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4698516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132 大小:16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3年第一学期

二年级数学

 

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本P1~P12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第1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主备人:

李玲玲审定人:

肖咸清执教者:

导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例1,练习一第1题)

导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导学重点

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难点

  将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

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教师导学

学生学习

导学目的

个人复备

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

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愉快的春节,公园里组织一次游园活动,你们想参加吗?

看,我们已经来到了游园地点,你们看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

你想知道什么?

2、教师肯定并鼓励学生所发现所提出的问题

3、引入课题

师:

游园活动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我们去解决,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教师: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一)

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自主交流

 

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主题图,让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汇报,提出问题,明确本课要达成的目标,朝着目标去学习。

自主学习

探析问题

1、观察例1主题图,发现信息,并提出问题

师:

我们先来看看木偶剧

(1)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用自己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原来有22人在看戏,不一会儿有6个同学先走了,后来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3)多让几个学生完整地描述图意

2、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这一道题有几个已知条件?

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求出: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呢?

3、合作探究一:

解决问题的方法

(1)提出合作要求

(2)小组汇报,教师与学生一起梳理并

板书算式:

方法一:

22+13=35(人)35-6=29(人)

综合算式:

22+13-6=29(人)

方法二:

22-6=16(人)16+13=29(人)

综合算式:

22-6+13=29(人)

方法三:

13—6=7(人)22+7=29(人)

若有同学发现第三种方法,老师给予肯定,不作深入研究。

(3)引导一起回顾解题思路

思路:

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用了几种方法?

可以是用原有的人数加上进来的人数,再减去走了的人数。

也可以用原有的人数先减去走了的人数,再加上进来的人数。

4、合作探究二:

请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并列出综合算式。

(1)提出合作要求

(2)小组汇报并互评

(3)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应该怎么办?

观察例1主题图,说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并能完整地描述整个图意。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老师所提问题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组长整理后汇报。

 

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

培养学生观察并分析数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并能完整地描述图意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更能全面地思考问题。

 

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发散思维。

 

培养归纳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优化梳理

解决问题

1、总结解决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呢?

总结:

(1)首先仔细观察图意,弄清题里有几个已知条件?

问题是什么?

(2)要分析一下,题里的条件能不能一步就算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3)根据问题列出准确的算式,可以是分步,也可以是综合算式。

(4)写也答案,再检查一下做得有没有错误。

2、和同排好友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边回忆,边说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互动作业

生成问题

1、让学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题。

观察学生的列式情况,指名汇报(汇报时要说明思考方法)。

2、将两个分步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

50+20=7070—15=55

86—26=6060+13=73

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内互相帮助。

小组展示作业情况,并互相评价,谁的作业最漂亮。

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目标达成效果

总结提升

拓展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你收获了什么?

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

总结归纳,激励评价,建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问题:

现在看戏的有几人?

方法一:

方法二

22+13=35(人)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22+13-6=29(人)22-6+13=29(人)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合作探究一:

学习例1,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一种填上并汇报)

1、原来有()人,走了()人,就先减去()人,算式是;后来又来了()人,就再加上()人,算式是;

2、原来有()人,来了()人,就先加上()人,算式是;后来又走了()人,就再减去()人,算式是;

合作探究二:

将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

我观察到22+13=35(人)35-6=29(人)这两个分步算式与22+13-6=29(人)相同的数有:

;不同的数有:

;所以列出的综合算式是:

当堂检测:

1.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题

2、将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

50+20=7070—15=5586—26=6060+13=73

综合算式是:

综合算式是:

3、变式练习

男生有22人,女生有27人,有16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参加接力赛?

公共汽车上原来有52人,到站后下车18人,又上来14人,车上现有多少人?

