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2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22.docx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2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2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2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向量22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22
2.2.1向量的加法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向量的加法是学生在认识向量概念之后首先要掌握的运算,其主要内容是运用向量的定义和向量相等的定义得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并对向量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证明.同时运用它们进行相关计算,这可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向量几何意义的理解,也为接下来学习向量的减法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已经通过上节的学习,掌握了向量的概念、几何表示,理解了什么是相等向量和共线向量.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已经知道位移、速度和力这些物理量都是向量,可以合成,而且知道这些矢量的合成都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这为本课题的引入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当今数学教育的主题,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更应强化数学来源于实际又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在向量加法的概念中,由于涉及到两个向量有不平行和平行这两种情况,因此有利于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而在猜测向量加法的运算律时,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实数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类比,则能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等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类比数的运算,向量也能够进行运算.运算引入后,向量的工具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实际上,引入一个新的量后,考察它的运算及运算律,是数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考察一个量的运算问题,最主要的是认清运算的定义及其运算律,这样才能正确、方便地实施运算.
向量的加法运算是通过类比数的加法,以位移的合成、力的合力等两个物理模型为背景引入的.这样做使加法运算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同时还可以提醒学生注意,由于向量有方向,因此在进行向量运算时,不但要考虑大小问题,而且要考虑方向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向量运算与数的运算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向量加法的特点.因此本节的主要思想方法是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三维目标
1.通过经历向量加法的探究,掌握向量加法概念,结合物理学实际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掌握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并能作出已知两向量的和向量.
2.在探究活动中,理解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及表述两个运算律的几何意义.掌握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向量的和,比如共线向量、共起点向量、共终点向量等.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分类、归纳等能力,初步体会向量内容与其他知识的交汇特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向量加法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
对向量加法法则定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复习导入上一节,我们一起学习了向量的有关概念,明确了向量的表示方法,了解了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并掌握了这些概念的辨析判断.另外,向量和我们熟悉的数一样也可以进行加减运算,这一节,我们先学习向量的加法.
思路2.(问题导入2004年大陆和台湾没有直航,因此春节探亲,要先从台北到香港,再从香港到上海,这两次位移之和是什么?
怎样列出数学式子?
一位同学按以下的指令进行活动:
向
北走20米,再向西走15米,再向东走5米,最后向南走10米,怎样计算他所在的位置?
由此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数能进行运算,向量是否也能进行运算呢?
类比数的加法,猜想向量的加法,应怎样定义向量的加法?
②猜想向量加法的法则是什么?
与数的运算法则有什么不同
?
图1
活动:
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物理中位移的概念,位移可以合成,如图1.在大型生产车间里,一重物被天车从A处般运到B处,它的实际位移AB,可以看作水平运动的分位移与竖直向上运动的分位移的合位移.
由分位移求合位移,称为位移的合成.由物理学知识我们知道,位移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即AB是以AC,AD为邻边的ACBD的对角线.
数的加法启发我们,从运算的角度看,可以认为是与的和,即位移、力的合成看作向量的加法.
讨论结果:
①向量加法的定义:
如图2,已知非零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AB=a,BC=b,则向量AC叫作a与b的和,记作a+b,即a+b=AB+BC=AC
.
图2
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作向量的加法.
②向量加法的法则:
1°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已知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a,=b,再作向量,则向量叫作向量a与b的和,这种求向量和的作图方法就是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运用这一法则时要特别注意“首尾相接”,即第二个向量要以第一个向量的终点为起点,则由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的终点的向量即为和向量,如图2.
位移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的物理模型.
向量求和的三角形法则,可推广至多个向量求和的多边形法则:
n个向量经过平移,顺次使前一个向量的终点与后一个向量的起点重合,组成一向量折线,这n个向量的和等于折线
起点到终点的向量,即2110AAAA++„+nnnAAAA01=-.
2°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图3
如图3,以同一点O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b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以O为起点的对角线OC就是a与b的和.我们把这种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作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的物理模型.
提出问题
①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加法,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②两共线向量求和时,用三角形法则较为合适.当在数轴上表示两个向量时,它们的加法与数的加法有什么关系?
③思考|a+b|,|a|,|b|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④数的运算和运算律紧密联系,运算律可以有效地简化运算.类似地,向量的加法是否也有运算律呢?
活动:
观察实际例子,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并适时点拨,诱导,探究向量的加法在特殊情况下的运算,共线向量加法与数的加法之间的关系.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与结合律,即对任意a,b∈R,有a+b=b+a,(a+b+c=a+(b+c.任意向量a,b的加法是否也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引导学生画图进行探索.
讨论结果:
①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我们规定a+0=0+a=a.
②两个数相加其结果是一个数,对应于数轴上的一个点;在数轴上的两个向量相加,它们的和仍是一个向量,对应于数轴上的一条有向线段.
③当a,b不共线时,|a+b|<|a|+|b|(即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当a,b共线且方向相同时,|a+b|=|a|+|b|;
当a,b共线且方向相反时,|a+b|a|-|b|(或|b|-|a|,其中当向量a的长度大于向量b的长度时,|a+b|=|a|b|;当向量a的长度小于向量b的长度时,|a+b|=|b|a|.
