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500年.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7089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500年.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社会主义500年.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社会主义500年.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社会主义500年.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社会主义500年.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500年.pptx

《社会主义500年.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500年.ppt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主义500年.pptx

,理学院数学系,社会主义五百年,内容组成,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的六个阶段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道路挫折的原因第三部分:

专家的观点第四部分:

历史所给经验与启示,第一部分社会主义500年的六个阶段,空想社会主义,托马斯莫尔,16世纪英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和人文主义思想家。

著有关于最完善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简称乌托邦1516)。

莫尔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设计了一个“公有”的乌托邦社会。

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位探索者,揭露了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描绘了新社会的蓝图。

但他只限于把自己的思想以文学形式表达,且寄希望于自上而下地实现其理想,没有,也不可能指出理想社会取代现实社会的任何途径。

莫尔的“乌托邦”,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托马斯闵采尔用泛神论否决神权论,否认圣经是惟一正确的启示,确信真正的启示是理性。

建设理想社会,千年天国。

主张暴力革命。

托马斯闵采尔的思想代表了当时平民中刚刚开始发展的无产阶级因素,是对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天才预测,具有从异端共产主义向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过渡性特征。

“千年太平王国”,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9):

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1602年在狱中写成太阳城。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第一、“按照自然,一切都公有”。

第二、宗教和俗界贤人掌管全部统治权。

第三、和谐的劳动分工与生活方式。

第四、落后的婚姻观。

康帕内拉提出了劳动光荣的思想,不允许存在奴隶和仆人,并重视科学技术知识及教育的重要性,但他对公有制的理解较莫尔粗俗。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摩莱里的自然法典,1)理性论。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为理性理性的错误理性的发现,即公有制私有制公有制。

2)共产主义的法律蓝本:

自然法典。

十一项单项法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1、生产方面2、分配方面3、婚姻和家庭方面4、教育方面5、刑法方面摩莱里用法律条文将未来的理想社会置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在关于公有制、劳动权和各尽所能三条基本法的基础上,勾画了未来社会的蓝图。

局限性在于其思想带有浓厚的平均主义色彩,无法提出如何由私有制走向生产资料公有制。

马布利的“完美共和国”,加布里埃尔博诺德马布利(1709-1785):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1)论私有制。

私有制是给人们在经济上带来不平等。

私有制在政治上的不平等。

私有制败坏社会道德。

2)完美的共和国,四个方面:

1、制订“反豪华法”。

2、取消对公务人员的特殊报酬。

3、限制和取消财产继承权。

4、颁布土地法。

马布利论证了未来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必要性,提出了同消灭私有制的目的结合在一起的改造现实社会的措施,以及暴力革命在社会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性。

局限性在于,他不懂得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不懂得共产主义社会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产品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因此,他的共产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色彩。

格拉古巴贝夫(17691797):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平等派运动的领袖、空想共产主义的代表。

1)实现社会平等。

人与人之间除了年龄和性别的区别外,没有其他任何差别。

2)应该废除财产继承权和私有制。

3)主张通过暴力推翻现存社会制度。

4)通过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

巴贝夫的理论已成为“超出整个旧世界秩序的思想范围的思想”,“这种思想经过彻底的研讨,就成为新世界秩序的思想”(马克思)。

局限性:

其社会主义是一种农业社会主义,绝对平均主义。

巴贝夫的“平等共和国”,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克劳德亨利圣西门(1760-1825):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实业制度:

把国家管理事业交给实业家和学者,让这些人来掌握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方面权力的制度。

1)大力倡导实业制度。

2)认为应该有计划地组织整个社会生产。

圣西门的思想为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后来的社会主义者的几乎一切并非严格地是经济的思想都以萌芽状态包含在他的思想中”(马克思)。

局限性:

不主张消灭私有制,反对暴力革命,认为实现实业制度的途径在于扩大宣传,可以通过道德进步来实现社会理想。

傅立叶的“和谐社会”,傅立叶(1772-1837):

杰出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著有全世界和谐、四种运动论、论商业等。

1)对资本主义“作了非常尖锐、生动和明睿的批判”。

马克思2)在文明制度下,贫困是由富裕产生的3)首次提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4)为人类精心设计了和谐社会。