4、扩展提高

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请你口头编一道加减混合的解决问题,并解答出来。

总结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

自我评价:

 

第2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主备人:

审定人:

执教者:

导学内容  (第5页例2,练习一的第2题)

导学目标

1、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在列综合算式中会运用小括号。

2、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思考问题,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导学重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导学难点小括号的正确使用

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教师导学

学生学习

导学目的

个人复备

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1)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木偶剧场找到了生活中的数学,并一起解决了问题,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又能发现什么新的问题呢?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二)

(2)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2、抽生完整地叙述图意

观察例1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

与同排一起完整地描述图意。

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问题的兴趣。

通过观察主题图,让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自主学习

探析问题

1、探究活动一:

解决问题的方法

(1)提出合作要求:

回忆昨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想想怎么解决这道题?

(2)小组汇报,教师与学生一起梳理并

板书算式:

第一种方法:

54-8=46(个)46—22=24(个)

综合算式:

54-8-22=24(个)。

第二种方法:

8+22=30(个)54—30=24(个)

综合算式:

54—(8+22)=24(个)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并列出综合算式。

小结:

求还剩下多少个?

用了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从总数里面连续减去两次买走的面包个数。

第二种方法是先求出一共买走多少个面包,再用原总数减去买走的总个数。

3、老师介绍小括号的作用

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使用小括号。

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54—(8+22)=24(个)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组长整理后汇报。

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列出综合算式。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小括号,并会运用小括号,明白计算是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优化梳理

解决问题

1、回忆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结: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通过题中结合出的两个未知条件求出中间量,然后把中间量作为未知条件,联系另一个条件求出题中的问题。

2、重点说一说小括号的作用,及如何运用小括号

突破难点总结归纳建构知识体系

互动作业

生成问题

1、让学完成教材练习一第2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图画。

教师:

画面上的小朋友在讨论什么呢?

让学生从画面中了解信息。

要求第三组收集了多少个,应当怎样想呢?

你可以怎样解答呢?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解答出来。

2、将两个分步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

45+20=6565—29=36

95—14=8181—50=31

67—30=3737—18=19

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内互相帮助。

小组展示作业情况,并互相评价,谁的作业最漂亮。

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目标达成效果

总结提升

拓展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你收获了什么?

你还有哪些问题呢?

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

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二)

问题:

还剩下多少个?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54-8=46(个)46—22=24(个)8+22=30(个)54—30=24(个)

综合算式:

54-8-22=24(个)综合算式:

54—(8+22)=24(个)

《解决问题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1:

合作探究一:

解决问题的方法

1、面包房共有54个面包,先买走()个,再买走了()个,所以,算式是;

2、因为先买走()个,后又买走()个,一共就买走了;面包房的师傅一共做了54个面包,那么就剩下;

当堂检测:

1.完成教材练习一第2题,口述解题思路。

2、将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

45+20=6565—29=36综合算式是:

95—14=8181—50=31综合算式是:

67—30=3737—18=19综合算式是:

总结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

自我评价:

 

第3课时 《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主备人:

 审定人:

执教者:

导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例3)

导学目标:

1、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导学重点:

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难点:

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导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导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教师导学

学生学习

导学目的

个人复备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1、谈话:

大家爱玩跷跷板吗?

 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景图,师:

看!

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图

学生自由发言。

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跷跷板了园一共有多少人呢?

2、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能解决吗?

分组讨论算法。

3、汇报交流,并板书:

方法一:

4×3=12(人)12+7=19(人)

综合算式:

4×3+7=19(人)

方法二:

2×6=12(人)12+7=19(人)

综合算式:

2×6+7=19(人)

1、观察例3主题图,猜想图中的数学问题。

2、跟老师一起归纳问题。

3、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组长汇报。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的能力。

围绕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优化梳理

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总结:

明确两种方法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2、让生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先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培养归纳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互动作业

生成问题

1、练习二第1题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第1题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内互相帮助。

自评作业。

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目标达成效果

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总结提升

拓展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你收获了什么?

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

总结归纳,激励评价,建构知识体系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三)

问题: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4×3=12(人)12+7=19(人)2×6=12(人)12+7=19(人)

综合算式:

2×6+7=19(人)综合算式:

4×3+7=19(人)

《解决问题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1:

合作探究一:

解决问题的方法

1、有3个组,每组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

算式:

2、因为先买走()个,后又买走()个,一共就买走了多少个?

