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及教学基本技能要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9718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及教学基本技能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及教学基本技能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及教学基本技能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及教学基本技能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及教学基本技能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及教学基本技能要求.docx

《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及教学基本技能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及教学基本技能要求.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及教学基本技能要求.docx

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及教学基本技能要求

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及教学基本技能要求

教师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胜任自身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教师品德素养:

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职业道德。

   基本知识:

包括教育教学与心理学理论、法律法规常识。

   学科知识包括全面理解课程标准和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等。

   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

课前教学准备及学习准备,教学预设及教法学法等研究;

   ——上课:

语言表达、组织教学、教学调控、学习指导等研究;

   ——作业与辅导:

根据每个学段儿童的基本特点,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作业与辅导等研究;

   ——检测与评价:

教学和学习效果检测及改进教与学等研究。

   教学技能:

各学科通用的小学教师基本技能要求及学科特点的教学专业技能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环境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小学教师教学基本技能要求如下:

   

(一)口语表达方面,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普通话一般应达到国家语委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以上水平;在公众场合即席讲话,能正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具体,用词准确,条理清楚,节奏适宜。

   

(二)写字方面,能正确运用粉笔、钢笔、毛笔,按照汉字的笔画、笔顺和问架结构,书写规范的正楷字,并具有一定的速度。

   (三)简笔画方面,能按本学科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用简练的线条较快地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设计、绘制简笔画。

   (四)使用教具、学具方面,能按学科教学要求,正确使用教具,指导学生使用学具;并能就地取材,制作简易的教具、学具。

   (五)完成教育教学活动方面,能按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组织学科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六)信息技术运用方面,能对计算机、视频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等硬件设备正确操作;Windows文件管理、Office办公软件的正确使用;Word、Powerpoint、Excel基本软件的使用。

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的要求,能够正确运用本学科教学软件和课件辅助教学。

 

 

 

教育心理学培训内容纲要

   

       第一部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主要内容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主要研究方法:

根据数据类型可分为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

   二、关键术语

   1· 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等内容。

   2· 定量研究:

又称为“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3· 质性研究:

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4· 行动研究方法:

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及其同事、学生、专业研究者)单独或者共同进行的以提高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和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反省研究。

  

   三、重点

   5. 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过程。

   要点:

行动研究大致分为如下环节:

   

(1)从日常教学情境中确定、评价和形成有意义的问题。

   

(2)与有关人士初步讨论和协商,形成初步的意向。

   (3)查阅相关文献,从同类研究中汲取经验教训,包括他们的目标、程序以及遇到的问题等。

   (4)重新修改和定义问题。

   (5)选择研究程序,比如取样、管理、材料选择、学与教的方法、资源与任务的配置、人员准备等。

   (6)选择评价方法。

研究者要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一定的方式连续地评价和反思教学方案、包括课堂观察和记录、访谈、问卷、测验和教学日记等。

   (7)实施。

包括展开教学、收集资料、监督评价、反馈改进、资料分类分析等。

   (8)资料解释、推论和课题评价。

   

 

 

第二部分智力发展与差异(学生心理)

   一、主要内容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阶段与机制模型)

   ·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 多元智能理论

   二、关键术语

   6. 图式:

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7. 同化:

个体在反映和作用于环境(即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8. 顺应:

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已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9. 最近发展区:

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与既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问的差异。

   10. 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一种智能理论。

他认为,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狭窄,局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方面,忽略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方面,因此,他提出人至少具有八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三、重点

   1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要点: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

   12.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知发展观、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要点: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

(1)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有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即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

(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

维果茨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研究者在维果茨基搭建支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

(2)教学是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

(3)对于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4)在情境认知理论及其教学模式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第三部分一般学习心理

   一、主要内容

   · 学习的界定及其分类

   · 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学习动机

   ·迁移及其分类

   二、关键术语

   13. 学习:

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14. 认知策略:

调控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

   15. 态度:

影响个人对人、事和物采取行动的内部状态。

   16· 发现学习:

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

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要点。

   17· 接受学习:

是一种由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是概念的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18· 有意义学习: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如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等)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19· 讲授教学:

又称为言语信息的学习,即以一种有组织、有意义的方式将知识讲授给学生,主要适用于有意义的言语学习。

   20· 先行组织者:

先于某种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用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同化、理解新的学习内容。

   21· 抛锚式教学:

将学习活动与某种有意义的大情境挂起钩来,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

   22· 支架式教学:

教师或其他助学者和学习者共同完成某种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立无法完成的任务。

而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

   23· 学习动机:

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24· 迁移:

一种学习对争一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技能、认知策略和品德的学习也有迁移。

   三、重点

   25. 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及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观点。

   要点:

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就是各种习得的能力或性情倾向,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5)运动技能的学习。

   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识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

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因此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因此可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

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

26.     学习理论的核心问题。

要点:

学习理论主要讨论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学习的实质是什么?

即学习的结果到底使学习者形成了什么,或者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是简单的一条条经验的积累,还是整体的经验结构?

(2)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即学习是怎样实现的,或者说是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3)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

即学习过程受到哪些条件和因素的影响,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27. 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要点:

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即s—R,就是形成行为习惯或条件反射,这一过程是通过反复尝试实现的。

   认知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两种倾向:

(1)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主要是受计算机科学的启发,用计算机来类比人类的认知加工过程,从信息的接收、存储和提取的流程来分析学习的认知过程;

(2)认知结构理论,它把人的认知看成是整体的结构,而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

   人本主义反对把人还原和分割为各种要素,主张研究整体的人,而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潜能和动力,它从追求自我实现的角度来解释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参与、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和自我批判。

   建构主义认为:

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自己决定的,事物信息要被人理解,这依赖于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人的理解常常会因此而有所不同。

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即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

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成(建构)起新的经验。

   28. 运用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来分析某学科某部分内容的教学任务。

   要点:

奥苏贝尔认为同化理论的核心是:

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

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有意义的同化。

根据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及其联系的方式的不同,他提出了三种同化方式:

下位学习、上位学习、组合学习。

   29.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策略。

   要点:

教学吸引:

(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兴趣激发:

(1)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