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部编狼牙山的五壮士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1413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部编狼牙山的五壮士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上部编狼牙山的五壮士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上部编狼牙山的五壮士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上部编狼牙山的五壮士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上部编狼牙山的五壮士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上部编狼牙山的五壮士教案.docx

《六上部编狼牙山的五壮士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部编狼牙山的五壮士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上部编狼牙山的五壮士教案.docx

六上部编狼牙山的五壮士教案

六上部编狼牙山的五壮士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在理清故事的基础上,学会用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教学难点】

1.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1.学习关注人物群体,也关注每一位战士的写法,做到点面结合。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1.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

2.教学插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斩钉截铁、壮烈豪迈、昂首挺胸”等四字词语,并感受它们的感情色彩。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列小标题。

3.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学习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4.解读课文,感受五壮士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并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斩钉截铁、壮烈豪迈、昂首挺胸”等四字词语,并感受它们的感情色彩。

2.在理清故事的基础上,学会用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

2.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狼牙山图片,激情导入新课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

(出示狼牙山图片)同学们,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

这就是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风景区。

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1941年的狼牙山,一起去了解这五位英雄舍生忘死抗击日寇的真实故事。

2.板书课题  6.狼牙山五壮士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1)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壮士?

(勇敢的人、心雄胆壮的人、意气豪壮的人……)

(2)大家觉得是勇敢的,敢于跟敌人作斗争而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人才能被称为壮士。

好,把你对壮士的理解读进课题里。

(再读课题)

4.从课题中,我们对壮士的品质有了初步了解,相信走进课文,我们还能了解到壮士们更可贵的品质。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字音和字形部分

1.提出读书要求: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崎岖(qíqū)

叽里呱啦(guā)

嗖(sōu)

着 zhuó(着落)  

zháo(着凉) 

 zhe(跑着)

(2)指导易混淆的字。

“寇”与“冠”加以比较,在比较中辨析字,会更加准确。

“抡”是左右结构,右面是“仑”,不是“仓”,所以读音是lun,这也说明它是一个形声字。

“悬”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县”,里面是两横。

“屹”是左右结构,左面是“山”,右面是“乞”,不能写成“气”。

(二)词语部分

1.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崎岖:

陡峭,不平坦。

昂首挺胸:

昂着头挺着胸,形容士气高昂。

斩钉截铁: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悬崖绝壁:

形容高而陡峭不能攀缘的山崖。

惊天动地:

惊:

惊动;动:

震撼。

使天地惊动。

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气壮山河:

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居高临下:

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2.读词语

(出示)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哇啦、纷纷滚落

(出示)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壮烈豪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①读这些词语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很自豪、很骄傲、很有力量)

②很好,我们就要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这些词语。

3.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两组词语,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子分成两组?

描写对象有什么不同?

(是的,一组是描写五壮士的,另外一组是描写敌人的)

4.对,描写对象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同学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如果能像这样关注到两组词语所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那你对人物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深刻。

体会这些词语表达的感情,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5.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

三、理清文章脉络,学列小标题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按照事情的变化过程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晋察冀根据地,七连六班接受接受转移群众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情形。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五个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后再次痛击敌人。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写五位壮士英勇跳崖,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3)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小标题。

通过阅读,同学们发现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按事情发展顺序。

因为按事情发展顺序的文章,一般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阶段,而且经过又是最重要的。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又能分成几部分呢?

你能像老师一样给每部分标上一个小标题吗?

①教师指导列小标题的方法:

列小标题的方法比较简单,就是用一个短句或一个词组,甚至一个词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以课文为例,第一部分:

接受任务是起因,而最后一部分:

跳下悬崖是结果,它们都是抓住了内容的关键词来概括小标题的,而且字数相同。

②请大家讨论能根据老师教你的方法来概括小标题吗?

请你试着批注在文中。

③看许多同学都能不错地合作完成任务,请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划分经过部分的?

又是怎么给这几部分列小标题的?