算式是;面包房的师傅一共做了54个面包,那么就剩下个。

当堂检测:

1.完成教材练习一第2题,口述解题思路。

2、将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

45+20=6565—29=36综合算式是:

95—14=8181—50=31综合算式是:

67—30=3737—18=19综合算式是:

总结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

自我评价:

 

第4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主备人:

 审定人:

执教者:

导学内容 练习一第3——5题,练习二第2——5题。

 

导学目标

1、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出发,学会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在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导学方法质疑、比较、合作、探究

导学准备相关情景图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教师导学

学生学习

导学目的

个人复备

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1、回忆收获,并提出问题

师: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一下。

2、指名汇报,认真听学生总结。

肯定或补充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组交流,自由汇报前几节课的收获

回顾前几节课的收获,激发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

探析问题

1、引导完成教材第7页第4题。

(1)引导学生看图,提取信息,全班交流。

(2)相机给学生介绍有关足球比赛的知识。

(3)提示:

题上都只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

该怎么算?

(4)小组内交流

(5)汇报

2、引导完成教材第7页第5题。

(1)说情景图的图意,理解图中每句话的含义

(2)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爸爸从35岁到50岁,一共长了多少年?

那么小明也会长多少年?

(3)汇报并列出正确的算式

3、引导完成教材练习二第3题

(1)、说出图意,明白儿童票与成从票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2)思考小明的一家有几个成人?

几个儿童?

(3)带着刚才的思考,列出算式。

(4)汇报并说出算式的含义,并判断够不够?

(1)仔细观察图,看自己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思考,并小组内交流想法

(3)独立完成作业,并互相评价

反思成功从而寻找新的问题

培养了学生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通过练习加强巩固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深理解。

优化梳理

解决问题

整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于解决问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小组内交流一下。

小结:

(1)一定要仔细读题,明白图意。

(2)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数据,有时一道题有多种算法,但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相同的。

突破难点总结归纳建构知识体系

互动作业

生成问题

1、引导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3题。

(1)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一听。

(2)你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练习二的第4题

3、完成练习二第5题。

(1)小组内观察与书上一样的实物,并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

(2)先独立思考后,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算法,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1、看图,理解题意,同桌互相交流。

汇报,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2、独立完成。

板演笔算过程,说明方法。

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内互相帮助。

巩固知识,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思考的灵活性与开放性

总结提升

拓展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你收获了什么?

你还有哪些问题呢?

自我回顾,自我总结。

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练习课)

练习一练习二

第7页4题第11页3题

中国:

7+5+7=19(分)8×2+5=21(元)

阿联酋:

4+3+4=11(分)20元小于21元。

乌兹别克斯坦:

9-8+9=10(分)不够。

卡塔尔:

6-3+6=9(分)

阿曼:

2+2=2=6(分)

第7页5题第11页5题

50-35+8=23(岁)9×3-2=25(个)

 

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一和练习二中的习题。

同步练习:

1、大熊有30元钱,他想在妇女节分别给妈妈和奶奶买一件礼物。

他可以买哪两件礼物?

算一算,买了两件礼物后,他还剩多少钱?

木梳痒痒挠暖手炉热水袋围裙花瓶

5元6元15元11元12元10元

2、算一算,把光明小学体育室各种球的个数填写完整。

(1)羽毛球的个数比足球的3倍少10只。

(2)篮球的个数是排球和足球个数的2倍。

排球别篮球足球羽毛球

28个()个35个()个

3、妈妈去专卖店买了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上衣28元,裤子17元。

妈妈给售货员50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4、张大爷的果园0里原来有5行果树,每行8棵,今年又新栽了25棵。

现在一共有多少棵?

单元教学反思

 

第2单元表内除法

(一)

单元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课本P13~P36

单元教村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

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第1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主备人:

审定人:

执教者:

导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2题)

导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导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圆片等

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

教师导学

学生学习

导学目的

个人复备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发现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字都很好,而这种每份分得一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上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各小组动手操作。

学生观察汇报

 

学生自己取名

创设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