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719839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39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docx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docx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一一年十月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建设项目

一、专业改革与建设组织

1.专业改革与建设指导委员会

主任:

孙敬华(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工程师)

副主任:

完海鹰(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学院教授)

严建民(上海洪铺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满广生(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主任、教授)

委员:

胡慨(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副主任、副教授)

李有香(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钢结构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严敏努(上海洪铺钢结构有限公司书记、高级工程师)

郝景月(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工程师)

吕成炜(安徽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院、一级建造师)

2.专业改革与建设项目组

组长:

李有香(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钢结构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副组长:

胡慨(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副主任、副教授)

严建民(上海洪铺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成员:

祝冰青(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钢结构教研室、教师)

张彩凤(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钢结构教研室、教师)

刘雯(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钢结构教研室、教师)

姚春梅(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钢结构教研室、教师)

朱宝胜(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钢结构教研室、教师)

夏璐(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钢结构教研室、教师)

宋文学(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建工教研室、教师)

何芳(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建管教研室、教师)

曲恒绪(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严敏努(上海洪铺钢结构有限公司书记、高级工程师)

满广生(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主任、教授)

 

3.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组

组长:

胡慨(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副主任、副教授)

副组长:

李有香(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钢结构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严敏努(上海洪铺钢结构有限公司书记、高级工程师)

成员:

朱宝胜(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钢结构教研室、教师)

魏应乐(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建工教研室、副教授)

杨建国(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建工教研室、副教授)

宋文学(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建工教研室、教师)

何芳(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建管教研室、教师)

夏璐(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钢结构教研室、教师)

张彩凤(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钢结构教研室、教师)

刘雯(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钢结构教研室、教师)

祝冰青(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钢结构教研室、教师)

吴瑞(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管专业教研室主任、讲师)

王勇(安徽建元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满广生(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主任、教授)

 

二、专业建设基础

(一)建设背景

1.行业背景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钢结构建筑之优势日益显现,中国钢结构行业迅速发展,目前我国钢产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这为我国钢结构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中国建筑用钢总量约占全部钢产量的20%至25%,而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则达到30%以上,某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和日本,建筑用钢的使用比例更是占了50%以上,由此可见,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潜力巨大。

纵观国内外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它涉足工业、商业、农业、社区服务等诸多领域。

对照城市化理论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经历,预计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需要50年的时间。

从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来看,城市化进程对钢结构需求拉动作用要强于工业化进程,而且持续时间更长。

由于城市化进程伴随着房屋建筑及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将对建筑钢结构产品产生持续长期的需求,建筑钢结构市场的发展空间是持久和长期的。

2.区域背景

据安徽省人才需求统计,在建筑企业用人单位的职位需求中,需要研究生学历的占9.3%,本科学历的占30.5%,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占60.1%,建筑钢结构类专业对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的人才需求较旺。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钢结构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

社会急需钢结构建设和管理方面人才。

以合肥市为例,目前,合肥工业建筑、公共建筑、抗灾援建以及市政建设等项目已广泛应用钢结构。

据统计,合肥市每年新建的工业厂房中,有85%采用钢结构。

市政交通设施中,这一比例达到35%。

合肥市钢构企业年产值已达近百亿,但95%的企业还停留在经营轻型钢结构的初级阶段,资质水平还普遍较低,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建筑业完成增加值每年净增约50亿元,每年新增从业人数50万人,新增技术人员按3%计(通用标准5%,考虑到安徽实际取此值),每年全省新增建筑类专业人数为15000人,其中高职生占50%,则每年需增建筑类专业高职生7500人。

考虑到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按有关权威部门预测,今后十年建筑业还处于发展上升期,安徽省建筑业从业人数需求增长约为15%。

3.人才需求背景

随着钢结构建筑业的迅速发展,行业对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特别大。

现有的建筑钢结构人才主要是本科,偏于专业化、学科化,高职大专层次缺档。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也并不合理,因为本科院校培养的钢结构人才主要重设计,轻施工、管理,重城市,轻乡镇,并且本科院校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少且不愿去一线,一线钢结构人才很短缺,企业对一线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高职大专层次能有效地消除这一遗憾。

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分析,在钢结构专业的一线岗位上,许多钢结构工程的施工、管理主要由相近专业人员操作。

钢结构用人单位迫切需要在一线的从事建筑钢结构设计、施工、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据安徽省人才需求统计,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对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的人才需求较旺,技术应用性人才缺口达30%以上。

目前从事钢结构施工的人员当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农民工,他们缺乏必要的建筑钢结构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建筑钢结构行业的需要。

因此加快培养满足建筑钢结构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已成为解决建筑钢结构人才短缺和劳动者素质不高的当务之急。

详见表1。

表1安徽省钢结构专业高职高专人才需求预测

序号

年份

需求预测(人)

备注

1

2011

1000

建筑钢结构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安徽省钢结构行业从业人数需求增长呈稳定上升态势。

