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100周年演讲稿范文.docx
《三八妇女节100周年演讲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八妇女节100周年演讲稿范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八妇女节100周年演讲稿范文
三八妇女节100周年演讲稿范文
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我们满怀激情地迎来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共同的节日。
20世纪初叶,争取劳动妇女权益和妇女解放的斗争在世界各地风起云涌。
在国际妇女运动著名领袖克拉拉·蔡特金的倡导下,“三八”妇女节应运而生。
经历了一个世纪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性别平等观念逐步纳入各个国家的决策主流,促进妇女事业发展的各种机制不断健全,各国妇女的生存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各类妇女组织日趋活跃,全球妇女运动蓬勃发展。
百年前,中国妇女运动在国际妇女运动的大潮中兴起。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运动与民族解放、阶级解放紧密相连,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步发展,走过了艰苦卓绝而又无上光荣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妇女运动作为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争取男女平等为重要任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妇女运动,推动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妇女事业日益发展兴旺。
毛泽东同志曾充满激情地断言“中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邓小平同志亲自领导确定妇女运动方针,要求广大妇女工作者“议大事、管本行”;江泽民同志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决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社会各界都要把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落实到更加自觉地尊重妇女、关心妇女事业、支持妇女工作上来”。
正是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我国保障男女平等的法律政策体系逐步健全,促进妇女事业发展的国家机制日益完善,有利于妇女发挥“半边天”作用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妇女运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
自从1924年在广州首次举行我国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群众活动并喊响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几十年来,每一个“三八”纪念日都见证着中国妇女运动前进的步伐。
一代代中国妇女前赴后继,在战火纷飞的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自的革命斗争中浴血奋战,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施展才华,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中建功立业,男女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妇女自身的全面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时至今日,我国女性就业数量大幅提高,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国在业人口中女性比例达到%;妇女参与民主政治日益活跃,全国公务员中女性比例达到40%以上;妇女文化素质明显提升,全国小学女童入学率达到%,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女生、女硕士生和女博士生的比例分别占总数的%、%和%;妇女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孕产妇死亡率新中国建立之初的1500/10万下降到/10万,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岁。
中国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积极进取、勤奋学习、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活跃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与男子并驾齐驱,在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中贡献聪明才智,创造自己美丽的人生。
将妇女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全国性统一妇女组织的作用,是中国妇女运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催生了大量妇女团体。
1949年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从此我国建立起统一的妇女组织。
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妇联组织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党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履行职能,不断创新创造,逐步确定了“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工作宗旨和“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找准了“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定位,确立了努力使广大妇女儿童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的工作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维权行动计划”、“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强基固本”工程等主体活动,打造“春蕾计划”、“安康工程”、“母亲健康快车”等公益品牌,大力推动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农村妇女进村“两委”、女性高层人才培养等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扎实实地为妇女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组织带领广大妇女为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在维护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同时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妇女整体素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积极扩大中外妇女的交流合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
回顾百年来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历程,我们必须铭记:
中国妇女运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与国家民族命运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妇女在全面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必须以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为基本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妇女运动中的中坚力量作用;必须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使妇女儿童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体制和机制,使妇女工作充满生机活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为妇女运动带来新的背景和新的课题。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在带来机遇的同时,妇女的发展和权益保护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要实现法律上的男女平等到事实上的男女平等,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全局中推进妇女运动发展。
实践证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妇女运动必须遵循的基本经验和原则。
当前,我们要牢牢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时代主题,引导广大妇女更加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和前途同党和国家的事业紧紧相连。
要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树立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紧密结合,充分认识妇女发展的程度是衡量科学发展的重要尺度之一,促进男女两性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要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谋划和部署妇女工作,努力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男女两性协调发展及妇女自身全面发展。
我们要坚持不懈地为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而努力,大力推动解决好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与当代中国妇女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妇女运动的显著标志。
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国策,是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经过长期的宣传推进,当前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日益成为共识,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政策和工作机制体系逐步完善。
特别是中国妇女十大以来,妇联组织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探索解决制约妇女发展的瓶颈问题,取得了新的突破。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妇女与男性面对的发展机会还不均等,妇女面临的失业、土地权益受损、性别歧视、家庭暴力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在实处,就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完善机制,协调凝聚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切实解决好妇女在就业、土地权益、健康、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努力使更多更广泛的妇女群体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
