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_第一阶段练习 20年江大考试题库及答案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 答案在最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7012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学_第一阶段练习 20年江大考试题库及答案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 答案在最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刑法学_第一阶段练习 20年江大考试题库及答案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 答案在最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刑法学_第一阶段练习 20年江大考试题库及答案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 答案在最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刑法学_第一阶段练习 20年江大考试题库及答案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 答案在最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刑法学_第一阶段练习 20年江大考试题库及答案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 答案在最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学_第一阶段练习 20年江大考试题库及答案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 答案在最后.docx

《刑法学_第一阶段练习 20年江大考试题库及答案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 答案在最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学_第一阶段练习 20年江大考试题库及答案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 答案在最后.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法学_第一阶段练习 20年江大考试题库及答案共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 答案在最后.docx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

《刑法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单选题(共10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犯罪分子给被害人服下毒药后就逃走了,不久后悔,赶回来抢救时,发现被害人已被邻居送往医院抢救脱离危险,对犯罪分子按(C)处理。

(1分)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2.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晚,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B)。

(1分)

A.故意伤害罪 B.正当防卫

C.防卫不适时 D.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3.甲于1984年3月5日出生,到(B)才算已满14周岁。

(1分)

A.1998年3月4日 B.1998年3月5日 C.1998年3月6日 D.1997年3月5日

4.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般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的犯罪(D)。

(1分)

A.危害国家安全的,中国刑法才予以适用

B.法定最低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才适用中国刑法

C.犯罪地的法律也认为是犯罪的,才适用中国刑法

D.无条件的一律适用中国刑法

5.在刑法理论上,以(B)为划分标准,犯罪客体可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三种。

(1分)

A.犯罪行为的多少

B.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第5 /共5页

C.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

D.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

6.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C)。

(1分)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7.关于刑法和刑法学两者的关系,下列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D)。

(1分)

A.刑法学是一门以刑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

B.刑法以犯罪、刑罚和刑事责任为研究对象

C.刑法和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

D.刑法是比刑法学更为抽象的一门学科

8.行为人在实施不纯正不作为犯罪时,其罪过(C)。

(1分)

A.只能是故意 B.只能是过失

C.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D.只能是间接故意

9.对发表言论,是否可以定罪(D)。

(1分)

A.发表言论仅仅只是暴露思想,而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所以不能定罪

B.发表言论应是一种行为,可以定罪

C.对言论应进行分析,如发表有害言论就应定罪,反之就不应定罪

D.虽发表无害或有害的言论,但只是单纯暴露思想时,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

10.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C)(1分)

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法律条文必须具有明确性

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司法过程中一律平等

二多选题(共10题,总分值20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1.关于罪过的说法正确的有(AD)。

(2分)

A.罪过有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B.罪过只能是行为时的心理态度,不能以行为前或行为后为准

C.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的,不认为是犯罪

D.行为人的认识错误一定会对刑事责任产生影响

12.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刑法意义上的“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CD)。

(2分)

A.甲在获得乙的许可后,将乙的一栋别墅烧毁

B.甲在乙的强烈要求下,将乙杀死

C.司法人员甲依照程序将被判处死刑的乙执行枪决

D.甲在拳击比赛中“KO”对手,造成对方重伤

13.某甲蓄意杀害某乙,某晚潜入某乙的院子,见墙角有个黑影,便以为是乙,举枪射击,后来发现打死的不是乙,而是乙家的一条老狼狗,对甲的处理,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BCD)(2分)

A.按故意杀人未遂处理

B.按故意杀人预备处理

C.如果打死牲畜情节严重,可按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处理

D.因打死的是牲畜,不构成犯罪

14.具有下列选项哪些情形,法院可以对犯罪人免除刑罚(AC)。

(2分)

A.由于不能预见或不能抗拒的原因造成损害结果的

B.为犯罪准备工具的

C.又聋又哑的人犯罪的

D.因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15.下列哪些不属于刑法中的危害行为(AC)。

(2分)

A.甲为杀乙,唆使乙在雷电交加的时刻到森林中去散步

B.甲明知乙有严重的糖尿病,偷偷在乙的饮料中加糖

C.甲在梦游时,将乙的脑袋当成西瓜“摘掉”

D.甲为杀乙,将乙的头像挂在墙上,天天对着乙的头像“发镖”

16.犯罪的直接客体分为(AB)。

(2分)

A.简单客体 B.复杂客体 C.一般客体 D.同类客体

17.下列哪些是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BC)。

(2分)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C.类推解释 D.溯及既往的解释

18.下列行为中,哪些构成犯罪(ABD)。

(2分)

A.成年子女对父母不尽赡养义务,致使父母饿死

B.过路人看见孩子溺水不救,造成孩子被淹死

C.成年人甲带邻居小孩子去戏水,小孩溺水。

甲发现后能够救助而不及时抢救,致使小孩子被淹死

D.扳道工不按时扳道,致使火车相撞

19.各国解决刑事管辖权的原则,概括起来有(ABCD)。

(2分)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

20.下列哪些解释属于无权解释(BD)。

(2分)

A.最高院的司法解释 B.法学院老师的课堂解释

C.最高院法官对“嫖宿幼女罪”的解读 D.某律师对“故意伤害罪”立案标准的解释

三名词解释题(共4题,总分值20分)

21.类推解释(5分)

类推解释是指对于相类似的案件应作相同处理,其法理基础在于平等原则,也是正义的要求。

22.不作为犯罪(5分)

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直接规定,负有法定义务而拒绝履行,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行为。

23.意外事件(5分)

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主观上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可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事件。

24.犯罪中止(5分)

它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四简答题(共3题,总分值30分)

25.请比较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过失的异、同之处(10分)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所持态度不同。

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不是持排斥的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持否定或排斥态度。

另一区别是在认识因素上,间接故意是“明知”,过于自信的过失是“预见”,表明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认识程度上有一定差别。

间接故意对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认识程度上稍高一些。

26.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即其衍生原则有哪些?

(10分)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衍生原则:

1.禁止有罪类推2.禁止重法溯及既往3.排斥习惯法4.排斥绝对不定期刑。

延伸:

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渊源,可上溯至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所明确的“适当的法定程序”的原则。

27.请简述正当防卫的成立要件?

(10分)

第一、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第二、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

第三、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

第四、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能阻止对方对自己的侵害),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五综合题(共1题,总分值20分)

28.张某,男1997年5月4日出生,因无人管教,向来作恶多端。

2012年7月的一天,张某叫来了李某、陈某等一帮小弟,说道“咋们这次好好教训一下吴某,顺便弄点钱花花”。

三人商量把吴某绑架后,索财。

李某将吴某骗到一个山头,三人将吴某绑起来后,便向吴某家中写了一封信,并由张某亲自送去。

回来后,张某说,“情况不妙,刚才送信过程中似乎被隔壁的老王头看到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吴某解决掉”。

李、陈二人吓道“杀人可是要犯法的啊”!

张某斥道“无知,我已经查看了刑法典,绑架中杀人的,仍属于绑架罪,而刑法规定14-16周岁的人不对绑架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

遂将吴某杀死。

(每个问题须简要说明理由)

(1)我国刑法中,14-16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的罪行包括哪些?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我国刑法中除了年龄,还有哪些因素会对刑事责任能力产生影响?

对于无责任能力的判断,应同时采用医学标准与心理学标准。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张某杀害吴某的行为应否承担刑事责任,承担何种刑事责任?

(2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