2

2012

1500

3

2013

1500

由上可见,加快培养满足建筑钢结构行业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已成当务之急。

(二)建设基础

根据建筑钢结构行业对钢结构技术人才的需求,我院领导审时度势,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增强专业优势,突出专业特色,使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相符合,使专业数量与学校规模相适应,于2009年开始创办“建筑钢结构技术”专业。

2年来,不断进行专业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加强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和完善试验实训条件,使专业规模和专业实力得到不断地扩大和加强,并建设成为校级特色专业,以满足钢结构行业对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目前,本专业在校学生229人,专业教师总数为25人,其中,专任教师18人,兼职教师10人。

校内实训中心5个,校外实训基地13个。

1.校企合作机制已经初步构建

2009年开始创办“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的初期,我系联合行业与上海洪铺钢结构有限公司等企业,成立了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构建、实训基地建设、就业等方面进行合作,初步形成校企共建专业的运行机制。

2.有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

在示范建设成果推广的基础上,依托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初步构建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该方案在人才培养上更注重与行业、企业接轨,初步实现了由学校单方培养转向学校、企业共同培养,由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转向“理论实践一体化”,更加突出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具有结构较合理的教学团队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教师总数为25人,其中,专任教师15人,兼职教师10人,在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技术职务教师5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13名,“双师”素质教师10名,骨干教师4名,专业带头人1名,初步形成了一支基本满足教学要求,结构相对合理的师资团队(见表2)。

表2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情况统计表

专业师资队伍类型

人数

专业师资结构比例

专业教师

25

专任教师

15

占专业教师60%

来自生产管理一线的“兼职教师”

10

占专业教师40%

副高以上职称

5

占专任教师33%

“双师型”教师

10

占专任教师67%

具有工程系列工程师及以上职称

6

占专任教师40%

40岁以下青年教师

9

占专任教师60%

硕士学位

13

占专任教师87%

4.具有较好的实验实训条件

校内建有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5个,15个实训室;校外有上海洪铺钢结构有限公司、安徽成名建设有限公司和安徽鸿路钢构集团等13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基本保障。

5.具有较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下,通过学院第五轮的教学改革,形成较完善的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培养三者紧密结合,将职业技能鉴定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双证融通,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了解构和重构,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重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形成了较合理的课程体系。

6.教学质量高、就业前景好

通过2年专业建设改革,和同类专业比较,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较高。

2012届毕业生实习岗位面向建筑钢结构工程一线,从事钢结构工程施工和监理、钢结构工程概预算等工作岗位,且受到实习单位广泛好评。

至2011年9月,2012届毕业生已被多家钢结构企业全部预订;并有多家钢结构用人单位前来洽谈2010级学生的就业事宜,毕业学生已经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7.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结构不尽合理;

(2)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要进一步完善。

(3)专业、课程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专业服务能力尚需进一步提升。

学院将以国家财政支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为契机,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加强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校企对接,形成学校主体,政府协调,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长效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探索系统培养,强化实践育人,转变培养方式,建设教学团队,实施第三方评价,凝练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支撑,支撑地方支柱产业、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同时引领辐射相关专业群及学校整体发展。

2.具体目标

(1)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联合行业、江淮(工程)职教集团、上海洪铺钢结构有限公司等企业,成立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质量标准制订与考核和就业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与安徽建元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校中厂”建设与管理董事会,形成校企双主体共建专业的运行机制;在师资培养和“双师素质”队伍建设方面,学校与行业、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人才共管模式。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联合行业、江淮(工程)职教集团、上海洪铺钢结构有限公司等企业,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钢结构企业的施工现场,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加以实施,以钢结构构件制作与安装项目引导人才培养,利用具体项目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引导教学。

改变由单一的学校包办培养为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培养,由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转为“教、学、做”一体,更加突出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上更注重与社会、与市场接轨,拓宽人才成长途径,加强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使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校企联合组织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

(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联合行业、江淮(工程)职教集团、上海洪铺钢结构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与企业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的符合安徽省及周边地区钢结构行业发展需要的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技能鉴定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双证融通,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准确定位该专业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实施与中职教育的有效衔接。

在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下,探索和实践基于钢结构构件制作与安装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和重构,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重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内容改革;要将行业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引入课程,将专业能力测评和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4)建设校企合作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联合行业、江淮(工程)职教集团、上海洪铺钢结构有限公司等企业,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以专业关键能力培养为目标,结合现有基础,按教学、培训及技术服务的综合要求,进一步完善钢结构实训室建设;在已有5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再增设6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建立与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形成实习、实训教学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开发配套的实习标准和实训指导手册。

(5)建设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以“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建设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并且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企业工作经历和树立行业影响力;聘用企业兼职教师,促进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之间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技术服务能力;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形成职业素质优良、师德师风高尚、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6)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与评价体系

按照“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原则,不断追求卓越,以打造一流的教学团队、一流的管理团队、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教学质量和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为质量方针,通过专业改革建设和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使本专业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就业岗位,使专业改革与建设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质量保障要素包括:

输入要素、过程要素和输出要素,具体包含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条件保障、管理保障、质量保障等,通过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确保质量目标实现。

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多元评价体系。

建设目标与具体指标见图1。

 