一般地,我们有|a+b|≤|a|+|b
图4
④如图4,作AB=a,AD=b以AB、AD为邻边作ABCD,则BC=b,DC=a.因为=+=a+b,=+=b+a,所以a+b=b+a
.
图5
如图5,因为=+=(++=(a+b+c,
AD=AB+BD=AB+(BC+CD=a+(b+c,所以(a+b+c=a+(b+c.
综上所述,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应用示例
思路1
例1如图6,已知向量a、b,求作向量a+b.
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探究分别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在向量加法的作图中,学生体会作法中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的依据——它体现了向量起点的任意性.在向量作图时,一般都需要进行向量的平移,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图时应强调向量的起点放在一起,而用三角形法则作图则要求首尾相连.
图6图7图8
解:
作法一: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如图7,作OA=a,AB=b,则OB=a+b.
作法二: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如图8,作OA=a,=b.以OA、OB为邻边作OACB,连结OC,则=a+b.
变式训练
化简:
(1BC+AB;(2BC
CD
DB+
+;(3AB+FA
BC
CD
DF+
+
+
活动:
根据向量加法的交换律使各向量首尾顺次相接,再运用向量加法的结合律调整运算顺序,然后相加.
解:
(1+=+=.
(2+
+
=
+
+=(+
=
+
+=0.
(3AB+DF+CD+BC+FA=AB+BC+CD+DF+FA
=AC+CD+DF+FA=AD+DF+FA=AF+FA=0.
点评:
要善于运用向量的加法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来求和向量.
例2长江两岸之间没有大桥的地方,常常通过轮渡进行运输.如图9所示,一艘船从长江南岸A点出发,以5km/h的速度向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江水的速度为向东2km/h.
(1试用向量表示江水速度、船速以及船实际航行的速度(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2求船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与方向(用与江水速度间的夹角表示,精确到度.
图9图10
活动:
本例结合一个实际问题说明向量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样的问题在物理中已有涉及,这里是要学生能把它抽象为向量的加法运算,体会其中应解决的问题是向量模的大小及向量的方向(与某一方向所成角的大小.引导点拨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将实际问题反映在向量作图上,从而与初中学过的解直角三角形建立联系.
解:
如图10所示,AD表示船速,AB表示水速,以AD、AB为邻边作ABCD,则AC表示船实际航行的速度.
(2在Rt△ABC中,AB|=2,|BC|=5,
所以|AC
|=29
5
22
2=
+
=≈5.4.
因为tan∠CAB=
2
29
由计算器得∠CAB=70°.
答:
船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约为5.4km/h,方向与水的流速间的夹角为70°.
点评:
用向量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步骤为:
先用向量表示物理量,再进行向量运算,最后回扣物理问题,解决问题.
变式训练
用向量方法证明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图11
活动:
本题是一道平面几何题,如果用纯几何的方法去思考,问题不难解决,如果用向量法来解,不仅思路清晰,而且运算简单.将互相平分利用向量表达,以此为条件推证使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向量等式成立.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并在解完后总结思路方法.
证明:
如图11,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AC与BD互相平分,=,=,
∴=,
因此AB∥CD且|AB|=|DC|,
即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点评:
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只需证明=或=即可.而要证明一个四边形是梯形,需证明AB与DC共线,且|AB|≠|DC|.
例3轮船从A港沿东偏北30°方向行驶了40nmile(海里到达B处,再由B处沿正北方向行驶40nmile到达C处,求此时轮船与A港的相对位置
.
图12
解:
如图12,设AB、BC分别表示轮船的两次位移,则AC表示轮船的合位移,=+.
在Rt△ADB中,∠ADB=90°,∠DAB=30°,||=40nmile,
所以||=20nmile,||=20nmile.
在Rt△ADC中,∠ADC=90°,|DC|=60nmile,
所以|AC
|=60(22=+=nmile
因为||=2||,所以∠CAD=60°.
答:
轮船此时位于A港东偏北60°,且距A港403nmile的C处.
思路2
例1如图13,O为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作出下列向量:
(1OCOA+;(2FEBC+;(3FEOA+.
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由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作出相应的向量.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对思路不清的学生教师适时地给予点拨指导
.
图13
解:
(1因四边形OABC是以OA、OC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OB是其对角线,故+=.
(2因=,故FEBC=与BC方向相同,长度为BC的长度的2倍,
故FEBC==AD.
(3因=,故+=+=0.
点评:
向量的运算结合平面几何知识,在长度和方向两个方面作文章.应深刻理解向量的加、减法的几何意义.
例2在小船过河时,小船沿垂直河岸方向行驶的速度为v1=3.46km/h,河水流动的速度为v2=2.0km/h,试求小船过河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
图14
解:
如图14,设表示小船垂直于河岸行驶的速度,表示水流的速度,以OA、OB为邻边作OACB,则OC就是小船实际航行的速度.
在Rt△OBC中,|BC|=v1=3.46km/h,|OB|=v2=2.0km/h,
所以|
|=220.246.+=
≈4.0(km/h.因为tan∠BOC=2
1vv=1.73,所以∠BOC≈60°.答:
小船实际航行速度的大小约为4.0km/h,方向与水流方向约成60°角.