傅立叶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在他的“和谐”社会中还保留了许多资本主义因素。

欧文的“共产主义公社制度”,罗伯特欧文(17711858):

英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1)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指出私有制、宗教、现存的婚姻制度是三大祸害。

2)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建立以大生产和公有制为基础、实行共同劳动、共同分配、权利和义务平等的社会方案。

欧文首次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原理揭示出无产阶级贫困的原因是因为私有制,并预言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原则,从而把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推到了最高峰。

同时,欧文还是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家。

“当时英国的有利于工人的一切社会运动、一切实际成就,都是和欧文的名字联在一起的”。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文化条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标志着在19世纪上半叶为止的人类文化发展的最大成果,为人们考察人类社会特别是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论据。

黑格尔(1770年-1831年):

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费尔巴哈(1804年一1872年):

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费尔巴哈肯定自然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空间、时间和机械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人是自然的产物,是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体,因此人能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

宗教和唯心主义在本质上的联系,指出唯心主义只是用理性改造了的神学。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以人本主义的形式出现的。

其缺点在于不理解革命实践的意义、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的交互作用,以及人类本身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化,把人只看作是一种脱离历史和社会关系而存在着的生物,唯心主义地解释社会现象。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地位:

1)唯物史观的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第一块基石。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并且把辩证唯物论运用于观察分析人类社会历史,形成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基本规律唯物史观认为,在阶级社会里,各敌对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是根本对立的,2)剩余价值的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第二块基石。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阐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对立的经济根源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3)共产党宣言标志1848年2月。

全面论述,并阐明实现这一伟大学说的基本道路和策略思想。

4)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阐述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原理。

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

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本身的发展也会出现新的形式。

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列宁在这一时期对社会主义的几点认识:

第一次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讲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做“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坚持社会主义是商品经济生命终结的论点认为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作为强制性的机构的“非政治国家”将仍然存在。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这些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转变为现实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指路明灯。

苏联模式,第四阶段:

斯大林模式逐渐形成斯大林的主要理论贡献首先,深化了列宁关于非西方国家在取得社会主义胜利之后,能够团结和改造广大农民并引导他们走社会主义的思想。

其次,发扬了列宁的关于非西方国家在社会主义胜利之后,只有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使新生的人民政权不断得到巩固的思想。

再次,推进了列宁关于非西方社会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赖的思想。

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毛泽东1955年就提出“以苏为戒”,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

1956年,他发表论十大关系,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社会建设的重大关系。

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要求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由于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个复杂的新课题,我们党缺乏经验,加之国内外形势复杂,党内左倾思想滋长,使得一些正确方针没有得到贯彻。

但是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为我们党提供了宝贵财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1、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代领导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

十三大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

十四大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五大将这一理论正式定名为邓小平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形成。

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世纪之交,世界局势发生深刻变化。

3、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样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第二部分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是挫折的,由于受“资本主义总危机”和“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影响较深,东欧各国普遍犯了“左”的教条主义错误,既看不到战后资本主义平稳快速发展的事实,又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差距,故步自封;同时又急躁冒进,严重脱离实际情况、脱离人民群众,改革变成了“改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

综上所述:

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之初,对马克思主义的阶段性和微观理论理解上的偏差和理论认识不足造成了确立国家领导阶层的阶段性错误,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国家上层理论和政治体制的缺陷建构。

这些先天不足势必为社会主义国家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虽然也有挫折,但最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为多国,本该是生命力旺盛的重要佐证,但是由于苏联模式高度统一、高度集权的弊端,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遍地开花”的可能。

第三部分专家的观点,观点一(高放):

这500年涵盖了社会主义思想从乌托邦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演进、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四大历史进程,这500年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处理好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四个主义的关系:

要彻底铲除封建主义余毒,不能让专制主义等渗透到社会主义体制中来;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不能急于消灭资本主义;要逐步发展社会主义,不能用党政命令和群众运动办法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要领导人作社会公仆表率,与民众同甘共苦,逐步为长远的共产主义目标做准备,不能先享有各取所需的特权,命令群众加快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