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品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713850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7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品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品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品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品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品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品解析版.docx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品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品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品解析版.docx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精品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24分,每道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下列估测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夏天,滨海县最高气温约为20°C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

C.正常人脉搏约为每秒72次D.正常成年人鞋子的长度约50cm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夏天,滨海县最高气温约为16°C,故A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1.1m/s=1.1×3.6km/h≈4km/h

左右,故B符合实际;

C.正常人脉搏跳动一次所用时间约1s,故C错误;

D.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成年人鞋子的长度略大于20cm,在25c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2.下列实验用来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发声的电铃放入正在向外抽气的钟罩内B.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音箱前

C.敲击音叉后放入水中,水花四溅D.拨动粗细不同的琴弦发出不同的声音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会听到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听不到了,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A符合题意;

B.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加大音量,看到烛焰摇曳的更明显了,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敲击音叉后放入水中,观察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拨动的粗细不同的琴弦,可以发现琴弦越粗,音调越低,说明发声体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有关光的知识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是光源

B.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为红色,是由于它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引起的

C.老师上课使用的“电子教鞭”,是利用红外线来指出重点内容

D.紫外线能杀菌消毒,适当

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发生了漫反射,屏幕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 红色牡丹花看上去为红色是因为它反射红光,吸收其它色光,红色光线进入人眼,感到它是红色。

故B错误;

C.红外线眼镜看不到,故老师上课使用的“电子教鞭”,不是利用红外线,故C错误;

D.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故D正确。

故选D。

4.2019年是我县“三城”同创之年,经过多个部门的大力宣讲、整治,“讲文明、树新风”已逐渐深入滨海市民心中。

下列文明行为和管理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城区以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B.中、高考期间暂停开展广场舞活动

C.学校周围设置禁鸣路段

D.大型机械设备施工的场地周围设有板墙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城区以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中、高考期间暂停开展广场舞活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学校周围设置禁鸣路段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大型机械设备施工的场地周围设有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如图是某同学用不同方案给三根大头针排队的过程,利用光直线传播原理的方案是(  )

A.甲、乙B.乙、丙C.甲、丙D.甲、乙、丙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人眼看到物体是由于有光线进入眼睛,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眼睛只能看到第一根大头针,而其它大头针的光线被前面大头针挡住无法进入人眼,故图甲符合题意;用光在一端照射,使它们的影子完全重合,则这三根大头针就在一条直线上,影子的形成就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图乙符合题意;同种均匀介质中激光笔发出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三根大头针在其传播的路径上,故图丙符合题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熔化形成的是

A.

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

B.

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

C.

冬天河水结“冰”

D.

厨房蒸笼旁的“白汽”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烛泪”是由固态的蜡烛熔化而来的,故A正确;

B、“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

C、冬天河水结“冰”,是水遇冷凝固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白气是由蒸笼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D错误.

7.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

①小孔成像;

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的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B.属于虚像的是④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⑤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④投影仪屏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综上所述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故AD正确,BC错误。

8.2019年12月27日20时45分,我国长征火箭家族中推力最大的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网友们将其昵称为“胖五”)在海南文昌点火升空(如图所示),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入航天强国的行列。

下列关于“胖五”火箭发射前后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整装待发的“胖五”相对于地面上正在巡察的工作人员是静止的;

B.整装待发的“胖五”相对于舱内的“实践二十号卫星”是运动的;

C.腾空而起的“胖五”相对于舱内的“实践二十号卫星”是静止的;

D.腾空而起的“胖五”相对于正在驻足远眺的航天爱好者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整装待发的“胖五”相对于地面上正在巡察的工作人员有位置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错误;

B.整装待发的“胖五”相对于舱内的“实践二十号卫星”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B错误;

C.腾空而起的“胖五”相对于舱内的“实践二十号卫星”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

D.腾空而起的“胖五”相对于正在驻足远眺的航天爱好者有位置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9.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在向水槽中缓慢地注水,水面逐渐升高(未到水槽口),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折射角不断增大B.光的折射角不断减小

C.光斑从O点不断的向左移动D.光斑跳到O点左侧某一点后保持不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B.由于水面是水平的,所以入射角不变,从而折射角也不变,故AB错误;

CD.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O点,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光线移动到O点左侧O′点;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折射光线逐渐向左偏折,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0.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

则(  )

A.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大

B.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C.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左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蜡烛向右移动,物距减小,像距增大,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右移动,故B符合题意;

CD.蜡烛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则下列方法中(  )

①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②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③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④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A.只有②可行B.只有④可行C.②和③都可行D.都不可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①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但光斑会向左移动,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入射角变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随之变大,反射光线可能经过B点,故②符合题意;