(学生汇报,师生评价。

第一部分

(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

(2)诱敌上山

第三部分(3) 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5)顶峰歼敌

第五部分(6—9)壮烈跳崖

文章就是按照这样一个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五部分向我们展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住主要意思,要运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不要啰嗦。

本文记叙了七连六班五位壮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他们诱敌上山,英勇杀敌,舍身跳崖的故事,表现五位壮士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革命精神。

师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带着一份愤怒和感动,重温了七十多年前那难忘一幕,对五位英雄的品质有了进一步了解,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深入学习其他几个片段。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会讲这个故事,体会五位壮士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学习关注人物群体,也关注每一位战士的写法,做到点面结合。

【教学重点】

在理清故事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五位壮士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

1.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

2.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说出事情发展的小标题。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五位壮士的英勇的行动,接下来继续学习五位壮士的事迹,感受他们的英雄壮举!

二、细读感悟课文,提高表达能力

师:

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对五壮士有了初步的了解。

要想进一步了解五壮士的英雄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到课文中,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读,走进五壮士的内心世界。

 

(一)讲读第二段:

(诱敌上山)

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学习提示,用心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圈、划、品、读”四字学习法,按照这个方法去读书,相信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师:

细细品味课文,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当时五壮士正在做的事?

圈一圈(痛击)

--板书:

痛击敌人--痛击与打击敌人有什么不同?

(非常狠地打击,体会到对敌人的恨)

2.讨论以上思考题,分别找出班长、副班长、战士……各自的神态表现。

A.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突出:

沉着、走近了、才、狠狠地--想象他的神态、语言。

思考:

你从他的表现中感受到了什么?

--勇敢、沉着、作战经验丰富,以及对敌人的恨。

B.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这一句话描写出人物的动作与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壮士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以及面对敌人时的英勇无畏。

C.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动作描写,写的是什么?

--想象着朗读)

D.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写得是什么--体会“绷得紧紧的”是什么表情?

从这样的表情能体会到他们的内心想的是什么?

师:

请同学们带着对敌人无比的仇恨,完整读这一自然段。

对五位战士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体现了什么?

(动作、神态等。

体现了他们的勇敢,对敌人的恨)

师指导写法:

学了这一自然段,我们明白了,以后作文时也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将人物形象写具体。

3.动作中,你有什么感觉?

课文抓住每个人的特点描写,让学生感受到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虽然不同,可他们的愿是相同的,都是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勇猛歼敌。

4.指导感情朗读。

5.总结学习步骤:

 ①找出描写五壮士神态、动作的词

②谈感受体会。

③有感情地读课文。

6.在狼牙山顶峰,五壮士又是怎样英勇歼敌呢?

(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

(二)学生讲读第三段:

(引上绝路)

1.出示句子: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2.品读重点词语。

“斩钉截铁”说明班长马宝玉不怕牺牲,毅然而然地选择死亡,也要完成连队交给的任务!

“热血沸腾”一词很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在班长的感召和鼓舞下,也要用生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3.谈感受与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讲读第四段。

(顶峰歼敌)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五壮士的神态、动作怎样?

找出重点词、句,并讨论。

(抢、夺、插、举、喊、拔、拧、掷)

2.这些动作说明什么?

你有什么感觉?

(结合插图)。

让学生通过品味以上动作词,观察插图,深刻理解五壮士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面对疯狂的敌人,毫不惧怕,用石头去杀伤敌人!

表现了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对人民对革命无比热爱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3.理解重点句: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

“同志们!

用石头砸!

这个句子是写班长马宝玉动作的,“抢前一步”、“猛地举起”写出了班长对敌人的憎恨,对革命的忠诚,具有勇往直前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五段:

(英勇跳崖)

1.同桌练习朗读,划出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讨论:

抓住“屹立”、“纵身”、“昂首挺胸”:

从“屹立”一词中可感受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

从“纵身”,可看出动作意志果断坚决,写出了班长的从容自若,毫不畏惧。

“昂首挺胸”,表现了战士和班长—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3.五壮士已胜利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

他们的枪弹已绝,敌人已扑上来了,更加疯狂凶恶了,这时战士们宁愿死,也不愿被俘,这更是豪壮的气慨。

4.指导感情朗读。

(读出激昂的语气)

三、学习写法。

1.课文如何写五位壮士的呢?

学生讨论。

有时对某个人进行聚焦描写,比如班长马宝玉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比如: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

“同志们!

用石头砸!

有时对班里的五位壮士进行概括地描写,比如课文第二自然段,还有第三、四自然段的开头“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2.对,课文在描写时,既关注了群体,又写了每一位战士,所以给人很全面的感觉,而且很具体。

这就叫“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3.学术交流这样写的好处,并在作文中加以运用。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讲一讲这个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