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2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试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它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为准备“回溯汉字往事”的语文探究活动,你和同学们一起搜集整理了关于“结绳记事”和“历代书法”两组材料。
请根据要求,完成1~2题的学习任务。
1.在给同学讲述下面这段关于“结绳记事”的文字之前,你要先确定读音、书写、用词、标点使用的准确性。
请认真阅读语段,完成
(1)~(4)题。
(共8分)
“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人类最初的历史以绳索串连,“结”就是最早的史记。
我们无法得知,在没有文字的漫长岁月中,人们如何以①(简要/简单)的绳结存留纷繁复杂的事件内容。
据说,那些绳结只记录②(性命攸关/朝不保夕)的大事,例如地震、洪灾、日食、月食以及星辰的陨落等等。
如果是这样,那么一个个绳结留下的,就是一次次关乎生死存亡、吉凶祸福的记忆。
事实上,绳子很难保存数十万年,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那是绳索的纹理拓印在湿软的陶罐表面,经过火烧而固化下来的印迹。
那些常常被认为是装饰的“绳文”,也许就是人类最初的记事符号。
凹凸的绳结痕迹,仿佛是数十万年前人类的心事,它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惊慌、恐惧、渴望,饱含着后来者越来越读不懂的祈求平安的巨大祝祷。
读不懂,但是我们感觉得到它的美丽。
(1)对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拓印(tuò)祈求(qǐ)“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B.拓印(tà)祈求(qí)“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C.拓印(tà)祈求(qí)“辰”字的第二笔是“丿”
D.拓印(tuò)祈求(qǐ)“辰”字的第二笔是“一”
(2)根据语意,语段中①②处应填入的词语是(2分)
A.①简要②性命攸关B.①简单②性命攸关
C.①简要②朝不保夕D.①简单②朝不保夕
(3)画线句方框内应填入的标点及其理由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破折号,用以表示语意的转换,句意由说明绳文难以保存转换到介绍绳文印迹的保存方法。
B.冒号,用以提示下文,引出对“我们只能看到存留在上古陶片上的‘绳文’”这句话的句意解说。
C.破折号,用以表示解释说明,因为后面的语句是对前面“上古陶片上的‘绳文’”
的具体解释。
D.句号,用以表示语意的结束,因为前一个句子语意已经表达完整,后面语句是新的语意的开始。
(4)“结”意蕴丰富。
它能维系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在“结盟”、“团结”、“缔结”等词语中,“结”表向心、凝聚之意,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刘关张“①”,就是兄弟一心、同生共死的典范;“结”也表示事情的收束,结局、完结、②等词语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提示人们做事要有始有终。
(2分)
2.为了呈现历代书家的书法特点,你要逐一展示并解说收集到的四幅名家作品。
在以下解说中,有误的一项是(2分)
《熹平石经》(东汉蔡邕)《宣示表》(三国钟繇)
《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古诗四帖》(唐张旭)
A.蔡邕创制汉隶,他的作品用笔方圆兼备,蚕头雁尾,工稳典雅,后人学隶书常以之为典范。
B.钟繇被尊为“楷书鼻祖”,他处于隶楷错变之时,楷书中有隶书余风,体势微
扁,古雅精妙。
C.“书圣”王羲之摆脱了汉魏笔风,他的书法笔势秀美遒劲,布局疏朗有致,气韵生动潇洒,纵横自如。
D.“草圣”张旭的狂草风格是在张芝、王羲之行草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狂放,书写随意,潦草难认。
3.小林想给初一的同学推荐几本名著,请帮他做好准备工作,完成
(1)~
(2)题。
(共5分)
(1)在翻找自己读过的名著时,小林发现一张
掉落的插图。
根据画面内容,他应将此页
放回《①》一书中去,理由是②。
(2分)
(2)小林准备制作一张介绍《骆驼祥子》的荐书卡,草稿如下:
①我要向大家推荐一部京味儿十足的现实主义小说——鲁迅先生的《骆驼祥子》。
②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主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旧社会苦难生活的人力车夫。
我写了一副对联为书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画像:
③祥子朴实,拼死拼活闯岁月;虎妞忠厚,有爱有恨了一生。
这段文字有三处错误,请你帮助他改正。
(3分)
句①有一处常识错误,应改为:
句②有一处语病,应改为:
句③对其中一个人物的特点把握有误,应改为: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古诗词阅读和默写
阅读《饮酒》,完成4~6题。
(共11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诗歌的前四句,诗人通过自问自答表明了他①的处世态度,这种态度就体现在“②”两字中。
(2分)
5.诗中两处画线句是诗人田园生活的写照,请任选其一,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3分)
答: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菊花抒归隐之情,“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借苔花寄凡人之志……梅、杏、桃、荷、海棠等花朵的芳姿,始终摇曳在诗文中,历久弥新。
《桃花源记》中的渔人,因“①,夹岸数百步”而找到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六月西湖,因“接天莲叶无穷碧,②”而格外引人遐思。
李白的“③,闻道龙标过五溪”尽写悲愁之思;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④”满溢惊喜之情。
“⑤,”,染有花香的诗句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被我们随口诵出。
花语就是心声,不厌百回吟咏。
(6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7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9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①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
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③,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
“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④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
“信⑤乎其似巢也!