③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角不变,则反射角也不会改变,但光斑会向左移动,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角不变,并且入射点相对应A点的位置不变,因此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变,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正好追上乙,故两同学速度相等,相对静止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正确,能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4s∼8s内,两同学同时出发,甲和乙的图像都是一条斜线,表示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甲后出发,在8s末甲正好追上乙,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4s,则甲的速度

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8s,则乙的速度

甲乙的速度不相等,不是相对静止,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共27分,每道小题3分,每空1分)

13.如图所示,紧压住钢尺的左端,用手拨动右端可以听到声音,声音是由于_______(选填“钢尺”、“桌面”或“手指”)的振动而产生;增大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去拨动,声音的______发生改变;增大拨动的力度,声音的______也随着发生改变。

【答案】

(1).钢尺

(2).音调(3).响度

【解析】

【分析】

【详解】[1]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2]增大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3]增大拨动的力度,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

14.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被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4min_____s.

【答案】

(1).1mm

(2).2.02(3).7.5

【解析】

【分析】

【详解】图甲中,的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是3.02cm−1.00cm=2.02cm;

图乙中,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4min和5min之间;偏向4min一侧,大盘的分度值是1s,而大盘指针在7.5s,因此秒表读数为4min7.5s.

【点睛】

(1)物体的端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物体的长度;

(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图2中根据图示刻度尺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

15.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棍时,会发现冰棍表面有一层“白粉”,这是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过程需要____热;同时看到冰棍冒出“白气”,这是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答案】

(1).凝华

(2).放(3).液化

【解析】

【分析】

【详解】[1][2]“白粉”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该过程放出热量。

[3]“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棍液化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16.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热水中(如图a)。

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b)。

由图像可知,在第3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第10min后,海波的熔化将___(选填“继续”或“停止”),分析图像信息,可以判断海波是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答案】

(1).固

(2).停止(3).晶体

【解析】

【分析】

【详解】[1][2]由图象可知第5分钟时,海波的温度达到熔点,5分钟后开始熔化,故第3min时海波处于固态,由图像知,第10分钟后,海波不能继续吸热,海波的熔化将停止。

[3]分析图像信息可知,海波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可以判断海波是晶体。

17.周末,小明进入正在装修的新房内,发现工人拿着开亮的灯泡在处理墙面,看起来已经很平整的墙面,用灯光侧着一照,墙面上仍出现了一些阴影,工人这样操作的原理是______;小明通过客厅内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吊灯的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3m,则像到吊灯的距离为____m,他又发现通过摆放在客厅内地面上的木质地板就看不到吊灯的像了,这是因为光照射到木质地板表面时发生了____反射。

【答案】

(1).光

直线传播

(2).6(3).漫

【解析】

【分析】

【详解】[1]留下阴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线达不到的地方就是影子,高的地方挡住了光线,阴影留在了低的地方。

[2]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吊灯离瓷砖3m,吊灯的像到吊灯的距离是6m。

[3]木质地板的表面是粗糙的,不会发生镜面反射,发生的是漫反射,所以通过地毯看不到吊灯的像。

18.如图所示是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镜。

检查时,操作者为使观察更清楚,要减小观察范围,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____(填“靠近”或“远离”)患处一些,所成的像_____(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

(1).凸透

(2).靠近(3).变大

【解析】

【分析】

【详解】[1]摄像机成缩小的实像,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3]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原则,操作者为使观察更清楚,要减小观察范围,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靠近患处一些,所成的像变大。

19.手机屏幕呈现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____三种色光混合而成,当用微信扫描商户的黑白两色纸质二维码付款时,二维码应处在距离手机镜头的______(选填“1倍焦距以内”、“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或“2倍焦距以外”),纸质二维码的黑色部分会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所有色光。

【答案】

(1).蓝

(2).2倍焦距以外(3).吸收

【解析】

【分析】

【详解】[1]红、绿、蓝三种色光称为光的三原色,将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够产生其他任意色光。

[2]当用微信扫描商户的黑白两色纸质二维码付款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二维码应处在距离手机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

[3]纸质二维码的黑色部分会吸收所有色光,不反射任何光,所以看起来是黑色。

20.如图是某种望远镜的简易结构与光路图,它的目镜是一个凸透镜,该望远镜是______(选填“伽利略”或“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焦距______(选填“长”或“短”),它能使远方物体成一个清晰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虚像。

【答案】

(1).开普勒天文

(2).长(3).倒立

【解析】

【分析】

【详解】[1]由图可知,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所以是开普勒天文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