我们要大力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不断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日趋激烈的竞争使妇女的整体素质面临严峻考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对妇女劳动者的个体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新的时期,大力提高妇女素质,充分调动其发展的内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妇女主体作用,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
我们要充分运用好法律的、行政的、市场的各种手段,大力推动发展有利于提高妇女素质的各项社会文化教育事业,发挥妇联教育培训阵地的作用,不断提高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努力开发和利用好妇女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
广大妇女要进一步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自觉坚持用先进理论武装思想,用现代知识充实头脑,用科学技术增长才干,不断提高素质,积极应对挑战,增强发展能力,以自身的进步与贡献赢得社会的肯定和尊重。
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进一步发挥妇联组织的职能作用,努力开创中国妇女运动的新局面。
妇联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妇女群众团体,自成立之日起就被赋予了作好党的妇女群众工作和推进妇女解放的双重使命。
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联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职责,不断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工作。
要正确处理好服务大局与服务妇女群众的关系、促进妇女发展与维护妇女权益的关系、维权与维稳的关系,坚持在国家立法和宏观决策中当好妇女利益的积极代表者,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当好妇女群众的热情组织者,在妇女权益受到侵害时当好坚强有力的维护者,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共促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生活。
要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着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妇联组织,努力增强团结动员妇女投身科学发展的本领,增强及时反映妇女利益诉求、推动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落实的本领,增强帮助妇女儿童解决实际困难的本领,不断提高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发挥好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以更加科学的理念、更加完善的机制、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为,不断开创中国妇女运动的新局面。
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对国际妇女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妇女和妇联组织切实加强与各国妇女的友好交往,中国妇女运动在世界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展望美好的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有力保障下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妇女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妇女运动必将进一步蓬勃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的和平、平等与发展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我们满怀激情地迎来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共同的节日。
20世纪初叶,争取劳动妇女权益和妇女解放的斗争在世界各地风起云涌。
在国际妇女运动著名领袖克拉拉·蔡特金的倡导下,“三八”妇女节应运而生。
经历了一个世纪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性别平等观念逐步纳入各个国家的决策主流,促进妇女事业发展的各种机制不断健全,各国妇女的生存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各类妇女组织日趋活跃,全球妇女运动蓬勃发展。
百年前,中国妇女运动在国际妇女运动的大潮中兴起。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运动与民族解放、阶级解放紧密相连,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步发展,走过了艰苦卓绝而又无上光荣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妇女运动作为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争取男女平等为重要任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妇女运动,推动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妇女事业日益发展兴旺。
毛泽东同志曾充满激情地断言“中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邓小平同志亲自领导确定妇女运动方针,要求广大妇女工作者“议大事、管本行”;江泽民同志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全党全社会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坚决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社会各界都要把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落实到更加自觉地尊重妇女、关心妇女事业、支持妇女工作上来”。
正是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我国保障男女平等的法律政策体系逐步健全,促进妇女事业发展的国家机制日益完善,有利于妇女发挥“半边天”作用的社会环境不断优化,妇女运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
自从1924年在广州首次举行我国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群众活动并喊响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几十年来,每一个“三八”纪念日都见证着中国妇女运动前进的步伐。
一代代中国妇女前赴后继,在战火纷飞的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自的革命斗争中浴血奋战,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施展才华,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中建功立业,男女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妇女自身的全面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时至今日,我国女性就业数量大幅提高,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国在业人口中女性比例达到%;妇女参与民主政治日益活跃,全国公务员中女性比例达到40%以上;妇女文化素质明显提升,全国小学女童入学率达到%,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女生、女硕士生和女博士生的比例分别占总数的%、%和%;妇女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孕产妇死亡率新中国建立之初的1500/10万下降到/10万,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岁。
中国妇女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积极进取、勤奋学习、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活跃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与男子并驾齐驱,在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中贡献聪明才智,创造自己美丽的人生。
将妇女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全国性统一妇女组织的作用,是中国妇女运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催生了大量妇女团体。
1949年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从此我国建立起统一的妇女组织。
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妇联组织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党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履行职能,不断创新创造,逐步确定了“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工作宗旨和“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找准了“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定位,确立了努力使广大妇女儿童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的工作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维权行动计划”、“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强基固本”工程等主体活动,打造“春蕾计划”、“安康工程”、“母亲健康快车”等公益品牌,大力推动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农村妇女进村“两委”、女性高层人才培养等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扎实实地为妇女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组织带领广大妇女为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在维护全国人民整体利益的同时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妇女整体素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积极扩大中外妇女的交流合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