”
(陆游《书巢记》)
【注】①[枕藉]交错地躺在一起。
②[觌]dí,相见。
③[槁枝]枯树枝。
槁(gǎo),干枯。
④[就]靠近。
⑤[信]确实。
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可以调素琴众口难调B.辄自笑曰浅尝辄止
C.无案牍之劳形好逸恶劳D.或陈于前推陈出新
8.【甲】文中,刘禹锡因“①”(用原文回答),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乙】文中,陆游因②(用自己的话回答),而笑称自己的居室为“巢”。
从中可以看出,两人都不在意居室的条件,只注重③。
(3分)
9.陶渊明自得于田园,刘禹锡安处于陋室,陆游乐居于书巢……每当你内心躁动不安的时候,会想到谁?
他的处世态度给予你怎样的启迪?
(2分)
答:
10.下面几则语录出自《论语》,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①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②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
③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泰伯》)
④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以上四则语录,都提到了“勇”。
孔子认为“勇”总是与①等美德紧密联系;如果仅逞匹夫之勇,则可能②。
(2分)
11.孔子说:
“勇者不惧。
”名著中有很多勇者形象,请从《水浒传》《西游记》《红岩》三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阅读《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完成12~15题。
(共8分)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说起思乡之情,最贴切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最令人魂牵梦绕的莫过于家乡的炊烟。
②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子很小,只有几十户人家。
村东有一条小河蜿蜒流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
虽是沙土,但岗子上的白杨树却长得枝繁叶茂。
一到夏天,这里绿树浓阴,是我们这帮孩子的玩耍天堂。
玩得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地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那个家。
起初总是眼花缭乱,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
看炊烟。
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尤其吃饭必须有规律,而且还得是热乎饭。
因此,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尽量准时生火做饭,村里最先升起的这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了。
③母亲常说:
“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
”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
炊烟像不像花我倒不怎么在意,我所在意的,是母亲在制造炊烟的那个灶台上到底做了什么好吃的。
④炊烟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中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而且三餐有别。
⑤早晨的炊烟,一般是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
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再熥上几个馒头,配上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
吃罢早饭,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该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⑥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
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也很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要扛饿。
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⑦最美的是傍晚的炊烟,最能彰显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
晚上这顿饭是家人最全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闲的时候。
上学的孩子、玩耍的娃、田间劳作的父母,城里上班的哥哥姐姐,都倦鸟归林般相继回了家,晚饭自然要丰盛些。
如若恰巧那天家里哪个成员有点啥喜事,更会杀只鸡或大鹅,炖一锅肉以示庆贺。
乡下人别看干活是急性子,但真正吃起来也蛮讲究,尤其懂得“要想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
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会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⑧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
“乱云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这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
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但他的“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却令我疑惑:
炊烟也能被沾湿么?
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
炊烟的确也能被沾湿,因为。
⑨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那个比喻,突然觉得母亲简直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
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挥毫泼墨,自由舒展,浓淡随意,弯直随风,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妙境只有真正懂它的人才体会得到。
并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有删改)
12.在作者眼中,家乡的炊烟三餐有别。
早上的炊烟轻淡,午间的炊烟①,傍晚的炊烟则②,都和庄稼人的生活节奏相吻合。
(2分)
13.母亲将炊烟比作“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而“我”则把炊烟比作“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请联系全文,分别说说你对这两个比喻的理解。
(2分)
答:
14.请根据文意,在第⑧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2分)
答:
15.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庄户人家也搬进了高楼,炊烟袅袅的景象如今恐怕很难见到。
请你结合这一背景,围绕文章的内容或主题向作者提一个问题,并写下作者可能给出的回答。
(2分)
问题:
回答:
(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6~18题。
(共7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
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材料一】【材料二】
近五年我国生态修复成果图示“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这是昔日荒漠塞罕坝无比凄凉的景象;“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这是如今万顷绿洲塞罕坝怡人的美景。
塞罕坝林场几代建设者艰苦奋斗,拼搏奉献,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被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授予“地球卫士奖”。
从“一棵松”到百万亩林海,塞罕坝人走过的是一条尊重科学、遵从规律的科学造林、护林之路。
改“遮荫育苗”为“全光育苗”,改密植的造林模式为异龄、复层、混交的营林模式,改“中心靠山植苗法”为“三锹半植苗法”,塞罕坝人恪守“适地适树”的原则,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为人类治理荒漠、改善生存环境提供了中国方案。
【材料三】
初春时节,走进赣闽交界处的江西资溪县,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林苍翠、清泉潺潺的山水画卷,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这幅美丽画卷的背后是资溪十五年的生态坚守。
某企业欲投资180亿元在资溪建一大型火力发电厂,资溪婉拒了;外商想在资溪开发年创税收近千万元的磁铁矿,资溪还是拒绝了……近三年来,资溪这个位于鄱阳湖流域、财政收入仅6亿多元的山区小县,婉拒了近百个工业污染项目、超过300亿元的投资额。
与之相对应的是另外一组数据:
资溪县森林覆盖率达87.3%,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最高达36万,全县主要河流水质保持稳定。
“我们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守住资溪的生态红线,就是守住长江的生态红线。
”资溪县委书记吴建华说。
与资溪一样,中国众多县市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努力积累更多的生态财富,用生态红线守护发展“绿线”,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长城。
16.阅读【材料一】,依据其中一项内容,说说你对图中“斐然”一词的理解。
(2分)
答:
17.从【材料二】和【材料三】看,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国可为其他国家提供哪些有益的经验?