[2]为了使像放大更大的倍数,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3]物镜相当于照相机,能成倒立的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能成虚像,所以开普勒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的虚像。

21.如图所示是武月同学和妈妈元旦当天乘坐出租车时的打印票据,请根据票据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此次出行的路程是______m,此次行程所用时间是______min,此次行程的平均车速是______km/h。

【答案】

(1).20000

(2).30(3).40

【解析】

【分析】

【详解】[1]由图可知,路程为20km,即20000m。

[2]由图可知,下车时间减去上车时间即为行程时间,所以行程时间为30min。

[3]速度为

三、解答题(共49分,第22小题每图2分,第24-26小题每空1分,第27题每小题2分)

22.同一水平面上的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请在v-t图中画出能反映它们运动情况的示意图象。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同一水平面上的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向运动,由s−t图象可知,甲乙两小车的运动图象均为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说明甲乙两小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甲乙通过相同的路程,甲用时小于乙,根据

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故作图如下

23.如图所示,画出两条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点睛】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

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4.在图中画出光线AO从水中射向空气时的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图中已经画出法线,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反射光线OB;

光由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解,由此在法线的右侧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OC.如图所示:

25.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动车上午9︰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12个车站,共经过5个小时,于当日下午14︰30到达乙地。

行驶过程中动车以21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度为1300m的桥梁,动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

求:

(1)该列动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全程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该列动车车身长度是多少m?

(3)该列动车全部在此桥上的时间约是多少s?

(结果取整数)

【答案】

(1)180km/h;

(2)200m;(3)18s

【解析】

【分析】

【详解】解:

(1)动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全程平均速度

(2)动车通过桥的速度

v1=216km/h=60m/s

动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

则动车行驶的路程应该是车长加上桥长,假设桥长为s1,车长为s2,根据

解得

(3)动车全部在此桥上运动的路程为

根据

可得动车全部在此桥上的时间

答:

(1)该列动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全程平均速度是180km/h;

(2)该列动车车身长度是200m;

(3)该列动车全部在此桥上的时间约是18s。

26.如图甲,是某小组进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实验装置。

(1)在组装图甲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烧杯中的水温为_____°C;

(3)图丙是该小组同学画出的实验中不同时刻的气泡情况,则图丙中_____(A/B)杯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

(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初温相等的水按图甲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和读数,却得出了如图丁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其中合理的可能);

(5)从图像丁可以看出,小明和小红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C,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答案】

(1).自下而上

(2).68(3).A(4).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或“某位同学的烧杯口处纸板没有盖好”或“水的质量不等”等合理均可)(5).98(6).移走酒精灯(或熄灭酒精灯)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实验中,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需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为了方便安装,需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

(2)[2]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C,所以此时温度为68°C。

(3)[3]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B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现象。

(4)[4]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初温相等的水按图甲装置同时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却得出了如图丁所示的两个不同的图线,原因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大小不同(或“某位同学的烧杯口处纸板没有盖好”或“水的质量不等”)。

(5)[5]从图丁可知,水温达到98°C后吸热,温度不再升高,说明已经沸腾,沸点为98°C。

[6]撤去酒精灯后,水不能吸热,所以水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

27.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佳敏同学已经在水平光具座上(如图甲所示)固定好了发光体F和光屏的位置,并将两者的中心调到了____,如图所示。

现有A、B两块凸透镜,A的焦距为15cm,B的焦距为35cm,要想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应该选择透镜____(A/B);

(2)选对透镜后,将其放置在发光体F和光屏中间的位置处,发现此时在光屏上出现的像位置偏高,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往____移,此时光屏上恰好能看到清晰的倒立、____的实像。

如果此时透镜上落上一只小虫,则光屏上发光体F的像_____(完整/不完整);

(3)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发光体F适当远离凸透镜,要想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可以将光屏适当_____(靠近/远离)凸透镜;也可以不移动光屏,在发光体F和凸透镜之间的某位置处放上一块焦距合适的_____(凸透镜/凹透镜),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光_____(发散/会聚),让清晰的像_____(左移/右移)到光屏上;

(4)文豪同学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图乙中凸透镜从图示处逐渐远离蜡烛,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丁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

【答案】

(1).同一高度

(2).A(3).下(4).等大(5).完整(6).靠近(7).凹透镜(8).发散(9).右移(10).C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为了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发光体F和光屏的位置调到同一高度。

[2]由图知,物距和像距之和为60.0cm,如果选用A凸透镜来做实验,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像距也为二倍焦距,此时物距和像距之和正好为60cm,故选用A凸透镜来做实验可行;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