变式训练
已知O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若+++=0,则四边形ABCD是怎样的四边形?
点O是四边形的什么点?
图15
活动:
要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就必须找出四边形边的某些关系,如平行、相等等;而要判断点O是该四边形的什么点,就必须找到该点与四边形的边或对角线的关系.
解:
如图15所示,设点O是任一四边形ABCD内的一点,且ODOCOBOA+++=0,过A作AEOD,连结ED,则四边形AEDO为平行四边形.
设OE与AD的交点为M,过B作BFOC,则四边形BOCF为平行四边形.
设OF与BC的交点为N,于是M、N分别是AD、BC的中点.∵+++=0,=+=+,=+=+,∴OE+OF=0,即OE与OF的长度相等,方向相反.
∴M、O、N三点共线,即点O在AD与BC的中点连线上.
同理,点O也在AB与DC的中点连线上.
∴点O是四边形ABCD对边中点连线的交点,且该四边形可以是任意四边形.
例3两个力F1和F2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其中F1=40N,方向向东,F2=30N,方向向北,求它们的合力
.
图16
解:
如图16,表示F1,表示F2,以OA、OB为邻边作OACB,则表示合力F.在Rt△OAC中,|OA|=F1=40N,|AC|=|OB|=F2=30N.
由勾股定理,得F=|OC
223040+=
=50(N.设合力F与力F1的夹角为θ,则
tanθ431
2==FF=0.75.所以θ≈37°.
答:
合力大小为50N,方向为东偏北37°.
知能训练
课本本节练习1—4.
课堂小结
1.先由学生回顾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
向量的加法定义,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几何作图,向量加法的实际应用.
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
特殊与一般,归纳与类比,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特别是通过知识迁移类比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种迁移类比的方法将把我们引向数学的王国,科学的殿堂.
作业
如图17所示,已知矩形ABCD中,|AD|=4,设AB=a,BC=b,BD=c,试求向量a+b+c的模
.
解:
过D作AC的平行线,交BC的延长线于E,
∴DE∥AC,AD∥BE
∴四边形ADEC为平行四边形.∴=,=.
于是a+b+c=AB+BC+=DE+BD==AD+AD=2AD,
∴|a+b+c|=2|AD|=83.
点评:
求若干个向量的和的模(或最值的问题通常按下列步骤进行:
(1寻找或构造平行四边形,找出所求向量的关系式;
(2用已知长度的向量表示待求向量的模,有时还要利用模的重要性质.
设计感想
1.本节内容是向量的加法,运算法则有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而两个法则的运用有各自的条件:
三角形法则适合于首尾顺次相接的两向量相加,对于共线向量的加法仍然适合;而平行四边形法则适合于两个同起点的向量相加,对于共线向量却不能用此法解决.三角形法则可以推广到多个首尾顺次相接的向量的加法.
2.本节要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便于直观、生动地揭示向量加法的概念,突破难点,提高效率,因为本节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是借助图形,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多让学生动手画图,识图,让学生在动态中经历和体会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类比、猜想、发现及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备课资料
备用习题
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c,=b,则|a+b+c|为(A.0B.3C.2D.22
2.设a=(AB+CD+(BC+DA,b是任一非零向量,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为(①a∥b②a+b=a③a+b=b④|a+b|<|a|+|b|⑤|a+b|=|a|+|b|
A①②B.①③C.①③⑤D.③④⑤
3.设向量a,b都不是零向量:
(1若向量a与b同向,则a+b与a的方向_________,且|a+b|_________|a|+|b|;
(2若向量a与b反向,且|a|>|b|,则a+b与a的方向_________,且|a|+|b|_________|a|-|b|.
4.如图18所示,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设AB=a,AD=b,1AA=c,则1AC=_________.(用a、b、c表示
5.某人在静水中游泳,速度为4km/h,如果他径直游向对岸,水流速度为4km/h,则他实际以多大的速度沿何方向游?
6.在中心为O的正八边形A1A2„A8中,a0=18AA,ai=1+iiAA(i=1,2,„,7,
bj=jOA(j=1,2,„,8,试化简a2+a5+b2+b5+b7.
7.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A=90°,AD⊥BC于D,
求证:
|BC|2=|+DA|2+|+DA|2.
参考答案:
1.D2.C3.(1相同=(2相同=4.a+b+c
5.解:
如图19所示,设此人在静水中的游泳速度为OB,水流速度为OA,则OC=OA+OB为此人的实际速度,
易求得||=8km/h,∠COA=60°.
图19
答:
此人沿与河岸的夹角为60°顺着水流的方向前进,速度大小为8km/h.
6.解:
如图20所示,∵73OAOA+=0,
∴a2+a5+b2+b5+b7=7526532OAOAOAAAAA++++===++++67655322((OAOAAAOAAAOAb5
图20图21
7.证明:
如图21所示,以DB、DA为邻边作ADBE,于是DB+DA=DE.∵|DE|=|AB|,∴|+|=||.
同理可得|DA+DC|=|AC|.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DB+DA|+|DC+DA|.2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