(2分)
答:
18.阅读下列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3分)
【链接材料】
网上资料显示,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所以有人认为,我国目前尚在工业化中期,整体污染水平还处于高点,需要等到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治污的“拐点”才能到来,污染水平才会低于环境容量。
你是否认同这种看法?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解说理由。
答:
(三)阅读《简单生活》,完成19~21题。
(共7分)
简单生活
简单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久违的独处安宁,是知己间的心有灵犀,是人们所向往的纯粹、真诚的社交。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欲望和喧嚣不绝于耳,简单生活成为了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的渴望。
1845年,为了学习如何以更审慎的态度生活,美国作家亨利·梭罗搬离喧嚣的闹市,独自一人住进了马萨诸塞州瓦尔登湖畔的一间小木屋。
小屋里有三把椅子,独处时用一把,交友时用两把,社交时用三把。
这或许是对简单生活最好的诠释:
只有慎独、慎友、慎交,才能拥有简单生活。
简单生活需要“慎独”。
这里的“慎独”,是指在独处中完成对自我灵魂的洗礼。
一个人,一盏灯,一杯香茗,独自谨慎地反思省察,在纷扰中重新寻回迷惘的内心,生活的声声悠远、字字珠玑才会在茶香弥漫中浮现。
【甲】给自己一个面对自我的机会,澄静思考,看清初心,返璞归真。
简单生活需要“慎友”。
“慎友”就是不要错过以心相交,以情相惜的那一个遇合。
【乙】知音难觅,正如伯牙与子期的一曲《高山流水》,汪伦与太白的一汪桃花潭深,可遇而不可求。
而这个遇合又是如此简单,双方除了两心相知的默契别无所求,只需“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的一枝梅花,或如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一句邀约,就能彼此会意。
简单生活需要“慎交”。
【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君子之交是简单自然的,可缘志趣投合而随心聚首,不因利益诱惑而刻意逢迎。
“慎交”是对自己朋友圈的审视、选择和重组,删繁就简,激浊扬清,活出真实的自我。
智利诗人聂鲁达说: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清晰可见。
”豪华落尽见真淳,简单,才是本色生活的开始。
19.下面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章从“慎独”、“慎友”、“慎交”三个角度,论述了怎样拥有简单生活。
B.“独处”时的“反思省察”与《论语》中所说的“三省吾身”意思相近。
C.“慎友”就是以心相交,以情相惜,所以人的一生有一个知音就足够了。
D.“君子之交”,是指君子之间自然真诚的交往,不会掺杂着铜臭之气。
20.根据文意,将下面的三句引言分别填入原文的【甲】【乙】【丙】处,依次应为:
【甲】【乙】【丙】(只填写序号)(3分)
①“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
②庄子云: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③苏格拉底说: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
21.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必不可少。
你怎样划定你的“朋友圈”?
请结合文章内容,与大家分享你的心得。
(2分)
答:
2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修炼,就是修心炼身,一次次的修炼使你身体强壮、心性坚韧,使你的青春年华变得更加丰盈多彩。
请以“我的青春修炼”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
近日,8700万名Facebook用户信息泄漏问题引发热议。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威胁。
只要在网上“掠过”,就一定会留下痕迹,我们不知不觉都成了“信息透明人”。
住址行踪、行为习惯、欲望需求、亲友交往等个人隐私的无限暴露,可能会造成个人行为被控制,社会规则被破坏。
请你发挥想象,以“拯救信息透明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