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技巧早读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4698344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翻译技巧早读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翻译技巧早读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文翻译技巧早读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言文翻译技巧早读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技巧早读版.docx

《文言文翻译技巧早读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技巧早读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翻译技巧早读版.docx

文言文翻译技巧早读版

文言文翻译技巧

早读版

红色划线为课内笔记内容,整理到课内笔记本上。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

1、信:

指的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避免曲解原文的意思。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a.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

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⑶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b.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⑴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

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⑵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c.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

⑴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⑵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借代)

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d、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⑵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2、达:

指译文应该通顺明白,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做到意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衔接紧密,过流自然。

这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a、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

(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

b、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

3、雅:

要求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能表达得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和神韵。

①秦,虎狼之国:

秦,虎狼的国家。

(应译为“秦,像凶恶的虎狼一样的国家”。

我们在翻译时出现的错误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意思翻译不准确、无中生有,二是句子不通。

这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

想当然,甚至靠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是不通的。

二、文言文翻译的“二标准”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就是说以对译为主,实在是直译不通时采用意译的办法。

翻译的步骤是:

“解词”→“串意”→“顺意”,通过这三步来完成的。

即先解读重点词语,明确其含意和用法;再将一个一个、一组一组词意,语意串连起来,形成句意;最后,把整个语句顺畅起来,亦即各词语间不连贯的使其连贯起来,不通顺的使其通顺起来。

2、“字字落实”:

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文从句顺”:

译文要明白通顺,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三、实现“二标准”的“六方法”

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到底怎样达到“二标准”呢?

其实就是六个字,一个标准三个字,简言之,就是“留删换”、“调补贯”。

1、留、删、换。

先针对“字字落实”,我们讲三个方法:

留、删、换。

(1)留:

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2)删: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3)换:

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小结:

对文句的每个字,我们根据实际用这三个方法,就不会有遗漏和增多了,能做到“字字落实”了;一句话――“字字落实留删换”。

2、调、补、贯

(1)调:

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如:

“何谓得之于心?

”(什么叫在心里得到它呢?

),“石之铿然有声者”、“以勇气闻于诸侯”。

(2)补:

即补出省略内容。

古汉语较简约,省略现象比较普遍,这就要求我们翻译时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3)贯:

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

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贯”不能随便使用,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小结:

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文从句顺”,较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运用,所以“调”和“补”对翻译是很重要的;“贯”虽然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结合语境”的精神还是极为要紧的。

简言之,“文从句顺调补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