图1建设目标与具体指标图

(7)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与企业合作加大教育培训服务的力度,积极承担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为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创造条件,疏通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成长途径,增强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

加强技能鉴定工作;加强技术服务的力度,面向社会积极开展新产品、新工艺技术推广服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面向钢结构建造行业,牢固掌握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在钢结构工程方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智能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见表3)。

表3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钢结构制作与安装一线岗位高端技能型人才

就业岗位

钢结构材料质量控制岗位、钢结构工程施工岗位、钢结构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岗位、钢结构工程施工与监理岗位、工程招投标岗位

学习内容

钢结构材料的试验检测、施工现场测量、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概预算和竣工决算技能、工程招投标技能

关键能力及支撑课程

对应的岗位

关键能力

支撑课程

钢结构材料质量控制

钢结构材料的试验检测能力

钢结构、建筑材料、钢结构施工等课程

钢结构工程施工

钢结构施工能力

钢结构、钢结构施工、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

钢结构施工项目管理

钢结构施工组织能力

钢结构施工、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

钢结构工程概预算

钢结构工程造价能力

工程计量与计价、钢结构施工、钢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

岗位证书

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焊工(中级)

1.知识目标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外语、计算机、应用文写作等基本知识;掌握数学、制图、测量、计算机、工程CAD和结构分析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建筑材料检测、建筑构造组成知识;掌握建筑钢结构计算基本原理知识;掌握建筑钢结构加工制作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掌握建筑钢结构现场安装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掌握建筑钢结构概预算等专业技术知识;掌握建筑钢结构生产安全知识。

2.能力目标

①具有钢结构材料的试验检测能力;

②具有进行施工现场测量的工作能力;

③具有编制施工工艺、确定施工方法和制定安全保障措施的能力;

④具有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概预算和竣工决算的初步能力;

⑤具有读图、审图和图纸交底的能力;

⑥具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初步能力;

⑦具有阅读翻译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⑧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

⑨具有自学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素质目标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敬业奉献、团结协作精神;具有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精神;具有不断追求新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从事建筑钢结构施工、建筑钢结构施工项目管理、建筑钢结构工程概预算等工作的业务素质。

四、专业建设内容与改革措施

(一)专业建设内容

1.推进政行企联动,创新育人体制机制

(1)制度建设

对接钢结构产业,联合钢结构行业和企业,进行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的制度建设。

在学院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与上海洪铺钢结构有限公司、安徽成名建设有限公司、安徽鸿路钢构集团等企业和钢结构行业合作,成立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共建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的常设机构,指导该专业建设,该委员会由一名主任、三名副主任和若干委员组成,统筹规划专业建设委员会活动和专业建设事宜,由学校代表、企业代表和行业专家共同组成,作为该专业教学的指导部门。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下设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组,由一名组长、两名副组长和若干成员组成。

在学院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校企合作制度制定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确定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职责,制定委员会议事规则,形成委员会工作制度,确定委员会成员的组成、权利、义务和责任。

根据本专业建设需要,建立与实施《钢结构实训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委员会成员参与人才培养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院服务企业等校企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2)建设内容

通过明确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校企成员在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工作中的具体工作分工,统筹安排校企资源在教学与生产上的协同管理,统筹安排师资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建设;重点开展3个平台建设:

“双主体育人平台”、“双主体培养平台”、“双主体实训基地建设平台”;实现4个共同的校企共建专业运行机制: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参与教学、共同培养校企师资与技术人员、共同投入、组织与管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分享技术服务和科技研发等合作成果,推进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联合体。

具体内容如下:

——双主体育人平台。

通过定期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组织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人员通过调研和实地考察,分析产业规划,确定区域经济对本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委员会校企成员单位共同完成包括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协调专业教学中的校企双主体授课的教学实施等育人工作,以及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满意度调查和评价,其中在专任教师支持下,兼职教师授课学时比例不低于50%,以“双主体授课”为纽带实现专兼教师的教学融合,既发挥兼职教师在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的特长,又弥补兼职教师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上的不足,实现双师育人贯穿专业各个教学环节,促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实施。

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机制一览表见表4.

表4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机制一览表

年度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万元)

2012年

制定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章程;

制定委员会议事规则

1

《钢结构实训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制度

2

2013

“双主体育人平台”建设

“双主体培养平台”建设

“双主体实训基地建设平台”建设

2

合计

5

——双主体师资培养平台。

将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开发、课程教学等教学活动、专业专任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对其培养作为委员会成员单位义务,统筹考虑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与专业的专任教师培养,校企合作探索《“双岗人员津贴”管理办法》等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明确委员会企业成员对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在工作方式、工作时间和企业技术资源的使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边界条件,调动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参与专业建设和教学的积极性,完善学院对兼职教师从事授课以外教学工作量的管理与计酬方法,促进专业教师从项目式的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到常态化参与企业技术活动的科研功能转变,推动双师团队对校企双方的双向服务。

——双主体实训基地建设平台。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领导下,统筹管理“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厂中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实施、教学质量的监控、生产任务的计划与生产组织等;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等。

2.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