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70342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9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ord版含答案.docx

《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ord版含答案.docx

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ord版含答案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题十四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3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纲解读] 1.掌握区域概念的内涵和特点。

2.掌握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考点一 区域的含义与特征

[深挖高考命题点]

1.[填空]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

读图,回答第1题。

(2015·江苏卷改编)

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

2.[问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1.6%,占全国产量的23.9%。

钢铁产业成为河北第一支柱产业。

其中,唐山和张家口分别占全省产量近50%和4%。

材料二 下图为河北省煤铁资源分布与水系图。

(1)河北省成为我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的条件是_______。

(2)张家口发展钢铁工业对京津地区环境的影响是_______。

(3)分析河北省发展钢铁工业的利弊。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北省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发展。

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

2000年,厄勒海峡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下图为厄勒海峡地区及周边区域图。

分析厄勒海峡地区成为“医药谷”的有利条件。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

A.河流 明确的B.湖泊 模糊的C.交通线 模糊的D.山脉 明确的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A.化学工业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D.纺织工业

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

读图,回答3~4题。

3.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

A.气候B.土壤C.市场D.水源

4.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弱B.降水少C.多大风D.低温冻害

区域特征类

[典例强训提能力]

[例] (2010·全国新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1个月。

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

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

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

下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

你是否赞成?

简述理由。

考点二 区域差异

[深挖高考命题点]

1.[判断]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下图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

吨标准煤/万元)。

(2016·浙江卷改编)

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

(1)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  )

(2)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  )

(3)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  )(4)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  )

2.[判断]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

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

(2015·江苏卷改编)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

(1)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  )

(2)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  )

(3)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  )

(4)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  )

答案:

(1)× 

(2)√ (3)× (4)× 

3.[判断]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

(2014·浙江卷改编)

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平(%)

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

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1)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  )

(2)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  )

(3)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  )

(4)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  )

(5)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  )

(6)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  )

(7)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  )

(8)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  )

4.[填空、问答]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江苏卷改编)

材料一 图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为江苏省简图。

图1        图2

材料二 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

图3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省区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①________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________

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

③________

矿产资源

丰富,以④______为主

较少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江苏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1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

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

读图,回答1~3题。

1.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B.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

C.丙区海拔高,气温低D.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

2.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

A.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3.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 ②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 ③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 ④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017·湘潭模拟)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此回答4~5题。

4.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

5.对甲所在地区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

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D.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

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

2.自然要素差异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位置

纬度位置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

海陆位置

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

气候

气温

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显旱、雨两季

地形

地形类型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

地势起

伏状况

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河流

水文特征

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

水系特征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

土壤

类型及肥

力状况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

植被

类型、覆

盖率

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

资源

种类、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

3.人文要素差异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农业

农业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

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工业

工业类型

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

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

城市

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交通

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环境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典例强训提能力]

[例] (2017·南通调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春节期间,为满足乌鲁木齐市场的需求,大批的新鲜蔬菜瓜果从海南运往新疆。

材料二 下图为海南、新疆两省区相关地图。

(1)海南岛和新疆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分别为(  )

A.光照 水源  B.热量 光照C.降水 热量D.热量 水源

(2)受地理位置、地形、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两省区的主要交通方式除了公路和铁路运输外,海南还有________,新疆还有________。

(3)判断两省区的地形特点并说出判断依据。

(4)结合两省区的资源特点,分析它们各自的发展方向。

考点三 区域发展阶段

[深挖高考命题点]

[问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天津卷改编)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

图1 北方古“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图2 新“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

(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

(3)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

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2017·河北联考)2013年7月,美国“汽车城”底特律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读图,回答1~3题。

1.早期有利于底特律经济发展的条件是(  )

A.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B.水陆交通便利C.开发历史悠久D.石油资源丰富

2.近年来,底特律人口大量外迁,人口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区域竞争力下降B.传统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增长过快,环境人口容量小D.传统产业衰退

3.我国下列城市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与底特律相似的是(  )

A.杭州市B.济南市C.黄山市D.大同市

(2017·石家庄模拟)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存在很大差异。

这些发展条件的差异在发展速度、发展进程上也有明确反映。

因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因地、因时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规划。

读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差异示意图,回答4~5题。

4.关于t2时刻各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1进入快速发展阶段B.区域2处于发展后期阶段

C.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D.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相同

5.若用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分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B.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

C.从区域3到区域1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

D.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

产业结构图的判读

[典例名师指妙招]

[例] (2012·江苏卷)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