,一时间西方中心主义广泛传播,民族文化自信受到了巨大挫伤。

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一步步地在与西方文化战略的搏斗中走向了文化的新繁荣。

当然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锋一直未有停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彻底地打败西方中心主义这个拦路虎,必须真正全民性地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我们不是夜郎自大,不是固步自封。

从历史上看,我们的先人们创造了无数灿烂辉煌的东方文化,早在战国时就向外国传播了自己的杂技艺术。

秦汉之际,先人们与西亚、东亚、东南亚等地有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徐福东渡日本传播蚕桑、种稻等农业文明,丝绸之路和后来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与贸易往来,证明我们的民族很早就具有广阔的心胸和对外开展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中国的文字、书法、诗文、绘画、戏曲、陶瓷和茶叶一样,一直都在向世界流布。

特别是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和而不同”观念,在亚欧大陆早就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曾经带来工业革命中大英帝国的教育革命。

西方马可•波罗、利玛窦、金尼阁也向欧洲介绍、翻译了中国文化。

现代派大师毕加索称道中国的绘画“看上去一无所有,其实却包含着一切”,“连中国的字,都是艺术”。

现在的中国经济腾飞也感动着新的马可•波罗。

美国约翰•奈斯比特和夫人多斯丽合著了《中国大趋势》广泛介绍了中国的今天,成为当今全球中国热的一个亮点。

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精彩圆满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两三年间就建成了500多所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这都是新世纪的中国人主动向世界展示自己文化的重要步骤和宏大作为。

由此可见,我们不但有五千年古老文明和悠远的中外文化交流史,还有当今对外文化辐射的新思路和新经验。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这个体系的四层含义都是决定国运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方针政策、战略规划的理论之魂;偏离这个理论之魂,思想文化就会出现混乱,决策布局就会迷失方向。

(文革)“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引领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之魂;丢掉这个旗帜之魂,就无法想象为什么仅仅经过60多年的奋斗,中国就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一跃而成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团结奋进之魂。

没有这个团结奋进之魂,中国就不可能彻底扭转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热爱祖国、民族和睦、精神振奋、锐意创新的生动局面。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国民道德规范之魂。

没有这个道德规范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